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术中胆囊床肝中静脉破裂在腹腔镜下填塞止血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LC术中胆囊床肝中静脉损伤破裂出血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9例患者术后均未发生再出血,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结论:腹腔镜下填塞止血是治疗LC术中胆囊床肝中静脉破裂出血的重要方法之一,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PK等离子刀在腹腔镜困难型胆囊切除术中对胆囊动脉的处理,胆囊床创面及炎性粘连创面止血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LC 127例困难型胆囊切除术中PK等离子刀止血的临床资料。结果:127例腹腔镜困难型胆囊切除术中应用PK等离子刀处理胆囊动脉、胆囊床创面及炎性粘连创面止血均获成功,未因出血而中转开腹手术,术后无继发出血。结论:注重LC术中出血的预防及处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PK等离子刀凝血功能强,术中出血减少,使胆囊动脉、胆囊床创面及炎性粘连创面出血的止血变得简单容易,术野清晰,安全,是腹部外科腹腔镜手术理想的切割止血工具。  相似文献   

3.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肝中静脉属支误伤预防和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胆囊床肝中静脉属支误伤出血的预防和处理方法。方法对2002年3月至2007年3月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在行LC时发现胆囊床显现肝中静脉属支13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术中图像捕捉后估测其直径,其中4例误伤肝中静脉属支出血,均采用腹腔镜下钳夹出血点两侧血管支或直接缝扎法止血。结果13例术中所见肝中静脉属支直径平均2.4mm(1.6~3.5mm),4例术中在腹腔镜下止血者和其余病例术后均恢复顺利,无并发症发生。结论LC中要尽量在正确的层次分离胆囊床,以减少肝中静脉属支的损伤。如出现肝中静脉属支损伤,可通过在腹腔镜下钳夹或缝扎有效止血。但中转开腹止血仍应作为腔镜下止血困难时的一种备选措施。  相似文献   

4.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出血的处理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出血的预防及处理措施.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年5月~2003年10月行LC出现的术中出血56例的临床资料. 结果 56例中,胆囊动脉出血30例,静脉出血4例,肝中静脉分支出血6例,胆囊床渗血16例(指创面广泛渗血,出血量>50 ml).中转开腹止血2例,其余经腹腔镜止血成功,其中电凝止血8例,电凝、钛夹止血36例,单纯钛夹止血4例,电凝、凝胶海绵或止血绫填压止血6例.全部病人均获痊愈. 结论术中出血是LC严重并发症之一,重视解剖,正确操作是预防及治疗的关键.①解剖胆囊三角时,尽可能找到胆囊动脉并予以处理;②剥离胆囊要层次正确,并注意避免损伤肝中静脉分支;③三角区无胆囊动脉者要警惕胆囊床动脉出血,注意胆囊动脉变异情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囊床肝中静脉属支损伤出血的处理方法及可行性评价。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3月至2018年1月共1 356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8例术中发生胆囊床肝中静脉属支损伤出血。结果:8例患者均先行纱布压迫止血,其中1例中转开腹缝扎损伤血管,7例在腹腔镜下用Hem-o-lok夹闭损伤的血管,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复查肝功能均无明显异常,8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术后随访6~12个月,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下处理胆囊床肝中静脉属支损伤出血安全、有效,冷静操作及保持良好的术野是有效控制出血的前提,纱布压迫受损创面是控制出血的首选,但腹腔镜下处理困难时应及时中转开腹。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黏附于胆囊床的肝中静脉与腹腔镜胆中切除术术中胆囊床大出血的关系。方法 彩色多普勒超声波用于术后对2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胆囊床静脉出血原因的检查,并检查了200例健康自愿者胆囊床与肝中静脉属枝的解剖关系。结果 在出血的2例病人中,发现损伤的肝中静脉较大的属枝紧邻近于胆囊床。2例均需中转开腹手术来控制出血。在200例门诊体检人员中有18例其肝中静脉属枝完全附着于胆囊床上,有10例其直径3.0-3.8mm,自胆囊床10mm处穿过。结论 具有肝中静脉产大邻近胆囊床的病人在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时具有出血的危险,在术前可用超声检查确定之。  相似文献   

7.
目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出血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的重要原因之一[1],本文探讨有效预防和处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出血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至2011年3月太和县中医院普外科收治的胆囊息肉和结石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632个病例。术中发生出血共67例,2例为胆囊动脉主干出血,1例为肝右动脉损伤,其余均为胆囊动脉分支或胆囊肝床出血。结果除两例术中止血无效及时中转开腹外,余出血病例均得到有效控制完成腹腔镜手术治疗,且术后未出现再出血及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如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发生难控制的出血,盲目钳夹或电凝常常是造成更严重并发症的原因[2]。如不能有效控制出血,应及时中转开腹。  相似文献   

8.
目的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出血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的重要原因之一[1],本文探讨有效预防和处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出血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至2011年3月太和县中医院普外科收治的胆囊息肉和结石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632个病例.术中发生出血共67例,2例为胆囊动脉主干出血,1例为肝右动脉损伤,其余均为胆囊动脉分支或胆囊肝床出血.结果 除两例术中止血无效及时中转开腹外,余出血病例均得到有效控制完成腹腔镜手术治疗,且术后未出现再出血及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 如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发生难控制的出血,盲目钳夹或电凝常常是造成更严重并发症的原因[2].如不能有效控制出血,应及时中转开腹.  相似文献   

9.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囊床止血的手术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胆囊的病理改变轻重,决定着手术的难易度。病理改变重尤其为炎症较重的厚壁胆囊时,胆囊与胆囊床解剖层次不清,给切除胆囊及胆囊床止血带来困难。处理不当会引起术中术后胆囊床渗血或大出血,导致中转开腹止血或术后出血。因此,胆囊床止血是LC成功的关键之一。1995年1月至1996年8月我院收治内镜手术349例,其中行  相似文献   

10.
电凝钩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苑 《临床外科杂志》2007,15(2):107-108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囊床止血方式的不同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术前肝功能正常的患者10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随机使用电凝钩和电凝棒各50例进行胆囊床止血,手术后24h分别检测肝功能状况。结果手术后24h使用电凝钩组ALT、AST明显升高,而使用电凝棒组基本在正常范围内。结论使用电凝钩进行胆囊床止血会对患者造成一过性的肝功能损伤。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选择合理的手术操作会减少肝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肝中静脉及其属支误伤出血的预防和处理方法。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期间27例行LC时肝中静脉及其属支损伤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7例患者均在腹腔镜下止血成功,其中17例通过腹腔镜下填塞压迫止血,6例通过腹腔镜下钛夹钳夹止血,4例通过腹腔镜下缝扎止血。3种止血方法中以腹腔镜下填塞压迫止血法的手术时间最短、术中出血量最少,分别为(90.26±12.46)min和(240.32±80.15)ml,但3种止血方法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C中要尽量在正确的层次分离胆囊床,以减少肝中静脉及其属支的损伤。采取正确的止血措施或止血困难时及时中转开腹,对安全完成手术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出血的防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出血的防治措施。方法对38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术中各类型出血原因和防治方法。结果止血成功并痊愈出院35例,治愈率达92.1%,中转开腹3例。结论严格规范的手术操作是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出血的重要环节,选择恰当的止血方法是处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出血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3.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有 0~ 1 9%患者常发生难以控制的出血 ,常见原因为肝动脉、胆囊动脉与门静脉的损伤 ,其发生率为 0 16 % [1] 。胆囊床也是常见的血管损伤部位。我们对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时的静脉大出血的原因与胆囊床的肝中静脉的关系进行观察 ,现分析报告如下。临床资料2年中 ,我们收治 2 13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中有 2例发生胆囊床静脉大出血 (占 0 93% )。原因为肝静脉较大分支的损伤 ,其中 1例为症状性胆石症 ;另 1例为胆囊息肉。 2例均无凝血机制障碍 ,但均伴有胆囊慢性炎症。术后 2例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 ,其所损伤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出血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方法对我院1995年5月-2007年8月133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所有出血病例术中均得到了有效控制。无术中因难以控制的大出血致中转开腹者,无术后继发出血者,无术中因止血致胆管损伤者。结论胆囊动脉和胆囊床出血的正确处理是减少和避免术中、术后出血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中出血原因和应对策略。方法在2 238例LC中,共有27例(1.21%)出血量>200 mL。为胆囊血管出血及胆囊床出血,分别采用hemlok夹、氩气刀、纱布压迫及可吸收止血纱布止血处理。结果 24例出血有效控制,3例中转开腹止血。27例均无胆管损伤、术后再出血等。结论 LC术中出血主要发生于急性和亚急性胆囊炎伴胆囊结石患者,胆囊床出血较胆囊三角区出血更为常见,但后者中转开腹手术者多。术中谨慎操作合理利用氩气刀hemlok夹及可吸收止血纱布,一般均可在腔镜下有效控制出血。  相似文献   

16.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囊动脉出血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囊动脉出血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提高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成功率。本文回顾分析了我院1991年9月至1998年8月600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723例胆囊动脉出血病例,详细阐述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囊动脉出血的原因、预防措施及处理方法。本组病人545例术中成功止血,174例中转开腹,4例术后胆囊动脉再出血,第二次开腹手术,全部患者均痊愈出院。本结果提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囊动脉出血是中转开腹的重要原因之一,防止胆囊动脉出血是提高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氩气刀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建斌  于奇 《腹部外科》1995,8(1):38-39
氩气刀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吴建斌,于奇,金宏达,程嗣福,李庆春1993年9月以来我院共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150例,术中发生胆囊床渗血96例,肝实质活跃性出血6例,经氩气刀(Argonbamcoagulator)止血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临...  相似文献   

18.
本报道36例腹腔镜下处理困难的胆囊切除术肝面胆囊床出血,应用氩气凝血器(Argon beam coagulator,ABC)收到良好止血效果,避免了中转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19.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肝中静脉分支损伤的危险性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囊床出血的原因.方法对从2000年9月到2001年3月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617例中1例患者中,随机选取其中91例进行前瞻性分析,并对617例发生胆囊床出血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多普勒超声检查均发现有1根肝中静脉的重要分支从胆囊床后面通过,该血管离胆囊床的最近距离点(C点)到胆囊的平均距离为(5.0±4.6)mm,其中15.4%(14例)肝中静脉是直接和胆囊床相贴,11.0%(10例)和胆囊床的距离在1mm以内,C点的内径为(3.2±1.1)mm;约有34.7%(31例)C点位于胆囊纵轴左侧,位于右侧的有39例(42.9%),正好落在胆囊纵轴上的有21例(23.1%).C点肝静脉的流速为(9.9±3.3)cm/s.结论肝中静脉最靠近胆囊点,较多会出现在胆囊纵轴的右侧.建议在术前,尤其是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前进行常规的多普勒超声检查,以明确肝中静脉和胆囊床的关系,高度重视肝中静脉和胆囊床直接相贴的病例.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氩气刀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对胆囊床止血的效果及其优点,笔者在LC手术中,分别用氩气刀(argon beam coagulator, ABC)或高频电刀(electrical surgical unit, ESU)对渗血严重的胆囊床进行止血,对两组的止血时间、出血量、术后腹腔引流量、手术后体温和肝脏功能的变化等进行对比性研究。 结果示氩气刀可有效的对胆囊床进行止血,且较电刀止血快,出血少,肝脏功能损害轻,恢复快。提示氩气刀可快速、安全、有效的对胆囊床进行止血,是LC手术中对渗血严重的胆囊床进行止血的理想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