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DNA分子标记鉴定蔬菜作物种子纯度的原理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DNA分子标记鉴定蔬菜作物种子纯度的原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认为,鉴定种子纯度以RAPD技术为宜。RAPD标记鉴定常规品种种子纯度研究中,应选择目标品种A的RAPD图谱中出现而其它常规品种(一般5 ̄10个为宜)中不出现的DAN谱带作为鉴定纯度用的特异谱带;鉴定杂交F1品种时,应将母本有,父本无、,F1有的DNA谱带和母本元,父本有,F1有的DNA谱带作为特异谱带,并且在实践鉴定中二者必须联合使用。  相似文献   

2.
 选择我国3大主产棉区不同年代有代表性的30个陆地棉棉花品种,利用RAPD标记进行棉花品种之间分子标记遗传差异的研究。利用 Jaccard遗传相似系数计算了 30个品种的RAPD数据的遗传距离矩阵,按UPG-MA方法进行聚类,发现30个棉花品种之间的遗传距离在0.05~1.58之间。聚类分析表明,30个棉花品种可分为3组,品种间的遗传关系与品种自身的系谱有关,大多数品种的遗传基础比较狭窄。同时,1999年的田间试验调查了30个品种的15个农艺性状。并对农艺性状数据和RAPD数据形成的树状图进行了初步比较,二者的相关系数为0.76,达显著水平,并且二者获得的聚类结果是相似的,这一研究的遗传距离和遗传相似系数为育种者进行亲本选择和品种遗传变异评价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利用RAPD标记鉴定豌豆栽培品种(P.sativum)和野生种(P.fulvum)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随机扩增多聚链DNA(RAPD)是基于聚合酶反应链(PCR)的扩增反应。笔者应用RAPD技术区别P.sativum和P.ful-vum12个品(种)系,并估测这些品(种)系之间的遗传多样性,用12个10-mer核苷酸引物扩增出168条染色带。估测遗传类型中遗传相似性是基于扩增产品中成对方法比较,遗传树的构建是利用无重量成组方法的平均数(UPMGA)进行的。7个P.sativum栽培品种和5个P.fulvum材料群集为截然不同的两大组。RAPD的应用将为育种提供豌豆种间遗传关系资料。RAPD-PCR鉴定出的物种特殊的强染色体带可以发展为稳定的物种特殊标记用于基因渗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引物及RAPD标记数对芥菜变种聚类分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RAPD标记对16个芥菜变种的遗传关系进行研究,并在UPGA聚类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亲缘关系系统树图和利用不同的引物数和不同的RAPD标记数对芥菜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聚类结果基本一致。即都可将16个芥菜变种划分为3组:C组只有茎瘤芥1个变种,A组和B组的变种数则略有差异。说明少至2种引物的扩增产物(27个RAPD标记)也能基本反映16个芥菜变种间的遗传关系。但随着引物数和RAPD标记数的减少,16个芥菜变种间的平均遗传距离递减,即从19种引物、240个RAPD标记的7.34减少到2种引物、27个RAPD标记的2.34。而遗传距离的变小,使划分芥菜变种的亲缘关系更加困难。因此,在利用RAPD技术研究芥菜变种间的遗传关系时,有必要保证一定数量的引物和RAPD标记。  相似文献   

5.
芸薹种蔬菜遗传多样性的RAPD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芸薹种蔬菜基因组DNA进行了RAPD初步分析,并就RAPD-PCR反应条件的优化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各个亚种或变种的品种之间存在着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6.
大豆育种过程中亲子遗传关系的RAPD研究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试验以组合80024×中19亲本及其育成品系B_1,B_2为材料,用RAPD技术对其亲子关系进行了研究.10个随机引物(10bpse)的PCR扩增结果表明,双亲在遗传上有较大差异,母本80024有13条特征带,父本中19有6条特征带.其在子代中能够重组,使B_1,B_2均具有双亲RAPD标记的特征.但经过多代选择,双亲RAPD特征在育成的子代品系中的分布是不均衡的.B_1更多地继承了母本80024的绝大部分RAPD特征,遗传上更近于母本.B_2则表现出倾向于父本.这一结果与田间观察结果基本一致,说明用RAPD追踪育种过程,探讨亲子遗传关系是可行的.另外,试验观察到子代品系在继承双亲RAPD特征的同时,还出现了新的子代所特有的RAPD特征.产生这种超亲RAPD特征的真实原因及其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家蚕的RAPD及其品种间差异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RAPD技术对家蚕基因组DNA进行多态性研究,分析了各供试品种材料之间的遗传差异。结果表明,RAPD能反映各基因组之间丰富的多态性,聚类分析所得的各供试品种材料之间的亲缘关系和常规遗传分析的结论相一致。因此,认为RAPD可以作为家蚕分类及系统学研究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8.
应用RAPD分子标记对日本兵库县20个酒米品种的类群进行了研究。筛选出对不同基因型酒米品种DNA扩增具有较好多态性的引物11个,它们分别是A02、A08、B18、C15、D03、D08、G05、M11、Q16、S13和T06。根据这些随机引物对不同品种总DNA具有特性性的扩增谱带,建立不同品种的RAPD多态性标准模式图,可以快速鉴别品种和进行纯度分析;依据扩增谱带建立0、1型数据,计算20个酒米品  相似文献   

9.
采用RAPD技术对家蚕基因组DNA进行多态性研究,分析了各供试品种材料之间的遗传差异。结果表明,RAPD能反映各基因组之间丰富的多态性,聚类分析所得的各供试品种材料之间的亲缘关系和常规遗传分析的结论相一致。因此,认为RAPD可以作为家蚕分类及系统学研究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0.
甘薯体细胞胚胎发生遗传变异的RAPD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郑红5”等6个甘薯品种为材料,通过离体培养诱导体细胞胚胎发生与植株再生。利用RAPD分子标记方法,在DNA水平上分析甘薯品种间遗传差异以及体细胞胚胎无性系的遗传变异。筛选了45个随机引物,其中7个引物PCR扩增后在品种间和体细胞胚胎无性系中表现RAPD多态性,并在相应胚性愈伤组织中检测到少数RAPD变异位点。证明利用RAPD分子标记方法鉴定甘薯体细胞胚胎发生遗传变异的可行性,以及为通过离体培养  相似文献   

11.
以百合新鲜鳞叶为材料,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16份不同生态型的百合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120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35条有效引物,共得到769个扩增位点,其中628个位点具有多态性,占81.7%.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6份百合种质在阀值为0.9407处分为2个聚类群,即百合科两个不同属的植物:百合属和大百合属;阈值为0.5790处,百合属被分为3个不同的种:百合、卷丹和细叶百合.聚类结果和亲缘关系分析表明不同供试百合之间的遗传多样性较高,亲缘关系较远,且各种质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枇杷品种早钟6号与解放钟、森尾早生亲缘关系的RAPD分析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应用43个随机引物对早钟6号、解放钟和森尾早生3个枇杷品种基因组DNA进行RAPD分析,共得到255条扩增带,其中82条为共同带,单态率达32.16%,表明3个品种亲缘关系密切.对子代与父、母本扩增带中共同带的分析表明,双亲的RAPD特征均在子代中表现.用引物S71进行RAPD分析,3个品种共检测出7条扩增带,其中780bp的条带是母本解放钟的特征带,1500bp的条带是父本森尾早生的特征带,在子代早钟6号中这两条特征带同时存在,且结果稳定,在DNA水平上证实了早钟6号是解放钟、森尾早生的有性杂交后代.  相似文献   

13.
应用RAPD技术探讨红叶李、李和杏的亲缘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对红叶李Prunus cerasifera cv.Atropurpurea,李P.salicina和杏P.armeniaca的亲缘关系、品种识别及资源保存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也为了验证传统的形态学分类方法,从132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20个引物对红叶李、李和杏的8个材料进行了基因组DNA扩增,均具有多态性,共扩增出264条带,平均每个引物产生13.2个RAPD片段.RAPD带型及聚类分析表明:RAPD技术能将红叶李、李属植物和杏属植物完全分开,红叶李、李和杏之间表现出一定的亲缘关系,各属品种之间都有不同的遗传距离,证明RAPD技术可作为种和属水平的分类鉴定依据;利用红叶李、李和杏品种的特异谱带结合DNA指纹,可将参试的各品种鉴别出来,从而说明了RAPD技术能够用于种或品种之间的鉴定.图2表2参12  相似文献   

14.
为了对红叶李Prunus cerasifera cv .Atropurpurea , 李P .salicina 和杏P .armeniaca 的亲缘关系、品种识别及资源保存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 也为了验证传统的形态学分类方法,从132 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20 个引物对红叶李、李和杏的8 个材料进行了基因组DNA 扩增,均具有多态性, 共扩增出264 条带, 平均每个引物产生13.2 个RAPD 片段。RAPD 带型及聚类分析表明:RAPD 技术能将红叶李、李属植物和杏属植物完全分开, 红叶李、李和杏之间表现出一定的亲缘关系, 各属品种之间都有不同的遗传距离, 证明RAPD 技术可作为种和属水平的分类鉴定依据;利用红叶李、李和杏品种的特异谱带结合DNA 指纹, 可将参试的各品种鉴别出来, 从而说明了RAPD 技术能够用于种或品种之间的鉴定。图2 表2 参12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从分子水平上了解不同地区荸荠地方品种的亲缘关系及遗传多样性,为荸荠品种资源研究和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24个不同地区荸荠地方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及聚类分析.[结果]从100条RAPD引物筛选出条带清晰、多态性理想的引物15条,共扩增出83条清晰带,其中多态性带为61条,多态性比例为73.5%.24个荸荠地方品种间的遗传距离为0.0976~0.6757,平均为0 3048;UPGMA聚类分析可将24份荸荠品种分为5组,其中第4组又可分为两个亚组,野生荸荠单独归为一亚组.[结论]24份荸荠品种的遗传基础相对较狭窄,亲缘关系较近,但部分不同地区栽培品种之间仍存在一定的遗传差异性.  相似文献   

16.
杏RAPD两种凝胶电泳指纹特点及PCR扩增片段的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更好地将RAPD技术应用于杏品种资源鉴定及遗传基础的研究,文章首次在选用11碱基长度引物的优化技术体系基础上,分别使用两种凝胶对16个杏品种RAPD的PCR扩增产物进行电泳检测与DNA指纹比较。结果表明,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出的谱带总数量以及多态性谱带的数量均高于琼脂糖凝胶,前者不存在或很少存在共迁移性的现象。根据两种电泳系统获得的标记信息对16个杏品种的遗传关系的分析发现,两者聚类结果存在一定差异。以此,提出了科学利用两种电泳的RAPD标记技术的策略。对随机挑选的24个片段进行克隆与测序,结果发现24个片段都是对应引物的RAPD扩增产物。在不同的11条序列中有3条是编码蛋白的基因片段,说明了RAPD不仅扩增基因组上的非编码蛋白序列,同时可以扩增编码蛋白的基因片段,能够较全面客观地反映不同杏品种间遗传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新疆梨种质资源亲缘关系的ISSR和RAPD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新疆梨种质资源亲缘关系以及遗传多样性,旨在为供试梨资源的分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ISSR和RAPD分子标记对48份梨种质资源进行聚类分析和遗传关系研究.[结果]14条ISSR引物共扩增出113条清晰的谱带,其中101条显示多态性,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7.2条多态性谱带.19条RAPD引物共扩增出163条清晰的谱带,其中多态性谱带138条,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7.2条多态性谱带.基于ISSR和RAPD两种标记,利用UPGMA分别构建了48份梨资源的聚类树状图.ISSR和RAPD分别聚类以及两种标记混合聚类均将48份梨种质分为3类:第Ⅰ类群中包括1份种质;第Ⅱ类群中包括23份种质;第Ⅲ类群中包括24份种质.[结论]两种标记适合于梨种质资源亲缘关系和遗传多样性分析,可为梨资源的开发利用及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The 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 (RAPD) marker was assessed to detect the genetic relationships among 48 hybrid Cymbidium cultivars from Japan, Korea, China, and USA, and 2 species of native Cymbidium. Twenty primers were screened from 100 random decamer primers, and a total of 258 DNA bands were amplified, 253 of which (98.1%) were polymorphic. The average number of polymorphic DNA bands amplified by each primer was 12.6. All cultivars were distinguishable when a number of primers were considered. Genetic similarities among the cultivars and species were estimated based on the amount of band sharing ranging from 0.364-0.817 with an average of 0.581. According to the data, a dendrogram of genetic relationship, which was constructed using the UPGMA method, showed that all the tested cultivars and native species were classified into five cluster groups with the similarity coefficient of 0.592. It revealed that the genetic relationships among tested accessions were to some extent related with their origin, flower colour, branch type, and genealogy. It further indicated that the RAPD technique is a useful tool for studying the genetic relationships among hybrid Cymbidium cultivars.  相似文献   

19.
应用RAPD标记技术研究大花蕙兰种质资源亲缘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RAPD标记技术对来自2个企业的18个大花蕙兰品种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从50个10碱基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5个多态性高、重复性好的引物,共扩增出92条DNA条带,其中90条为多态性带,占97.8%,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多态性带6条。18个种质之间的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1975~0.6704,平均相似系数为0.4761;遗传距离变化范围为0.3296~0.8025,平均遗传距离0.5239。基于RAPD的扩增结果建立了UPGMA亲缘关系聚类图,18份种质在遗传距离0.5239处被划分为4个类群。供试的18份种质间的遗传亲缘关系与其花色和花枝类型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应用RAPD标记对中国东北地区6种3变种共34份野生百合试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筛选12个随机引物对其总DNA进行扩增,共扩增出101条带,其中83条带具多态性,多态性比率为82.1%,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6.9条多态性谱带.基于 RAPD标记,利用 UPGMA构建了聚类树状图,34份野生百合资源的Nei&Li相异系数介于 0.013 7与0.601 3 之间.结果表明,中国东北地区野生百合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聚类树状图将34份试材分为2大类,第1类包括细叶百合和垂花百合,共5份试材,第2类包括卷丹、毛百合、有斑百合、大花百合、大花卷丹、朝鲜百合和东北百合,共29份试材;卷丹与有斑百合的亲缘关系较近,而与同为卷瓣组的朝鲜百合、细叶百合、大花卷丹等亲缘关系较远.细叶百合与垂花百合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