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西江航道服务水平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目前内河航道通行能力研究方法的不足,引入航道服务水平的概念,将内河航道服务水平分为设计服务水平与运行服务水平,并分别就其划分与确定进行探讨。根据西江桂梧段航道的运行资料,通过设计服务水平计算航道设计通过能力和运行服务水平并对航道的运行质量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2.
以交通工程理论为基础,结合内河航道特征提出航道服务水平概念及指标;以内河和渠化航道标准船型为依据对内河航道服务水平指标进行量化,在此基础上确定服务水平等级;将船舶交通流理论和航道服务水平相结合建立内河航道通过能力计算模型。以淮河出海航道运行资料为依据,计算航道通过能力,并与设计水平年货流密度进行对比分析,可供内河航道规划、建设、评估、维护或升级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建立航道服务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建立航道服务水平的研究意义,借鉴公路服务水平的成熟理论,探讨评价航道服务水平指标体系,以期为航道服务水平的后续研究提供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4.
沿海集装箱港区单向航道服务水平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提出沿海航道服务水平和航道利用率的概念来确定集装箱港区单向航道扩建时机.首先分析航道服务水平的影响因素,并建立对应仿真模型,得到不同通航历时下的泊位数与航道利用率曲线;利用数学方法分析泊位数与航道利用率的关系;最后基于航道利用率划分服务水平等级,确定航道扩建时机.实例证明,基于航道利用率的航道服务水平可用于确定扩建时机,并对其他专业化港区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以港口服务水平为基准,提出了沿海港口航道通过能力的定义方法和指标,即在港口正常生产作业状态下,达到指定的港口服务水平时,年通过航道的船舶载重吨总和即为该航道的通过能力.以沿海集装箱港区为例,运用系统仿真方法,计算不同港口服务水平下的航道通过能力.研究成果可为沿海港口航道规划、设计以及实施航道扩建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水上服务区是干线航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升内河航道服务水平和水运行业形象的重要抓手。功能完善的水上服务区是高等级干线航道网成熟的重要标志。本文以京杭运河镇江服务区两年来的运行情况为蓝本,对水上服务区功能完善和可持续发展提出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基于排队论的受限航道通过能力计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航道通过能力关系到整个港口运行组织和发展规划,科学合理确定航道通过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在研究过程中将排队论理论引入对航道通过能力的决策,利用排队论的动态计算特点实现对受限航道饱和度的动态计算.进而将提出的方法应用到天津港主航道规划设计和扩建工程中,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客观地评价航道当前的运行状态,证明了港口的受限航道通过能力计算模型及预测仿真方法的可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王更  许才广 《水运工程》2019,(9):181-185
为研究深圳港铜鼓航道通过能力,提高航道服务水平,通过分析港航系统作业流程,基于Flexsim仿真平台,构建了深圳港铜鼓航道仿真模型。基于不同水平年分航段、分吨级、分货类的通航船舶艘次预测结果,通过仿真试验,对深圳港铜鼓航道二期工程实施前后航道的通过能力和服务水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深圳港铜鼓航道二期工程可有效提升航道通过能力、缩短船舶等待航道时间、提高航道服务水平。研究结果可为航道建设方案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青岛港前湾单向航道扩建工程结束后航道通过能力变化,进一步提升航道服务水平,基于Flexsim仿真平台,建立青岛港港口时空作业系统,构建青岛港前湾航道仿真模型。根据不同水平年通航船舶分不同吨级、船型通过前湾航道的艘次预测结果,开展仿真试验,对青岛港前湾航道扩建工程实施前后航道的通过能力和服务水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青岛港前湾航道扩建工程有效提升了航道通过能力,提高航道服务水平,研究结果可为航道扩建后确定船舶通航标准提供重要理论和决策指导。  相似文献   

10.
李绍武  曾冬  祁泽鹏 《水运工程》2016,(11):108-113
采用工程仿真软件SIMIO分别对秦皇岛港10万吨级航道及规划的20万吨级航道的通过能力进行模拟。首先用2014年秦皇岛港泊位和航道设施及到港船舶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得到的年到港船舶数及航道货运量与实际统计结果基本相符;结合仿真结果,对两航道的货运量、船舶平均待泊时间AWT以及港口服务水平随船舶平均到港时间间隔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讨论了航道及泊位利用率随港口服务水平的变化;针对10万吨级航道,对比了仿真与航道利用率法的年通过能力结果,并指出确定航道通过能力时考虑港口服务水平及港内作业各环节相互关联性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1.
殷志权 《水运工程》2014,(7):132-136
随着内河水运的快速发展,如何提高内河限制性航道通过能力成为各级管理部门面临的难题。通过对盐邵线扬州段航道的现状调查和分析,从船闸及航道节点的通过能力出发,引进船舶交通流和船舶领域理论,采用新的计算方法找出影响船闸和航道现状通过能力的因素,提出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2.
详细介绍我国内河航道及其航运发展概况,重点梳理长江干线航道、西江航道、京杭运河等我国主要内河航道信息化发展现状,系统阐述当前内河航道信息化发展中应用的关键技术,并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航道信息化发展趋势。现状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内河航道信息化建设现阶段整体仍处于向数字化转型的初级阶段。  相似文献   

13.
针对航道绿色施工评价问题,对长江干线航道绿色施工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研究,基于长江干线航道整治特点及整治工程的主要施工流程,结合航道整治生态环境影响分析,采用系统分析方法,提出长江干线航道绿色施工评价目标及评价原则,得到长江干线航道绿色施工评价指标体系,包括资源节约利用、生境保护、生物防护、水环境保护、大气环境保护、声环境...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内河航道营运环境及船舶实际营运状况的调查分析,综合考虑内河货船主要的结构强度问题,提出合理降低内河航区营运船舶干舷的可行性及必要性,认为此举有利于内河营运船舶经济效益的提高,真正起到推动内河水路运输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更好地服务船民,提高内河运输效率与航道管理水平,通过对船民和专家的调研,并结合江苏省内河航道的实际通航情况,分析得到航道服务区的建设条件、选址和服务区间距设置原则,为建设航道服务区提供了一个可实施性较强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了进一步完善内河交通工程学,弥补航道网规划、航道升级改造理论依据不足的缺陷,结合京杭运河施桥船闸多年的实际运行资料,应用数理统计原理,提出了内河航道设计小时交通量的概念,研究了航道设计小时交通量系数,讨论了设计小时时位的稳定性,并给出了具体的计算方法和计算公式。研究表明:内河航道设计小时交通量取第200位最高小时流量最为稳定,设计小时交通量系数在0.14~0.19之间。  相似文献   

17.
内河干线航道服务区布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肖慎  姜晔  邹勇军 《水运工程》2008,(2):96-100
为了有效地指导我国水网地区内河干线航道服务区规划建设,提升内河航道服务水平和水运行业形象,增强航道服务性功能,从内河航道服务区研究背景与研究现状分析入手,从航道服务性功能角度出发,对内河航道服务区进行系统定义与分类;结合船民服务需求意向调查,对各类服务区进行功能定位;分析内河干线航道服务区布局的指导性原则、要求、步骤,提出分类布局、整体优化的航道服务区布局方法.  相似文献   

18.
针对长江干支流跨区域大型航道网联通性评价指标缺乏的问题,采用分大区段、选主要指标的方法,通过实地调研,将长江干支流航道网分成7个区段,并将成网当量等级航道密度和成网等级航道联通度作为评价主指标,对长江干支流航道网的联通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评价指标不仅能够客观、合理反映出大型航道网的技术特点,且兼具部分经济评价的功能,实现了对长江干支流航道网联通性的快速评价,有效解决了大型航道网联通性评价指标的选择问题,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和推广性。  相似文献   

19.
在编制航道发展规划时,首先应从自然条件角度论证航道资源的开发潜能,然后再根据社会经济不同发展时期的需要制定出各时期的航道建设方案。基于上述理念,文中以水力学、河流动力学等学科为理论基础,提出了一种天然河流航道整治定级的理论计算方法,能够反映天然河流经航道整治后可能达到的航道标准。经西江桂梧段航道基本资料的实例演算,表明该研究思路和方法合理可行,能使航道整治定级工作更趋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