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高校应积极应对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的冲击,在"互联网+"背景下打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新常态。文章以微信平台为载体,研究"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的新模式,进一步推动高校思政教育研究,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及时化、网络化。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现代科技发展洪流的影响,信息传播呈现出高容量高时效的特征。微信应用是当前普及度最高的通讯软件,由于大学生群体对时代潮流较为关注,使得微信的使用时长在其日常的生活学习中占到了很高的比例。因此可通过分析微信应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影响,研究如何利用微信等新媒介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增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网络信息技术的极速发展和社会文化传播方式多样化,以及人民日益增长的网络社交需求,共同推动了微信这一新型网络信息传播沟通工具的发展和更新。对高新技术具有较强接受能力和强烈意愿的高校大学生是微信的主要使用主体之一。本文将对微信的基本内涵和作用进行分析,重点研究了微信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微信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播媒介和网络交流手段,对高校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性和权威性形成了挑战,使大学生价值观、世界观引导的难度加大,从而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标准和要求变得更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如何借力微信来开展,高校的策略应为:转变观念,加强思想政治教师队伍的建设;创新方式,积极开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信新阵地;加强引导和管理,防治"媒介依赖症";利用微信功能实现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微"创新。  相似文献   

5.
网络时代的到来以及数字化新媒体的发展和应用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微信作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一种新媒介,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念等产生了不可替代的附加影响力,也对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严峻挑战。本文在分析"微信+"概念特点的基础上,直面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提出了运用"微信+"思维升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6.
微信公众平台最突出的特点是快速、便捷,这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便利。基于此,本文通过分析微信平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运行可行性,进一步分析微信公众平台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优点,并给出利用微信平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希望可以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人员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微信拥有比较传统的双向确认的关系,并且与此同时可以单向的传递信息,这样的沟通联系使人脉变得更加广阔,让现代社会中的人际关系变得非常稳定,将网络上的陌生社交关系和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相互结合起来. 教育者必须指导大学生去正确的使用微信这一事物.  相似文献   

8.
微信是腾讯公司开发的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它具有实时对讲、朋友圈、群发助手、微信公众平台等功能.微信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机遇,有利于优化教育环境、创新教育方法、拓宽教育渠道,但同时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教育监管、学生思辨能力培养和学生学习带来挑战.合理运用微信平台,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措施有:利用微信阵地搭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发挥微信功能,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加强微信管理,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9.
现代信息化背景下,单纯依靠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已经无法实现它的价值诉求,微信的出现不仅为思想政治教育开辟了新途径,降低了工作成本,也从多方面丰富了教育的内容。另一方面,微信也对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客体和环体提出了挑战。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实际工作中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积极构建"微平台",切实提高"微能力",不断进行"微创新",建立健全"微监管",不断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0.
微信作为一种异军突起的新媒体载体,深受大学生的喜爱。微信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深刻的影响,既有正面的影响也有负面的影响。首先,本文将分析微信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主要分析对大学生、高校教育工作者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影响。然后,本文针对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着重从积极利用微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引领、构建媒介素养体系和监督管理体系等方面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11.
使用微信平台主动占领网络新阵地,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的优势,通过组建学生核心团队、发布"视听任务"等模式,不断创新,以期潜移默化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使之成为有知识,有能力,有思想,为社会所需的新时代人才。  相似文献   

12.
微信作为当今最为流行的即时传播媒介,以其特有的功能受到了人们,尤其是大学生的追捧。微信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因此,各大高校要充分挖掘并发挥微信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积极因素,学会运用微信的各种优势,积极主动构建思政教育工作微信平台,强化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提升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对微信理性、合理运用的指导力度。  相似文献   

13.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教育环境与教育条件提出了巨大的机遇与挑战。微信的出现更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本文通过对微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应用理念、应用队伍建设、教育内容建设及微信公众平台建设的角度出发,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微信载体的应用做出了一定的探讨,以期能够帮助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微信作为备受青睐的新媒体,深刻地影响着青年大学生的生活习惯、价值观念与行为方式:从积极方面来讲,它迎合了高校大学生个性发展需求和情感心理需要,增加了青年学子的信息来源,拓宽了他们的信息渠道,提高了其关注时事政治的责任感,助推大学生形成社会责任意识。从消极方面来讲,它对高校大学生的认知能力、道德形成、人生信仰均有着巨大的冲击,使得部分大学生沉溺网络的虚拟世界,自控力减弱,学习无趣,学业下降。"微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高校应该积极采取措施予以应对,包括加强微信平台阵地建设,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加强媒介素养教育和队伍保障建设,完善规章制度,予以正面引导和规范。  相似文献   

15.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微信作为新媒体时代下的一种即时通讯方式,其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一系列的机遇与挑战。微信集通信、商业和娱乐等功能于一体,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与青睐,成为大学生人际沟通、获取信息与知识的重要手段,极大影响了学生的思想行为和生活态度。高校将微信应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需要充分认识到其对教育工作产生的影响,采用先进的理念和手段,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本文就针对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进行分析,并试探性地提出几点有效对策,以便相关人士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时代对人才的需求驱使众多高校积极转变教育工作理念,要从引领当代大学生更加深入和创新的角度出发,从而坚持创新教育理念,对教育工作机制进行完善和改革,对教育内容进行进一步的拓展,这样有助于引导大学生增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并且在坚持创新思维的过程中实现更好的教育效果。下文将对当代大学生应用的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微电影深刻影响改变了人们生存、生活和交往的方式,受到大学生的喜爱和追捧,与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契合。微电影作为新的载体改变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客体、内容和形式。以微电影为平台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要从大学生、特殊环节、自我塑造和能力的培养入手。  相似文献   

1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方位的,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但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在指导思想和具体做法上,还不能完全适应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因此,有必要以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理念为指导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创新,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地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9.
浅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不够适应,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同时指出:“在继承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增强实效性。”为此我们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主义信念,通过教育的途径传授给学生,使之从知识性理解到认同和接受,然后升华为信念、信仰,最后内化为大学生的行动指南和精神动力,这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适应新要求,就必须在求真务实、锐意创新上下功夫,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内容、新途径、新办法。  相似文献   

20.
随着新型信息交互工具的产生,高校思想工作者如何利用新型的信息交互平台克服传统工作方式的缺陷,有效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议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具有时代性、互动性、全面性的特点,也因此而产生了时效性较差,针对性不足的缺陷。利用微信平台所具有的即时性、对等性、广泛性等特点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业务水平、增强业务能力,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