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1 毫秒
1.
杨超  李炜莉  刘晓丽 《河北医药》2013,(21):3244-3245
目的:观察磺达肝癸钠和那曲肝素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60例。2组基础治疗相同,治疗组除基础治疗外,给予磺达肝癸钠2 p.5 mg/d,皮下注射,连用7 d。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0.1 ml/10 kg,皮下注射,每12小时1次,连用7 d。观察治疗7 d时及30 d内心脏事件发生情况。比较2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7d时,治疗组与对照组心血管事件(再发心绞痛、死亡、室速、室颤)及严重出血(脑出血、腹膜腔出血、呕血)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轻度出血(皮下瘀斑、牙龈出血、血尿、便血+++以下)并发症例数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 P >0.05)。30 d时,治疗组与对照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严重出血及轻度出血较对照组明显减少( P <0.05)。结论磺达肝癸钠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安全有效,磺达肝癸钠出血发生率较那曲肝素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磺达肝葵钠治疗不稳定心绞痛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并与依诺肝素进行比较,评价磺达肝葵钠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2010年5月至2010年11月于我院治疗的不稳定型冠心病心绞痛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71例,随机分为磺达肝葵钠治疗组(35例)及依诺肝素治疗组(36例),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改变及治疗后9天及30天临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接受磺达肝葵钠及依诺肝素治疗后凝血功能包括APTT、PT、TT无明显变化,而FIB及D-D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两组治疗后凝血功能状态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依诺肝素组血小板计数较治疗前降低,但未达到统计学意义。而磺达肝葵钠组血小板并无明显变化。随访9天时,1例依诺肝素组患者发生牙龈出血,随访30天时,1例依诺肝素组患者于出院后发生血便。磺达肝葵钠组并无出血事件发生。两组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及累计生存率无明显差异。结论磺达肝葵钠可明显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合2型糖尿病高凝状态,且无明显出血事件发生,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和及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对比磺达肝癸钠和依诺肝素钠对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安全性。方法将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136例分为对照组(67例)治疗组(69例),两组基础治疗相同,对照组给予依诺肝素钠0.1ml/10kg,皮下注射,每12小时1次,连用7 d。治疗组给予磺达肝癸钠2.5 mg/d,皮下注射,1次/d,连用7d。观察治疗7 d及30 d后出血事件发生情况,比较两组的安全性。结果7d后,治疗组与对照组严重出血(颅内出血、腹膜后出血、消化道出血)的发生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出血(注射部位皮下瘀斑、牙龈出血、鼻出血、血尿、便潜血)并发症例数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0 d后,严重出血及轻度出血并发症例数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磺达肝癸钠治疗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磺达肝癸钠治疗NST-ACS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72例NST-ACS患者临床资料,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6例,常规药物治疗同时,观察组给予磺达肝癸钠,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针,均连用7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7d凝血功能变化、9d心血管事件以及治疗后30d复合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7dPT、APTT变化、9d缺血性事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0d随访观察组复合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磺达肝癸钠治疗NST-ACS疗效及安全性与低分子肝素相似,出血发生率及远期发病率降低,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比较磺达肝癸钠和低分子肝素钙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62)和治疗组(n=68),两组基础治疗相同,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0.4mL皮下注射,每12 h一次,共7 d;治疗组给予磺达肝癸钠2.5 mg·d(-1)皮下注射,共7 d。观察治疗7 d时及30 d内心脏事件发生情况,比较两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7 d后,治疗组与对照组心血管事件(再发心绞痛、Q波性心肌梗死、死亡、室速、室颤)及严重出血的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轻度出血并发症例数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治疗30 d后,治疗组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严重出血及轻度出血并发症例数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磺达肝癸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且出血发生率较低分子肝素钙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磺达肝癸钠联合盐酸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收集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289例,其中观察组147例给予磺达肝癸钠(2.5 mg皮下注射,1次/d,3~5 d),对照组142例给予依诺肝素(60 mg皮下注射,1次/d,3~5 d),两组同时联合应用盐酸替罗非班,观察出血及临床效果、心脏恶性事件等情况。结果两组住院期间MACE(死亡、心肌梗死、顽固性心肌缺血、靶血管重建术)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重度出血、轻度出血、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磺达肝癸钠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效果显著、出血风险小,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高型心肌梗死(STEMI)急诊介入术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STEMI急诊介入术后的患者86例,随机分入试验组(n=43)和对照组(n=43),两组患者基础治疗相同。实验组给予磺达肝癸钠2.5mg/d皮下注射,连用8d;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针5000U皮下注射,1次/12h,连用8d。观察用药期间出血事件及出院1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磺达肝癸钠组出血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住院期间和出院1个月随访两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磺达肝癸钠治疗STEMI急诊PCI术后的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改良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方法的临床效果,寻找最佳注射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需要注射低分子肝素的患者68例,其中常规注射26例,改良注射42例.传统组采用上臂三角肌外缘或前臂外侧注射,改良组采用腹壁部位轮换的垂直皱褶注射法,观察分析患者主观感受及皮下出血面积,并与传统注射法进行比较.结果 改良组患者主观感受较为舒适,皮下出血率7.1%,无皮下出血直径大于2 cm;常规组皮下出血率46.2%,皮下出血直径大于2cm有10例,两组皮下出血率、大面积(出血范围直径大于2 cm)出血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改良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方法可以减少患者皮下出血率及出血面积,注射舒适度较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改良低分子肝索皮下注射方法与患者接受度、皮下出血发生率和出血面积的关系.方法 选择我科2008年1月-2010年1月住院需注射低分子肝素患者80例,随机分为常规改良注射组和常规注射组,各40例.改良组采用注射部位轮换及提捏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注射法.对比观察患者自评接受度及注射部位皮下出血面积,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改良组及常规组患者自评接受度分别为:很满意10、1人,满意26、18人,不满意4、21人;满意率分别为90%、47.5%,两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改良组皮下出血5人,平均出血面积(0.016±0.022)cm^2,皮下出血率为12.5%;常规组皮下出血31人,平均出血面积(0.025±0.034)cm^2,皮下出血率为77.5%;两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改良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方法可明显增加患者接受度并减少皮下出血发生率及缩小出血面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磺达肝癸钠治疗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将84例急性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各42例,常规药物治疗同时,试验组患者给予磺达肝癸钠2.5mg/d皮下注射,连用8d,对照组低分子肝素针5000U皮下注射,1次/12h,连用8d,用药第5d复查PT、APTT。观察用药期间出血事件及出院1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用药第5天试验组患者PT、APTT,较用药前似有轻度延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期间出血事件发生率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出院1个月内两组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磺达肝癸钠治疗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贾志  郭牧  张云强  梁海青  张丽媛  宋昱 《中国医药》2013,(12):1684-168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且未行急诊血运重建患者使用磺达肝癸钠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4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未接受急诊再灌注治疗)按随机数随机分为依诺肝素组和磺达肝癸钠组,各240例。依诺肝素组给予依诺肝素1mg/kg(年龄〈75岁)或0.75mg/kg皮下注射(年龄≥75岁),1次/12h;磺达肝癸钠组给予磺达肝癸钠2.5mg/kg皮下注射,1次/24h,均连用5~9d。比较2组治疗9d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严重出血发生率和30d及6个月随访情况。结果治疗9d轻微出血和总出血磺达肝癸钠组均较依诺肝素组减少[19例(7.9%)比44例(18.3%)和25例(10.4%)比57例(23.7%),风险比(HR)分别为0.412、0.413,95%置信区间(CI)0.241~0.706、0.258~0.662,P=0.001、P=0.000]。随访1个月,磺达肝癸钠组MACE发生率低于依诺肝素组[37例(15.4%)比59例(24.6%),HR=0.600,95%CI为0.398~0.905,P=0.015],至6个月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2例(25.8%)比77例(32.1%),HR=0.751,95%C10.537~1.049,P=0.098]。结论磺达肝癸钠治疗早期未行血运重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疗效优于依诺肝素,且出血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样本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76例UAP采用不同方法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均有减少,观察组有效率94.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68%,差异有显著性。低分子肝素钙注射后有15.79%患者出现注射部位轻度皮下瘀斑,但均不影响治疗,无出现出血倾向。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差别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低分子肝素钙治疗UAP疗效显著,无严重出血病例等不良反应,使用安全方便,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时轮换注射部位与皮下出血的关系,找出有效的轮换注射部位的方法,以减少皮下出血的发生率。方法选择过敏性紫癜使用低分子肝素钙的患儿3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观察组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时有规律地轮换注射部位,对照组随机轮换注射部位,两组各注射150例次,观察两组皮下出血发生例数及出血程度。结果观察组皮下出血率及出血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0.01)。结论有规律地轮换注射部位可以减少皮下出血发生率及出血程度。  相似文献   

14.
赵琳  汤建民 《中国实用医药》2012,17(17):127-129
目的 本研究观察在接受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的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使用抗凝药物磺达肝癸钠,随访患者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和出血的发生率,并与依诺肝素作对比分析.方法 入选了确诊为NSTE-ACS患者70例,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并随机分为两组:A组(36例),加用磺达肝癸钠(安卓)2.5 mg,每天皮下注射1次,用药7 d;B组(34例),加用依诺肝素1 mg/kg,每天皮下注射2次,用药7 d;两组此后均行PCI治疗,术中均应用常规剂量肝素(85IU/Kg),术后继续使用磺达肝癸钠或依诺肝素.观察两组患者第9 d、30 d、90 d时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和出血的发生率.结果 ①磺达肝癸钠组与依诺肝素组的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 磺达肝癸钠组和依诺肝素组的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复合终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59,P<0.05).结论 ①在NSTE-ACS患者中行PCI治疗前应用磺达肝癸钠疗效等同于依诺肝素.②磺达肝癸钠应用于NSTE-ACS患者有良好的安全性,出血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5.
刘琪  杜蕊 《家庭医药》2016,(9):61-62
目的:探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后按压时间对皮下出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1月到2015年5月于我院进行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的75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全部患者随机分成甲、乙、丙三组,三组各有25例患者,甲组注射后按压3min,乙组注射后按压5min,丙组注射后按压10min,对比三组患者的皮下出血情况。结果:甲组25例患者的出血例数与皮下出血点要明显大于乙组、丙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乙组与丙组患者的出血例数与皮下出血点对比无明显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后按压时间5min以上能够有效降低注射部位的皮下出血率,缩小皮下出血点大小,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研究。  相似文献   

16.
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减少出血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春 《安徽医药》2009,13(10):1289-1289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两种不同注射方法与皮下出血发生率的关系。方法选用下肢静脉血栓和下肢动脉栓塞患者5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注射低分子肝素钙14次。结果实验组皮下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皮下出血面积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进的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方法可减少皮下出血发生率及出血面积。  相似文献   

17.
刘燕春  杜蕊 《家庭医药》2016,(12):101-102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两种不同注射方法对局部出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到2015年8月于我院采用低分子肝素注射治疗的126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全部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有63例患者,对照组应用常规方法注射,观察组应用改良方法注射,比较两组患者局部皮下出血情况.结果:观察组皮下出血发生率是9.23%,重度出血率是8.33%;对照组皮下出血发生率是17.69%,重度出血率是26.09%,观察组局部出血率与重度出血率均要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应用改良注射方法相比于常规注射方法疗效更为显著,患者局部出血率更低,可以有效减少患者痛苦,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两种不同皮下注射方法对皮下出血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100例,均连续应用低发子肝素7d。每例患者腹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每日2次。将2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改进组各100例,对照组传统方法皮下注射,改进组注射前按摩局部皮肤3min,注射过程及注射后保持皱褶3min。结果:2种不同注射方法所致皮下出血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改良皮下注射法可以显著降低皮下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我院于1999年6月~2003年12月应用低分子肝素(LMWH)抗凝治疗急性心肌梗塞126例,收到较好的临床效果,治愈好转109例,占86.5%,末愈及死亡17例,占13.5%例,其中有76.1%患者有轻度皮下出血(淤斑)、末经处理后自愈,4.6%有轻度尿道及胃出血,无1例大出血。通过严格掌握注射方法,尤其是注射完后局部压迫10~20分钟,掌握低分子肝素抗凝注射的适应症和禁忌症,严密观察病情、注意有无出血的倾向,预防中度和重度出血并发症的发生。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以取得患者的积极配合,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急性心肌梗塞是安全、可靠的,方法简便、效果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分析磺达肝癸钠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临床治疗的优势及重要性。方法:选取2008年9月~2010年12月本院住院患者187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94例和治疗组93例,两组基础治疗相同。对照组除基础治疗外,给予依诺肝素1mg/kg,皮下注射,每12小时1次,连用7d。治疗组给予磺达肝癸钠2.5mg/d皮下注射,每24小时1次,连用7d。观察治疗30d内心脏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全因死亡例数、再发心绞痛例数均较对照组减少(P〈0.05),而再发心肌梗死例数、心脏性死亡例数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磺达肝癸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较依诺肝素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