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云南鹤庆麦饭石进行成份测定和毒理实验研究,并与中华麦饭石进行比较研究,为云南麦饭石的开发利用指出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2.
阎福林  张积霞 《化学世界》1999,40(2):109-110
麦饭石中微量元素含量测定和吸附性能等方面研究已有报道[1,2,3],但提高麦饭石中硅元素溶出量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本工作采用分光光度法对卫辉及平谷麦饭石中硅元素在不同条件下的溶出行为作了初步探讨。实验部分1试剂去离子水、醋酸(分析纯)、醋酸钠(分析纯)...  相似文献   

3.
活性麦饭石孔结构的探讨及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以系列有机化合物蒸汽为探针分子,研究了在活性麦饭石上吸附,利用XRD,TEM,BET等实验手段,对麦饭石孔结构在活化前后的变化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4.
HX-810型洗浴剂的研制孟宪德,金珩(张家口市化工研究所张家口市075000)1前言近几年,在我国发现大量麦饭石矿产资源,我们利用麦饭石的溶出和吸附特性,参照优质矿泉水化学成分,研制了HX-810型洗浴剂。该剂是由麦饭石和化工原料复配而成的,为橙色...  相似文献   

5.
以麦饭石为原材料,KMnO_4溶液和MnSO_4溶液为反应溶液制备MnO_2改性麦饭石,考查了MnO_2与麦饭石的质量比、改性麦饭石的用量、重金属离子溶液的p H值对Cr(Ⅵ)吸附性能的影响。麦饭石的粒度在200目及以上,经蒸馏水洗净后在100℃下烘干。当MnO_2与麦饭石的质量比为7∶20,改性麦饭石用量为3g以及重金属离子溶液的p H=6.07时,对Cr(Ⅵ)的吸附率达到最大,为92.58%。此改性方法的实质是原位生成的MnO_2包覆在麦饭石的表面,从而获得更大的吸附比表面积和更大的孔洞。实验结果表明,经MnO_2改性后的麦饭石对Cr(Ⅵ)的吸附率较未改性前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6.
对麦饭石吸附性能机理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麦饭石吸附性能机理的探讨王银叶(山西师范大学,041004)麦饭石作为吸附剂,不但能吸附溶液中有害的重金属离子Pb、Cd、Hg、As等,对病菌也有较强的吸附能力。本文考察了它对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蒸汽的吸附,并探讨了其吸附机理。1测试方法1.1原...  相似文献   

7.
专利信息     
麦饭石紫砂茶具、餐具及其制法本发明是一种麦饭石茶具、餐具、是在紫砂原料组成的基础上加入麦饭石成分。该茶具、餐具属生活用品类。成分为:紫砂45%,麦饭石20%,红土15%,苏州土10%,紫木节10%。经过粉碎研磨,筛选,活泥挤压,存贮,制坯,干燥,焙烧等工艺,制成茶具、餐具。利用该茶具、餐具盛装饮用水,经实验表明,相似于人工生产矿泉水,质量可靠,价格便宜,方法简单,易于生产,适于人们日常使用。彩色石英砂及其表面彩釉工艺本发明涉及一种表面装饰材料及其配制方法,尤其是适用于对墙壁表面喷涂装饰。它的配方是以石英砂为原…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酸碱浓度、用量、处理时间、热处理沮度和时间等对南阳麦饭石改性效果的影响,并以硫酸铵溶液为吸附物,研究了南阳麦饭石改性前后对铵氮的吸附,结果表明用碱处理后的麦饭石的改性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麦饭石的特性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麦饭石是一类天然药石,有特殊的理化性质和较强的吸附作用,在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文章介绍了麦饭石的溶出性、吸附性以及生物活性等特点,并详细综述了麦饭石在净水、彩釉、农业以及养殖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用不同改性剂改性的麦饭石用于催化酯化反应,以磷改剂改性的麦饭石。可以有效地抑制酯化反应中醚的生成,提高乙醇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1.
选择不同生产工艺的4种聚乙烯粉料,使用振筛机和不同孔径筛网进行筛分,得到不同粒径范围的聚乙烯粉料,用熔融指数仪测试这些粉料的熔体质量流动速率(MFR),考查不同粒径范围的聚乙烯粉料MFR的差异以及聚乙烯粉料粒径分布与MFR的关系,分析了聚乙烯粉料MFR测试结果的重复性与粉料粒度分布的关系,提出了在测试过程中如何正确操作减小MFR测试误差的方法,为粉料MFR的测定提供指导。结果表明,聚乙烯粉料的粒径分布对MFR有较大影响,通过测试前处理和规范称量时取样,可显著提高MFR测定结果的重复性。  相似文献   

12.
Tribological properties of blends of melamine‐formaldehyde resin (MFR) with low density polyethylene (LDPE) containing 1, 5, 10, 20, 25 wt% MFR were investigated. We have determined sliding wear by multiple scratching along the same groove using a micro scratch tester. Instantaneous penetration depth is lowered by the MFR addition to LDPE. However, there is less viscoelastic recovery and the residual (healing) depths increase with increasing MFR concentration. Microindentation hardness increases along with the MFR content. Since MFR is only partially miscible with LDPE, MFR‐rich islands in the PE matrix offer more interfaces and so increase hardness. Friction determined with a pin‐on‐disk tribometer using silicon nitride balls as a function of MFR concentration shows a minimum. The result is explained in terms of surface morphology seen i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At the same time, all blend friction values are lower than for neat LDPE. Wear determined in the pin‐on‐disk tribometer decreases along with the MFR concentration increase. Thus, pin‐on‐disk wear and friction show different faces of blends tribology. Blending can be used to improve tribological properties of LDPE. POLYM. ENG. SCI., 2008. © 2007 Society of Plastics Engineers  相似文献   

13.
采用萘酚对酚醛树脂进行改性,成功合成了环保型萘酚改性酚醛树脂。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热失重等方法对萘酚改性酚醛树脂的结构和耐热性进行了研究,并通过Kissinger法和Flynn-Wall-Ozawa 法对其热分解动力学参数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萘酚改性酚醛树脂的热分解过程分为2个阶段,萘酚改性后树脂的耐热性提高;当萘酚的质量分数为10 %时,萘酚改性酚醛树脂的综合性能最好,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冲击强度分别提高了2.46倍、1.62倍和1.34倍,体积电阻率和表面电阻率均达到1014数量级。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丙烯聚合过程中不同阶段氢含量的变化特征,探讨了熔体流动速率(MFR)随着氢分压,氢含量的增加而上升的关系。在氢调手段和工艺条件一致的前提下,生产控制因素也会对氢调的结果及MFR分布产生较大影响。采取对不同批次间加氢量的调整,实现不同批次之间MFR控制的最小差异,达到控制MFR分布的目的,生产出不同用途的聚丙烯产品。  相似文献   

15.
LDPE-g-GMA的接枝率和流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熔融接枝法制备了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接枝低密度聚乙烯(LDPE-g-GMA),用红外光谱对接枝产物进行了表征,研究了接枝单体、接枝共单体和引发剂对LDPE-g-GMA接枝率和熔体流动速率(MFR)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接枝单体用量的增加,LDPE-g-GMA的接枝率提高,MFR下降;随着接枝共单体用量的增加,LDPE-g-GMA的接枝率提高,MFR在小范围内波动,变化不大;随着引发剂用量的增加,LDPE-g-GMA的接枝率先升后降,MFR大幅下降。  相似文献   

16.
在小试和模试验中,依据加帽技术的构想,采用高分子设计,将少量丁二烯插入到聚苯乙烯链段中,以此来制备改性丁苯嵌段共聚物。结果表明,当Bdr插入量为(0.05%-1.50%(质量,占Bd总用量)时,改性SBS的扯断永久变形可降低到20-30%,与国外同类产品的相当;改性前后SBS的分子结构相同,物理机械性能相似,该项技术已获得中国专利。  相似文献   

17.
采用哈克双螺杆挤出机制备了聚丙烯/聚丁烯-1(PP/PB)共混材料,考察了PB的熔体流动速率(MFR)和用量对PP流变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P与PB二者相容性良好,当PB质量分数为30%时,PP/PB200(MFR为200 g/10 min)共混材料的MFR最大为37.90 g/10 min,约是纯PP的4.15倍,PP/PB0.5(MFR为0.5 g/10 min)共混材料的MFR最小为7.59 g/10 min,与纯PB相比降低了16.87%;随着PB MFR的增加,PP/PB共混材料的熔体强度降低;当PB MFR为0.5 g/10 min时,对PP有明显的增强和增韧效果,PP/PB共混材料的拉伸强度为31.11 MPa,冲击强度为48.52 kJ/m^2,与纯PP相比分别提高了28.82%和185.24%。  相似文献   

18.
分别用标准口模、半口模、小口模1和小口模2测试超高熔体流动速率(MFR)聚丙烯的MFR。结果表明,MFR为700~2600 g/10 min时,标准口模与半口模、小口模1、小口模2的MFR换算关系:标准口模测试结果为半口模测试结果的7.5倍,为小口模1测试结果的15.7倍,为小口模2测试结果的10.0倍。所得倍数关系仅限于本实验室标准口模与小口模的测试结果。各实验室在换算标准口模与小口模测试结果的倍数关系时,需先采用各口模测量超高MFR聚丙烯的MFR,然后根据测量结果换算各口模间的倍数关系。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PP-R(无规共聚聚丙烯)管材料MFR(熔体流动速率)的变化对力学性能的影响,着重通过双螺杆挤出机研究了PP—R管材料熔融挤出过程中影响MFR变化的因素。结果表明,合适的加工工艺控制和优良的抗氧体系是保证PP-R管材料加工过程中MFR稳定的前提。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PP-R(无规共聚聚丙烯)管材料MFR(熔体流动速率)的变化对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双螺杆挤出机研究了PP-R管材料熔融挤出过程中影响MFR变化的因素。结果表明,合适的加工工艺控制和优良的抗氧体系是保证PP-R管材料加工过程中MFR稳定的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