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观察左旋四氢巴马汀(L-THP)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对神经元凋亡蛋白P53、HSP70表达的影响,探讨L-THP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改良Longa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11分法对大鼠进行神经行为症状评分,比色法测定大鼠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活力,HE染色观察大鼠脑组织神经元病理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分别检测缺血侧海马CA1区P53、HSP70阳性细胞表达.结果:L-THP能够明显改善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行为症状以及脑组织形态结构,降低血清LDH活力,并且能够降低大鼠海马CA1区P53蛋白的阳性表达,在再灌注早期增强HSP70的阳性表达.结论:L-THP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凋亡蛋白P53的表达,增强HSP70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七氟烷后处理对大鼠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时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n=8):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1%、2%、3%七氟烷后处理组(SP1、SP2、SP3组),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再灌注结束时测定血清LDH浓度、心肌p53蛋白表达水平和细胞凋亡。结果与S组比较,各组血清LDH浓度、心肌p53蛋白表达和细胞凋亡升高(P<0.05);与IR组比较,各SP组血清LDH浓度、心肌p53蛋白表达和细胞凋亡降低(P<0.05);与SP2组比较,SP1组和SP3组血清LDH浓度、心肌p53蛋白表达和细胞凋亡升高(P<0.05)。结论七氟烷后处理可通过下调p53蛋白表达抑制细胞凋亡,从而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2%七氟烷后处理的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丹参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治疗1组(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前24h给予药物),治疗2组(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后12h给予药物)。双侧肾动脉夹闭22min,制作动物模型;比色法测定血清肌酐和血清尿素氮;Westernblotting检测肾脏组织中,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3)的蛋白表达;TUNEL法检测肾脏上皮细胞凋亡。结果: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大鼠肾脏功能明显减退(P〈0.05);肾脏组织中,caspase-3蛋白质表达显著增加(P〈0.05),大量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P〈0.05)。再灌注前24h给予药物,能够显著改善肾脏功能(P〈0.05),并且显著下调caspase-3的蛋白表达(P〈0.05),减轻肾脏上皮细胞凋亡(P〈0.05),再灌注后12h给药,不能改善肾脏功能,也不能显著下调caspase-3的蛋白表达(P〉0.05)。结论:再灌注前给予丹参,能够抑制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诱导的肾脏上皮细胞凋亡,对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黄体酮对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的保护机制。方法:采用SD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transientmiddlecerebralarteryocclusion,MCAO),将大鼠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二甲基亚砜溶剂(dimethylsulfoxide,DMSO)对照组、黄体酮(progesterone,PROG)预防组、PROG治疗组、PROG预防治疗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细胞死亡原位末端标记(Insituendlabeling,ISEL)法研究脑组织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蛋白p53的表达情况。结果:高倍视野下p53蛋白阳性细胞数,各药物处理组凋亡细胞数与缺血再灌注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ROG可减轻局灶性缺血再灌流脑损伤,减少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的脑细胞凋亡。抑制脑神经细胞中p53蛋白表达可能是其发挥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丙泊酚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Bcl-2和P53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丙泊酚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时Bcl-2和P53表达的影响及其保护作用。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54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Ⅰ组)、缺血再灌注组(Ⅱ组)、丙泊酚组(Ⅲ组)。每组根据再灌注时间不同又分为3个时间段(1、2、3h)。制作70%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实验结束后即刻取肝左叶做标本。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Bcl-2与P53蛋白表达量,原位细胞凋亡检测(TUNEL)法检测肝细胞凋亡指数(AI),光镜下观察肝组织的病理学变化。结果与Ⅰ组比较,Ⅱ、Ⅲ组肝组织Bcl-2、P53蛋白含量、凋亡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Ⅱ组比较,Ⅲ组Bcl-2蛋白表达增加、P53蛋白表达和AI减少(P<0.05);光镜下Ⅲ组的肝细胞病理学变化轻于Ⅱ组。结论丙泊酚可以通过调节Bcl-2、P53蛋白表达,使肝细胞凋亡减轻,从而对大鼠缺血再灌注肝脏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摘 要 目的:探讨落新妇苷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的保护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SD大鼠分为Sham 组(假手术组)、HIRI 组(缺血再灌注组)、试验药物组(落新妇苷组),建立大鼠HIRI模型,于再灌注4h、8h、16h后取血液及肝脏标本。检测血清ALT、AST;光镜下检查肝脏细胞损伤程度;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中Bcl-2、Bax蛋白的表达;TUNEL 染色检测肝组织中的凋亡细胞。结果: 试验药物组ALT和AST水平较HIRI组明显降低(P<0.05)。光镜下观察示试验药物组肝细胞损伤明显减轻。Western Blot结果示试验药物组Bcl-2蛋白的表达较HIRI 组显著升高,Bax蛋白的表达较HIRI 组显著降低(P<0.05)。试验药物组的肝脏细胞凋亡百分比较HIRI 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落新妇苷预处理可减轻大鼠HIRI,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加Bcl-2表达、抑制Bax表达,从而抑制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心先安对缺血预处理心肌细胞组织中p53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心先安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细胞的保护机制。方法:将35只SD大鼠随机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n=5)、假手术组(n=10)、缺血再灌注损伤组(n=10)、心先安预处理组(n=10),建立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实验完毕后,将各组动物心肌组织做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各组动物心肌细胞内p53蛋白表达的变化。利用HPIAS-1000图文报告管理系统对p53抗原的表达进行定量分析,测定各组中p53蛋白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和平均阳性面积率。结果:正常对照组心肌细胞内p53蛋白表达呈阴性,心先安预处理组心肌细胞内p53蛋白表达呈阴性;假手术组心肌细胞内p53蛋白表达呈阴性,缺血再灌注损伤组p53蛋白表达呈阳性。图像分析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心先安预处理组、假手术组与缺血再灌注损伤组之间p53蛋白的平均光密度和阳性面积率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正常对照组与假手术组之间、心先安预处理组与假手术组之间p53蛋白的平均光密度和阳性面积率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心先安注射液预处理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当归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细胞内p53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当归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机理。方法:将35只SD大鼠随机分成4组(n=10):正常对照组(n=5);假手术组(n=10);缺血再灌注组(n=10);当归治疗组(n=10),建立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实验完毕后,将各组动物心肌组织做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各组动物心肌细胞内p53蛋白表达的变化。利用HPIAS-2000图像分析系统测定p53蛋白在以上各组中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和平均阳性面积率。结果:正常对照组心肌细胞内p53蛋白表达呈阴性;当归治疗组心肌细胞内p53蛋白表达呈阴性。假手术组心肌细胞内p53蛋白表达呈阴性,缺血再灌注损伤组p53蛋白表达呈阳性。图像分析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当归治疗组、假手术组与缺血再灌注损伤组之间p53蛋白的平均光密度及阳性面积率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正常对照组与假手术组之间、当归治疗组与假手术组之间平均光密度及阳性面积率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 05)。结论:当归注射液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细胞有重要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氯胺酮作用下大鼠实验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时心肌细胞凋亡与Fas及Bcl-2蛋白表达的变化及与心肌组织损伤的关系,并分析心肌组织病理学损伤程度。方法:以穿线结扎或松扎左冠状动脉制备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32只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假手术4.5 h)、缺血再灌注组(缺血30min、再灌注4 h)、低剂量氯胺酮+缺血再灌注组(缺血30min、再灌注4h)及高剂量氯胺酮+缺血再灌注组(缺血30min、再灌注个4 h)。以缺口末端标记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的变化,S-P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Fas与Bcl-2蛋白水平变化,做病理组织切片检查心肌损伤情况。结果: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及Fas蛋白阳性染色指数与Bcl-2蛋白阳性染色指数均增加,氯氨酮可减少心肌凋亡,减少Fas和Bcl-2蛋白阳性细胞表达;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心肌组织呈大小不一的灶性坏死,坏死周围有炎性细胞浸润,氯胺酮作用后坏死减轻,低剂量氯胺酮作用更明显。结论:心肌缺血再灌注时心肌细胞凋亡、Fas基因的蛋白与Bcl-2蛋白表达量均增加,氯氨酮可减少心肌凋亡,减少细胞Fas和Bcl-2蛋白阳性表达,从而减轻心肌损伤,且低剂量氯氨酮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甜菜碱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甜菜碱200、400、800 mg·kg^-1组(均n=8)。甜菜碱各剂量组于造模前7 d灌胃给予相应剂量甜菜碱,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夹闭门静脉、肝动脉分支40 min,再灌注24 h制大鼠部分肝脏缺血-再灌损伤模型。检测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和肝脏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p53、cl-caspase-3和Bcl-2的表达,经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ALT和AST水平显著上升(P <0.01),肝脏组织中MDA含量显著增加、SOD活性降低(P <0.01),肝细胞凋亡率显著增高(P <0.01)。与模型组比较,甜菜碱400、800 mg·kg^-1组ALT和AST水平显著降低(P <0.05,P <0.01),肝组织中MDA含量显著降低、SOD活性显著增强(P <0.05),肝细胞凋亡率下降(P <0.05,P <0.01),p53、cl-caspase-3、Bax表达显著降低(P <0.05)。结论甜菜碱可改善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肝功能,可能与其抗氧化、抑制肝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Rofecoxib对肾间质纤维化大鼠的肾脏保护机制。方法以UUO建立肾间质纤维化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UUO组及Rofecoxib干预组,检测不同时间点肾脏COX-2、TGF-1及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UUO组随着模型时间延长,TGF-β、COX-2蛋白表达明显增加,可检测到较多的凋亡细胞(P〈0.01),用药组与UUO组平行相比TGF-β,、COX-2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1),凋亡细胞明显减少(P〈0.01)。结论特异性COX-2抑制剂Rofecoxib可能通过阻断UUO大鼠肾组织COX-2活性,下调TGF-的蛋白合成,减少肾小管细胞的过度凋亡,起到肾脏保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Netrin-1对活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的影响及机制。为临床上提供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下心肌保护新的策略。方法雄性Spraghe-Dawley(SD)大鼠20只,体重450-500g,随机分成2组,体外循环预充液中添加Netrin-1(10只)[I/R+Netrin-1组],体外循环预充液中不添加Netrin-1(10只)[I/R组]。建立无血预充大鼠深低温停循环(Deep hypothermic circulatory arrest,DHCA)的心肌缺血再灌注的模型。实验结束2h后处死大鼠留取心脏标本。在CPB前、CPB75min (复温后15min),CPB后2h留取大鼠动脉血测定心肌损伤指标[心肌肌钙蛋白I (cTn I)和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实验结束取大鼠心脏标本用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用Western-blot法测定局部心肌组织直肠癌结肠癌缺失基因(Delete in colorectal carcinoma gene,DCC)蛋白指标。大体光镜下观察心脏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大鼠CPB 前、CPB 15min、CPB 45min (停循环15min)以及 CPB 90min (复温30min)监测血气分析。结果 I/R+Netrin-1组较I/R组:血清中心肌肌钙蛋白I(cTn I)和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含量明显减少;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心肌凋亡明显减少27.5%(P〈0.05);DCC表达增加(P〈0.05)。HE染色镜下观察发现I/R+Netrin-1组心肌细胞损伤程度明显减轻。结论Netrin-1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DCC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26和PDZK1在不同分化程度肾透明细胞癌中表达,探讨其与临床发生、发展及预后的意义。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对60例不同分化程度肾透明细胞癌组织切片(A组)和20例肾脏良性病变的正常组织切片(B组)检测MMP-26和PDZK1阳性细胞的表达情况。结果:MMP-26在A组的阳性表达率为80%,在B组阳性表达率为50%(P<0.05);PDZK1阳性率A组表达为85.0%,在B组表达为30%(P<0.05)。结论:MMP-26和PDZK1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高表达。  相似文献   

14.
周进  薛莎  马威  张耕  张鹰  徐宏峰  程璐 《中国药师》2014,(5):719-722
探讨益气化滞方驱铅颗粒对铅导致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60只大鼠随机分为2组,其中空白组12只,饮用双蒸水;造模组48只,在饮水中添加0.02%醋酸铅,连续60d制作大鼠慢性铅中毒模型,然后将造模动物随机分为4组:模型组(不予任何治疗),驱铅颗粒高剂量组(按3.0g·k^-1·d“的剂量灌胃)、驱铅颗粒低剂量组(按0.6g·kg^-1·d^-1的剂量灌胃)、阳性对照组(依地酸钠钙加普鲁卡因肌内注射,50mg·kg^-1·d^-1),连续4d为1个疗程,休息4d后进行下1个疗程,连续干预7个疗程,连续60d后检测各组血Pb、肾Pb含量,并用TUNEL法检测各组动物肾组织的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肾组织Bcl.2蛋白表达,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肾组织p53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动物体质量、血色素及Bcl-2蛋白表达均有显著降低(P〈0.01),而血Pb、肾Pb、肾组织凋亡及p53蛋白表达均显著增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驱铅颗粒高剂量组体质量、血色素及肾小管Bcl-2表达均有显著增高(P〈0.05),血Pb、肾组织Pb、肾组织凋亡及p53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益气化滞方驱铅颗粒能降低动物血Pb和肾组织Pb含量,并通过抑制铅导致的p53高表达、促进Bcl-2表达而减轻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降低铅对肾组织的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mTOR信号介导的自噬在褪黑素(melatonin,Mel)减轻自然衰老SD大鼠肾脏损害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40只8周龄SD大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A组)、单纯褪黑素处理组(褪黑素10 mg·kg-1·d-1,B组)、老年模型组(C组)和褪黑素干预老年模型组(褪黑素10 mg·kg-1·d-1,D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RANTES、FOXP3、ED-1在肾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探讨LEF对糖尿病肾病肾组织炎症反应及病理改变的影响。方法:35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n=10)、模型DN(n=13)、来氟米特组DD(n=12)。采用弗氏完全佐剂(CFA)和链脲佐菌素(STZ)制备糖尿病肾病模型。检测24 h尿蛋白定量,HE染色观察肾脏组织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肾组织RANTES、FOXP3、ED-1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24 h尿蛋白排泄量显著上升(P<0.05),模型组大鼠肾组织肾小球肥大、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或脱落、单核/巨噬细胞浸润、肾间质病变等病理变化明显;模型组大鼠肾组织内RANTES、FOXP3、ED-1表达均明显增强(P<0.05);与模型组比较,LEF治疗组大鼠24 h尿蛋白下降,肾组织RAN-TES、FOXP3、ED-1表达显著减少,肾脏病理改变有所减轻。结论:LEF可能是通过抑制RANETS、FOXP3、ED-1在肾组织中的表达,减少炎症细胞在肾组织中的浸润,对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付红艳  王义勇  张科东  周凤 《天津医药》2019,47(10):1050-1053
摘要:目的 探讨黏蛋白1(MUC1)在不同类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清和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 其在NSCLC患者临床早期诊断及治疗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2017年12月—2018年12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 收治的 34 例肺鳞癌、65 例肺腺癌和 20 例非肺癌患者外周血及肺组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 MUC1蛋白表达。所收取肺组织标本均经HE染色证实符合病理要求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MUC1蛋白 表达。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中MUC1蛋白预测不同类型NSCLC患者的临床价值。结果 肺鳞 癌和肺腺癌患者血清及癌组织中MUC1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非肺癌组(P<0.05)。血清MUC1蛋白诊断肺鳞癌的最 佳临界值为33.23 U/mL,其诊断敏感度为52.94%,特异度为100%;肺鳞癌患者血清及癌组织中的MUC1蛋白阳性表 达率与病理分化程度、TNM分期、年龄、性别均无关(P>0.05);血清MUC1蛋白诊断肺腺癌的最佳临界值为31.31 U/ mL,其诊断敏感度为61.54%,特异度为95%;肺腺癌组中-低组织分化、TNM分期Ⅲ~Ⅳ期组患者血清及癌组织MUC1 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高于高组织分化、TNM分期Ⅰ~Ⅱ期组(P<0.05)。结论 NSCLC患者中MUC1蛋白呈高表达, 其对肺腺癌临床早期诊断及治疗可能有预测意义,对肺鳞癌无明显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丹参多酚酸盐对肾间质纤维化(RIF)模型大鼠的改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将50只雄性SD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氯沙坦组(阳性对照组,9 mg/kg)和丹参多酚酸盐低、高剂量组(18、36 mg/kg),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灌胃腺嘌呤250 mg/kg建立RIF模型。造模结束后,各给药组大鼠灌胃相应药物,正常组和模型组大鼠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体积均为10 mL/kg,每天1次,连续30天。末次给药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大鼠血清中肌酐(Scr)、尿素氮(BUN)和尿液中24 h尿蛋白(24 h UPro)水平;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和Masson染色法分别观察大鼠肾组织病理学特点和纤维化情况,对肾小管损伤、肾小球硬化程度进行评分并计算肾组织阳性染色面积百分比;采用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测定大鼠肾组织中Wnt蛋白(Wnt5a、Wnt5b)、β-联蛋白(β-catenin)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Scr、BUN、24 h UPro水平和肾小管损伤评分、肾小球硬化评分、肾组织阳性染色面积百分比以及Wnt5a、β-catenin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Wnt5b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显微镜下可见大鼠肾组织出现系膜增生、纤维组织增多、炎性细胞浸润等病理学变化。与模型组比较,氯沙坦组和丹参多酚酸盐低、高剂量组大鼠的上述指标均显著改善(P<0.05),且丹参多酚酸盐的作用具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趋势。结论:丹参多酚酸盐对腺嘌呤致RIF模型大鼠具有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