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痴呆是老年人慢性疾病防治和管理的重点与难点。体质是疾病发生的基础,较平和体质而言,偏颇体质者更容易罹患痴呆。在大健康背景下,结合中医体质辨识,将辨体-辨病-辨证诊疗模式灵活运用于疾病的不同阶段,制定个体化的中医体质干预方案,健康人群辨体以养生,主观认知下降患者调体以防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调体以防渐,进展为痴呆后调体、辨证施治以防变,纠正偏颇体质以防治痴呆,降低本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在痴呆阶段可根据体质、疾病、证候之间的主次关系调整方案,体质虚弱者以调体为先,辨病辨证次之;病情迅速进展时以辨病为主,辅以辨体、辨证;病情稳定时辨病、辨证论治相结合,兼以调体。以中医体质学作为痴呆防控的重要理论基础,为国家卫生健康事业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肿瘤患者中医药治疗究竟应该如何应用?应用多久?是迫切需要探讨的问题。近年来随着中医体质学的发展,其理论已经广泛应用到中医临床各科中,现就应用该理论探讨上述问题,与同道共商,以其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3.
探讨中医体质和HBV携带者的相关性研究及进展,从中医体质学说相关论述角度出发,阐述体质学对HBV感染的认识、完善HBV携带者的病因病机和辨证论治,并对今后HBV携带者的防治研究提出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4.
中医体质能对人在生理状态下进行划分,但不少医务工作者认为在病理状态时,中医体质应被“证”所取代。本文通过对中医体质的生理学和病理学范畴进行论述,探讨中医体质和中医“证”的区别与联系,以及在疾病发生、发展及转归中的作用,从而明确中医体质在防治疾病中的作用,并指出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5.
中医体质学说中的辨体论治在防治疾病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通过分析张伸景《伤寒论》、《金匮要略》中的体现辨体论治思想,并结合国内外经方专家的研究成果,提出经方在辨体治疗方面源远流长、积累丰富;结合循证医学的观点,分析经方组方固定精当、应用历史悠久等特点,使之在辨体治疗方面具有安全有效、方便适用等优势。  相似文献   

6.
自20世纪70年代中医体质学提出以来,研究体质的学者多从体质类型、体质的判定、体质与病、证的相关性、体质干预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随着现代环境、气候的改变,生活条件的改善,生活节奏的加快,生理、心理等各方面的变化,湿热体质成为现代人群中一种常见的偏颇体质。  相似文献   

7.
8.
周晖  周胜杰  莫伟  张芸 《中国医疗前沿》2013,(4):118-118,112
目的探讨中医体质辨识在健康体检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以我院2008—2012年接诊的471例体检者的体质分类与其亚健康状态诊断为例,探讨中医体质辨识的作用。结果偏颇体质与亚健康的发生密切相关。阴虚质的亚健康构成比为26.27%、痰湿质为29.93%、气郁质为30.62%,且与非阴虚质、非痰湿质以及非气郁质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气郁质与非气郁质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而阳虚质、血瘀质以及特禀质虽与亚健康也有一定关联,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体质辨识对亚健康状态的判定和干预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从朱丹溪医案中,选取体质辨识的典型案例,根据中医体质学的分类方法,加以分析总结,了解古人对体质问题的认识,总结其经验,对提高临床疗效和辨体论治水平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思维的层面上,中医体质养生理念需要适应大数据时代的需求有所发展。本文从复杂与线性、精准与模糊、相关与因果、可测与不可测等四个维度讨论了大数据时代中医体质养生需要处理的相关问题。处理好这四个维度的问题,可以实现中医体质养生的有据可证、有的放矢,满足人们在大数据时代,注重生命健康的整体性、多元性、个体化养生理念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寻中医体质综合干预对象依从性特点,为体质干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使用选项赋值与得分标准化方法,对508例中医体质综合干预对象在26周内的干预依从性进行量化,继而进行依从性的描述、不同特征干预对象依从性的比较以及干预依从性与干预效果关系的分析。[结果]干预对象26周内总分、情志、饮食、起居、运动、经络方面依从性结果分别为(51.7±12.8)、(54.3±16.3)、(36.4±21.3)、(78.8±11.6)、(59.3±25.3)、(29.6±23.2)分,不同性别人群在情志方面依从性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不同年龄人群在总分及5个干预方面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不同体质类型人群中,干预依从性与干预效果之间的关系有所差异。[结论]干预对象对经络干预的依从性较差,青壮年人群普遍依从性较差,在今后的干预研究中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国家健康战略的提出,人们对健康问题的重视日益增长.本文对大健康定义进行全新阐述,指明大健康问题及宏观应对方法,重点论述中医体质学在大健康中的作用与优势.从体质可分是治未病的抓手、体病相关是治未病的依据、体质可调是治未病的手段三方面论述了体质与治未病关系,在此基础上,中医体质学在慢病防控和公共卫生服务中...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3):129-132+136
目的 探讨不寐患者中医证型与体质的相关性,为临床防治不寐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方法 对来源于2018年12月至2019年11月杭州市中医院睡眠障碍门诊的584例不寐患者进行临床研究调查,采用中医临床调查表及中医体质调查表,对调查结果进行总结,并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不寐患者常见体质为痰湿质175例、气郁质141例、阴虚质83例。常见中医证型为痰热扰心证149例、心胆气虚证132例、气郁化火证106例、肝郁气滞证73例。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痰湿质与痰热扰心证(P0.001,OR=3.057)、心胆气虚证(P0.001,OR=3.140)有关;气郁质与气郁化火证(P=0.003,OR=6.638)、肝郁气滞证(P=0.004,OR=6.504)有关;阴虚质与阴虚火旺证(P0.001,OR=3.868)有关;湿热质与痰热扰心证(P=0.001,OR=3.480)、心肝火旺证(P=0.046,OR=4.837)有关。结论 不寐患者中医证型与中医体质有密切的关系,不同的中医体质易转化为某种中医证型,为临床辨证治疗不寐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中医药干预对痰湿体质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91例痰湿体质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中医药干预,根据血压和痰湿体质改变的情况进行评价。结果 中医药干预后对照组与试验组患者血压显著下降,而试验组的痰湿体质改善明显,血脂下降显著,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药干预可以有效改善痰湿体质高血压患者的中医体质和减少高血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对人类的健康至关重要,参与了人体内许多重要的生理反应,尤其是体内n-3 PUFAs 和n-6 PUFAs 的相对含量与肿瘤预防和治疗有关.除了在饮食中添加富含n-3 PUFAs 和n-6PUFAs 外,利用PUFAs 合成关键酶基因作用于底物在体内合成也是一个重要的途径.研究已获得海洋微藻中多个PUFAs 合成关键酶基因,转入肿瘤的宿主细胞后发现该基因在肿瘤细胞内能进行有效异源表达,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且导致凋亡,展示了该类基因在肿瘤的基因治疗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17.
中西医整合医学是一种全新的尝试,中国工程院吴以岭院士从中医和西医各自的哲学和文化背景及学科特点、解放后中西医结合取得的重大成就及新时期中西医整合难得的历史机遇,充分肯定了中西医整合的历史必然性;强调了树立大科学观、加强中医科学属性研究,是实现中西医整合的先决条件;结合自己的学术研究和临床感悟,建议以人才培养、临床疗效及科学研究为关键突破口,推动中西医整合事业的发展。最后,吴院士提出:中西医整合应当是形而上和形而下有机结合的研究,是解决人类疾病和健康问题的可期待新医学。  相似文献   

18.
全世界癌症的发病率正以每年3%的速度递增,我国癌症的发病率与死亡人数也呈上升趋势。据统计资料表明我国一些大中城市居民癌症死亡已占全部死因的首位,因此加强恶性肿瘤治疗的研究,提高各种手段的治疗效果,探索新的途径,改善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复发率,降低死亡率,是临床肿瘤工作者的当务之急。当前恶性肿瘤的防治研究方兴未艾,十分活跃,如何做到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两者优势互补,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本研究从思路——中西医结合,治则——扶正兼祛邪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9.
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发生于妊娠20周后,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高血压、蛋白尿、水肿,在中医上属于"子肿""子晕"的范畴.其全球发病率约为2%~8%,严重危及产妇及新生儿生命安全.目前研究认为该疾病是多因素、多机制、多通路致病的复杂病理过程.本文对子痫前期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案及其中医药防治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系统评价中药静脉制剂胸腔内灌注对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毒副反应的影响。方法:检索Pubmed、中文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数据库,同时手检相关文献,以随机对照试验为研究对象,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采用优势比作为效应合并指标。结果:至2009年12月,共纳入19个研究945例患者,中药静脉制剂组483例,单纯使用化疗药物462例。Meta分析显示中药静脉制剂胸腔内注射治疗恶性胸腔积液近期有效率更高(OR=1.79,95%CI1.33~2.41,P〈0.05)。10个研究比较了生活质量,显示中药静脉制剂组生活质量改善率更高(OR=3.98,95%CI2.63~6.02,P〈0.05)。19个研究比较了毒副反应,显示中药静脉制剂方案比单纯化疗方案在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肝肾功能损害及脱发方面发生率更低。结论:中药静脉制剂方案较单纯使用化疗药更有效,并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减少毒副反应。鉴于纳入的研究质量较低,有必要进行更多设计严谨的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