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肝海绵状血管瘤治疗方法的选择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肝海绵状血管瘤是最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我院统计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共收治肝血管瘤1033例。随着影像学技术的普及和发展,肝血管瘤的检出率不断提高,但绝大多数为小血管瘤,需要外科治疗的病人仅占少数。肝血管瘤常用的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血管瘤捆扎术、肝动脉结扎加放疗术、术中微波固化术等,近年来又相继开展了肝动脉插管栓塞术、瘤内硬化剂注射术、电化学治疗术、射频热损毁术以及肝移植术等。随着手术技术的改进,肿瘤切除率不断提高,一些传统的方法已很少应用,而一些新的治疗方法还有待于数量和时间的检验。现就肝血管瘤的治疗方法的选择阐述我们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肝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肝海绵状血管瘤是肝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随着外科技术及手术技巧的提高,手术切除已经成为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的首选治疗方法。本文综述了肝海绵状血管瘤的手术方式、术中肝脏血流控制方法、巨大肝海绵状血管瘤手术切除的一些新进展,并回顾了血管瘤捆扎术、微波固化、射频消融、动脉栓塞等治疗方法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3.
肝血管瘤是肝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随着医学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B超、CT及MRI对血管瘤的检出率明显提高,如何把握好手术适应证以及选择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是临床面临的主要问题,目前外科治疗有很多种方法,如肝血管瘤切除、肝血管瘤捆扎术、肝动脉结扎术、肝动脉栓塞、射频消融术、肝移植等,肝血管瘤切除术效果明显,作为首选治疗,目前对于肝血管瘤手术的适应证及治疗方式的选择上存在较大的争议,就其治疗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4.
<正>胰腺体尾部导管腺癌难以早期发现,易较早出现局部浸润与远处转移,手术切除率不足10%[1]。难以行根治性切除的主要原因是肿瘤侵犯肝总动脉、腹腔干[2]。1953年,Appleby[3]报道了一例根治性胃癌切除术中联合切除腹腔干的手术,后将其命名为Appleby手术,术后肝脏可通过肠系膜上动脉-胰十二指肠动脉-胃十二指肠动脉形成的侧枝循环获得足够的动脉血供[4]。1987年,Hishinuma等[5]行保留胃的联合腹腔干切除的胰体尾切除术(改良Appleby术)。  相似文献   

5.
特大肝海绵状血管瘤手术中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肝海绵状血管瘤(以下简称肝血管瘤)是最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尸检发现率为7%左右。可发现于任何年龄,直径≤4cm者多无临床症状,无需特殊处理。然而,对于较大直径,有临床症状者,如肝区刺痛、胀满感等邻近脏器压迫症状,或自发性破裂可能者,需行手术治疗。1970年Adam曾将直径〉4cm的肝血管瘤称之为巨大血管瘤,之所以划定直径〉4cm为肝巨大血管瘤,可能与手术切除的风险较大有关。随着肝脏手术技术的进步与提高,不断使巨大、特大的肝血管瘤切除获得成功,手术死亡率已极低。1975年吴孟超等报道成功切除了1例重18kg,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肝癌外科手术的发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得益于现代影像技术的发展及受到肝移植技术的激励 ,2 0世纪 90年代是肝外科迅速发展的时期[1] 。此期间肝癌的外科治疗亦迈出重要一步 ,以往认为不能切除的巨大肝脏肿瘤可以安全地施行手术[2 ,3] 。1.全肝血流阻断切肝术止血是肝切除术的关键 ,由于Pringle阻断术尚存在不足 ,特别是贴近第 2肝门和肝静脉的巨大肝脏肿瘤切除 ,尚需要有安全的保证。 196 6年Heaney等[4 ] 提出全肝血流隔离 (HVE)的概念 ,将肝脏血流完全隔绝 ,手术切肝时完全不出血 ,亦通常称之为无血切肝术。HVE虽能够达到切肝时不出血 ,但手术的创伤还很…  相似文献   

7.
剥离法治疗第Ⅷ段肝海绵状血管瘤九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肝血管瘤是肝脏常见的良性肿瘤。肝叶切除是目前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常用且有效的方法 ,但手术难度大、死亡率高、肝脏损伤严重、并发症多 ,给手术带来很大风险 ,尤其是第Ⅷ肝段切除更为困难而危险。自 1990年 1月至1998年 10月我们采用包膜外钝性剥离术治疗第Ⅷ肝段海绵状血管瘤 9例 ,取得良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 :9例中男 2例 ,女 7例 ,年龄 3 1~ 5 7岁。肿瘤全部为单发 ,位于肝包膜下 ,最大直径 14cm ,最小直径6cm ,平均 9 2cm。全部病例无肝硬化表现 ,术前肝功能正常。术中输血 4 0 0~ 60 0ml。施行入肝血流阻断 ,阻断…  相似文献   

8.
北京协和医院肝脏外科于2012年4月10日成功完成1例巨大肝血管瘤切除手术,手术历时11h,肿瘤最长径为48cm。该患者22年前曾因肝脏肿瘤行经胸、腹联合切口探查,但因术中出血较多未能切除肿瘤。该手术的成功受益于精准肝切除,包括CT血管重建技术、三维立体肝脏储备功能评估、术中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以及精细肝切除操作技术的综合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切除治疗肝脏肿瘤的临床疗效及手术方法的可行性和优缺点。方法 2009年1月至2011年8月期间我科为32例肝脏肿瘤患者施行腹腔镜下肝脏切除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采用腹腔镜下解剖性肝脏切除29例,非解剖性肝脏切除3例,32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包括原发性肝癌23例,转移性肝癌5例,肝血管瘤3例,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1例。腹腔镜肝切除包括左外叶切除(Ⅱ+Ⅲ段)17例,左内叶切除(Ⅳ段)2例(左外叶已切除),左半肝切除(Ⅱ+Ⅲ+Ⅳ段)8例,Ⅴ段切除1例,Ⅵ段切除1例,Ⅲ、Ⅳ、Ⅴ段部分肝切除3例。肝切除手术时间75~285 min,平均215 min;术中出血115~760 ml,平均365 ml。未发生胆汁漏、出血、气体栓塞等并发症。术后1~3 d肛门排气、胃肠功能恢复后进食,5~11 d(平均6 d)恢复出院。随访31例,随访时间6~32个月,平均18个月,除1例术后1年因肿瘤复发转移死亡外,其余均健在,健在肿瘤患者未发现复发、转移。结论腹腔镜肝切除治疗肝脏肿瘤创伤小,痛苦少,康复快,能达到根治要求,安全、可行,临床疗效好。  相似文献   

10.
肝脏的血供丰富 ,腹腔镜下难以完全阻断入肝血流 ,肝脏的断面出血不易控制等原因 ,文献报告腹腔镜下肝脏肿瘤切除的病例很少[1] 。我们开展了一例腹腔镜下肝血管瘤切除 ,报告如下。女 ,4 3岁 ,反复右上腹疼痛 1年 ,术前B超检查诊断为 :1、慢性胆囊炎、胆囊息肉样病变 ;2、右肝血管瘤 (SV)。于 2 0 0 1年 5月 2 1日在持续硬膜外阻滞麻醉加全麻下首先进行 4孔法LC ,术中见肝SV边缘有直径约 3cm的血管瘤。完成LC后 ,应用电刀距血管瘤边缘约 0 .5cm的肝脏包膜切割一周确定断肝线。钳夹法断肝 ,应用 10mm的钛夹夹闭断肝线上的肝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肝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与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86年-2008年经手术证实的肝海绵状血管瘤77例临床资料。结果:肿瘤直径5~9cm42例,〉10cm24例,≤15cm11例。手术前确诊73例肝海绵状血管瘤,术前确诊率94.8%;4例误诊,误诊率5.2%,分别误诊原发性肝癌2例,巨大肝囊肿癌变1例,肝脏局灶结节性增生1例。3例腹腔出血、休克,急诊剖腹探查均死于术中;4例肿瘤巨大,经剖腹探查未能切除。70例均皆手术切除,手术切除率90.9%,肝叶切除术38例(4914%),剥除术21例(27.3%),局部切除术11例(14.3%)。70例无手术死亡,无严重并发症。结论:手术是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最有效的手段;手术剥除术操作简单、创伤小、出血量少,便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从1983年至1993年共对22例肝脏海绵状血管瘤进行了手术切除治疗。根据肿瘤的不同情况(如大小、位置以及与肝脏大血管的关系等)我们采用了不同的手术方式.包括肿瘤的膜外剥除、肝段切除、肝叶切除以及无血切肝术。我们体会到.有症状的或巨大的肝脏海绵状血管瘤应考虑积极的外科治疗.应根据肿瘤的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3.
肝切除术作为目前治疗肝脏肿瘤的主要方法之一,其技术不断完善和成熟,许多肝脏中心把围手术期病死率也控制在1% ~5%,但术中或术后出血仍然是影响肝切除术成败和预后的关键[1-2].2002年Habib教授在射频技术治疗肝脏肿瘤的基础上发明了射频凝固器(Habib 4x,美国瑞达公司),将射频技术应用于肝切除实质离断,从而真正向无血肝切除迈出了重要一步.2009年7月至2010年6月我们应用Habib 4x行左半肝切除术治疗12例肝左叶恶性肿瘤,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肝血管瘤是最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目前手术切除仍是肝血管瘤最彻底、有效的治疗方式.国外学者认为瘤体直径>4 cm或5 cm的血管瘤为巨大肝血管瘤[1-2],国内部分学者认为其标准应该定为10 cm以上[3].巨大肝血管瘤进行外科手术切除的指征为:(1)有十分明确的症状;(2)有严重并发症发生如自发性破裂及Kasabach-Merritt综合征;(3)不能排除肝脏恶性肿瘤;(4)瘤体直径>10 cm或者进行性增大[4-5].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与手术方式的选择有关[6],针对不同情况的巨大肝血管瘤,选择何种术式,存在较多争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规则性肝切除与肝肿瘤剥除术手术方式的选择和疗效的差别。方法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1月-2014年1月期间完成腹腔镜肝血管瘤切除术4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方式包括腹腔镜下规则性肝切除术25例(左半肝切除4例、左外叶切除11例、肝段切除5例、右半肝切除3例、尾状叶切除术2例)和肝血管瘤剥除术18例。分析得出肝剥除术切肝时间比规则性肝切除手术时间及切肝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肝功恢复时间短,肿瘤组织残余机会少。结论腹腔镜下肝血管瘤治疗中,根据肿瘤的大小、与大血管的关系、位置不同采用恰当的手术方式,可以安全、有效、微创地治疗比较复杂的肝血管瘤,从而达到最佳疗效。  相似文献   

16.
术前门静脉栓塞与肝切除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肝细胞癌 (hepatocell,carcinoma,HCC)的治疗手段中 ,手术切除仍处于核心地位 ,另外肝脏扩大切除 (extendedhepatic EHR)是治疗某些肝门部胆管癌 [1 ]、晚期胆囊癌 [2 ]、巨大肝血管瘤以及肝转移癌 [3] 最有效的措施。然而 ,在行肝切除术时将不可避免地同时切去部分有功能的肝组织 ,若其范围超出了一定界限将可能导致术后肝功能衰竭 ,特别是对于合并慢性肝炎及肝硬化的病人 [4,5 ]。缩小肝脏切除的体积固然能减少这一并发症 ,但却增加了术后肝内肿瘤残留与复发的危险 ,减少了治愈性手术的可能。为解决这一矛盾 ,术前门静支栓塞(preoper…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初步分析腹腔镜下肝脏良性疾病手术切除的疗效.方法 2005年4月至2006年12月共对15例肝脏良性肿瘤病人行腹腔镜下肝切除,可分为两类:肝囊肿(n=9例)和肝脏实质肿瘤(n=6例).包括肝孤屯性大囊肿4例、多发囊肿4例、多囊肝1例、血管瘤3例、局灶性结节性增生1例、肝结核瘤1例、肝脂肪瘤I例.结果 所有操作均在全腹腔镜下完成,最大囊肿平均大小13(7~27)cm,实质肿瘤平均大小4.3(2.5~7)cm,无中转开腹手术病例,无输血,平均手术时间88 min.无手术死亡.手术并发症包括手术区积液及肺炎1例(6.7%).术后平均住院天数4(2~7)d.结论 对于肝脏良性肿瘤腹腔镜下肝切除是安全的,腹腔镜外科的技术和器械的迅速发展改变肝脏良性肿瘤治疗模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机器人手术系统在肝脏切除术应用中的临床经验。方法:对于2009年1月至2010年7月实施的17例机器人外科手术系统所行肝切除术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7例机器人肝脏手术病人中男∶女=8:9,平均年龄(55±16)(27~85)岁。包括原发性肝细胞癌3例;胆管细胞癌3例(BismuthⅢb型肝门部胆管癌1例,肝内胆管囊腺癌2例);转移性肝癌3例;良性肝脏肿瘤4例(肝血管瘤3例,胆管囊腺瘤1例);左肝内胆管结石4例。手术方式:规则性左半肝切除术2例,左肝外叶切除术5例,肝局部或楔形切除7例,亚肝段(s5a)切除术1例,联合其他机器人术式12例。机器人肝切除的平均手术时间为280 min,术中出血量为150 mL。术中发生大出血3例,其中2例(11.8%)为巨大肝血管瘤中转开腹切除。采用Pringle法肝切除4例,采用肝实质缝扎和超声刀离断肝实质交替法实施左肝外叶切除4例。机器人肝切除病例的平均住院时间为7(5~16)d。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2例(11.8%):腹腔内出血1例,肺部感染1例,经保守治疗治愈,无胆漏等严重并发症和围手术期死亡。结论:机器人肝切除术安全、可行,疗效确切。探索适合机器人手术系统优势的肝切除止血方法等创新性技术将是今后机器人肝切除的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19.
信息动态     
目前,在肝癌的治疗中手术切除仍是最主要的治疗手段,部分肝脏良性疾病亦需要手术切除治疗.随着外科技术的发展,解剖性肝切除在国内各肝脏中心被广泛应用.因肝脏本身在解剖及功能方面的特殊性,在肝切除术中最大限度地保证残余肝脏功能的同时又能安全、有效地完整切除肿瘤,对肿瘤的术后复发和转移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影像技术及计算机辅助手术规划系统地不断发展,肝脏外科也逐渐向精准肝脏外科方向发展[1].  相似文献   

20.
152例肝血管瘤的临床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手术切除、肝动脉栓塞术、经皮肝穿刺微波治疗3种方式治疗肝血管瘤的疗效,探讨肝血管瘤合理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09年6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住院治疗的肝血管瘤病例152例,其中91例行手术切除,31例行肝动脉栓塞术,23例行经皮肝穿刺微波治疗,7例进行分期治疗。通过病例对照分析及随访结果综合评价肝血管瘤的治疗效果。结果:肝动脉栓塞术及经皮肝穿刺微波治疗与手术切除在减少手术时间、缩短术后住院天数、节省总住院费用、降低术后并发症方面有明显优势,但肝血管瘤的复发率比手术切除高。结论:肝血管瘤的治疗需依照个体化原则,根据病人全身状况,血管瘤的数目、大小和位置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