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4 毫秒
1.
目的:巩固宁夏回族自治区(以下简称宁夏)“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区建设成果,提升医养结合服务能力。方法:结合宁夏本地医养服务现状,应用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构建基于互联网医疗的医养综合服务信息化体系,搭建适用于不同层级医养结合机构的医养协同综合服务信息化平台。结果:面向医养结合机构、社会养老机构、社区居家养老人群提供多方位联合体机制,形成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全流程医养服务及管理模式,可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多层次连续性的医疗、养老等服务。结论:“互联网+医养”综合管理系统实现了医养融合互联互通全流程管理,是“互联网+医养”融合服务模式的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2.
目的:推进医养康养相结合服务延伸居家养老,以满足居家老年人多样化的需求。方法:分析医养康养相结合服务延伸居家养老3种模式,并比较其实施目标、实施主体、实施对象和资金来源差异。结果:发现家庭医生签约的医疗服务延伸模式存在家庭医生上门服务动力不足的问题,社区的医养结合服务延伸模式存在社区医养康养资源短缺服务不力的问题,医养结合机构的医养康养服务延伸模式存在医养结合机构稀缺服务不均的问题。结论:提出改革家庭医生制度,构建激励相容机制;增强社区“造血”功能,培育社会资本市场;政府强制性制度变迁,合理配置医疗资源等建议,从而为推进医养康养相结合服务延伸居家养老的理论研究和政策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口老龄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出现了农村家庭养老功能弱化问题,亟待社会养老补位。山东省惠民县已形成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三位一体"的养老格局,但医养结合性质的养老机构还存在规模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医养结合机构医务人员专业素质还有待提高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正确认识医养结合机构性质和服务功能、推行多元养老模式、分类照顾护理老年人、引导老年人乐活共居和共同休闲养老、加强医养结合机构养老护理人员培训、充分调动医务人员参与医养结合机构老年人医疗工作的积极性以及全社会共同关注医养结合机构健康发展等医养结合机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4.
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为中国大力推行的养老模式之一,然而由于老年群体的特殊性,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在实施中存在医护资源短缺、服务人员专业化合作化程度低、多元信息交互不畅、老年人需求表达不完全等问题。欣赏式探询作为一种新兴的组织变革方式为解决以上问题提供了新思路,现从欣赏式探询实现目标角度出发,提出改良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相关建议,以期为改良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剧,老年人对医疗服务、养老服务及健康的需求也逐渐加大。随着我国互联网以及智能化产品的普及,如何将医养结合社区养老模式与互联网有机融合,推进养老和医疗服务的快速发展也成为目前亟须探讨并解决的一大问题。本文探讨了我国“互联网+医养结合”在社区老年慢性病人群健康管理中的发展现状,分析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针对我国“互联网+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现状和存在的困难,提出了应对策略,包括:继续加大政府支持力度;提高线下服务能力,实现医养结合服务的闭环;培养优秀人才;强化信息技术支持作用,建设老年友好社会;整合资源,吸引更多企业和资本进入养老行业,共同探讨和创造适合我国国情的养老服务模式。在此基础上,本文尝试构建了包含基础数据库系统、终端用户系统、服务系统、监督与评价系统等在内的全面的“互联网+医养结合”健康管理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客观地把握社区居家养老领域内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为后续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检索CNKI数据库中2000—2021年的相关文献,并利用Cite Space软件对纳入的280篇文献的研究作者、机构、关键词进行分析。结果:分析发现发文量呈持续增长态势;作者和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较少,研究机构多为高校;研究热点围绕社区居家养老概念明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化发展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意愿3个方面;研究趋势集中在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均等化方面。结论:学术界越来越重视社区居家养老相关研究,为有关政策制定提供了科学研究基础。未来研究应重点向促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资源均等化、发展中医药老年健康服务、制定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标准和开展中西医并重的居家社区医养结合服务4个方面寻求突破。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杭州市居家养老的医养护结合现状,发现存在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问题,从而提出开展针对性养老服务和养老服务供给侧改革的建议。  方法  于2019年对杭州市西湖区和江干区共5个社区的居家养老人群,共调查942人,按照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结果分为自理组(707人)和失能组(235人)进行问卷调查和实际走访调查,以了解医养护结合需求和供给现状。  结果  居家养老人群中失能组的年龄比自理组的年龄大(P < 0.05);2组性别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3),均为女性较多;2组的生活照料人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老年人的主要生活照顾者是伴侣,失能老人独居比例下降,依靠子女和保姆比例增加;除了慢病管理、建立电子档案和健康知识教育外,老年人接受其他项目的公共卫生服务比例均 < 50%;失能老年人接受上门服务、家庭病床、助医服务的比例 < 50%,提示基本医疗的可及性差;接受管道护理、压疮护理服务比例 < 50%,提示老年专科特色医疗护理欠缺;除了急慢性颈肩腰腿疼痛,接受其余康复项目服务的比例均 < 50%,提示专业的康复缺乏。  结论  通过对杭州市居家养老的医养护结合现状调查,发现存在供给与需求不匹配问题,建议有条件的单身人士尽可能结婚,以应对将来老年期的生活照料问题,建议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增加上门服务和短期照料服务以增强家庭养老能力;建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高针对老年人公共卫生服务的质量,提高基本医疗的可及性,培训老年专科护士,建设专业康复科室。   相似文献   

8.
付佑兴  成霞  刘嘉洋  林琳 《中华全科医学》2023,(11):1903-1906+1923
目的 调查成都市城市老年人社区居家医养结合养老服务需求现状,并探究老年人选择养老服务的影响因素,为构建以需求为导向的居家养老模式提供借鉴。方法 2022年11月—2023年2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成都市4个城区共606名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社会支持量表、城市老年人社区居家医养结合养老服务需求问卷进行问卷调查,对城市老年人社区居家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需求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城市老年人社区居家医养结合养老服务需求总分为(158.31±35.03)分,平均分为(3.68±0.81)分,处于较高水平,各维度中心理与精神需求服务得分最高[(3.81±0.85)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每月可承受的养老服务费用(P=0.001)、社会支持水平(P=0.006)、是否患慢性病(P=0.001)、健康状况(P=0.023)、社区居家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认知程度(P=0.035)及参与意愿(P<0.001)是城市老年人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结论 城市老年人对社区居家医养结合养老服务需求较高,尤其在心理与精神需求服务方面。城市老年人的服务需求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建议根据老年人的...  相似文献   

9.
居家养老模式是我国养老服务体系的主体,医疗服务是居家养老服务中重要的内容之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政府大力推行居家养老模式的过程中,还应当积极与现行居家养老政策相结合,寻找适合居家养老模式的服务方式,发挥更多作用。作者提出了用居家养老服务券购买老年医疗服务、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居家养老护理员岗位,根据需求不同提供分类服务;与社区平行机构加强合作开展养老服务方式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
居家养老模式是我国养老服务体系的主体。医疗服务是居家养老服务中重要的内容之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政府大力推行居家养老模式的过程中,还应当积极与现行居家养老政策相结合,寻找适合居家养老模式的服务方式,发挥更多作用。本文提出了居家养老服务券购买老年医疗服务、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居家养老护理员岗位、根据需求不同提供分类服务、与社区平行机构加强合作等服务方式建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滨州市滨城区社区老年人医养健康需求现况及对策。方法采用自制问卷对4个社区786名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社区老年人心理精神慰藉需求率为91.73%,非常需求者占49.87%;就医费用保障需求率为89.31%,非常需求者占43.89%;生活方式指导需求率为86.51%,非常需求者占48.85%;慢性病用药指导需求率为83.33%,非常需求者占48.09%;健康管理知识需求率为79.90%,非常需求者占33.97%。社区老年人居家养老选择率为89.95%,社区养老选择率为62.60%,机构养老选择率为35.24%。结论社区老年人医养健康需求排在前3位的依次是心理精神慰藉需求、就医费用保障需求和生活方式指导需求。受传统观念影响,大部分社区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政府和各级机构应制定老年人长期照护制度,培养专业人才,定期进行医疗护理服务,提供多元化、个性化的医养健康服务。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泰州市城镇老年人养老需求,分析其影响因素,探寻完善养老服务模式的有效途径。方法采用问卷法,随机对泰州市海陵区、高新区、高港区的老年人群(>60周岁)养老现状及对养老机构的需求进行抽样调查。结果老年人最了解的是传统家庭养老,排在前5位的养老服务需求是聊天、健身、医疗、康复和娱乐。结论传统家庭养老已不能满足当前养老需求,社区居家养老逐渐成为老年人比较理想的养老模式。但目前老年人对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认识不够,且社区养老服务在机构建设、养老护理人员服务水平等方面存在不足。  相似文献   

13.
对郑州市开展医养结合新型养老模式的机构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医养结合新型养老模式具有较明显优势,但存在收费偏高、医护配置低及养老机构医保定点覆盖率低等缺点,影响和制约了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发展。构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梯度,完善多部门协调发展体系,加强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人才培养,积极探索社会力量参与机制及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立医养结合服务规范及质量评估标准,推进"互联网+养老"等措施,将有助于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马思婷  付航  李国红  沈洁 《中国全科医学》2019,22(26):3203-3208
背景 中国老龄化现状形势严峻,老年人口多的同时失能老年人增长迅速以致我国慢病负担、社会抚养比增加。目的 明确我国医养结合研究领域的现状与热点。方法 以“医养结合”为主题词,对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2010年11月-2018年11月发表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将纳入的文献题录用CiteSpace软件进行基本统计分析、研究者和机构贡献、高频词分析。结果 共纳入2 209篇文献,分析发现年发文数量呈增长趋势,医养结合的研究机构主要是高等院校或其下设的研究机构,研究主题集中于卫生管理、社会保障、卫生经济管理等学科,共出现养老与医疗卫生资源、社区居家与智慧养老、PPP模式与财力可持续性、长期护理保险与养老社会保障4类研究热点。结论 医养结合研究热点为养老与医疗卫生资源、社区居家与智慧养老、PPP模式与财力可持续性、长期护理保险与养老社会保障等。政府应引领医养结合方向,寻求研究、实践多方协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老年人对"互联网+"城市医养一体化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情况.方法:随机抽取保定市莲池区63名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采用简易智力测试量表、一般人口学问卷和"互联网+医养结合"居家养老服务需求问卷对其进行调查.结果:老年人对"互联网+医养一体化"居家养老模式总需求标准化得分为74.89%,处于较高的水平.对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最高,其中,排在前3位的是紧急救援(100%)、健康体检(98.4%)和医疗康复(98.4%).而家政服务需求最低.结论:老年人对医养一体化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有较高的需求,在满足其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同时,满足其在日常照顾、精神慰藉、维权、利于身心健康等多方面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基于健康生态学理论模型研究社区老年人医养健康需求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问卷法对滨州市滨城区彭李社区60岁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 选择医养机构养老的老年人占11.34%,城市老年人医养结合服务需求调查量表得分为(30.45±11.22)分;居住方式、文化程度、户外锻炼次数、医疗负担情况、是否患有慢性病等是影响老年人医养健康需求的因素。结论 可根据社区老年人个人特质、生活习惯和家庭经济状况为其提供适合的医养健康养老模式,提升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机构养老是我国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支撑。目前机构养老服务能力整体不足,尤其是在满足老年人医疗服务、长期医疗护理等需求方面存在诸多问题。通过探讨医养结合机构养老模式的现状、内涵,提出安徽省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机构实施的政策建议,如: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作用;明确养老机构举办医疗机构的资质与条件;利用现有医疗机构为养老机构依托;政府在财政支出、医保范围、人事政策等保障条件方面的支持等,建立多元化、可操作的医养结合机构养老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将人工智能(AI)技术应用于社区老年人医养健康服务中,调查在人工智能视域下社区老年人医养健康服务需求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和对比实验法,随机选取120名老年人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医养结合模式服务满意度问卷收集数据。结果 是否患有慢性病、居住方式、文化程度、对AI的认知程度是老年人医养健康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结论加强AI技术在医养健康服务中的应用,需提高老年人对AI的认知程度、降低AI应用成本、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及提升AI服务日常照料功能的多样性,以满足社区老年人养老及医疗的双重需求,为其提供适宜的医养健康服务。  相似文献   

19.
<正>近日,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推进居家养老医养结合服务工作暨"持续深入推进医养结合,提高居家养老服务水平"议案办理情况报告工作启动会召开。北京青年报记者在会上了解到,今年本市将实现全市养老机构能够以不同形式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社区养老驿站就近提供医疗服务!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长李红兵表示,今年本市将进一步加快养老服务发展,着力破解土地、设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逐步加深,慢性病、多发病、失能、半失能老人比例持续增高,老年人的医疗和养老问题日益凸显.目前,我国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之间相互独立,未形成一套整合的体系,在"老有所养"与"老有所医"之间还存在严重的对接困难问题.这种"医养脱节"养老模式制约着养老产业的健康发展.本文通过对本市老年人群关于养老机构建设需求的调查,对健康的需求远远高于对一般基础设施的需求.基于老年人群对健康的需求和当前养老问题的实际,不得不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更新传统养老模式中只重"养"不重"医"的现状,实现老年人生活照料与医疗服务的无缝对接.这一模式的创新是破解当前养老难题、满足老年人健康服务需求的必由之路,也是养老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