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肝与神经性厌食症发病的关系及其证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神经性厌食症与精神紧张导致神经———内分泌失调,脑部控制食欲部位供血不足,功能紊乱有关。这与中医“七情伤肝,肝失疏泄而形成厌食症”的见解不谋而合,故调肝为主,兼顾它脏为其主要治则  相似文献   

2.
略论冠心病证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恒基 《新中医》2004,36(5):7-8
冠心病临床表现复杂,病机变化多端,虚实夹杂,以正虚邪侵为基本病机。其发病部位在心,而与脾、胃、肝、肾及血脉关系甚密。辨证治疗应以扶正祛邪、补益心气为基本法则,同时应根据病情的表现,结合分型进行论治。临床根据其病情发展特点,分为心阳不足、寒凝心脉,风热闭塞、火邪热结,肝气郁结、心脉瘀阻,痰湿壅滞、痹阻脉络,脾肾亏虚、气阴两虚等型,辨证施治,收效良好。  相似文献   

3.
冠心病在祖国医学文献中,虽无此病名,但对其症状却早有记载。如《素问·标本病传论》说:“心病先心痛。”指出了心痛,是心脏疾患较常见症状。《灵枢·厥病将》说:“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这就相当于心肌梗塞时心源性休克症状。并指出了它的严重性。到汉朝对本病就有了进一步认识。如《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载:“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已认识到冠脉循环功能不全与呼吸困难的关系,就相当于左心衰竭的现象、至宋朝对本病认识记载更为详细,如《圣济总…  相似文献   

4.
肝阴虚证是中医肝病的主要证型之一。本文尝试着通过调查古代及近代文献,结合肝的生病理特点及肝阴虚的病因病机,初步拟出一定的诊断标准,治疗方药。  相似文献   

5.
王子宽  柳荫  刘军  何勇  李波  郑强荪 《陕西中医》2009,30(2):134-135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范围及狭窄程度与中医证型的关系,寻求辨证防治冠心病的客观化指标。方法:选取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252例冠心病患者,术前填写"冠心病调查表"及行各项化验检查,对比分析冠状动脉病变范围及狭窄程度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结果:冠心病患者在中医证型上阴寒凝滞型23例、痰浊闭阻型59例、气滞血瘀型63例、心肾阴虚型36例、气阴两虚型34例、阳气虚衰型37例。冠状动脉1支病变者64例,2支病变者83例,3支病变者105例;冠状动脉轻度狭窄者63例,中度狭窄者76例,重度狭窄者48例,完全闭塞者65例。冠状动脉病变范围及狭窄程度在中医证型上存在明显差异(P<0.01);冠状动脉病变范围及狭窄程度与中医证型存在负相关性(P<0.01)。结论:冠状动脉病变范围及狭窄程度与冠心病中医证型存在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从人体有关神志的生理功能与病理机制及其阴阳转化,探讨肝与神志有关的内在关系。肝与心、肝与脑都是基于血-精-髓共同维持人体的正常神志活动;所以肝、心、脑等功能失调,可致神志失常而发病,如癫狂之类,但其病变表现却较为侧重地体现了肝性,如具有兴奋和抑制,主管动静伸缩和易于转阴化阳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我科从1988年2月至1990年10月收治了经C—T证实的脑梗塞病人30例,与中医七情发病的关系进行临床分析,并对有关的问题加以讨论,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30例,男24例,女6例;年龄50~74岁之间,50~55岁12例(40%),56~60岁14例(46.6%),61岁以上者4例(13.3%);高血压病史或高血压者15例  相似文献   

8.
病络机制与痴呆证治述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初步探讨了病络机制及其意义.结合痴呆发病隐袭,病程缠绵的特点,认为痴呆的病理因素与病络导致络病关系密切,是典型的络脉病证之一.就痴呆的病络机制进行了剖析,提出了相应的治疗和临床择药方法.强调痴呆的治疗应讲究络病工夫,全面审察病机,抓住络脉空虚和络脉邪滞两大环节,在传统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及时参以治络通络方法,多可获得疗效.  相似文献   

9.
关于妇科血瘀证发病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柴丽娜  杜惠兰 《中医杂志》1997,38(2):102-103
女子之生,以血为本,其经、孕、产、乳等生理特点都与血有密切关系,与男子相比更容易因血瘀造成各种疾病。一般认为引起妇科血瘀证的原因有肝郁气滞致瘀、寒邪致瘀、热邪致瘀、气虚致瘀、跌仆劳累、手术所伤致瘀等。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发现,气滞血瘀和寒凝血瘀是其中最常见和最主要的类型。因此,我们重点针对这两种类型的妇科疾病,采用群体调研、心理测定、临床实验等方法,并结合中医基础理论,对妇科血瘀证的发病机理进行了深入分析与探讨,为进一步提高妇  相似文献   

10.
11.
12.
肝气郁结与冠心病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亚平 《陕西中医》1992,13(9):400-401
认为肝气郁结的表现广泛存在于冠心病的患者之中,并影响着本病的发生、发展、变化及转归,因此加强对肝气郁结与本病关系的研究,对于揭示本病的发病规律、指导本病的治疗都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3.
肝不藏血之出血是血证的主要病型之一。肝对血液除贮存、调节作用外,尚能化生血液成分。本文以肝与凝血抗凝血物质的关系,对60例肝不藏血之血证的患者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肝不藏血之出血机制与凝血因子、抗凝物质的改变有关,体内凝血与抗凝血之间的协调平衡遭到破坏,从而导致出血。  相似文献   

14.
51例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中医证型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李锋  王海平 《陕西中医》1996,17(9):393-393
对51例冠心病(CHD)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结果示:痰瘀型患者冠脉以多支病变为主,狭窄程度以重度明显,与血瘀型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前型多伴心梗、LVEF异常。说明血瘀、痰浊、痰瘀互结与冠脉病变程度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就难治性泄泻的病机特点总结为肠道盘旋曲折错杂、胃肠同病清浊混杂、逆肠而行投以药石、永无休整难以忌口四个方面 ;在治疗上主张忌口少吃胃肠休整、治从脾胃下病上治、久病不愈通中寓补三方面着手 ,对于提高难治性泄泻的辨证论治水平多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试论颅脑水瘀证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宏伟  魏耕树 《陕西中医》2001,22(5):285-286
“颅脑水瘀”的观点是以 (《金匮要略·水气篇》)指出的“血不利则为水”的理论为依据 ,并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在师长的指导下总结形成的。这一理论的形成对脑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医七情学说阐明了情志因素与身心疾病关系,科学反映了身心统一的整体观。随着“生物一心理一社会”新医学模式的建立,情志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及转归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女性常为情怀所伤,加之现代女性承受着来自社会、家庭及自身的压力远大于男子,更易致情怀不畅、肝失条达而引发多种妇科疾病。  相似文献   

18.
王天龙  余滟钧 《陕西中医》2000,21(6):258-259
通过200例临床资料分析结果显示:在胃脘痛中肝胃气滞为主要证型,约占34%,情志所伤是肝胃气滞证的主要病因。在本证演变发展过程中,因肝胃气滞累及胆病,而出现湿热蕴胆,胆汁逆行入胃,临床应重视胃病治肝,肝胃气滞从肝论治。在具体治疗中,若肝胃同病,应刚柔相济;胆胃同病,应疏利清泄;若病及于脾,应治兼健中为基本治疗大法。  相似文献   

19.
肝气虚,肝阳虚证治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力 《河南中医》1998,18(5):266-267
肝虚为病,习以阴虚、血虚立论者多,而论及肝气虚、肝阳虚者少。肝为将军之官,罢极之本,内寄相火,外应风木,体阴用阳,阳易亢动,阴易亏损,临证多见肝血虚、肝阴虚之证,然肝之阴阳气血之间互根互用,相互依存,既有肝脏阴血之不足,也有肝之阳气之不足。今就肝气虚...  相似文献   

20.
龚文德 《中医杂志》1997,38(2):79-81
癫痫是中西医难治病之一。中医诊断癫痫历来以肢体抽搐、不省人事,牙关紧闭、口吐白沫等视为主要临床指征。却忽略了整个病所具的各种类型,且忽略了脑病致痫的根本病理实质。鉴此,笔者融汇了中西医理论,环绕脑病致痫为重点,以型汇证,从本虚、复虚、标实3个方面探其动态机理,循其机要,拟古方古法予以论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