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2 毫秒
1.
张立芬  刘雅政  丁华 《钢铁》2002,37(4):49-52
通过热模拟机 Gleeble- 15 0 0对控制冷却过程的模拟 ,研究了相变区冷速对 6 0 Si2 Mn A弹簧钢的组织结构、珠光体量、珠光体片层间距和平均晶粒尺寸的影响 ,结果表明 ,冷速 v≤ 5℃ / s时 ,组织为珠光体 +铁素体 ;v>5℃ / s时 ,有马氏体产生 ;v=3℃ / s时珠光体量达到 85 % ;珠光体片层间距在 v=9~ 11℃ / s时达到较小值 0 .118~ 0 .133μm;在 v=7℃ / s时 ,平均晶粒尺寸达到较小值 2 6 .1μm。综合考虑 ,终轧温度 95 0℃ ,吐丝温度在 870~ 930℃范围内 ,相转变时冷却速度控制在 5℃ / s,产品性能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
采用热膨胀法结合显微金相与硬度法,在LINSEIS L78 RITA相变仪上测定了55Si Cr A弹簧钢的临界点温度和连续冷却转变曲线,研究了冷却速度对组织和硬度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控轧控冷工业试验。结果表明,当冷速≤2℃/s时,转变产物为少量铁素体、珠光体,珠光体硬度随冷速增大而增大;当冷速≥5℃/s时,转变产物为珠光体、马氏体;当冷速≥20℃/s时,转变产物为马氏体,硬度随冷速增大而增大;现场控轧控冷的试验钢抗拉强度达到1 163 MPa,伸长率为13%,面缩率为49%,综合力学性能良好,满足了用户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3.
崔娟  刘雅政  黄学启 《钢铁》2008,43(4):70-74
以铁路用弹簧钢60Si2CrVAT为研究对象,通过工业控轧控冷试验,采用光学、电子显微技术和力学分析等方法,系统研究了在不同终轧温度下热轧态的组织结构以及对其热处理后组织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热处理工艺对弹簧钢强韧性的提高是以保证热轧材组织结构均匀细小为前提的.随着终轧温度的降低,热轧材组织得到细化,索氏体含量提高.在相同的热处理工艺下,终轧温度为890℃的弹簧钢60Si2CrVAT棒材的综合力学性能明显高于终轧温度为970℃:其抗拉强度提高了190 MPa,屈服强度提高了200 MPa,伸长率提高了1.8%,面缩率提高了3.9%,冲击韧性提高了4 J/cm2.  相似文献   

4.
60Si2Mn弹簧钢的控轧控冷工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鹏  冯光纯 《特殊钢》2001,22(2):38-40
弹簧钢60Si2Mn经奥氏体再结晶区1000℃控轧,轧后以6-10℃/s的冷速进行控制冷却,可获得细小的珠光体+少量铁素体组织,同时减少了脱碳,显著提高了弹簧钢的冲击韧性。  相似文献   

5.
通过改变终轧温度及轧后冷却速度,研究了终轧温度及轧后冷却速度对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轧后加速冷却的方法,可以显著细化Q460的铁素体晶粒,从而提高其强韧性能。当冷速从2℃/s提高到3.86℃/s时,铁素体晶粒直径从11.5μm细化到8.33μm。当冷速达到2.96℃/s以上时,Rel≥475MPa,Rm≥600MPa,屈强比为70%-80%。  相似文献   

6.
通过测定20Cr H钢的CCT曲线,以及不同冷速下连续冷却转变产物的显微组织和对应的硬度值,研究冷却速度对组织及硬度的影响,为该钢热处理工艺的制定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冷速为1000℃/h,转变产物为共析铁素体+珠光体;当冷速增加为250℃/min时,出现了贝氏体组织;而当冷速为20℃/s时,产物为贝氏体+马氏体组织;冷速为50℃/s时,转变产物为完全马氏体组织。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低碳中锰钢为研究对象,利用FORMASTOR-F全自动相变仪,测定了试验钢连续冷却转变的CCT曲线.结果表明:冷却速度为0.1~0.5℃/s时,室温组织为先共析铁素体+珠光体;冷却速度为1~2℃/s时,出现粒状贝氏体,室温组织为铁素体+珠光体+粒状贝氏体;当冷速为5~10℃/s时,贝氏体逐渐向马氏体转变,马氏体不断增加,室温下为马氏体+贝氏体混合组织;当冷速大于10.0℃/s,室温下为马氏体组织.为热处理工艺的制定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张爱文 《特殊钢》2005,26(6):26-28
成分(%)为0.02C-1.55Mn-0.62Ni-0.53Cu-0.003 5 B-0.055V-0.019Ti-0.028Nb的超低碳贝氏体钢ULCB570,由试验室50 kg真空感应炉冶炼,锻80 mm厚板坯,经开轧温度1 150℃,终轧温度900℃空冷轧成25mm厚板材,并用Thermecmaster-Z热模拟试验机测试了该钢的形变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曲线。结果表明,该钢形变后在0.130℃/s冷却下的组织为贝氏体-铁素体+第2相或析出物,轧态抗张强度σb为595 MPa,冲击韧性AKV为180 J,轧态+600℃时效时的σb增加至610 MPa,AKV增加至202 J,达到570 MPa级钢板的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9.
在实验室Φ450 mm轧机上进行了铁素体/贝氏体双相钢(/%:0.22C,0.47Si,2.50Mn,0.05Al,0.02Nb,0.41 Cu)终轧800~860℃的控轧控冷实验。结果表明,实验钢经控轧控冷后,获得以铁素体/贝氏体双相组织为主并含有少量残余奥氏体+马氏体的复相组织。降低终轧温度、加快冷却速度可使铁素体晶粒细化。800℃终轧后层流冷却到560℃,然后空冷到室温的实验钢组织中残余奥氏体含量为11.4%,对强度和韧性的良好匹配贡献很大,其力学性能为:抗拉强度(Rm)1131MPa ,屈强比(Rp0.2/Rm)0.61,伸长率(A50)16%,强塑积(Rm×A50)18096 MPa·%  相似文献   

10.
《稀土》2017,(1)
用Formastor-F型热膨胀仪测定了U76CrRE钢的CCT曲线;研究了冷却速率对钢组织和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U76CrRE钢发生珠光体转变的临界冷速为2.00℃/s;当冷速小于等于2.00℃/s时,得到的组织为珠光体和少量铁素体;当冷速大于2.00℃/s时,转变产物中出现马氏体;实验钢的硬度随冷速的增加而增大。U76CrRE稀土钢轨在温度略高于522℃进行等温转变时可获得片间距细小的珠光体组织,硬度可满足热处理钢轨的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11.
开发了0.06C-1.08Si-1.64Mn-0.30Mo-0.039Nb-0.01Ti铁素体-贝氏体微合金化(F+B)钢;用Gleeble.1500热模拟机测定了该实验钢在900℃变形50%后0.5~40℃/s冷却速度下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CCT),并分析了形变奥氏体的相变组织。结果表明,该钢的CCT曲线分为多边形铁素体转变区和贝氏体转变区两大部分,中间被奥氏体亚稳区隔开;当冷速≤2℃/s时,钢中出现多边形铁索体,当冷速≥5℃/s时,组织主要为粒状贝氏体和板条贝氏体。  相似文献   

12.
用Gleeble热模拟试验机研究了0.06C-0.31Mo V-Nb-Ti-B微合金化钢再结晶区压下率(35.0%~ 52.0%)、非再结晶区压下率(60.2%~70.3%)、冷却速度(20~38 ℃/s)等轧制参数对钢的组织和机械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轧后冷却速度加大,上贝氏体的体积比增加导致钢强度的提高;贝氏体基体中针状铁素体 含量越多,上平台能(USE)越大,韧-脆转变温度越低,因此,贝氏体基体中针状铁素体能改善管线钢的机械性能。  相似文献   

13.
采用萃取复型技术研究了实验室Φ450轧机控轧控冷后铁素体-马氏体双相钢(%:0.08C、0.22Si、1.02Mn、0.02Nb、0.013Ti、0.034Al)中沉淀相粒子。结果表明,该钢在1200℃时就存在尺寸为几十纳米的(Nb,Ti) (CN),经X-射线能谱分析得出,小颗粒中Nb含量大于Ti含量,形状不规则,大颗粒沉淀相主要含Ti,Nb含量较少,呈长方形;经控轧控冷后(Nb,Ti)(CN)为间隙析出,且主要在晶界处析出。  相似文献   

14.
用Thermecmastor-Z型热模拟机模拟试验了成分(%)为:0.03C-1.05Mn-0.6Cr-0.08Nb的Nb超低碳钢加热1 200℃后冷至850℃压缩变形50%,并在850℃下保温20~1 000 s后快冷至450℃,再空冷的过程中的组织演变。试验结果表明,随50%变形后保温时间的延长,钢中针状铁素体及贝氏体数量减少,多边铁素体数量增加,马氏体-奥氏体(M-A)岛尺寸增大,组织中位错密度降低;当50%变形后,保温时间>50 s时,显微硬度(Hv10)值快速下降,保温时间≥500 s时,Hv10值下降较慢。  相似文献   

15.
贝氏体区等温时间对低硅TRIP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0.15C-1.5Mn-1.5Al-0.3Si TRIP钢820℃2 min加热后快冷至450℃盐浴中保温5~300s空冷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随在贝氏体转变区450℃等温时间的增加,该钢的屈服强度和伸长率增加,抗拉强度降低,等温时间60s时强塑积最佳,为23 000MPa%;等温时间≤60s时随等温时间增加钢中残余奥氏体含量增加,>60s时随等温时间的增加钢中残余奥氏体含量降低,60s时钢中残余奥氏体达到最高值,为14%。  相似文献   

16.
稀土元素Ce对2Cr13不锈钢中夹杂物变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吉春  刘晓  高学中  曹雄 《特殊钢》2007,28(3):30-31
2Cr13(0.19%C、12.88%Cr)马氏体不锈钢由非自耗真空电弧炉冶炼,在铸模加入0~0.18%的Ce。用光学和扫描电镜(SEM)、X-射线能谱仪观察和分析钢中夹杂物形貌和成分。结果表明,未加稀土元素Ce时,钢中夹杂物尺寸为19.33μm的不规则MnS、Cr2S3和FeS复合夹杂物;加入0.14%Ce,钢中夹杂物为近似椭球状稀土夹杂物,尺寸18.64μm;复合夹杂物内部为稀土硫化物,外部为稀土硅酸盐;加入0.16%~0.18%Ce时,钢中夹杂物为椭球或球形稀土硅酸盐,尺寸为7.69~8.15μm。  相似文献   

17.
王凯  殷匠  顾文俊  胡俊辉 《特殊钢》2007,28(6):56-58
试验了890~930℃淬火、400~440℃回火时淬-回火温度对160mm×160mm连铸坯轧成的Φ21mm 60Si2CrVAT弹簧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910℃淬火.回火后的60Si2CrVAT钢抗拉强度高于890℃和930℃淬火-回火钢的抗拉强度,不同淬火温度下钢的抗拉强度随回火温度升高而降低。分析了拉伸断口的组织形貌。  相似文献   

18.
徐远军  赵刚  温盾  魏钢城 《特殊钢》2007,28(3):25-27
利用膨胀法在Thermecmastor-Z热模拟实验机上测定了低碳钢Q235(%:0.15C、0.005B)1 050℃30%变形后经10,40,90 s保温冷却至1 000℃30%变形,5℃/s冷却至880℃,然后以1,5,15,25℃/s速度冷却的连续冷却转变(CCT)曲线。随中间辊道保温时间的延长,连续冷却相变开始和结束曲线均向右下方移动,并且钢的室温晶粒逐渐变大。  相似文献   

19.
采用加速腐蚀(5%NaCl盐雾)试验和旋转弯曲疲劳试验,研究了0.52%~1.00%Ni对2000 MPa级中碳弹簧钢NHS(%:0.44~0.45C、1.95~2.08Si、0.68~0.70Mn、0.90~0.92Cr、0.14~0.15V)腐蚀疲劳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NHS钢中的M含量,腐蚀坑深度降低,在5%NaCl水溶液中钢的点蚀电位增加,从而导致腐蚀疲劳强度提高。与传统的60Si2CrVA弹簧钢相比,NHS弹簧钢呈现出良好的耐腐蚀疲劳性能。  相似文献   

20.
热轧冷却速率对微合金非调质钢34Mn2VN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Gleeble-1500热模拟试验机研究了非调质钢34Mn2VN(%:0.30~0.34C、1.20~1.70Mn、0.014~0.018N、0.07~0.12V)在950℃、平均应变速率2s-1、应变15%后以0.1~45℃/s不同冷却速率下冷却的动态CCT曲线和组织转变。结果得出,当冷却速率控制在0.8~2.0℃/s时所得到细小的铁素体和少量贝氏体组织,具有较高的冲击韧性。生产应用表明,采用该冷却速率生产Φ139.7×7.7(mm)和Φ114.0×6.4(mm)管材的冲击功为47.8~50.9J。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