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导出了非线性传热q(T_R,T_w)=a(T_w~(-1)-T_R~(-1))情况下内可逆三热源热泵的最佳供热系数与供热率间的关系:当ψ<1时,有π=αψ[T_p(T_H-T_o)-T_H(T_p-T_o)ψ]/(4T_HT_pT_o);当ψ>1时,有π=a[T_p(T_H-T_o)/ψ-T_H(T_p-T_o)]/(4T_HT_pT_o)。并证明,当T_p>2T_HT_o/(T_H+T_o)时,最大供热率对应的最佳供热系数为ψ_m=T_p(T_H-T_o)/[2T_H(T_p-T_o)];当T_P≤2T_HT_o/(T_H+T_o)时,最佳热系数是供热率的单调减函数。  相似文献   

2.
最大供热率时三热源热泵的供热系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讨论了三热源热泵在传热不可逆情况下的供热系数和供热率。证明当T_HT_0T_P~2时,最优供热系数是供热率的单调减函数。  相似文献   

3.
《可再生能源》2017,(12):1791-1797
文章搭建了热管式太阳能PV/T热泵系统,设计了供热和集热两种运行模式,并选取了日均太阳辐射强度和室外温度基本接近的两个工作日,对两种运行模式下,该系统的各项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供热模式下,热管式PV/T热泵系统日均热效率为33.9%,日均电效率为12.2%,比单一光伏发电系统的日均电效率提高了25.7%,日均COPth、日均COPpv/t分别为2.52,3.26;集热模式下,热管式PV/T热泵系统日均热效率为25.3%,日均电效率为12.9%,比单一光伏发电系统的日均电效率提高了14.2%,日均COPth、日均COPpv/t分别为1.82,2.33。因此,供热模式下热管式太阳能PV/T热泵系统的绝大部分性能优于集热模式。  相似文献   

4.
王风华  臧晗宇  孟淑媚 《节能》2004,(12):24-27
本文针对烟台 5 0 0供热管网存在的软化水腐蚀问题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并研制出用于软化水供热系统的缓蚀剂LJF - 2 4和LJF - 34,取得了把管网的腐蚀速度控制到 0 12 5mm/a以下的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5.
以某长距离大温差供热工程为例,着重对大温差热泵供热技术、涂层减阻降耗技术、智慧热网调节技术、隔热托座节能技术、架空管道新型保温材料应用、井室防水技术等进行研究。通过理论计算并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分析,对采用以上节能技术的长输供热工程案例与未采用节能技术的供热工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采用节能新技术新材料,管径为DN1 400的热水管网运行两年后,在供回水温度为130℃/30℃,额定流量为15 300 t/h的条件下,沿程温度降低至0.067℃/km,为《城镇供热系统节能技术规范》(CJJ/T 185—2012)规定的沿程温降(0.1℃/km)的67%;管道当量粗糙度约为0.2 mm,为《城镇供热管网设计标准》(CJJ/T 34—2022)规定的管道当量粗糙度(0.5 mm)的40%。供热系统沿程阻力降低20%~25%,热损失总体降低20%~40%,节能效果显著,提升了项目的综合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太阳电池的发电效率随温度升高而下降以及地源热泵系统供热引起的土壤热失衡问题,以典型居住建筑的光伏/光热-地源热泵(PV/T-GSHP)联合供热系统为研究对象,基于TRNSYS软件,采用土壤温度、地源热泵机组季节能效比、光伏发电效率和太阳能保证率为评价指标,对该联合供热系统进行运行性能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夏热冬冷地区(以长沙为例)太阳能保证率相对较高,PV/T组件面积为满屋顶最大化安装(900 m2)时,第20年末土壤温度相比初始地温仅升高0.8 ℃,热泵机组季节能效比约为5.1,太阳能保证率为97.0%~98.7%;不同气候地区的太阳能保证率与PV/T组件面积和建筑全年累计供热量有关,通过定义单位建筑全年累计供热量PV/T组件面积指标,得到中国不同气候地区的太阳能保证率与该指标的耦合关系,回归方程的决定系数R2为0.983,得出在已知建筑全年累计供热量和太阳保证率设计目标值的条件下所需PV/T组件面积的计算方法。PV/T-GSHP联合供热系统的全年运行能耗显著小于平板太阳能集热器-地源热泵联合系统(最小降幅为沈阳,49.7%),远小于空气源热泵(最小降幅为石家庄,79.8%)和燃气壁挂炉(最小降幅为沈阳,65.1%)。  相似文献   

7.
一、国外区域供热、供冷技术的发展及原因分析 1.区域供热供冷的优越性 (1)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的效果明显 图1表示热负荷密度和SO2发生强度的关系.从图中可知,在热负荷密度为1.0的地区,采暖设备平均热效率为60%,燃A重油(含硫重量百分比为1%)的SO,发生强度为70kg/h/25公顷,而区域供热后,燃烧效率为80%,则SO2发生强度约为55kg/h/25公顷.由此可见,区域供热的环保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目前电力行业标准DL/T904中供热机组供电及供热煤耗指标的计算公式存在的问题,尤其是总耗用标准煤量不平衡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两种对供热机组煤耗计算公式的修正方法。结合具体电厂机组的指标算例,给出了两种处理方法的计算结果。为了使目前机组统计指标中的供电煤耗指标保持更好的延续性,建议标准修订时采用第一种修正方法对供热煤耗及供电煤耗进行计算。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600MW供热机组(单机供热流量达500t/h)的供热控制对象的特性,改进了供热保护、供热抽汽流量控制、供热抽汽温度控制等策略,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0.
针对某电厂空冷机组,提出采用"空冷机组低位能分级混合加热供热技术"进行供热改造。介绍了该供热技术改造方案及热力系统布置,并对空冷机组低位能分级混合加热供热技术与传统抽汽供热技术经济性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初末期(次寒期)的空冷机组低位能分级混合加热供热技术比传统抽汽供热技术的供热焓值低646.78kJ/kg(4号机)、574.58kJ/kg(1号机),每供1GJ热量消耗的平均标煤低19.75kg/GJ(4号机)、20.49kg/GJ(1号机)。严寒期的空冷机组低位能分级混合加热供热技术比传统抽汽供热技术的供热焓值低391.98kJ/kg(4号机)、319.78kJ/kg(1号机),每供1GJ热量消耗的平均标煤低12.45kg/GJ(4号机)、13.19kg/GJ(1号机)。运行表明该低位能分级混合加热供热技术改造的热力系统稳定可靠,经济效益显著,节能减排效果明显,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正>一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设计流程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是将太阳能转换成热能,供给建筑物冬季采暖和全年其他用热系统,系统的构成与太阳能热水系统类似。系统设计主要涉及以下内容:(1)系统选型;(2)太阳能集热器面积确定;(3)设备选型,如储热水箱、水泵、辅助热源等;(4)采暖、供热末端设计;(5)系统环境和经济效益分析。系统设计流程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太阳能-地源热泵联合供热系统在西部高寒地区应用的可行性,以榆林市一典型农村住宅为例,利用TRNSYS (Transient System Simulation Program,瞬时系统模拟程序)软件对联合供热系统进行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PV/T-GSHP (Photovoltaic/Thermal-Ground Source Heat Pump,光伏/光热-地源热泵)联合供热系统、 ST-GSHP (Solar Thermal-Ground Source Heat Pump,太阳热能-地源热泵)联合供热系统在第20年末的土壤温度相比初始温度分别仅升高1.51℃,1.89℃,传统GSHP (Ground Source Heat Pump,地源热泵)供热系统则降低了3.09℃,年平均系统性能系数分别为4.39, 4.62和3.03; ST-GSHP系统与PV/TGSHP系统、 GSHP系统和燃煤、燃气、燃油、电热锅炉所消耗的一次能源消耗量相比分别节约5%, 36%, 60%, 50%, 34%和49%。2种联合供热系统在该地区均取得较好的供热效果,但ST-GSHP系统供暖模式的运...  相似文献   

13.
精确掌握热电联产机组电功率-热负荷-标准煤消耗量的关系特性,可以对机组进行精细化管理,实现运行成本最小化及盈利最大化。基于EBSILON软件建立的评估模型,对采用吸收排汽余热的某330MW亚临界高背压供热机组,计算分析了热网循环水流量、回水温度、汽轮机进汽流量等参数对供热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了高背压供热模式的电功率-热负荷-标准煤消耗量的关系特性。结果表明:高背压供热机组以热定电模式运行,调峰能力较差;不同电负荷下机组总标煤消耗量随供热负荷率增加呈线性增加趋势;与连通管抽汽供热模式最大供热工况相比,给定汽轮机进汽流量,高背压供热模式具有较高的电负荷和热负荷能力;给定供热量下高背压供热模式具有较好的供热经济性:供热负荷率为60%、70%和80%时,标煤消耗量差值分别为11.78t/h、15.69t/h和19.61t/h。建议供热机组以能耗最低或盈利值最高为目标,进行供热机组厂级优化分析,实现智能优化控制。  相似文献   

14.
核能供热可以有效解决燃煤锅炉供暖产生的空气污染问题,为验证池式反应堆供热效果,49-2池式低温供热堆进行了供热演示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供热初期,供热回路升温缓慢,使得供热周期延长、增加了运行时间及成本.针对此问题,基于MATLAB/Simulink软件建立49-2池式低温供热堆供热系统仿真模型,通过数据分析、仿真研究的方法,提出了一种快速供热启动方式,该方式应用于反应堆供热初期及意外停堆再启动情况,通过控制反应堆功率,实现供热回路的快速升温,缩短了运行时间、节约了运行成本、提高了经济性.  相似文献   

15.
以常规热平衡法为基础,推导出了考虑加热器散热损失的供热机组T级抽汽供热循环系统热平衡矩阵方程,并将等效热降法应用于供热机组T级抽汽供热循环耦合汽水流量的分配计算,计算结果与常规热平衡法完全一致.本方法简单明晰,通用性好,为供热机组热力系统发电与供热的整体耦合分析计算奠定了基础,并可简捷快速地计算出热力系统连接方式以及局部参数变化对抽汽供热循环耦合汽水流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随着电网负荷的峰谷差越来越大和供热机组容量的不断增加,给电网的稳定性和调度带来了较大的困难。由于供热机组受到供热负荷的限制,导致其低负荷调峰能力受到一定的影响。给出一种适用于不同工况、不同采暖抽汽量下较为简单快捷的供热式汽轮机调峰范围预测方法,并以某C330/262-16.7/0.49/538/538型汽轮机为例,对其在一段时间内的电功率进行了预测计算。所提出的预测方法对于供热机组参与调峰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导热规律为Q∞Δ(1/T)时卡诺热机效率与功率并重的工作状态(ηP)_(max),导出了该态下的η_m、P_m,并与同一导热规律下的最大输出功率(P_(max))态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8.
01 0 2 0 1 彭斌 .异型锅炉共用燃料制备系统优化 [J].节能 ,2 0 0 1 ,(2 ) :2 2 -2 5.阐述了不同类型锅炉共用燃料制备系统进行优化的措施 ;开发研制可调复合筛系列 ,改进环锤破碎机的结构 ,将为循环流化床 (CFB)锅炉的更广泛应用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0 1 0 2 0 2 杨卫华 .节能环保新举措—浅谈小型凝汽式汽轮发电相组低真空供热 [J].节能 ,2 0 0 1 ,(2 ) :2 8-3 0 .着重讨论了小型凝汽式汽轮发电机组低真空供热的几个问题。实践证明 ,利用小型发电厂低真空供热运行方式采暖 ,是一个节约用水、节约用电、节约用煤的节能环保新举措 ,…  相似文献   

19.
由武汉汽轮发电机厂供热汽轮机研究所设计的C25-35/3型单抽凝汽式供热汽轮机,于十二月廿五日在武汉汽轮发电机厂涡轮机分厂试车台上经过盘车试验,符合设计要求。该汽轮机试制成功填补了我国2.5万等级的中压型供热机组的一项空白。 此供热汽轮机是改造或扩建中压型发电厂成为热电厂的理想机型。其抽汽参数为2ata至  相似文献   

20.
燃气(油)锅炉房供热系统的节能不仅能降低运行费,而且还是促进燃气供热发展的重要措施.节能方法有燃气(油)锅炉能效的提高,供热系统能效的提高和节能产品的应用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