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国内大多数注水开发油田采出程度与含水率关系符合“S”型含水率变化规律曲线。以“S”型含水率变化规律曲线为基础,结合物质平衡方程,推导出“S”型含水率变化规律曲线对应累计存水率与采出程度公式,并给出待定参数确定方法,完善了从采出程度与含水率关系转化为累计存水率与采出程度关系的理论基础。将累计存水率与采出程度关系式中水驱采收率作为变量,绘制出油田不同水驱采收率情况下累计存水率与采出程度关系图版,可以有效评价油田注水效果,很好地揭示油田注水状况。以鄯善油田和丘陵油田为例,提出了改善油田注水效果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注水油田存水率、水驱指数标准曲线确定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存水率和水驱指数的定义出发,结合油田注水开发的水驱规律,推导出存水率和水驱指数的计算方法,绘制出存水率、水驱指数标准曲线。它对于油田开发动态分析,评价注水开发效果和编制开发规划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3.
评价油田耗水率大小是评价水驱油田注水开发效果的重要内容。为了正确评价边底水油藏的注水开发效果,从耗水率基本概念出发,建立耗水率与采出程度的关系式并以此绘制出耗水率理论图版。分析了传统耗水率在边底水对驱动能量贡献较大的油藏中应用的局限性,通过广义耗水率的概念提出了利用驱动指数法正确计算注入水驱动作用下耗水率的方法,进行了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简单可靠能较为客观的评价边底水油藏的注水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4.
水驱油田累积存水率与含水率理论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累积存水率是评价注水开发油田注水状况及注水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从累积存水率的定义出发,以丙型水驱特征曲线为例,基于水驱特征曲线推导出累积存水率与含水率数学关系式,并结合相对渗透率曲线求解丙型水驱特征曲线经验系数进行了探讨。同时,推导了乙型、丙型和丁型3种水驱特征曲线的累积存水率与含水率的数学关系式。该推导所得到的理论公式对水驱油田进行效果评价及挖潜和调整等方面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高凝油油藏注水开发效果评价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油藏注水开发效果评价是油藏开发的一项重要工作,一般包括注水方式和注采井网适应性生评价、综合含水率及耗水量评价、注水利用率、注入水波及体积和注水开发效果综合评价等几方面内容.介绍了相渗曲线法、经验公式法、类比法等3大类注水评价方法,结合沈阳油田高凝油油藏开发实际,应用水驱曲线建立存水率、含水率、含水上升率、水驱指数等评价模型,对注水开发效果进行评价,并采用矿场统计法、实验资料统计法和水驱曲线法等3种方法对沈阳油田注水体积波及系数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6.
双河油田特高含水后期存水率与水驱指数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存水率和水驱指数的变化特征是注水油田经常使用的重要评价指标,通过对双河油田存水率和水驱指数的变化特征研究,提出油田注水开发效果的评价需根据油藏类型的不同,存水率和水驱指数变化规律的不同,结合压力、含水上升率等指标,对注水开发效果进行综合评价,指导油田注水结构的调整。  相似文献   

7.
广义存水率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存水率 是描述油田注水能量利用率及评价油田注水开发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但传统存水率的概念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使其不能得到广泛应用。基于存水率的物理意义,提出了广义存水率的定义,应用广义存水率可以反映具有边、底水油田的注水开发效果,并考虑到了油田弹性能量的作用。实例表明,广义阶段存水率下降的速度体现了油田的开发效果;在不同的油田含水阶段,广义累积存水率与含水率之间呈不同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8.
针对海上部分油田注水后存在吸水能力下降、地层压力保持水平低等问题,从注水量的合理性、注入水的利用率、井组内注入效果等方面对海上油田注水开发效果进行了评价,研究了海上油田的合理油水井数比、合理的存水率及井组内注水的有效利用等问题,得到了海上油田注水的效果评价方法,应用此方法对海上LD油田进行了注水效果评价,找到了此油田存在的注水量不足、存水率偏低、部分井组存在注水水窜问题,并提出了下步注水调整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该文对温西三区块注水开发效果进行了系统评价,为了更好地利用注入水高效开发油田,迫切需要对油田注水效果进行评价。对高含水期合理地层压力保持水平进行了论证;对井网适应性进行了评价,分析了剖面动用变化原因;利用存水率、耗水指数和含水采出比对注水利用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区块注水利用率比较高、注水开发效果比较好;利用多种水驱特征曲线对区块进行了分析,并根据注水效果评价提出了改善注水开发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注水开发油田耗水指数理论图版的制作及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油田开发耗水率的基本概念出发,定义耗水指数为当注采比为1时的耗水率。结合童宪章给出的水驱曲线公式,推导了耗水指数与采出程度的关系式;据此可以制作耗水指数的理论图版。耗水指数的理论图版可用来评价注水开发效果,并可预测水驱采收率。该图版简单实用,容易掌握,应用于河南双河油田,取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11.
累积存水率和累积水驱指数与含水率的理论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鉴于目前很多文献中出现错误的累积存水率和累积水驱指数与含水率的关系式,从累积存水率和累积水驱指数的定义出发,结合石油天然气标准中推荐的6 种水驱特征曲线,推导出了正确的累积存水率和累积水驱指数与含水率的理论关系表达式。用该系列公式可以正确评价水驱油田的注水适应性及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2.
非均质注水开发砂岩油藏的注水利用率是注水开发过程中极其重要的内容之一,注水利用率和主要能量驱替类型是随开发过程变化的,通过阶段性的存水率、耗水比和能量驱替指数等参数计算,确定阶段注水效果,从而进行后期注采方案调整,提高注水开发效果。笔者通过以上参数的计算和评价,认为石南J2t2油藏开发初期以弹性能量驱替为主,随注水的开发,以注水能量驱替为主,边底水能量驱替次之,弹性能量贡献不大;存水率随开发的进行逐渐降低,注水利用率逐渐减小,近期产水有快速增加的趋势。分析认为注水利用率主要受沉积相、储层非均质性、储层介质类型及水力裂缝方位、半长等因素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13.
塔河油田缝洞型油藏注水替油井失效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河油田实施注水替油生产是单井缝洞单元提高采收率的主导技术,但是失效井比例逐步增大,极大影响了注水开发效果。在分析该油田注水替油改善开发效果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对注水替油井进入失效阶段的主要动态特征进行了总结。结果表明,溶洞型、裂缝—孔洞型、裂缝型3类储集体注水替油井失效特征存在明显差异,但整体上裂缝型储集体注水替油井较溶洞型和裂缝—孔洞型更易失效;注水替油井进入失效阶段的主要动态特征为周期含水率快速上升、注水指示曲线斜率明显增大、周期存水率逐渐减小、周期吨油耗水比急剧增大。影响注水替油井失效的主要客观因素为单井储集体类型和注水替油后期的底水入侵;主观因素为周期注水量偏大和阶段焖井时间短导致的周期注采参数不合理。  相似文献   

14.
对于注水开发油田来说,合理注采比是保证地层压力,产液、产油能力,降低无效能耗及提高原油采收率的重要保证。本为将从压力恢复速度、注采比及含水率的关系和耗水率、注采比及含水率的关系出发,先从理论上对这两种关系进行推导,最后应用实例来对两者的关系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5.
低渗透油藏压裂井网的水驱采收率与井网密度关系探讨   总被引:3,自引:9,他引:3  
以长庆安塞油田和吉林两井油田的实际资料为依据,利用谢尔卡夫公式、前苏联经验公式以及国内经验公式,对低渗透油藏压裂井网的水驱采收率与井网密度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对于常规方式注水开发井网,在利用经验公式计算不同井网密度下水驱采收率时,前苏联经验公式计算结果明显偏大,而谢氏公式偏小,国内经验公式相对比较可靠;对于压裂注采井网,特别是对实施大规模压裂的低渗透油藏注采井网,利用已有经验公式计算水驱采收率或进行经济评价时有一定偏差。因此,有必要建立低渗透油藏压裂注采井网的水驱采收率与井网密度的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16.
为确定特低渗透油藏在不同注水条件下的注水界限,在建立考虑微可压缩流体非稳态流动的一维水驱油相似准则模型的基础上,确定了与现场模型相对应的试验模型参数。根据室内试验结果,利用相似准则模型求出了现场不同注水条件下的注水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注入量确定的条件下,特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渗透率界限随着井距的增大而增大,两者呈线性关系;在井距一定的条件下,特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渗透率界限随着注入量的增大而增大,两者也呈线性关系。这为特低渗透油田确定合理的井距和注入量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在注水时机、注水方式一定的情况下,注水强度尤其是各注水井的注水量配置显得非常重要。在对目前国内存在的配注方法的综合分析和研究之后,提出了以水驱油田注水井井组为研究单元,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中的关联度经归一化处理得到的关联系数作为井组内油井的动态劈分系数,从而对油井产液量劈分,进一步确定井组内注水井的配注量。经实例试算,说明本方法可以作为一种常规配注方法,该方法摒弃传统方法对注采井层段大量数据统计的烦琐性,方法简单,实用性强。  相似文献   

18.
低渗透油田地层堵塞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长庆油田是典型的低渗透、特低渗透油田,注水能力是影响水驱开发油藏开发效果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之一.从地层堵塞的原因入手,综合考虑影响地层堵塞的各种因素,重点从影响注水水质因素、注入水与地层水配伍性以及敏感性等方面对地层堵塞机理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