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0例高龄急性脑梗死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20例,对照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颅内出血发生率、病死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t-PA静脉溶栓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且颅内出血概率并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9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超早期脑梗死患者分为静脉溶栓组和对照组。rt-PA50mg,90min内静脉滴入;两组次日均用低分子肝素(速避凝4100U),每12h腹部皮下注射1次,连续7d;对照组应用706代血浆500ml加活血化淤中药,1次/d,连用8d。采用欧洲卒中量表(ESS)、Barthel指数(BI)评价神经功能恢复状况。结果:溶栓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无死亡病例。结论:超早期脑梗死(发病3h内),静脉溶栓有效,且比较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爱通立,rt-PA)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内科2006年1月至2009年10月相继入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0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例,rt-PA组中,男13例,女2例,年龄44~75(61.13±9.21)岁,对照组中男10例,女5例,年龄56~75(68.33±7.39)岁;治疗组(rt-PA):采用rt-PA剂量为0.9mg/kg(最大剂量90mg)先静脉推注10%(1min),其余剂量连续静滴,60 min滴完,溶栓后24h复查凝血系列及头颅CT,在排除出血后给予阿司匹林300mg/d,共10d后改为阿司匹林100mg/d,口服。对照组给予奥扎格雷钠注射液80mg静滴,每日两次,共14d。改善脑细胞代谢及抗脑水肿的治疗两组相同。结果:两组治疗后各时间点按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改善,但rt-PA组较对照组更显著。两组治疗后7d、14d、21d时疗效比较表明,7d时两组疗效无明显差异,14d、21d时yt-PA组疗效更好,差异显著。结论:应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远期预后疗效更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发病6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4例,分为溶栓组和对照组各12例,溶栓组采用rtPA 0.8mg/kg静脉溶栓,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活血化瘀营养脑细胞控制并发症治疗,进行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h、24h、7d、30d NIHSS评分,以及治疗后90d的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结果 随访90d溶栓组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rtPA静脉溶栓治疗可使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早期恢复,改善90d的预后,治疗时间越早,溶栓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临床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5年7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6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奥扎格雷钠氯化钠注射液,观察组给予rt-PA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安全性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临床应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明显提高治疗有效率,且安全性高,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28例发病〈6h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采用rt—PA治疗,总剂量0.9mg/kg,最大剂量90mg,先在1min内静脉注射10%的剂量,其余90%的剂量连续静脉滴注,共计60min。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2、12、24h及3、7、14、30、90d时均采用《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CSS)及Barthel(BI)指数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各时间点CSS及BI均明显改善(P〈0.01),且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出血发生率低。结论:应用rt—PA治疗急性脑梗死发病〈6h更加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严斌  杨建军  宋雪丹 《现代实用医学》2009,21(5):455-455,467
目的比较观察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动脉和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采用r-tPA溶栓治疗的2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动脉溶栓组(12例)和静脉溶栓组(12例),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动脉溶栓组血管再通率明显高于静脉组(83.3% vs 41.7%,P〈0.05),动脉溶栓组治疗有效率优于静脉组(91.7% vs 50%,P〈0.05)。结论治疗急性脑梗动脉溶栓相比于静脉溶栓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28例发病<6 h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采用rt-PA治疗,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90 d时均采用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CSS)及 Barthel指数(BI)评价并对比评价结果.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CSS评分和BI[CSS评分对照组(22±3)分,治疗组(23±3)分;BI对照组(53±11),治疗组(54±1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CSS评分对照组(16±5)分,治疗组(8±4)分;BI对照组(60±13),治疗组(84±14)]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疗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发生脑出血2例,泌尿道出血合并牙龈出血1例,牙龈出血1例.对照组发生脑出血1例,泌尿道出血合并牙龈出血1例,牙龈出血2例.结论 急性脑梗死发病<6 h 应用rt-PA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 rt-PA)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5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于60 min或90 min内给予rt-PA总量为50 mg,观察血管再通的临床指标、低血压、出血及寒战等并发症.结果:总血管再通42例(42/53),其中,60 min组及90 min组再通者分别有19例(19/28)、23例(23/25).不良反应发生中,一过性低血压6例(6/53),轻度出血7例(7/53),发生寒战1例(1/53),一般不需处理自行消失.结论:rt-PA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溶栓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对急性心肌梗塞(AMI)早期静脉溶栓以及延迟用药的疗效.方法对36例AMI患者,用rt-PA进行静脉溶栓治疗,检查治疗后冠状动脉造影评价冠状动脉开放率.结果24例AMI患者发病后6 h内溶栓,冠状动脉开放率为70.83%.12例发病后6~12 h时溶栓,冠脉开放率为33.33%.结论溶栓疗法能使AMI的预后完全改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冠心病及脑梗塞与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抑制物关系。方法:对31例健康人,20例稳定型心绞痛,1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13例急性心肌梗死和17例脑梗塞患者,进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的测定。结果:与健康人相比,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及脑梗塞急性期患者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与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比值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P<0.05),而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则未见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与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活性的明显变化。结论:动物粥样硬化性及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形成与发展和机体内纤溶系统的活性改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龄脑梗死患者经静脉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年龄≥75岁的老年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溶栓治疗组30例和常规治疗组30例,溶栓组给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0.9 mg/kg,1/10静脉推注,余9/10加入生理盐水100 mL中1 h内静脉滴注,溶栓24 h后应用阿司匹林和低分子肝素钙。常规对照组只应用阿司匹林和低分子肝素钙。结果溶栓组总有效率为83.3%,常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46.7%,两组患者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溶栓组不良反应率高于常规治疗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8)。结论早期静脉应用rt-PA治疗急性高龄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安全有效,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转换酶抑制剂卡托普利对内皮细胞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的影响.方法培养肺静脉内皮细胞(ECV304),分别用肿瘤坏死因子(TNF)-α(浓度为5、10、25、50、100μg/L)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5、10、25、50、100 nmol/L)刺激,在50μg/L TNF-α刺激的基础上用卡托普利(20、50、100、200 nmol/L)共育,用ELISA的方法检测培养上清中的t-PA和PAI-1的浓度.结果各浓度的TNF-α和AngⅡ刺激24 h后PAI-1的浓度明显增加,与空白对照相比P<0.05,而t-PA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各浓度的卡托普利明显抑制TNF-α(50μg/L)诱导的PAI-1分泌增多,P<0.05,而t-PA的变化不明显.结论TNF-α和AngⅡ可以增加内皮细胞PAI-1的分泌,卡托普利可以抑制TNF-α诱导PAI-1的分泌,而t-PA则不受TNF-α、AngⅡ和卡托普利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4.
林凯华  吴军  胡俊 《中外医疗》2013,(19):115-116
目的探讨组织型纤溶酶激活物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采用阿司匹林、依达拉奉、他汀类药物等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尤瑞克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后使用尤瑞克林治疗14 d,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NIHS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DL)以及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和ADL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治疗组NIHSS评分降低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对照组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显著改善神经功能缺失,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不良反应发生率稍高,但无严重致死发生。  相似文献   

15.
张振宇  汪咏秋 《现代实用医学》2011,23(10):1190-1191
溶栓治疗为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超早期治疗的首选方法。2005年《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明确指出,在发病6 h之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有适应证者应行溶栓治疗,推荐药物为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和尿激酶。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对2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rt-PA静脉内溶栓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溶栓是目前治疗脑梗死最为有效的方法。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能诱导纤溶酶原成为纤溶酶,溶解血栓,快速改善脑梗死区域微循环,减少局部缺血程度,限制神经细胞功能损害[1]。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共为3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了rt-PA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急性脑梗死患者32例,男21例,女11  相似文献   

17.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浙江医院(杭州:310013)祝世法戴海文严静金宏义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是纤维蛋白特异性溶栓剂,该剂可降低急性心肌梗塞(AMI)的病死率(1)。发病时间6小时内者,静脉溶栓血管再通率为...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 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与常规抗血小板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对比.方法 2012年1月至2015年2月期间,天津市西青医院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抗血小板治疗)和观察组(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每组各60例,比较2组治疗的临床疗效,根据NIHSS评分标准及Barthel指数(BI),评估治疗前后2组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增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BI评分显著提高,P<0.05.结论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明显提高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缺损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纤溶酶原激活物和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重组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u-PA,又称外源性u-PA)不同用药方案对实验性肺血栓栓塞症内源性纤溶的影响。方法通过颈外静脉注入^125碘(^125I)-标记人纤维蛋白原的大鼠加热血凝块,建立大鼠肺血栓栓塞症(PTE)模型。按随机原则将70只大鼠分成三大组:①假手术组;②PTE溶栓治疗对照组,含4个亚组:PTE 2 h组,PTE 1 d组,PTE 3 d组和PTE 5 d组;③PTE后3 d溶栓组,含2个亚组:多次用药组和单次用药组。用药后2 h处死大鼠,取血、肺及心脏,测量每分钟γ放射性。以10%甲醛固定肺组织,制成组织切片,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Masson染色及原位杂交。结果PTE 2 h、1 d、3 d及5 d组血管栓塞部位内皮细胞u-PA、u-PAR、PAI-1 mRNA及t-PAmRNA的表达均阳性,假手术组均为阴性。定量分析示:①PTE 2 hu-PA及u-PAR mRNA表达最低,3 d最高(P均=0.000),5 d与1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45及0.642)。②PTE 2 h PAI-1的mRNA表达最低(P均=0.000),PTE 1 d与3 d、5 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79及0.757)。③各组间t-PA 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0,P=0.127)。④经相关分析,PTE 2 h、1 d、3 d及5 d组u-PAR mRNA与u-PA mRNA表达呈正相关(r=0.700,P=0.024;r=0.658,P=0.039;r=0.666,P=0.035;r=0.774,P=0.009)。多次用药组血管栓塞部位u-PA mRNA表达及溶栓率明显高于单次用药组及对照组(P均〈0.001),单次用药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00)。多次用药组u-PAR mRNA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但与单次用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3)。结论外源性u-PA的溶栓效果及对PTE内源性纤溶的影响与不同的用药方案有关。外源性u-PA可作用于u-PA系统,促进内源性u-PA及u-PAR的合成,加强纤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