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原生晕叠加理论的提出,解决了原生晕中出现的反分带难题,使反分带特征成为预测深部盲矿的重要标志。根据构造叠加晕理论,将原生叠加晕找盲矿法发展为构造叠加晕找盲矿法,其优点表现在增强了盲矿信息,与原生晕法相比样品采集、加工及分析工作量明显减少,同时找矿预测的准确性更高。构造叠加晕找盲矿法已成功应用于国内80多个黄金及有色金属矿山的深部盲矿预测中,取得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2.
通过2个典型矿床的预测实例,阐述了构造叠加晕实用模式的特点和应用准则,使构造叠加晕法应用于深部盲矿找矿预测的思路更加清晰,方法便易操作,找矿效果更显著。构造叠加晕法只用于构造带内原生叠加晕轴向分带及叠加结构的研究,采样位置集中在构造带内热液叠加部位,大大减少了采样和样品加工分析的工作量,加大了预测深度,提高了盲矿预测的准确性。构造叠加晕实用模式是在构造叠加晕模式的基础上,突出了构造叠加晕法与成矿规律研究相结合开展找矿预测的新思路,具体步骤包括:研究已知矿体的赋存特点,从而确定有利的成矿空间;根据构造叠加晕实用模式和盲矿预测标志,判断有利成矿空间是否存在有盲矿。  相似文献   

3.
甘肃天水宽沟金矿床构造叠加晕研究及盲矿预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宽沟金矿位于北秦岭褶皱带西南缘,矿床严格受构造控矿,雨子沟次级断裂是本区的主要控矿构造。区内侵入岩体十分发育,石英正长岩脉与金矿化关系密切。基于热液型金矿床的成矿理论,采用构造叠加晕新技术,在该区开展深部盲矿找矿工作,建立了矿床构造叠加晕模式。矿区构造叠加晕分析结果显示,成矿具有多期、多阶段叠加的特征。通过研究该区原生晕轴向分带特征,识别出不同成矿阶段所形成的矿体(晕)在空间上的叠加结构,确定了盲矿预测标志,提出了盲矿靶位,初步验证己取得了很好的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金牛山金矿床的构造叠加晕特点。建立了矿床的构造叠加晕模式和盲矿预测标志。并对深部进行盲矿预测。提出盲矿靶位,取得了良好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5.
在研究胶东典型石英脉型、蚀变岩型金矿床深部盲矿预测构造叠加晕模型的基础上,总结其共性,建立了胶东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构造叠加晕理想模式,确定了盲矿预测的5条构造叠加晕准则。在研究预测中,先后对多个金矿进行跟踪研究,根据预测靶位见矿情况,总结不见矿靶位原因,修改完善预测模式和盲矿预测标志,并向矿床深部不断推进预测。构造叠加晕找盲矿法在理论和方法技术研究方面都取得了新的突破性进展,不仅完善和丰富了构造叠加晕找盲矿理论,方法技术不断完善和趋于成熟。应用各矿床构造叠加晕模式和盲矿预测标志对矿区深部进行预测,取得了显著的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6.
王支农  李惠  张国义  张文华 《黄金》2003,24(2):10-13
构造叠加晕是在原生晕分带理论的基础上拓宽研究思路而发展起来的一种盲矿预测新方法。实践表明,该方法是在金矿区深部及其外围盲矿预测的一种有效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7.
《中国钨业》2017,(6):10-17
应用构造叠加晕理论,研究广东梅子窝石英脉型黑钨矿床59#矿脉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确定成矿元素在矿区的背景值以及矿体不同部位的含量,得出单一成矿作用所形成的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为Sb、As(前缘晕)→W、Bi、Pb、Mn、Ag、Zn、Cu(近矿晕)→Be、Sn(尾晕),矿脉(由深到浅)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为Cu→Sn→Co→Be→Ag→As→Zn→Cd→Sb→Pb→Bi→Mo→Fe→Mn→W,建立了梅子窝钨矿床59#矿脉的构造叠加晕模式,并用此模型确定了盲矿预测的构造叠加晕标志,为深部矿脉以及矿区的深部找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三山岛—新立—仓上金矿是招掖金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矿山经过10多年的开采,其地表及浅部资源不断枯竭,因此采用先进技术开展矿区深部及外围找矿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本次研究采用构造叠加晕新方法对三山岛—新立—仓上矿区深部及其外围进行了盲矿预测,建立了金矿床的构造叠加晕模式,并重点分析了矿床不同中段主要元素的构造叠加晕特征。本区盲矿预测结果显示:在三山岛金矿初步提出了28个盲矿预测靶位,其主矿体深部预测金金属量为35 234 kg;在新立—仓上金矿初步提出了14个盲矿预测靶位,其主矿体深部预测金金属量为52 189 kg,取得了较好的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9.
高洪兴  李惠 《黄金》2004,25(1):15-17
论述了堡子湾金矿床的构造叠加晕特征,总结出了盲矿预测的标志,并取得了较好的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10.
构造叠加晕新方法在小秦岭金矿带深部盲矿预测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通过小秦岭型典型金矿床的构造叠加晕特征进行研究,建立了典型金矿床深部盲矿预测的模型,在寻找盲矿方面,取得了较好效果。总结出典型矿床的共性,建立了小秦岭金矿带深部盲矿预测的构造叠加晕模型。  相似文献   

11.
上庄金矿区地处焦家断裂带北段,矿区内分布有焦家断裂、东庄子断裂、侯家断裂及望儿山断裂等,主要出露岩石为郭家岭型花岗闪长岩和玲珑型花岗岩,第四系覆盖广泛。本次找矿预测的目标是地表下1 000~2 000 m深度范围的隐伏金矿体,根据测区岩石露头少及探测深度大的条件和要求,化探方法采用了次生晕法与土壤吸附烃法,物探采用了大地电磁法(MT法)。完成次生晕法与土壤吸附烃法测量约9 km2,结合多元统计分析,厘定测区化探异常找矿标志为次生晕法Au-Ag-Hg元素组合异常及因子得分Y(i,5)得分异常,土壤吸附烃异常可做为辅助性找矿标志。完成11条测线共460个测点大地电磁测深,探测深度2 000 m。根据地、物、化、遥多元异常信息,圈定找矿靶位3处。其中,A靶位经钻探工程首先验证,发现了新的隐伏矿体并探获金内蕴经济资源量(333)储量6 t。  相似文献   

12.
青海五龙沟金矿床位于东昆仑中段北缘之昆北断裂带和昆中断裂带夹持部位之间,区内岩浆岩发育,韧脆性断裂带弥补,形成了格尔木—五龙沟变质核杂岩构造,控制着区内金矿床的分布规律。以岩金沟矿段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该矿床的构造叠加晕特征。研究表明:矿床属于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床,受北西—南东向韧性破碎带控制,含金蚀变带具有平行等距分布特征;认为F-Cl-B构成了该矿床的前缘晕,As-Sb-Ag组成了中前缘晕,Cu-Pb-Zn组合为中后部晕,W-Mo-Sn-Bi组合为尾部晕,对深部盲矿体预测提供参考,并提出了具有进一步找矿勘查的有利找矿靶区;根据现阶段钻孔施工显示,按选用的深部找矿预测方法,在3090中段预测区域已发现金矿体两条。  相似文献   

13.
构造叠加晕在山东金青顶金矿深部找矿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金青顶金矿床是牟乳金成矿带上唯一的特大型石英脉型金矿床,经过多年开采,其黄金储量已近枯竭。随着深度的增加,探矿增储难度越来越大,加强地质探矿科研工作、寻找第二富集带是摆脱资源危机的唯一选择。2008年,在前3次跟踪研究金青顶金矿床原生晕—构造叠加晕特征的基础上,开展第4次构造叠加晕研究,建立完善了金青顶金矿床深部盲矿预测的构造叠加晕模型,用模型不断向深部推进预测,并提出-1 000 m以下的成矿靶位,为深部地质探矿提供依据。目前,经验证取得了良好的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14.
白云金矿是辽东青城子矿田的一处大型金矿床,矿体赋存于辽河群盖县组碎屑岩中,受白云EW向断裂控制。构建矿床地球化学异常分带模型,总结找矿预测标志,有助于开展深部及矿区外围的找矿预测。通过对白云金矿床不同中段微量元素与烃类组分的含量变化及其在矿体周围的异常展布特征和富集规律进行分析总结,得出该矿床原生晕分带序列为:Hg、烃类(前缘晕)→As、Sb(矿头晕)→Au、Ag、Cu、Pb、Zn(近矿晕)→Co、Ni、Mo、Bi、Mn(尾晕)。研究表明,白云金矿床向深部仍有一定的找矿空间,矿床地球化学异常分带模型对区域上寻找同类型矿床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毕力赫金矿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是一座大型低温热液—斑岩型金矿,产于花岗闪长斑岩和围岩火山碎屑岩内外接触带中.随着矿山开采工作的持续进行,该矿山资源量面临危机,加强探边摸底工作势在必行.为了寻找有效的地球化学找矿指标,采用无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AAN)、等离子质谱法(ICP-MS)和原子荧光光谱法(AFS)等多种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6.
构造叠加晕找矿方法在金矿床深部找矿勘查中取得了显著的找矿效果,本文研究表明:矿床严格受控于韧性剪切带,具有多期次成矿特征;单一成矿原生晕在纵向上自下而上表现为Sn-W-V-Mo-Bi→Pb-Zn→Au-Ag→As-Sb-Hg-B的变化规律;多期次叠加晕的前缘晕为As、B、Sb、Hg,尾晕为Bi、V、Mo、Sn、W,近矿晕为Au、Pb、Cu、Ag、Zn;根据叠加晕显示矿体下部存在隐伏矿体,经钻孔工程验证揭露隐伏盲矿体3处,找矿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7.
矿床原生晕地球化学轴向分带是深部矿体预测的重要依据。研究表明:大湖金矿具有多期多阶段叠加成矿的特点,通过对大湖矿区F5构造带内的17、19、22号矿体及其蚀变围岩中Au、Ag、Co、Cu、Mn、Mo、Ni和Pb等18种元素含量进行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着重探讨矿体的原生晕特征,并以小秦岭金矿田构造叠加晕理想模型为参照,解释矿体的原生晕特征,进而开展成矿预测,以期为小秦岭金矿田其他矿区的深部找矿勘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