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采用会阴部体外微波透热治疗非细菌性前列腺炎(NBP)和前列腺痛(PD)共32例,微波工作频率433MHz,辐射器设定温度45℃,治疗时测得前列腺内温度42℃~43℃。治疗3个月后随访,最大尿流率(MFR)平均增加7.5ml/s,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p<0.01),膀胱残余尿降为正常,比治疗前平均减少53.2ml(P<0.01),主观症状改善率61%。该法具有无创、方便、安全等优点,当治疗BBP或PD的其它方法无效后,体外微波热疗不失为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 (CNP)和前列腺痛 (PD)的治疗方法。 方法 :136例CNP和PD病人随机分为两组 ,实验组体外射频 (ERFH)联合α1 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Terazosin口服 ,对照组仅行ERFH ,治疗 12周后随访 ,观察治疗前后尿流动力学指标、前列腺液常规及前列腺炎症状评分的变化。 结果 :治疗后前列腺炎症状评分、最大尿流率 (MFR)、平均尿流率 (AFR)两组均有明显改善 ,实验组改善及提高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 <0 .0 5 )。最大尿道压 (MUP)及最大尿道闭合压 (MUCP)实验组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P <0 .0 5 ) ,前列腺液常规中白细胞数实验组较治疗前降低明显 (P <0 .0 5 ) ,MUP、MUCP在对照组治疗前后变化不明显 (P >0 .0 5 )。 结论 :ERFH联合Terazosin治疗CNP和PD安全有效 ,药物副作用小 ,但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TURP)术后残留前列腺炎(cP)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85例TURP术后残留前列腺炎患者随机分成A、B二组,A组:前列腺注药、按摩加体外高频热疗,B组:抗生素加盐酸坦索罗辛加保列治治疗,二种方法治疗2个月,对比分析二种方法的疗效.结果 A、B二组的CPSI平均分值分别减少15.3+3.0,1...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前列腺注药加体外高频热疗治疗慢性前列腺炎(CP)的疗效。方法将CP患者338例随机分成三组,即前列腺注药加体外高频热疗组(A组)、抗生素组(B组)、抗生素联合普适泰组(C组)。采用双盲对照,所有患者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均以CP症状指数(NIH-CPSI)总分,行前列腺液常规检查。结果三组患者经治疗8周后,NIH-CPSI总分A组(4.6±3.6)与其他两组(B、C组分别为8.4±3.4、6.4±2.3)相比有明显改善(P〈0.05);A组前列腺腋WBC〈10/HP的百分率(85.7%)及细菌转阴率(86.9%)的疗效明显优于其他两组(B、C组前列腺液WBC〈10/HP的百分率分别为73.2%、76.1%;转阴率分别为60.0%、66.6%,P〈0.05)。结论前列腺注药加体外高频热疗可明显改善CP患者的症状积分和细菌的根除率,较静脉应用抗生素等药物治疗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5.
将35例有射频热疗史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患分成两组,分别行耻骨上前列腺切除术(SPP)及经尿道前列腺电液化术(TVP),比较近期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术后3月评估,两组患排尿困难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术前术后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最大尿流率(MFR),残余尿(RU)值比较,P值均<0.05,但TVP组术后并发症少于SPP组,认为对有射频热疗史的BPH患,TVP是较佳治疗方案,应慎选SPP。  相似文献   

6.
慢性前列腺炎诊治及疗效评价(附600例报告)   总被引:55,自引:3,他引:52  
目的:探讨慢性前列腺炎的诊断标准。方法:调查600例慢性前列腺炎病例的实验室诊断结果,按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NIH)制定的前列腺炎症状评分(CPSI)标准,进行NIH分类和疗效的判定。应用喹酮类抗生素4-12周,根据病情适当应用α受体阻滞剂、热疗或前列腺按摩疗法。结果:按NIH分类,本组Ⅱ型80例(13.3%),ⅢA型335例(55.8%),ⅢB型185例(30.9%)。治疗6周前后CPSI症状评分判定:临床治愈138例(23%),显效(CPSI减少>15)372例(62%),有效(CPSI减少>15)60例(10%)。无效30例(5%)。结论:两杯判定试验(PPMT法)进行前列腺炎的诊断分类简单易行。CPSI是一种较好的疗效评价方法。喹诺酮类抗生素、α受体阻滞剂和止痛剂等药物的联合应用对慢性前列腺炎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哈乐治疗103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对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哈乐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珐172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哈乐+非那雄胺)(n=103)和对照组(非那雄胺)(n=69),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最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前列腺体积及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变化。结果治疗后IPSS研究组下降了(9.8±0.6)分,对照组下降了(6.7±0.7)分,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用药后两组Qmax[(7.2±0.4)mL/s%(4.1±0.3)mL/s]、残余尿量[(22.7±2.0)mL vs.(18. ±2.2)mL]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研究组前列腺体积和血清PSA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但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哈乐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可以显著改善患者主观症状及客观指标,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坦索罗辛联合抗生素加压灌注及治疗仪治疗慢性前列腺炎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治疗性病后慢性前列腺炎的有效方法。方法:采用盐酸坦索罗辛口服,药物尿道内加压灌注,并联合多功能前列腺治疗仪治疗淋病后慢性前列腺炎98例,采用NIH-CPSI及EPS实验室检查判断疗效。结果:52例(53.0%)获得治愈,35例(35.7%)获得改善,11例(11.3%)无效。结论:坦索罗辛联合尿道内药物加压灌注及前列腺治疗仪治疗性病后慢性前列腺炎是一种有效和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前列腺增生症与慢性前列腺炎临床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前列腺炎(CP)与症状性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临床关系。方法对2005年10月。2007年10月,在我院泌尿外科门诊就诊的,既往已明确诊断为“良性前列腺增生”而常规使用非那雄胺与α-受体阻滞剂联合治疗半年以上,但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及生活质量评分(QOL)仍为中-重度的123例患者,行前列腺液常规(EPS)涂片和细菌培养。参照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标准(NIH—CPSI),作为慢性前列腺炎的诊断和分类标准。在原有治疗基础上,使用敏感抗生素治疗4周。结果123例患者中伴有CP者105例(85.4%)。其中Ⅰ度前列腺增生38例,合并CP30例(78.9%);Ⅱ度52例,合并CP45例(86.5%);Ⅲ度33例,合并CP30例(90.1%)。使用敏感抗生素治疗4周后,三组患者IPSS改善率分别为:30.0%,31.1%,13.3%。结论BPH患者多合并慢性前列腺炎,腺体增生体积与CP发生呈正相关,炎症与诱发膀胱出口梗阻有关联度。抗炎治疗对轻-中度BPH患者效果比对重度BPH患者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Plasma Kinetic Vaporization of the Prostate,PKRP)对BPH患者NIH—CPSI症状指数的影响。方法采用PKRP治疗BPH患者301例,分别于术前1周、术后3个月进行IPSS、NIH—CPSI评分。结果术后IPSS评分由22.16±3.83分降至12.08±3.93分,NIH—CPSI评分由19.74±4.31分降至10.59±4.28分。结论PKRP能够缓解下尿路症状,减轻前列腺炎所致不适,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外科治疗方式可能成为泌尿外科医师治疗难治性慢性前列腺炎的一种选择方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前瞻性研究前列舒通胶囊联合α-1A受体阻滞剂治疗湿热瘀阻型Ⅲ型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1例湿热瘀阻Ⅲ型前列腺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前列舒通胶囊(3粒,每天3次)+盐酸坦洛新胶囊(0.2mg,每晚1次)和盐酸坦洛新胶囊(0.2mg,每晚1次)治疗,8周后按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NIH)制定的前列腺症状评分标准(CPSI)量化两组患者的症状积分,并观察治疗前后前列腺液中卵磷脂小体、WBC、PH值的变化,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副作用.结果 经过8周的治疗,观察组和对照组的NIH-CPSI评分、QOL评分及EPS常规中白细胞数目均有显著下降(P<0.01),但观察组下降的程度均较对照组明显(P<0.01).结论 前列舒通胶囊联合α-1A受体阻滞剂治疗湿热瘀阻型Ⅲ型前列腺炎比单用α-1A受体阻滞剂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口服α1-受体阻滞剂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加直肠给药消炎痛栓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CNP)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自2008年2月-2010年2月选择门诊CNP患者进行随机对照研究,实验组74例,口服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联合直肠给药消炎痛栓;对照组72例,只口服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症状减轻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可缓解膀胱颈口的紧张度,降低后尿道阻力,减轻CNP引起的排尿困难症状;消炎痛栓直肠给药其有效成分可穿透组织到达前列腺炎症区域,缓解慢性炎症反应,减轻CNP所引起的疼痛和下尿路症状(LUTS)。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氯美扎酮联合α1受体阻滞剂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CPPS-ⅢB)的疗效。方法:对符合CPPS-ⅢB诊断标准的6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口服氯关扎酮(0.2g,每天3次,饭后服)及特拉唑嗪(2mg,每天1次,晚服),对照组仅口服特拉唑嗪(2mg,每天1次.晚服),疗程8周。评价指标包括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最大尿流率等。结果:62例患暂均获随访,治疗组有效30例(93.8%),其中临床治愈9例(28.1%),无效2例(6.3%);对照组有效24例(80%).其中临床治愈4例(13.3%),无效6例(20%),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无严重不良反喧发牛。结论:氯美扎酮联合α1受体阻滞剂可作为CPPS-ⅢB的一种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4.
前列平胶囊联合α-受体阻滞剂治疗慢性前列腺炎220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前列平胶囊联合α-受体阻滞剂(坦索罗辛)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20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依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NIH-CPSI),分别治疗6周。联合治疗组98例采用前列平胶囊加α-受体阻滞剂坦索罗辛联合用药(前列平胶囊:中成药,2.0 g、口服、3次/d,西安千禾药业有限公司产品,药品批号10090812;坦索罗辛:0.2 mg、口服,1次/d,阿斯泰莱,药品批号10081321);单用坦索罗辛组56例采用坦索罗辛单药治疗(坦索罗辛用法同联合治疗组);单用前列平胶囊组66例单纯口服前列腺平胶囊治疗(前列平胶囊用法同联合治疗组)。根据治疗前后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NIH-CPSI)评分、前列腺液中卵磷脂小体改善情况判断疗效。结果:单用前列平胶囊组6周即可明显提高患者前列腺液中的卵磷脂小体数目(SPL有效率46.9%),降低NIH-CPSI(下降率24.4%);联合治疗组与单用坦索罗辛组相比,联合治疗组患者前列腺液中卵磷脂小体数目提高更明显(联合治疗组SPL有效率61.4%;单用坦索罗辛组SPL有效率33.7%),NIH-CPSI评分降低更显著(联合治疗组下降率42.3%;单用坦索罗辛组下降率28.6%),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单用前列平胶囊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疗效确切;前列平胶囊联合坦索罗辛较单用坦索罗辛治疗效果更理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伴有PSA升高的ⅢA型前列腺炎患者药物治疗后血清PSA的变化,评估PSA变化率对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9月-2012年3月期间门诊就诊的有4μg/L〈PSA〈50/μg/L,拟诊断为ⅢA型前列腺炎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予以抗感染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行血清PSA检测和填写慢性前列腺症状评分表(NIH—CPSI),并对相关资料予以总结分析研究。结果:穿刺活检患者共60例,其中12例证实为PCa,43例为慢性前列腺炎,5例为BPH。前列腺炎患者治疗前后PSA相关指标(PSA,游离/总PSA,PSA密度)和CPSI评分均出现显著变化,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SA变化率(PSA—VCh)对鉴别诊断PCa有一定价值,在最佳临界点-5.22%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4.7%和78.6%;治疗后前列腺炎症分级与PSAD及CPSI间存在相关性(r=0.518,r=0.379,P均〈0.05),PSA—VCh与△CPSI及患者治疗前PSA均呈中等相关(r=0.481,r=0.410,P均〈0.01)。结论:抗感染治疗后,可使伴有PSA升高的ⅢA型前列腺炎患者主客观指标均得以改善;PSA变化率可作为评估慢性前列腺炎治疗效果的有价值指标,并为排除PCa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α-受体阻滞剂盐酸坦索罗辛联合前列腺按摩治疗ⅢB型慢性前列腺炎的疗效.方法 对45例ⅢB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采用α-受体阻滞剂+前列腺按摩联合治疗.疗程为8周;对比治疗前后前列腺炎症状评分、尿流率变化.结果 45例患者均完成8周治疗疗程,治疗前后疼痛症状评分为18.1 4±1.2和8.1 4±0.9;排尿症状评分7.9±0.7和3.7 ±0.4;生活质量评分9.2±1.1和3.9±0.3;治疗前后最大尿流率8.2±2.1ml/s和23.1±2.4 ml/s;平均尿流率12.1±1.7ml/s和16.2±1.4ml/s;经统计学检验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α-受体阻滞剂联合前列腺按摩治疗ⅢB型慢性前列腺炎能缓解患者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α1受体阻滞剂联合抗生素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疗效及机制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0  
目的 :观察α1受体阻滞剂联合抗生素治疗慢性前列腺炎 (CP)的疗效 ,初步探讨α1受体阻滞剂缓解CP症状的机制。 方法 :将 80例CP患者随机分成 2组 ,每组 4 0例 :治疗组口服特拉唑嗪 2mg及左旋氧氟沙星 0 .2g ,每日 2次 ;对照组仅口服左旋氧氟沙星 0 .2g ,每日 2次。治疗 6周 ,观察治疗前后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评分 (NIH CPSI)、前列腺按摩液常规及尿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 结果 :治疗组NIH CPSI由治疗前 (31.8± 7.4 )分降至 (15 .5± 6 .6 )分 ,对照组NIH CPSI由治疗前 (30 .9± 7.1)分降至 (2 1.4± 6 .2 )分 ,治疗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 (P <0 .0 5 )。治疗组治疗前后最大尿流率 (MFR)分别为 (16 .5± 6 .3)ml/s和 (2 0 .4± 4 .6 )ml/s,两者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治疗组治疗前后最大尿道压 (MUP)分别为 (92 .5± 15 .3)cmH2 O和 (72 .5± 13.4 )cmH2 O ,两者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对照组治疗前后MFR分别为 (16 .1± 5 .8)ml/s和 (17.3± 6 .8)ml/s,MUP分别为 (93.2± 14 .8)cmH2 O和 (91.7± 13.6 )cmH2 O ,治疗前后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 结论 :α1受体阻滞剂可降低尿道压力 ,缓解前列腺内尿液返流 ,与抗生素合用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盐酸坦洛新(坦索罗辛)缓释片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治疗效果。方法自2006年9月~2007年8月,选择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83例,给予高选择性a,受体阻断剂盐酸坦洛新(坦索罗辛)缓释片0.2mg,每晚1次,连服4周。记录治疗前后患者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最大尿流率(MFR)、平均尿流率(AFR)、残余尿量(Ru)、前列腺体积、血压等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经过4周服药治疗,患者的IPSS评分及残余尿量明显下降(P〈0.01),而MFR与AFR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前列腺体积及血压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坦洛新(坦索罗辛)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症状改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良好的临床实用价值,且副作用较小,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解脲支原体 (UU)和沙眼衣原体 (CT)性慢性前列腺炎的治疗措施。 方法 :对 48例UU和CT性慢性前列腺炎病人实施米诺环素、中成药前列舒乐及α1A受体阻滞剂盐酸坦洛新等综合治疗 ,观察治疗前后病人症状、前列腺液常规、UU和CT检测结果的变化 ,辅以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CPSI评分作疗效评价。 结果 :显效41例 ( 85 .4% ) ,有效 5例 ( 10 .4% ) ,无效 2例 ( 4.2 % )。治疗前CPSI评分为 ( 2 2± 8)分 ,治疗后降至 ( 7± 3 )分 ,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 .0 1)。UU转阴 2 0例 ,CT转阴 2 5例 ,转阴率分别为 83 %和 89%。 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UU和CT性慢性前列腺炎疗效显著 ,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