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我国准备在高性能计算机应用最为广泛的石油行业率先推出高性能计算机首个行业应用标准。2009年7月16日,中国电子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高性能计算机标准工作委员会与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公司(BGP)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双方计划共同推进国内石油勘探领域高性能计算机行业应用标准化工作。  相似文献   

2.
刘谦 《电信科学》2006,22(3):4-7
近年来,进行家庭网络相关标准研究工作的组织很多,但每个标准组织的研究重点都不尽相同.本文对目前国内外相关标准组织的研究进行了分析,着重对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所进行的基于电信网络的家庭网络标准研究进行了介绍,包括目前已完成的草案的主要内容、标准体系结构以及今后相关标准研究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3.
家庭网络标准化的进展情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介绍了家庭网络相关的国际和国外先进标准化组织的研究重点、项目及标准制定情况,以及中国正在开展的相关标准化活动的组织情况及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4.
1.WCDMA系统概述 WCDMA标准化主要是由区域性的标准化组织3GPP负责,该组织是由欧洲ETSI发起,并由ETSI(欧洲)、CWTS(中国)、ARIB(日本)、TTC(日本)、TTA(韩国)和T1(美国)等成员组成的第三代合作组织,其目标是制定与GSM/GPRS相兼容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WCDMA,在欧洲又称为UMTS。  相似文献   

5.
WCDMA技术与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刚  张利艳 《移动通信》2002,26(8):70-73
1 概述在第三代移动通信的技术标准中,以欧洲主导的WCDMA和美国主导的cdma2000为主流技术,而中国的TD-SCDMA也具有很强的竞争力。WCDMA标准化主要是由区域性的标准化组织3GPP负责,该组织是由欧洲ETSI发起,并由ETSI(欧洲)、CWTS(中国)、ARIB(日本)、TTC(日本)、TTA(韩国)和T1(美国)等成员组成的第三代合作组织,其目标是制定与GSM/GPRS相兼容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WCDMA,在欧洲又称为UMTS。目前,GSM无论在运营商数量还是用户数量上都是排名第一。至2002年初,全球共有172个国家的500多家运营商使…  相似文献   

6.
介绍数字时代下企业创新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阐述了标准在推动企业创新和带动整个行业方面的作用,以及中国家庭网络标准化工作和对企业以及行业的推动作用.最后展望我国家庭网络标准的国际化工作和后续的技术标准完善工作.  相似文献   

7.
1 引言 在第三代移动通信的技术标准中,以欧洲主导的WCDMA、美国主导的cdma2000和中国的TD—SCDMA为其中的三大主流技术。 WCDMA标准化工作主要是由区域性的标准化组织3GPP负责,该组织由ETSI(欧洲)、CWTS(中国)、ARIB(日本)、TTC(日本)、TTA(韩国)和T1(美国)等成员组成的第三代合作组织,其目标是制定与GSM/GPRS相兼容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  相似文献   

8.
本文按照消费电子相关标准组织,通信相关的标准组织。专门研究物理层的组织三个类别。全面分析了现有的家庭网络标准化组织的主要工作,以及它们的不足和有待继续发展的空间。这些标准化组织包括ITU—T,ETSI,UPNP论坛。闪联(IGRS),DLNA,UOPF,ECHONET,IEEE820.11X,IETF,HomePNA,PLC等。  相似文献   

9.
第13届全球标准合作大会(GSC-13)近日召开,来自八个参与标准化组织(PSO)、国际电信联盟(ITU)以及其他相关组织的代表,共计100多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0.
2007年1月26日,e家佳联盟与家庭网络标准工作组在北京召开以“数字娱乐生活与数字家庭网络”为主题的年度工作会。会上透露,2006年中国家庭网络标准化和产业化都取得了重要成绩,2007年e家佳联盟将在数字家庭娱乐和多媒体服务的应用上有大动作。  相似文献   

11.
家庭控制网络联网技术及标准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家庭控制网络的典型联网技术和相关标准进行了分类说明,并着重对家庭网络中的主要总线技术和相关国际标准进行了分析与比较.对国内与家庭网络相关的3个标准化组织进行了对比描述,并对e家佳标准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比较.最后,给出了为适应下一代家庭网络需求的家庭控制网络的若干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2.
OpenCable     
The OpenCable initiative defines a structured approach to standardizing and opening up cable networks from their original proprietary roots. We review the primary drivers for OpenCable and discuss the functional requirements for OpenCable systems. OpenCable defines a number of key components (the OpenCable set-top and the point of deployment (POD) security module) and interfaces (at the head-end, at the network edge, and within the home environment). These are described along with the consensus-building OpenCable process used to define a set of industry standards for modern cable television networks  相似文献   

13.
The article provides a review of the standards and architectures that can be used to implement teleaction services. Although they are already penetrating the market and are recognized as having substantial potential for growth, the work on standardization of these services is not complete.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variety of implementation architectures and standards that may be deployed; illustrates the cost benefits that can be achieved by deploying new technologies; and guides the standardization process by identifying the critical areas where standards will have maximum impact on business development. Drawing an architectural framework for the provision of teleaction services, the authors identify the generic capabilities for the support of teleaction services and analyze the main architectural implementations for teleaction services. Several types of networks based on existing technology are reviewed. ISDN-based implementations and their associated standards are described, and aspects such as protocols, 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and migration from current arrangements to ISDN implementations are analyzed. Quality of service (QOS) is of central importance. Requirements for QOS are reviewed mainly by reviewing some of the European standards. The significant progress in standardization of home systems is considered and a review of the major products and technical trends in home systems and their use as customer premises equipment for teleaction services is then presented. Finally, the authors review a system under development in Denmark and draw some conclusions  相似文献   

14.
IPV6标准进展     
对IPv6标准进行了分类,介绍了与IPv6标准化相关的国内、国外标准化组织以及在这些组织中IPv6标准化工作的进展,在此基础上,对目前IPv6标准化工作的成熟度进行了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15.
对IPv6标准进行了分类,介绍了与IPv6标准化相关的国内外标准化组织以及在这些组织中IPv6标准化工作的进展,在此基础上对目前IPv6标准化工作的成熟度进行了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16.
程秀权 《世界电信》2005,18(10):29-31
信息安全标准是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进行宏观管理的重要手段.目前世界上在制定标准或技术规则方面与信息安全标准化有关国际和区域性组织,主要介绍国际标准化组织(IS0)、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国际电信联盟(ITU)、Internet工程任务组(IETF)等.根据我国信息安全标准化的现状,指出信息安全标准化工作的三个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各种电信新技术不断出现,使得网络变革不断进行,从而使得电信运营企业的运营支撑系统面临架构调整和新系统的建设问题。在这种情况下,电信界对新一代的运营支撑系统标准的需求显得更加迫切。一些国际化标准研究组织,如国际电信联盟(ITU)在下一代网络(NGN)管理方面的研究、电信管理论坛(TMF)新一代运营系统和软件(NGOSS)方面的标准、中国通信标准协会(CCSA)在网络管理标准方面的研究等,均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但现有的运营支撑系统仍面临着体系结构改进、支撑重心转移、客户需求导向、技术演进等方面的挑战。  相似文献   

18.
首先对IPv6标准进行了分类,并介绍了与IPv6标准化相关的国内外标准化组织以及在这些组织中IPv6标准化工作的进展。在此基础上,对目前IPv6标准化工作的成熟度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介绍了智能光网络的概念和主要特点,回顾了自动交换光网络的发展和演变,分析了各大标准组织的工作以及各国在发展光网络中的一些重点项目,指出智能化是光网络发展的趋势,自动交换光网络将是光网络的未来。  相似文献   

20.
Instant messaging and presence technologies for college campuses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Instant messaging is an application that enables networked users to send and receive short messages. Presence provides information about users' reachability and willingness to accept/reject a brief chat session. Various proprietary IM and presence (IM&P) solutions are currently on the market, and standards are emerging. There are interoperability problems between the two dominant standards (SIMPLE and XMPP); as a result, this important application is finding difficulty in widespread deployment within college campuses and businesses. We describe a brief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IM&P technology discuss the current standardization work being done within IETF, and present an overall architecture of emerging standards. We provide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SIP/SIMPLE and Jabber/XMPP standards. We also present data and its analysis from a survey of campus organizations that sheds light into the main issues of deploying, managing and provisioning of IM&P services on college campu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