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香烟烟雾为尘源,测试了颗粒污染物不同粒径分布时高分子聚合物强场电介质过滤材料的过滤效率、压力降、臭氧(O_3)产生量,以及组合过滤器的过滤效率随迎面风速的变化。结果表明:过滤效率随迎面风速的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峰值在风速1.0m/s左右,此时粒径大于0.5μm颗粒物的过滤效率超过65%;迎面风速越大,压力降也越大;O_3最大发生量为0.03 mg/m3,小于GB 3095—2012限值。在风速约为0.85m/s时,对于粒径≥1.0μm的颗粒物,组合过滤器的过滤效率最大,为99.31%。参照欧盟关于过滤器分级的标准,高分子聚合物强场电介质材料可替代部分传统中效过滤器。  相似文献   

2.
针对旋流器无法对粒径在10 μm左右的固相颗粒进行有效分离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过滤分离与旋流分离相结合的新型结构,并对内部流体速度场、压力场的变化和空气柱的稳定性进行了数值分析,对过滤介质的过滤通量和分离效率进行了实验研究.发现在相同操作参数和结构参数下新型旋流分离一体机具有更稳定的内部流场,内部速度、压力降更大,当粒径大于5 μm后旋流分离一体机的分离效率迅速提高,在10 μm 左右的固相颗粒的分离效率能够达到65%~85%,而实验所用普通旋流器的分离效率在60%以下.  相似文献   

3.
以亲水玻璃微珠、改性疏水玻璃微珠、空气和水为实验介质,采用单因素方法,研究了固阀洗涤塔中颗粒粒径、入口颗粒浓度、两相流动参数、颗粒润湿性对粒径小于10μm颗粒的洗涤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粒径大于2μm的颗粒的洗涤效率均可达到90%以上;粒径大于0.5μm的颗粒,洗涤效率随粒径增加而升高;粒径小于0.1μm的颗粒,洗涤效率随粒径增加而下降;粒径为0.1~0.5μm的颗粒,洗涤效率随粒径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对于粒径小于2μm的颗粒,其洗涤效率随入口颗粒浓度、两相流动参数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颗粒润湿性对粒径小于2μm的颗粒,尤其是粒径为0.1~0.5μm的颗粒的洗涤效率影响显著,润湿性越好,洗涤效率越高,而对粒径大于2μm的颗粒的洗涤效率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4.
针对天然气工业特点,设计了一套滤芯性能在线检测装置,采用光学粒子计数器OPC对过滤器上、下游粉尘的浓度和粒径分布进行适时测量.使用多分散性粉尘,在实验室内测试了天然气用纤维过滤器的非稳态性能,以及各种操作参数对其性能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纤维过滤器的过滤效率和阻力均随粉尘负荷的增加而增加,根据其变化趋势可分为深层过滤和滤饼过滤两个阶段.过滤速度过高容易导致大粒子穿透,从而使效率下降,纤维过滤器的表观过滤速度应低于0.06 m/s;相对湿度和滤材厚度的增加有利于增大过滤效率,但也会导致阻力的迅速增加.  相似文献   

5.
刚性陶瓷过滤元件的过滤机理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根据空气动力学捕集理论,研究了陶瓷过滤器的过滤机理,计算了刚性陶瓷过滤器的过滤流动,分析了影响过滤效率的重要因素,提出了满足过滤效率要求的“最小厚度”概念,为陶瓷过滤器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刚性陶瓷过滤元件的过滤中,当靶的尺寸较小(如20μm)时,对于10μm以下的颗粒,拦截和惯性碰撞对过滤所起的作用相当;对于大于10μm的颗粒,拦截比惯性碰撞所起的作用要大得多。当靶的尺寸较大(如80μm)时, 对于很小的颗粒(5μm以下),拦截和惯性碰撞过对过滤所起的作用相当,而对于稍大的颗粒,拦截 始终起主要作用。在给定的流动速度下,随着颗粒尺寸的增加和靶尺寸的减小,实际分级最小厚度减小。  相似文献   

6.
针对天然气工业特点,设计了一套滤芯性能在线检测装置,采用光学粒子计数器OPC对过滤器上、下游粉尘的浓度和粒径分布进行适时测量。使用多分散性粉尘,在实验室内测试了天然气用纤维过滤器的非稳态性能,以及各种操作参数对其性能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纤维过滤器的过滤效率和阻力均随粉尘负荷的增加而增加,根据其变化趋势可分为深层过滤和滤饼过滤两个阶段。过滤速度过高容易导致大粒子穿透,从而使效率下降,纤维过滤器的表观过滤速度应低于0.06m/s;相对湿度和滤材厚度的增加有利于增大过滤效率,但也会导致阻力的迅速增加。  相似文献   

7.
利用高梯度磁场试验装置进行了捕集燃煤可吸入颗粒物的试验研究.采用电称低压冲击器(ELPI)在线实时测量了颗粒浓度的变化,系统研究了颗粒磁性、磁场强度、气溶胶流速和磁介质填充率对颗粒捕集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1~10 μm范围内,颗粒的总捕集效率可以达到25%~36%;较大和较小的颗粒捕集效率相对较高;而粒径在1~3 μm的颗粒捕集效率相对较低.磁矩较大的样品,其捕集效率较高.磁场强度和磁介质填充率的增加可以提高颗粒的捕集效率,而气体流速的增大则会导致颗粒捕集效率降低.较低的气体流速有利于小颗粒的捕集,而较高的磁介质填充率对于大颗粒的捕集更为有利于.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高梯度磁分离控制燃煤可吸入颗粒物是一种新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采用聚丙烯腈纤维束作为滤材,对粒度为-10μm占93%的可吸入颗粒物进行净化研究,考查了颗粒物入口浓度、过滤风速、纤维束填充率对纤维束过滤器除尘性能的影响。在最佳条件下,纤维束过滤器的最大除尘效率可达85%,随着时间的延长除尘效率会逐渐降低;压降主要受过滤风速的影响,在过滤器标准过滤风速1.0m/s时,压降仅为26~30Pa。压降和除尘效率随纤维束填充率的增加而增加,填充率1.06%时,除尘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9.
采用柱塞流及轨线模型建立了电磁过滤水平流动Al-Si合金熔体中初生富铁相的去除效率模型,并进行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初生富铁相的去除效率随着熔体流速(u)和过滤器的高度(2h)降低而增加;随着电磁力(f)、电磁力作用区长度(x)和初生富铁相的粒径(dp)的增加而增加.采用电磁过滤可有效去除Al-Si合金熔体中粒径大于30 μm的初生富铁相,计算结果与水平流动Al-Si合金熔体的电磁过滤实验结果相吻合.该模型可用来设计过滤器的结构和工艺参数的确定,为电磁去除铝合金中的初生富铁相技术的工业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文丘里水膜除尘器的模拟试验 ,探讨了嘴喷在不同喷水流量下的总除尘效率和对不同粒径的分级除尘效率 ,得出了该种除尘器能有效去除5 μm以上的飞灰颗粒的结论 ,在正常运行条件下 ,该除尘器除尘效率可达 98%以上。影响该除尘器效率的关键是运行中喷嘴容易堵塞 ,导致喷水不均匀 ,使除尘效率大幅降低 ,据此研制了稳定、不停运自动反洗的过滤系统 ,解决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1.
经过大量试验,研制了以明胶、速溶粉状硅酸钠等为基料,以超细含镁碳酸钙、立德粉等为填料及其它助剂组成的固体建筑涂料。该涂料与国内同类产品比较,具有表干时间短、遮盖力高、耐热性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
刘波 《太原科技》2014,(11):73-75
基于汽车变速器的应用工况及特点,通过对油漆配方的调整,提高油漆的整体性能,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公司变速箱的涂装质量。  相似文献   

13.
以水作溶剂,苯乙烯,丙稀酸酯,丙稀酸,聚乙烯醇等共聚合成乳液,探索了聚合乳液的物料组成及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加料时间及引发剂的用量对共聚乳液性能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制备了乳胶内墙涂料,确定了颜基比及各种填料的较好用量.测试并报道了乳液及内墙涂料的性能试验结果,最后给出了乳液和内墙涂料较佳的合成工艺.  相似文献   

14.
腰果壳液在涂料中应用广泛,用腰果壳液制成的腰果油漆不仅具有酚醛漆的性能,而且具有优良的耐水、耐盐水、高光泽、高硬度等性能。  相似文献   

15.
选用湿敏型兼有热敏型的变色涂料,配制成四种不同色泽的印花色浆,做了变色印花工艺试验及性能测试.该印花织物可在20~35℃,相对湿度40~90%的条件下可逆变色,变色效果极为明显.  相似文献   

16.
本文叙述了聚酯基涂料树脂部分的合成配方优化设计及工艺控制关键。讨论了影响树脂性能的各种因素。测定了一定酯化温度下树脂酸值A_v与反应时间θ;树脂粘度μ与反应时间θ的关系,通过数理统计的回归分析,提出相应的拟合方程式。同时,对聚酯基涂料的综合物理性能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17.
压力敏感涂料测量系统及涂料校准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压力敏感涂料测量技术以其测压范围广、对流动干扰小等优点应用广泛。以叶轮机械内部流场测量为目的,以国产涂料为对象,在国内首次自主构建了压力敏感涂料测量系统,并对涂料进行了校准实验尝试,检验了测量系统的性能,基本摸清了涂料压敏特性和使用寿命,为进一步开展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付建伟  王成彪 《山西科技》2007,(1):111-112,114
对当前道路交通标线涂料应用的状况进行了分析,并对各种类型的性能和优缺点进行对比,对涂料的合理选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以涂漆木板为实验对象,配制碱性脱漆剂、酸性脱漆剂、有机溶剂型脱漆剂及水性脱漆剂,对木块表面的油漆进行脱除.结果表明,有机溶剂型脱漆剂脱漆效果明显,但其毒性较强;酸性脱漆剂和碱性脱漆剂效果明显,但其强腐蚀性,对于在家庭中进行木器脱漆,有很高的操作要求;水性脱漆剂脱漆时间短,无毒,适用于家庭木器脱漆.  相似文献   

20.
张宫 《太原科技》2004,(5):27-28
在生产油性氯丁胶涂料时,因温度高,易失火,给生产带来极大的危害。阐述了冷溶法生产氯丁胶防水涂料的原理,针对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确定了合理的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