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暖冬气候对大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近十几年来,全球厄尔尼诺现象频繁发生,气候日趋变暖,气温不断升高,暖冬成为其主要的表现特征.而2006~2007年的冬季则是历史上极为罕见的温暖年,为典型的暖冬气候,冬季气温偏高,对小麦、大麦生长发育带来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
90年代暖冬等气象条件对江苏小麦生产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对90年代的气象资料分析表明,江苏各麦区呈暖冬态势,冬季日平均温度与常年比较10年中有9年偏暖,累计日平均温度增加30-244℃,暖冬等气象导致小麦生育进程加快,其中,一般暖冬年份增加0.1-1.2张叶片,特殊暖冬年份增加1.5-2.5张叶片。暖冬对不同区域、品种、播期的影响不同。三个特殊暖冬年中,1994-1995年度为平产年份,1997-1998年度为特大减产年份,1998-1999年度为大增产年份,并明确了湿害是影响江苏麦作生产的主要障碍因素,中后期气候条件对麦作产量至关重要,提出了通过适期播种、推广应用综合抗旱抗湿及灾后恢复等措施,争取麦作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3.
暖冬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是利弊共存的,但总体上是弊大于利。暖冬对海林市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主要包括促使病虫害暴发、引发洪涝灾害和干旱等,有关部门应在暖冬过后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将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4.
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暖冬明显,对小麦生长发育影响较大.为确保小麦持续高产稳产,我们近两年围绕暖冬对我地区麦作影响以及暖冬年景小麦应变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张志华  牛伶锐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190-190,162
针对气候变暖、小麦极易遭受冻害的客观形势,提出了在品种选用上以半冬性品种为主、适当推迟播期、精量半精量播种、加强冬季管理、实施氮肥后移等技术措施,对发生冻害的麦田提出了相应的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6.
本分通过分析暖冬的概念和暖冬对亳州地区冬小麦生长的影响,结合全区生产实践,探索出暖冬小麦生产、的几点田管经验,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7.
2019-2020年冬季气温过高实属罕见.邳州市农业农村局组织技术人员对小麦开展苗情调查,针对苗情特点提出科学应对管理措施,对照近年来小麦生长情况,分析总结小麦在暖冬天气条件下的管理措施,为今后的小麦高质量生产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8.
由于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我国已连续有18个暖冬年份,2004年的暖冬对黄淮海麦区的小麦生产造成的影响较大。一、2004年小麦越冬前天气情况据中国气象网发布的农业气象报表来看:2004年从9月下旬至12月下旬,总的温度下降速度较慢。北方冬麦区从播种到12月上旬末时,≥0℃的有效积温  相似文献   

9.
暖冬年小麦播期试验总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0.
气候变暖对湖北省小麦生产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80年代初,湖北省增温明显加快,且有继续发展的趋势.气候变暖使小麦冬季旺长,易受冻害,生育期缩短,后期高温影响灌浆,暖冬还会增加春季病虫害大爆发的机率,给湖北省小麦生产带来诸多风险.选育多抗、广适小麦品种,采用高产、稳产栽培措施,合理布局品种,加强病虫害的防治是规避气候变暖不利影响、保证湖北省小麦安全生产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由黑潮派生的各种暖流在冬季对东海而言是重要的热能来源,它们的态势会极大地影响东海的温度分布,从而影响到生态系统的变化和发展。通过对2003年度冬东海暖流主干温度、暖舌前锋位置进行空间分析,并与历史状况比较显示今冬的黑潮、台湾暖流和对马暖流都接近历史最强水平,而黄海暖流也比多年平均略强一些。同时期沿岸水体的表面温度与历史的比较结果显示出与多年平均差不多的状况,且在整个冬季表现出明显地随沿岸气候变化的波动状态。所以,2003年度冬暖流的强势对暖流附近海域有一定的影响但并未波及沿岸海域。而对黑潮与其他暖流、沿岸水体以及中西太平洋热带表面水温的相关分析表明,黑潮对对马暖流、台湾暖流有很强的影响作用,但对黄海暖流、沿岸水体的影响不明显,此外,黑潮的水温变化则与中西太平洋热带海域水温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2.
由黑潮派生的各种暖流在冬季对东海而言是重要的热能来源,它们的态势会极大地影响东海的温度分布,从而影响到生态系统的变化和发展。通过对2003年度冬东海暖流主干温度、暖舌前锋位置进行空间分析,并与历史状况比较显示今冬的黑潮、台湾暖流和对马暖流都接近历史最强水平,而黄海暖流也比多年平均略强一些。同时期沿岸水体的表面温度与历史的比较结果显示出与多年平均差不多的状况,且在整个冬季表现出明显地随沿岸气候变化的波动状态。所以,2003年度冬暖流的强势对暖流附近海域有一定的影响但并未波及沿岸海域。而对黑潮与其他暖流、沿岸水体以及中西太平洋热带表面水温的相关分析表明,黑潮对对马暖流、台湾暖流有很强的影响作用,但对黄海暖流、沿岸水体的影响不明显,此外,黑潮的水温变化则与中西太平洋热带海域水温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比较分析京津冀三地冬小麦的生产技术效率,进而为提升京津冀区域间冬小麦生产经营优势互补能力和区域生产效率。【方法】在定性和定量实地调研京津冀冬小麦生产经营情况的基础上,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测算冬小麦的生产效率。【结果】不同地区的纯技术效率差异较大且规模效率显著;随着种植成本的提高,农民的种植意愿逐渐下降并导致生产面积和种植质量的降低。【结论】政府在协同发展的基础上,继续提高本区域冬小麦生产要素的科学配置水平和生产技术优势互补的合作与推广力度,为提高京津冀地区口粮生产能力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表油菜素内酯对小麦生育后期光合特性的影响和最适应用时期和浓度,以冬小麦品种‘石麦18’为材料,设置起身期、起身期+孕穗期、孕穗期3个喷施时期为主区,0~0.15mg/L 4个表油菜素内酯喷施浓度(每次喷施量673.8kg/hm2)为副区的裂区试验,测定了开花后旗叶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叶绿素SPAD值,以及成熟期植株和籽粒干物质量。结果表明:各处理小麦旗叶的Pn、Gs、Ci、Tr和叶绿素SPAD值从开花期开始均逐渐提高,叶绿素SPAD值开花后10d达到最高值,Pn等4项光合参数在开花后15d达到最高值,然后开始下降。不同处理比较,起身期1次喷施、起身期+孕穗期2次喷施的,4种浓度之间光合参数、叶绿素SPAD值在各测定日期基本上都是0.1mg/L0.05mg/L0.15mg/L对照,且0.1mg/L与其他浓度的差异显著;孕穗期喷施的则是0.05mg/L0.1mg/L0.15mg/L对照,且0.05mg/L与其他浓度的差异显著。各测定日期的光合作用参数和叶绿素SPAD值均以起身期+孕穗期2次喷施0.1mg/L的最高。处理之间光合作用参数的差异,比处理之间叶绿素SPAD值的差异更大。各处理之间总干物质和籽粒干物质量的差异,与光合参数和叶绿素SPAD值的差异一致。表油菜素内酯喷施浓度对干物质量的影响大于喷施时期的影响,对总干物质量的影响大于对籽粒干物质量的影响。综合以上结果,应用表油菜素内酯调控小麦光合性能和物质生产,以起身期+孕穗期2次各喷施0.1 mg/L水溶液670kg/hm2左右为宜。如喷施1次,起身期以0.1mg/L、孕穗期以0.05mg/L为宜。  相似文献   

15.
硫素对冬小麦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4  
在高氮低硫地块施用硫肥提高了冬小麦的群体光合速率 ,鲁麦 2 2群体光合速率随施硫量的增加而提高 ,烟农 15的S3 处理和S2 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施硫肥显著提高两品种旗叶硝酸还原酶活性 ,两品种植株体在各个时期的氮素含量及积累量均增加。施硫肥后 ,两品种籽粒容重、出粉率、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面团稳定时间均显著提高 ,其中S2 处理显著高于S1处理和S0 处理。施硫肥增加两品种的产量 ,鲁麦 2 2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随施硫量的增加显著增加 ,S3 处理的产量最高 ;硫肥对烟农 15的穗数和穗粒数有提高作用 ,但对千粒重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6.
钾素对冬小麦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通过对 2个冬小麦品种施用钾肥的试验 ,证明钾素能够提高开花后旗叶光合速率 ,提高旗叶中磷酸蔗糖合成酶活性 ,以及旗叶中可溶性蛋白质在开花前后的积累 ;增加了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 ,延长了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 ,改善了籽粒的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 ,提高了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17.
曹子库  张培 《农学学报》2014,4(9):37-41
为了改变生产者在冬小麦基肥施用上选用复混肥生产工艺的盲目性、随意性,解决因施肥不当造成小麦产量难以提高问题,采用大田试验方法,于2010-2012年在典型地块开展了市场上常见的几种不同生产工艺生产的N、P2O5、K2O配比为15-15-15的硫基复混肥每公顷基施600kg对小麦的影响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掺混肥工艺、法国AZF工艺较其他处理极显著提高了小麦产量和效益,这2个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效益差异极显著;每公顷分别增产3262.0kg、3168.0kg,增产率65.7%、63.8%;分别增收5278.20元、4252.80元。得出在冬小麦基肥施用上应首选掺混肥工艺、法国AZF工艺生产的复混肥。  相似文献   

18.
土壤干旱对冬小麦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盆栽试验对不同土壤干旱条件下冬小麦幼苗生理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幼苗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量、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株高、叶面积、叶干重、茎干重、根干重、总生物量,均随土壤水分的减少而呈降低趋势;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和根冠比均呈增加趋势。通过回归分析发现,冬小麦幼苗叶片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WUE与土壤水分之间,均存在极显著线性关系。以上研究结果说明,土壤干旱对冬小麦幼苗光合特性、蒸腾特性、气孔导度、WUE及生长特征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选用3种不同品质类型的4个冬小麦品种,研究其产量在新疆乌鲁木齐、昌吉和木垒3个试验点的环境变异。结果表明,不同品质类型的冬小麦品种产量差异较大,中筋小麦的产量高于其他类型;同一品质类型小麦的产量在不同地区间存在差异,其中木垒点小麦产量高于乌鲁木齐点,乌鲁木齐点高于昌吉点;不同品质类型的小麦在不同试验区产量差异显著,中筋冬小麦与其他品质类型相比,其产量受生态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小;冬小麦的千粒重和穗粒数在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下呈现出较大的变异,不同品质类型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0.
根据平潭县冬种马铃薯种植生产获得高产所需气候条件要求及1981~2010年的气候资料,分析了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等气象因子对冬种马铃薯生产的影响。在栽培技术和田间管理上提出有针对性地利用气象因子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