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重症多形红斑伴角膜上皮剥脱1例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44岁。因服卡马西平后发热2天,全身泛发红斑、丘疹1天入院。入院前8天因头昏痛服用卡马西平,6天后开始畏寒、发热、手足出现散在红色粟粒大小红斑、丘疹伴瘙痒,入院前1天全身泛发红色丘疹、红斑、瘀点,畏寒、发热加重,急诊以“重症多形红斑”收住院。查体:急性重病容,高热,颜面、躯干、四肢广泛散在密集针头至绿豆大小紫癜性丘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原发性红斑肢痛症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及推测该病对卡马西平有效的病理机制。【方法】对1例原发性红斑肢痛症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19岁男性患者11岁左右时感冒后反复出现阵发性四肢末端烧灼痛,呈持续性,阵发性加重,站立、运动或受热后加重,休息、抬高肢体及浸入冷水中减轻。发作时四肢肢端皮色发红、皮温增高。母亲及外婆有类似病史。相关实验室检查及肌电图检查无异常。对阿司匹林,氯丙嗪及激素等治疗效果欠佳,卡马西平可控制症状。【结论】本例原发性红斑肢痛症对卡马西平治疗有效,国内外尚未见同类报道。  相似文献   

3.
卡马西平引起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1例患者女,40岁,住院号9105077。因患癫痫,口服卡马西平,每次0.5g,1日2次(期间未服用其它药物)。服用5天后,全身皮肤瘙痒,躯干部出现大片红斑,四肢有散在斑丘疹,口腔粘膜有水疱及糜烂,伴高热。到当地医院住...  相似文献   

4.
例1,男,35岁,因偏头痛口服卡马西平7d合全身出现大片水肿性红斑及水疱,皮肤瘙痒。发病前1月内未用过其它任何药物。既往健康,无药敏史。体检:双眼睑结膜充血,口唇肿胀,粘膜糜烂。全身密集斑丘疹,呈暗红色,中央水疱,大疱,尼氏征阴性。大部分水疱破溃、渗出、糜烂、结痂。以躯干及腹股沟处多见,血尿常规均正常。例2,女,33岁,因头面部带状疱疹服用卡马西平3d后,出现面部瘙痒,全身红斑。查体:T39℃,颜面浮肿,四肢、躯干弥漫性红斑,米粒大小红色丘疹,似猩红热状,无水疱,无脱屑。化验血、尿常规均正常。本组2例患者均给予静滴地塞米松、抗生素,口…  相似文献   

5.
1病例资料女,58岁。因渐进性四肢乏力、疼痛1年余,加重1个月入院。患者于1年前患带状疱疹,1个月后出现双下肢阵发性疼痛,起初仅在小腿,继而逐渐向上发展,同时伴双下肢发紧、麻木感,以左下肢为重。在当地医院诊断为坐骨神经痛,予卡马西平、红花注射液等药物治疗,病情好转后出院。10余天后上述症状加重,并感双下肢发冷,在当地县医院诊断为脊髓炎,予地塞米松、卡马西平等药物治疗,病情好转出院。出院后病情反复发作,近1个月感全身疼痛、乏力、发紧、发冷,尤以发冷最为明显,夏天在卧室内穿棉衣仍觉寒冷,且左上肢出现不自主舞动,发作时间短暂、无…  相似文献   

6.
病例报告 患者男,57岁.因反复左领面部电击样刺痛4年余,加重半月入院.患者4年前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左颌面部电击样刺痛,洗脸、刷牙、讲话时均可诱发,持续15~30分钟后可缓解,曾在院外多家医院就医,诊断为"左三叉神经痛",口服卡马西平片有效.近半月来,上述症状频繁发作,疼痛加重,持续时间延长,加量自服卡马西平后症状缓解不明显.患者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慢支炎"等慢性疾病史.  相似文献   

7.
杨慧明 《新医学》2004,35(4):216-217
目的:比较两种抗癫癎药物卡马西平和丙戊酸钠对癫癎患儿骨代谢的影响.方法:诊断明确且长期服用卡马西平(28例)或丙戊酸钠(31例)单药治疗半年以上的癫癎患儿,治疗前后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测定腰椎(L2~L4)的骨矿密度,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钙、磷和碱性磷酸酶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经抗癫癎治疗6个月后,卡马西平组血清钙、磷水平和骨矿密度均低于丙戊酸钠组;碱性磷酸酶水平则高于丙戊酸钠组(P<0.01).结论:长期服用卡马西平对癫癎患儿骨代谢的影响比丙戊酸钠明显.为保证患儿的正常生长发育不受影响,在抗癫癎治疗期间应该定期监测骨代谢状况,给予适当的干预以预防代谢性骨病.  相似文献   

8.
一例卡马西平致大疱性表皮松解性皮炎患者的护理宋银红刘春霞1996年5月6日,我科收治一例以周围神经炎住院的患者,服用卡马西平药物一个月后,突然出现全身大面积皮疹,诊断为大疱性、表皮松解性皮炎,经过积极抢救治疗,患者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病...  相似文献   

9.
秦艳 《上海护理》2004,4(6):52-53
卡马西平是常用抗癫病药物,在儿童方面其不良反应主要表现:嗜睡、共济失调、粒细胞下降、视力障碍、肝功能异常及皮疹。其它还有恶心、呕吐等胃肠不适症状,不良反应都发生在用药开始后数日。我院于2003年11月收治了1例因服用卡马西平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患儿,经1个月的精心治疗及护理,患儿好转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高兴平 《当代护士》2002,(11):52-53
我院儿科从1996年2月~2002年3月共收治经脑电图确诊为癫痫后服用卡马西平致全身剥脱性皮炎5例的临床护理分析.  相似文献   

11.
卡马西平致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病历摘要 男,68岁.因发作性左侧面部疼痛3个月就诊,诊断为三叉神经痛,给予卡马西平院外治疗.卡马西平初始剂量为1片,3次/d,半月后用量渐增至4片,3次/d.面部疼痛减轻.又因全身多处红斑伴疼痛就诊并收入院.查体:T 37.2 C,BP 140/80mm Hg,心肺腹查体未见异常.神经系统查体未见异常,颈部、背部、双侧胸壁、臀部、四肢屈侧、双手背及腕部见大片红斑或水疱,血WBC 11×109/L.淋巴细胞0.9×109/L,嗜酸性细胞0.04×109/L.尿常规、肝功能正常,ECG正常,诊断为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入院后立即停用卡马西平,并给予大剂量地塞米松及抗感染、营养支持治疗,2 d后疱疹色泽变暗、渗液减少,体温降至正常.地塞米松随之减量,半月后,好转出院.  相似文献   

12.
卡马西平致表皮坏死松解症1例浙江东阳市人民医院儿科郭伟男,10岁,因反复口角抽动10月余,多次脑电图提示:痛性发放。服用丙戊酸钠、氯硝安定收效欠佳,加服卡马西平后症状控制,但1周后全身红色皮疹,面、颈部水泡,口周和眼周渗出、结痂、放射状皲裂,面部肿胀...  相似文献   

13.
卡马西平致药物性皮炎及白细胞减少1例报告王自立(南昌市第三医院,南昌330009)1病例报告患者,女性,71岁,住院号907498。患者因三叉神经痛,在外院治疗服用卡马西平0.1,3次/日×10天,共53片。近二天因发热、全身出皮疹,伴有咳嗽、头昏、...  相似文献   

14.
高建娣 《护理与康复》2009,8(9):805-806
重症渗出性多形性红斑亦称Stevens-Johnson综合征,常表现为皮肤大片红斑、水疱和大疱,可累及多个部位黏膜,发展迅速,易继发感染引起败血症而死亡,病死率5%0~150%川,约50%病例是由药物引起。2008年11月,本院神经科收治1例因服用卡马西平引起Stevens-Johnson综合征患儿,经治疗和护理,好转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以入院治疗的124例部分性癫痫发作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成托吡酯组和卡马西平组,各62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治疗方法后的发作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实施治疗3、6个月后的发作率组间比较,托吡酯组显著低于卡马西平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实施治疗3、6个月后的发作次数组间比较,托吡酯组月发作次数显著低于卡马西平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治疗部分性癫痫发作的实践过程中,采用托吡酯进行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是临床治疗部分性癫痫发作的可靠选择。  相似文献   

16.
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患者的护理1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 0 3年 6月 11日 ,我院皮肤科收治 1例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继发全身多处感染的患者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病例介绍患者 ,男 ,2 6岁。因全身红斑、脓疱、脱屑反复发作 9个月 ,加重 1个月 ,于 2 0 0 3年 6月 11日拟“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收入院。患者 9个月前因足趾感染后四肢皮肤出现红斑、脓疱、脱屑逐渐泛发全身 ,曾先后 3次在其他医院皮肤科住院给予“甲基强的松龙”冲击 ,头孢三唑抗炎 ,外用“1%新霉素溶液湿敷”等治疗后 ,好转出院。在家服用强的松片6 0mg d ,后减至 4 5mg d ,共服 1个月 ,其后腰部出现红斑、鳞屑 ,继发粟粒样…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析左乙拉西坦和卡马西平对新诊癫痫患者骨代谢、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82例新诊癫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接受卡马西平治疗,观察组接受左乙拉西坦治疗,均治疗6个月。对比分析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及12个月的疗效、骨代谢指标、认知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6个月和12个月,观察组血Ca、ALP、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BAP、BM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2个月观察组患者认知功能中语言智商、操作智商、短时视觉记忆、总智商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卡马西平比较,左乙拉西坦能提高新诊癫痫患者的疗效,降低骨代谢副作用,减少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的降低。  相似文献   

18.
1.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67岁,因全身皮疹4天,表皮剥脱2天伴疼痛入院。发疹前有服用“卡马西平”史。查体:T38.5℃、P86次/分、R20次/分、BP120/70mmhg。面部、躯干部、四肢可见弥漫分布紫红色片状红斑及点状斑疹,背部可见松弛性水疱。入院后即停用卡马西平,予甲基强的松龙、葡萄糖酸钙静脉滴注,洛赛克口服预防消化道溃疡。  相似文献   

19.
1病历摘要 患儿,女,10岁。因反复抽搐1年,无故发怒、烦躁不安半年于1997年6月15日入院。患儿于1年多前不明原因全身抽搐,约2分钟可自行缓解,事后对发病过程无记忆。当地医院诊断为“癫痫”。给抗癫痫药酰胺咪嗪(卡马西平)50mg,每日3次口服。但服药后仍然发作。1个月后改用苯妥英钠50mg,每日3次口服。开始疗效欠佳,加眼中药后发作次数减少,症状减轻。但近半年来有时烦躁不安,无故发怒,父母劝说无效,学习成绩明显下降,已2个月未上学。自述老师讲课内容一点也记不住,老师提问什么也不知道,受同学嘲…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颞叶癫痫患者术后应用奥卡西平与卡马西平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我院2006年4月-2009年4月行手术治疗的68例颞叶癫痫,术后根据所用抗癫痫药物不同分为奥卡西平组33例与卡马西平组35例,抗癫痫治疗2年,随访12 ~ 48个月,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计算保留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奥卡西平组Engel Ⅰ级率为69.7%,Ⅱ级率为18.2%,Ⅲ级率为9.1%,Ⅳ级率为3.0%;卡马西平组Engel Ⅰ级率为62.9%,Ⅱ级率为22.9%,Ⅲ级率为11.4%,Ⅳ级率为2.9%,两组各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奥卡西平组保留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0.9%、15.2%,卡马西平组为71.4%、37.1%,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颞叶癫痫手术后应用奥卡西平与卡马西平均取得良好的疗效,但奥卡西平在保留率及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