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 为了了解我县幼儿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情况。方法 用ELISA法测定HBV感染婴幼儿的HBsAg、抗HBs、抗HBc等指标。结果 目前对许多幼龄儿童检测HBV感染时作HBsAg检测,HBsAg感染率为8.98%(P〈0.05),HBV总感染率为21.S4%(P〈0.05),本区幼龄儿童感染HBV与之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抗HBs阳性率有了很大提高,本区新生儿乙肝,无论血源性疫苗,还是基因重组疫苗的预防接种均已取得显著成效。HBV在我国传播的表现为广泛性及成熟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部队食品与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的携带状况,为预防乙肝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对驻乌鲁木齐部队食品与公共场所从业人员检测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并对检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9年共监测从业人员1206人,检出HBsAg阳性8人,阳性率为0.66%,男性从业人员HBsAg阳性率为0.42%、女性为0.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间HBsAg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20岁组阳性率最高;食品与公共场所从业人员血清中HBsAg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乌鲁木齐部队食品与公共场所从业人员HBV感染率较低,且随着年龄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应加强乙肝知识防治的宣传教育,提高乙肝疫苗接种率,保护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云浮市健康人群乙肝病毒(HBV)感染率及免疫水平,探讨健康人群乙型肝炎防控对策和措施。方法采集43890人健康人群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5项标志物(HBVM),并按年龄、性别分组进行分析比较。结果HBsAg总阳性率为16.9l%,其中男性为17.80%,女性为16.20%,差异有显著性(P〈0.01);HBeAg总阳性率为6.46%,其中男性为6.60%,女性为6.34%,差异无显著性(P〉0.05);抗-HBs总阳性率为43.03%,其中男性为35.73%,女性为48-88%,差异有显著性(P〈0.01);HBVM全阴率为20.58%,其中男性为26.76%,女性为15.63%,差异有显著性(P〈0.01);各年龄组间抗-HBs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人群中HBV感染率高,易感者多,免疫水平较低,应加强成人乙肝疫苗接种工作,扩大免疫屏障.降低发病率。  相似文献   

4.
ECLIA和ELISA检测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对比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电化学发光免疫技术(ECLIA)定量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arkers,HBV-M)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定性检测HBV-M的优、缺点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CLIA法和ELISA法同时测定80例HBV感染者和30例体检健康者HBV-M五项指标(HBsAg、抗-HBs、HBeAg、抗-HBe和抗-HBc),并对两种方法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种方法测定HBsAg、抗-HBs、HBeAg、抗-HBe和抗-HBc结果符合率分别为94.54%、95.45%9、4.54%、80.00%、95.45%。经相关分析:HBsAg、抗-HBs、HBeAg、抗-HBe和抗-HBc均有相关(0.400〈r〈0.700,P〈0.001),且呈中等相关。差异比较:HBsAg、抗-HBs和抗-HBc无统计学意义(P〉0.05),HBeAg和抗-HBe有统计学意义(P=0.031和P=0.004)。结论 ECLIA和ELISA检测HBV-M五项指标有较好的符合性。ECLIA自动化程度高、检测范围宽。检测e系统较ELISA敏感。能定量检测,对评估HBV低水平感染及潜伏期感染、乙肝疫苗接种效果以及抗病毒治疗疗效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东莞市凤岗镇部分外来流动人群乙型肝炎感染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展东  古静花 《中国热带医学》2006,6(3):529-529,510
目的 了解外来流动人群乙型肝炎感染率及免疫水平,探讨外来流动人群乙肝预防的对策与措施。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在2004年1-12月2290名(前来凤岗医院预防保健科体检中心体检,并要求接种乙肝疫苗的)在凤岗学习生活居住18个月以下的外来流动健康人群为调查对象;采用ELISA法测定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5项乙型肝炎标志物。按年龄、性别分组进行5项标志物(HBVM)的分析比较。结果 HBsAg总阳性率12.93%,男、女分别为10.00%、16.53%,差异有显著性(P〈0.01);抗-HBs总阳性率为49.61%,其中男性为51.72%,女性为46.93%,各年龄组间抗-HBs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HBVM全阴率为31.44%,男性为31.41%,女性31.49%,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凤岗镇外来流动人群中乙型肝炎感染率较高,应进行乙型肝炎宣传教育,加强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率,提高人群免疫水平,降低乙型肝炎发病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西藏拉萨地区HBV基因型的分布特点。【方法】采用基因芯片技术对73例乙肝病毒感染者进行HBV基因分型,并分析基因型与临床资料的关系。【结果】在73例HBVDNA阳性乙肝患者中,HBeAg系统与基因型分布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性别HBV感染者基因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民族HBV感染者基因型分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拉萨地区HBV各基因型分布特点与性别、年龄无明显关系,与民族关系较密切;基因型与HBVDNA载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2( TLR2)在慢性乙肝孕妇胎盘中的表达及与宫内感染的关系。方法选择HBsAg阳性的慢性乙肝孕妇80例,其中HBeAg阳性组40例,HBeAg阴性组40例,选择同期在我院分娩的正常孕妇20例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孕妇外周血HBV血清标志物,采用蛋白印迹法检测TLR2分别在3组胎盘中的表达水平,荧光定量PCR法检测3组胎盘中HBV-DNA含量,同时采用ELISA法检测其分娩的新生儿外周血HBsAg,记录新生儿宫内感染率。结果 TLR2在对照组、HBeAg阴性组、HBeAg阳性组孕妇胎盘中表达逐渐降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盘HBV感染率在对照组、HBeAg阴性组、HBeAg阳性组逐渐升高,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HBV宫内感染率在对照组、HBeAg阴性组、HBeAg阳性组逐渐升高,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LR2可能参与了胎盘感染HBV过程,并与HBV宫内感染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李结周 《海南医学》2010,21(8):117-118
目的了解金江地区青少年和儿童HBsAg感染情况。方法采用清晨空腹静脉真空采血,对幼儿园1332人,小学生4721人,中学生4563人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按说明书操作,用深圳雷杜生命科学有限公司生产的酶标代进行HBsAg检测。结果幼儿园、儿童、小学生、中学生的阳性率分别为3.53%,9.51%,12.29%,幼儿园儿童与小学生比较χ2=49.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幼儿园儿童与中学生比较χ2=85.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小学生与中学生比较χ2=1.85,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幼儿园儿童男女的阳性率分别为3.58%、3.45%(χ2=0.012,P〉0.05),小学生男女的阳性率分别为9.71%、9.13%(χ2=0.42,P〉0.05),中学生男女阳性率分别为12.39%、12.05%(χ2=0.082,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幼儿园、小学生、中学生HBsAg感染率随着年龄的增长,感染率逐渐升高,而同一年龄组,男女之间HBsAg感染率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9.
赵岩  公洁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11):205-205
目的:通过调查HBsAg阳性患者中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人群的HBV感染状况及血清中的病毒载量,以研究欠发达地区HBV感染及病毒复制状况。方法:乙肝血清学检查采用ELISA法,HBVDNA检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结果:HBVDNA阳性率男性高于女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78,P〉0.05),四个年龄组HBVDNA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P〈0.01),HBsAg阳性者中四个年龄组构成比分别为A组7.1%,B组46.3%,C组38.4%,D组8.2%。结论:本地区乙型肝炎的发病呈明显下降趋势,已感染人群中男性患者多于女性.但HBVDNA阳性率男女无差异。乙肝患者中大年龄组HBNDNA阳性率较小年龄组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0.
刘仲昌  许美玲  朱艳芬 《中国热带医学》2006,6(7):1302-1302,1171
目的 了解台山市台城地区中、小学生HBsAg和抗-HBs阳性率的分布现状,为制订和评价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酶联免疫方法,检测血清HBsAg和抗-HBs,对台山市台城地区17间中、小学在学校学生进行血清学检测。并对HBsAg和抗-HBs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共调查在校7-18岁学生5854名,HBsAg总阳性率4.85%。不同年龄组HBsAg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1.42,P〈0.05);其中17岁的年龄组HBsAg阳性率为最高(11.82%)。8岁的年龄组HBsAg阳性率最低(1.03%);随着年龄的增加HBsAg阳性也不断升高(但18岁年龄组除外)。抗-HBs总阳性率59.5%,不同年龄组抗-HBs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22.17,P〈0.01)。结论台山市自1992年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统一管理以来,学生的抗-HBs水平不断升高,而HBsAg阳性率不断降低,尤其对低年龄段学生效果尤为明显,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对乙肝的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11.
被动免疫对HBV携带孕妇母婴传播及乳汁中HBVM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被动免疫对乙肝病毒(HBV)母婴传播及HBV携带孕妇初乳中HBV感染性标志物(HBVM)的影响。方法将326例HBV携带而肝功能正常的孕妇按知情自愿原则分成2组,其中实验组210例,于孕晚期注射HBIG共3次;对照组116例,孕妇不接受HBIG注射。前瞻性追踪所有孕妇的新生儿外周血HBVM情况及产妇初乳中HBVM及HBV-DNA情况。结果试验组新生儿HBV宫内感染率为10.48%(22/210),对照组新生儿HBV宫内感染率为27.59%(32/116),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HBsAg单阳性的220例孕妇中,试验组和对照组新生儿HBV宫内感染率分别为7.64%和26.32%,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HBsAg和HBeAg均阳性的106例孕妇中,试验组和对照组新生儿HBV宫内感染率分别为22.73%和32.50%,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产妇初乳中HBsAg阳性率、HBeAg阳性率和HBV.DNA滴度比对照组均低,但二者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晚期HBIG被动免疫仅可降低HBsAg单阳孕妇HBV宫内传播率,而对HBsAg和HBeAg阳性孕妇并无明显阻断作用;HBIG被动免疫对HBV携带产妇初乳中HBVM及HBV-DNA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HBsAg、抗-HBe和抗-HBc阳性孕妇胎盘及其子代HBV感染状况。方法选取220例HBsAg、抗-HBe和抗HBc阳性孕妇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组100例,在孕28、32、36周肌注HBIG200U;对照组120例,未予用药。采用荧光定量PCR及ELISA法,分别检测2组孕妇和新生儿出生后主被动免疫预防前以及1岁时的静脉血HBV DNA水平及乙肝标志物(HBsAg、抗-HBs、HBeAg、抗-HBe和抗-HBc)。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胎盘组织各层细胞HBsAg及HBcAg的表达。结果(1)研究组与对照组40例孕妇胎盘各层细胞HBV感染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2)研究组宫内感染率1%,对照组3.33%,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3)研究组婴儿HBV慢性感染率为0,对照组0.83%,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1)HBsAg、抗-HBe和抗HBc阳性孕妇胎盘有一定感染率,但子代宫内感染率以及出生后HBIG联合乙肝疫苗免疫后慢性感染率极低。(2)HBsAg、抗-HBe和抗HBc阳性孕妇产前注射HBIG并未明显降低子代HBV感染率。提示对HBsAg、抗-HBe和抗HBc阳性孕妇可以考虑不进行宫内阻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凋查粤西地区幼龄儿童和高中生乙肝病毒感染情况及疫苗免疫效果。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粤西地区25所幼儿园2560名儿童和5所高中1050名高中生进行血清学标志物(乙肝两对半)检测。结果:儿童HBsAg阳性率为2.12%,高中生感染率为3.48%,经统计学处理,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儿童抗-HBs阳性率为88.5%(注射过疫苗的占100%),高中生抗-HBs阳性率为60.3%(其中在5年内注射过疫苗的为25.6%),经统计学处理,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粤西地区幼龄儿童乙型肝炎感染率低于高中生,而抗-HBs阳性率高于高中生。乙肝防治受到民众的广泛重视,疫苗注射在防治乙肝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莉何金娟 《安徽医学》2013,34(11):1683-1684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HCC)合并不同模式乙肝血清标志物的意义,为HCC的普查、预防和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收集HCC患者血清标本2400份,根据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不同模式分成A~N14个组,使用美国雅培公司提供的ARCHI-TECTi2000SR化学发光免疫定量分析仪检测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结果①在不同模式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中HCC检出率:A组HBsAg(+)、抗-HBe(+)、抗-HBc(+)“小三阳”模式为:68.29%(1557/2400);B组HBsAg(+)、HBeAg(+)、抗~HBc(+)“大三阳”模式为24.48%(671/2400),其他12组中均有HCC检出,与A组和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的检出率为抗HBc〉HBsAg〉抗-HBe〉HBeAg〉抗-HBs。结论①HCC患者血清中HBV感染率达82.43%,说明HBV是HCC的主要病原学因素,HBV直接或间接与HCC发生有关,大多数HCC患者体内存在着HBV感染,HCC与HBV感染之间的密切关系。(HBsAg(+)和抗-HBc(+)与HCC的发生均存在相关性,而抗-HBc比HBsAg等其他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更具敏感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D浓度与α—L-岩藻糖苷酶(AFU)及甲胎蛋白(AFP)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40例HBsAg阳性病例的血清,根据HBsAg定量的不同浓度分为1组(0.5ng/ml-150ng/ml)、2组(151ng/ml-300ng/ml)、3组(301ng/ml-450ng/ml)、4组(〉450ng/ml),每组60例,正常对照组60例,分别检测AFU、AFP,对其结果进行分析。AFU检测采用速率法,HBsAg检测采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AFP检测采用化学发光法。结果1组的AFU与AFP呈正相关(r=0.310,P〈0.05),2组的AFU与AFP也呈正相关(r=0.298,P〈0.05),3组和4组的AFU与AFP之间无相关性(分别r=0.298,r=-0.067,P〉0.05);各HBsAg浓度组与对照组AFU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719,P〉0.05),而与对照组AF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00,P〈0.05);各组AFU阳性率随HBsAg浓度升高无升高趋势(X^2=1.44,P〉0.05),而AFP阳性率随HBsAg浓度升高呈升高趋势(X^2=8.28,P〈0.005)结论对HBsAg高浓度的HBV感染者同时检测AFP和AFU对观察肝脏损害的演变过程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探讨683例体检人员乙型肝炎(下称乙肝)病毒(HBV)标志物分布情况。采用酶免疫试剂盒检测血清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抗.HBe)及乙肝核心抗体(抗-HBc)。老年组HBsAg阳性率(3.5%)和青年组(3.O%)、中年组(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7)。青年组抗-HBs阳性率(27.7%)和中年组(21.8%)、老年组(14.0%),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17)。老年组抗一HBc阳性率(22.8%)、中年组(21.5%)和青年组(6.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与非医务人员丙型肝炎病毒(HCV),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发生率有无差异。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中抗-HCV和HBsAg。结果:医务人员HCV感染率为0.74%,HBV感染率为3.85%,而非医务人员HCV感染率为0.32%,HBV感染率为3.60%,结论:医务人员HCV感染率明显高于非医务人员,两经统计学处理有显性差异(P<0.05),HBV感染率两无显性差异。  相似文献   

18.
对某综合性数学医院806名职工进行HBV五项血清学指标检测结果显示:具有免疫保护性的抗-HBS检出率为22.21%(179/806);HBV感染率与HBsAg阳性率分别为42.09%及6.69%;HBV感染率及HBsAg阳性率与工种有关,各年龄组间及性别无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泰安市高校学生无偿献血者肝炎血清学指标,更好地开展无偿献血。方法ALT采用速率法测定,HBsAg、抗-HCV采用ELISA法,采用,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5876例献血者中,共检出ALT(+)、HBsAg(+)、抗-HCV(+)656人。学生与其他人群献血者ALT、HBsAg等阳性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抗-HCV阳性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性别间ALT、HBsAg等阳性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抗-HCV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泰安市高校学生无偿献血者ALT、HBsAg、抗-HCV等阳性率明显低于其他献血者,女性ALT、HBsAg等阳性率低于男性,男女间抗-HCV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0.
赵岩  赵颖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8):144-144
目的:通过收集HBsAg阳性人群血清进行HBV—DNA定量测定,分析HBV感染人体后不同年龄组、不同血清标志物模式病毒复制状况。方法:乙肝血清学标志物检查采用ELISA法,HBV—DNA检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结果:A、B、C、D四个年龄组模式Ⅰ(HBsAg+,HBeAg+/HBsAg+,HBeAg+,HBeAb+)间有显著差异,F=9.90(P〈0.01),模式Ⅱ(HBsAg+,HBeAb+/HBsAg+,HBeAb+,HBcAb+)和模式Ⅲ(HBsAg+.HBcAb)组间无差异,HBV—DNA阳性率(检测结果〉1.0×103copies/ml为阳性)模式Ⅰ与模式Ⅱ(u=9.60,P〈0.01)、模式Ⅰ与模式Ⅲ(u=4.61,P〈0.01)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模式Ⅱ与模式Ⅲ(u=2.07,P〈0.05)有差异。结论:HbeAg阳性者病毒成高水平复制状态,并且不同年龄组间有差异。HBeAb阳性和无HBeAb者不能完全代表无病毒复制。乙肝免疫标示物和HBV—DNA的检测不能相互替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