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114例抽动秽语综合征的临床及脑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抽动秽语综合征是发生于儿童的神经精神系统疾病之一。现将我院1998年9月~2000年9月经儿科门诊诊断为抽动秽语综合征患儿的临床和脑电图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1 1一般情况 :114例抽动秽语综合征患儿中 ,男87例 ,女27例 ,发病年龄为3~14岁 ,其中3~6岁17例 ,7~10岁63例 ,11~14岁34例 ,其中以7~10岁为发病高峰。1 2临床症状 :114例病人中以首发症状为眨眼37例 ,多部位同时抽动的为72例 ,发声伴口角抽动3例 ,扭颈为2例 ,上述症状于紧张兴奋时加重 ,入睡时症状消失 ,注意力多伴不集中 ,…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平肝汤治疗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0例抽动秽语综合征患儿,选用平肝汤来进行治疗,疗程30d。结果 30例患儿中18例疗效显著,总有效率达到80%。结论平肝汤为治疗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的有效方药。  相似文献   

3.
抽动秽语综合征加用干扰素的疗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加用干扰素的临床疗效,以进一步了解其发病原因和免疫失调的机理,提高该病的治愈率.方法回顾性总结抽动秽语综合征62例1998~1999年30例为常规用药(对照)组,单用泰必利、氟哌啶醇治疗;2000~2002年32例为常规用药+干扰素(治疗)组,常规应用泰必利、氟哌啶醇治疗,同时加用干扰素10×106 U,1次/d肌注,连用3~4周;设30例健康查体儿童为正常对照组.各组常规检测免疫球蛋白,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免疫功能,比较治疗组、对照组的临床疗效和免疫功能变化.结果抽动秽语综合征儿童80%细胞免疫功能低于正常对照组儿童,免疫球蛋白低于正常对照组儿童.应用干扰素可以改善抽动秽语综合征患儿的细胞免疫功能及体液免疫功能.结论抽动秽语综合征与病毒感染有关,同时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功能低下,应用干扰素辅助治疗有加强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功能,且有抗病毒作用,治疗抽动症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4.
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86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临床特征研究.方法 对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诊治的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86例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和统计.结果 6例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经口服氟哌啶醇、泰必利治疗1~4周后68例临床症状得到基本控制,临床控制率79.06%,11例临床症状减轻未发展.经配合应用硝基安定症状得到显著改善,7例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结论 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是儿童中慢性神经精神表现综合征,临床表现多样以头面部为初发的多种形式抽动、可以向颈、肩、躯干发展,常伴有吭吭等不自主发声,正确识别本病临床特征,及早进行诊断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5.
<正>抽动秽语综合征是发生于儿童期神经系统性疾病之一,部分患儿脑电地形图(BEAM)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笔者回顾分析所在医院脑电图室自2005-01~2007-10对50例抽动秽语综合征患者的BEAM检查结果,现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50例,均符合DSM-Ⅲ诊断标准。男  相似文献   

6.
抽动秽语综合征病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抽动秽语综合征的发病因素。方法48例确诊为抽动秽语综合征的患儿均填写自制的抽动秽语综合征相关病因调查表,并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48例患儿中,有明确发病因素者37例,不明原因者11例。发病因素中前三位依次为:有呼吸道感染相关病史,有孕期及出生异常史,有家族史。结论抽动秽语综合征可能是多种因素在发育过程中相互作用引起的综合征,其发病与遗传因素,免疫病理损害,围产期因素,心理因素和环境因素等相关。  相似文献   

7.
1资料和方法1 1一般资料 :1992年~1998年我院经临床诊断符合抽动秽语综合症 (TS)的诊断标准 [1]并作脑电图检查共388例 ,其中男282例 ,女106例 ,年龄2~15岁 ,其中≤10岁252例(64 9 % ) ,11~17岁136例 (35 1 % ) ,病程15天~9年。临床表现 :106例眨眼、摆头、耸肩、作鬼脸、嘴角抽动 ,97例喉鸣、干咳、鼻嚏声和嘘嘘声 ,89例挺腹、摆手、跳跃 ,96例重复言语、模仿他人动作、说秽语。患儿抽动为不自主、突发、快速、反复发生 ,无节律、方式固定的运动或发声。抽动的发生患儿感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抽动秽语综合征患儿根据其临床表现,辨证分为三型论治:肝阳亢型、脾虚肝旺型、肾虚肝亢型。分别采用清心泻火、平肝熄风、健脾化痰、平肝潜阳、滋阴补肾、柔肝熄风之法治疗。结果观察76例,显效33例(43.4%)、有效35例(46.1%)、无效8例(10.5%),总有效率89.5%。结论运用中医药辨证论治本病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30例患儿在服用西药氟哌啶醇、泰必利的基础上,通过辨证论治,分为肺肾阴虚型和脾虚阳亢型治疗.结果:30例患儿通过治疗后,痊愈8例,显效11例,进步9例,总有效率达93.3%,且不良反应较轻.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临床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阿普唑仑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9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琳  廖小平  李志新 《医药导报》2003,22(8):557-558
目的:观察阿普唑仑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98例抽动秽语综合征患者服用阿普唑仑片0.2~0.8 mg,每晚1次,连服2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1或2个疗程判定疗效,同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本组有效率74.5%,不良反应仅见嗜睡.结论:应用阿普唑仑片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1.
张连娟 《医药世界》2010,12(3):249-249
目的:观察文静汤治疗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采用文静汤治疗40例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6d为1个疗程。结果:经1~2个疗程治疗后,治愈35例,有效3例,无效2例。结论:文静汤治疗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抽动-秽语综合征患者脑电超慢涨落(ET)的变化特点.方法对30例抽动-秽语综合征患者进行脑电超慢涨落分析仪和脑电图检查与分析.结果 30例患者中仅5例出现脑电图异常,表现为后头部波幅弥漫降低,而所有病例ET检测均有异常,表现为脑功能欠佳,记忆力指标下降;多巴胺、乙酰胆碱、强兴奋介质谷氨酸类显著增高,同时伴有弥散性缺血、缺氧指标,提示脑状态偏向缺血、兴奋以及应激水平增高.结论抽动-秽语综合征患者脑ET均存在明显异常,与传统脑电图比较,ET对该综合征的诊断敏感性更高.  相似文献   

13.
黄晋芬 《临床医药实践》2007,16(11):1091-1092
近年来用中医辨证治疗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26例,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5年11月-2007年7月门诊患者中符合诊断标准的病例26例,男18例,女8例,年龄4~12岁,病程3个月~5年.……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氟哌啶醇治疗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7年9月我院儿科收治的70例抽动秽语综合征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5例。对照组口服氟哌啶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采用穴位针刺治疗,8周后统计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2组运动性抽动和发声性抽动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GT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8周后,2组运动性抽动和发声性抽动YGTSS评分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且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43%,治疗组为94.2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血浆多巴胺(DA)、5-羟色胺(5-H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2组血浆DA、5-HT水平均显著下降,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针刺联合氟哌啶醇治疗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运动性抽动和发声性抽动YGTSS评分以及DA、5-HT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抽动一秽语综合征是以运动、言语障碍及抽搐为特点的综合征或行为障碍。该病的治疗多采用氟哌啶醇,此药易于引起动作减慢、肌力增强等锥体外系的不良反应,使儿童出现认知、抑郁及学习障碍而被迫停药。而泰必利不良反应轻微,疗效快。1999年以来我院应用泰必利增量法治疗14例抽动-秽语综合征的患儿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对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药物不良反应进行综述.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除了治疗精神分裂症外,还用于治疗心境障碍、边缘性人格障碍、强迫症、抽动-秽语综合征等精神障碍.研究较多的不良反应包括体重增加及血脂、血糖、催乳素水平升高等.  相似文献   

17.
患儿,男,8岁。因左侧肢体抽动反复发作4个月入院。患儿4个月前白天出现左侧肢体抽动,先左上肢继而左下肢抽动,约数十秒钟至1分钟自行缓解。于精神紧张、惊吓后诱发,发病前有预感。发作时神志清,伴有面部怪相及喉部“咕咕”声,频繁发作后感肢体乏力。患儿发病前无发热感冒史,无头部外伤史及误服药史。体检:神清,心肺无异常,神经系统无阳性体征。辅助检查:三大常规、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胸片、脑电图、脑干皮层诱发电位、脑地形图、头颅CT、核磁共振均正常。诊断为抽动一秽语综合征。予氟吸陡醇治疗5天后抽搐停止,维持量服药半…  相似文献   

18.
抽动秽语综合征伴强迫症是国内外临床医学治疗的难题,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患者不自主的头部抽动和喊叫对患者及家人日常生活、社会功能造成较大的负性影响,本科通过运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了1例难治性抽动秽语综合征伴强迫症的患者,通过治疗前准备、治疗中配合、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取得了较好的疗效,随诊3个月无复发。  相似文献   

19.
儿童抽动障碍82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儿童抽动障碍临床表现及诊治。方法对82例小儿抽动障碍的临床资料、诊断及治疗进行分析。结果诊断为抽动障碍的82例儿童中,以男性为主,多见于学龄儿童,平均年龄为10.37岁。首发症状单独部位出现者67例。神经电生理检查,颅脑CT检查均未发现异常病灶。心理治疗对短暂性抽动障碍有效。结论本病以学龄儿童多见,早期抽动常单独部位出现,临床上还没有特征性的诊断指标,强调对家长及患儿进行心理治疗。  相似文献   

20.
针药结合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5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抽动秽语综合征又称慢性多发性抽动,是一种运动障碍性疾病。笔者自1997-2000年应用针药结合疗法,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56例,取得丁满意疗效,兹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 本文56例均为门诊患者,其中男性38例,女性18例;年龄最小4岁,最大12岁;病程长者5年,最短者半年。56例病人,按中医四诊辨证分为:脾气虚弱、湿聚生痰、痰热内感、肝风内动,肝肾阴虚,虚风内动3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