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综述了超临界CO_2流体中染料溶解度的测试装置与方法。分析了超临界CO_2流体工艺参数与染料化学结构对分散染料溶解度的影响;总结了国内外近20年分散染料在超临界CO_2流体中溶解度数据,并介绍了分散染料在超临界CO_2中的溶解度增溶技术。指出加强染料结构对其溶解性能作用原理及影响规律剖析,超临界CO_2中染料溶解行为数据库构建、染料拼色与配色研究三方面为未来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2.
基于超临界CO_2流体基本性质,介绍了超临界CO_2微乳液的形成原理和评价指标。重点总结了超临界CO_2微乳液中含氟表面活性剂和碳氢表面活性剂的研发现状;综述了超临界CO_2微乳液体系在纺织领域中的最新应用进展,得出了其在纺织材料前处理、染色、后整理及纤维改性等清洁化加工上的应用价值;并指出可以通过加强超临界CO_2微乳液基础理论研究和超临界CO_2/离子液体微乳液体系构建,拓宽其在纺织、材料、化学、生物等领域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3.
从超临界CO_2随着温度、压力的变化特征和国内外超临界CO_2萃取修复污染土壤技术等方面系统地分析了国内外超临界CO_2萃取修复技术的研究现状、超临界CO_2萃取修复技术的优缺点和适用性,展望了超临界CO_2萃取修复污染土壤技术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胡冬冬  强薇  包磊  刘涛  赵玲 《化学世界》2019,60(9):545-552
作为环境友好的绿色溶剂,超临界CO_2应用越来越广泛,但CO_2较低的溶剂化能力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它的应用范围。设计合成亲CO_2聚合物作为表面活性剂、增溶剂,提高超临界CO_2的溶剂化能力,是拓展超临界CO_2应用的一种重要手段。综述了几类常见的亲CO_2聚合物,从聚合物的结构及其与CO_2相互作用角度评述了亲CO_2聚合物的设计,对亲CO_2聚合物在增稠剂、表面活性剂、添加剂和选择性分离膜等方面应用的相关进展进行了介绍,并对亲CO_2聚合物设计和应用面临主要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文章主要介绍了超临界流体精馏装备基本构成与操作,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精馏技术、精馏技术与其它技术耦合在天然产物的分离纯化中的应用,探讨了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精馏技术大规模应用未来应解决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云南化工》2018,(12):120-121
CO_2管道输送作为CCUS-EOR技术的关键环节,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超临界CO_2具有气体低黏度、液体高密度的特性,通过HYSYS模拟纯CO_2相态变化,分析出超临界态CO_2在管道输送过程中相对气态、液态比较稳定,不易发生相态变化。大量学者通过实验和模拟证明超临界CO_2管道输送是最佳的CO_2输送方式。参考大量国外已建超临界CO_2输送管道案例,可见超临界CO_2管道输送技术已趋于成熟,在CCUS-EOR技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俊秀 《广东化工》2006,33(4):69-72
本文介绍了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的基本原理,分析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们对资源的需求,非常规油气藏——页岩气藏成为未来能源发展的趋势,在开采过程中,研究人员发现,由于超临界CO_2具有扩散性、低黏性及溶解性,因此超临界CO_2能迅速渗透到微孔多孔材料中,从而连通微裂隙网络,渗透到微孔多孔材料中提高油气采收量,在页岩气开采方面具有很大应用潜力。从展望的角度,以超临界CO_2的特性为基础,对超临界二氧化碳的研究历程进行调研,阐述超临界二氧化碳压裂工艺及其增产原理,对超临界CO_2压裂室内实验进行分析、总结,描述CO_2状态变化流程,指出超临界CO_2置换机理,为超临界CO_2压裂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用超临界CO_2萃取天然香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阐述了用超临界CO_2萃取天然香料时处于超临界状态的CO_2特性、萃取方式及其工程开发的特点,举出实例。对于用超临界CO_2萃取天然香精香料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计算了6种多元醇和超临界CO_2体系的结合能、溶度参数、自由体积分数和CO_2扩散系数,研究了多元醇单体和超临界CO_2之间的相容性关系以及CO_2的运动能力。结果表明,CO_2的扩散系数由多元醇与CO_2的结合能以及多元醇/CO_2体系的自由体积分数共同决定,溶解过程中结合能的大小起主导作用。筛选得到聚碳酸酯二元醇和苯酐聚酯与CO_2的相容性最好,可为超临界CO_2辅助硬质聚氨酯发泡材料的配方选择和工艺参数优化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1.
综述了国内外超临界CO_2在非常规油气藏开采中钻井、压裂、驱替等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分析了超临界CO_2在非常规油气藏开采的未来发展趋势及研究方向,以期推动超临界CO_2在非常规油气藏开采中的应用及发展。  相似文献   

12.
超临界CO_2萃取菜籽油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用超临界CO_2萃取菜籽油的基本原理、实验装置及研究结果,研究了温度、压力和CO_2流量对过程的影响,以及压力和温度的变化对油中各类脂肪酸含量分布的影响,得出了可用超临界萃取的方法改变菜籽油中芥酸含量的初步结论。  相似文献   

13.
总结了超临界CO_2中脂肪酶催化反应的最新研究进展,主要介绍了超临界CO_2酶催化反应新的研究方向SC-CO_2\IL体系,包括从分子水平上分析SC-CO_2\IL体系中溶解度变化及IL熔融温度降低的原因,并列举了近来SC-CO_2\IL体系在酶催化反应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4.
超临界流体与膜过程的耦合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介绍了超临界流体与膜过程的耦合技术的研究进展和最新研究成果。将超临界CO_2萃取与纳滤过程相耦合,可以不经历压力、温度和相变循环而使CO_2循环利用,从而降低过程能耗、减小操作费用。将纳滤过程与超临界CO_2萃取相耦合,可以对萃取收率和选择性独立调控,使它们分别达到最佳值,从而实现对萃取物在高收率条件下达到精细分离的目的。将超临界CO_2引入高粘性液体的超滤过程,会在不提高温度和无需引入化学剂的情况下,大大降低流体粘度、增大透过流率、提高过滤效率、减小过程能耗,同时也有利于环境保护、提高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5.
超临界CO_2萃取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分离技术,它具有高效、方便、安全、环保、选择性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中草药、食品、香料、化工及环境保护等领域.本文就超临界CO_2萃取技术的发展概况,原理,应用,以及未来发展做了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16.
超临界CO_2作为非水压裂液,具有增加页岩气产量、减少需水量和减轻环境影响的潜力。结合实验和模拟数据,阐释了使用超临界CO_2作为工作流体用于页岩气开发的利弊,分析了CO_2的潜在优势,包括增强压裂和裂缝扩展效果、减少流动阻塞、增加页岩富含有机物部分吸附态甲烷的解吸、减少或消除可诱发地震和环境问题的返排水深度回注等;还分析了超临界CO_2的射孔能力和射流增压效果,与水射流相比,CO_2的射孔能力更强,射流增压效果更好。随着时间的推移,超临界CO_2的优势会促进页岩气产量大幅提高,并且页岩地层还可能成为碳封存的主要选择。此外,还研究了使用超临界CO_2的潜在挑战,包括处理大量CO_2的成本和安全问题等。  相似文献   

17.
利用超临界CO_2开发页岩气是当前国际研究的前沿,开展该领域的研究对页岩气增产、CO_2减排、节约水资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sc CO_2-ESGR技术可以显著提升页岩气的单井产量和采收率,同时可对CO_2实施就地埋存,减少碳的排放。在介绍超临界CO_2特性的基础上,着重论述了sc CO_2-ESGR工艺的核心技术,剖析了sc CO_2强化开采页岩气的技术优越性,并指出了其目前尚需解决的科学问题及存在的弊端和不足,最后提出了从室内理论研究和现场应用效果评价两方面出发,双管齐下,全面实现页岩气的高效开发和规模化生产。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了温度和压力的改变对超临界CO_2在聚碳酸酯二醇中的溶解和扩散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降低温度和升高压力有利于超临界CO_2的溶解;降低压力和升高温度有利于超临界CO_2的扩散。研究结果可以为相关发泡工艺参数的设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CO_2混相驱替可以提高原油采收率,因此近年来得到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使用高温高压驱替设备,利用超临界CO_2流体、超临界CO_2泡沫及N_2泡沫作为驱替介质,对油水饱和孔隙介质中的油相驱替特性开展了比较实验研究。通过对驱替过程沿程压力及对驱替增采油量的测量,对不同驱替手段在孔隙介质内的油相增采特性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研究发现在温度为50℃、压力为13 MPa时,超临界CO_2流体对多孔介质内的油相驱替效果有显著提升,当压力进一步升高到23 MPa时,油相增采效果不明显。说明在本实验条件下超临界CO_2流体与油相在50℃、13 MPa时可达到混相驱替状态;而采用超临界CO_2泡沫及N_2泡沫注入工艺未能进一步提高出油量。沿程压差测量结果则显示,与N_2泡沫相比,超临界CO_2泡沫在多孔介质试样内的驱替压差较小,起泡性能较差。实验结果对于筛选及评价超临界CO_2驱油工艺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超临界CO2萃取虎杖中有效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用超临界CO_2萃取中药虎杖中有效成分(白藜芦醇苷、白藜芦醇和大黄素)的可行性。采用了不同的虎杖预处理方式,并在不同的萃取条件下,用超临界CO_2对虎杖中的有效成分进行萃取研究。考察了各实验因素对超临界CO_2萃取效果的影响,并得到了较好萃取效果的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