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通过工程实例,阐述了某住宅楼墙体裂缝检测的一般流程,基于现场检测结果,分类阐述不同裂缝产生的原因。分析结果表明,该住宅楼裂缝分为地基基础不均匀沉降裂缝和墙体自身收缩裂缝,其中地基基础不均匀沉降裂缝系因该砌体结构地基在长期受水侵入后发生不均匀沉降所致。  相似文献   

2.
浅谈地基不均匀沉降的预防处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基的不均匀沉降是引起建筑物结构裂缝的主要原因,严重威胁着建筑物的安全。地基不均匀沉降的原因主要包括地基、基础、上部结构和建筑物周围环境条件的人为改变等。通过实验和工程具体实例证明,不均匀沉降产生的裂缝是从沉降少的部分开始延伸发展的。处理已经发生不均沉降的建筑物,首先应全面调查了解地基和建筑物的现状,采用有针对性的修补和补强措施。为了减少地基不均匀沉降带来的损失,应在设计阶段就采取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刘挺  尹文哲  卜永红 《建筑结构》2021,51(22):131-134,140
对某具体工程主体结构与隔墙上裂缝进行现场查勘,分析结构上裂缝的形态、宽度、分布规律.分析结果表明,建筑物主裙楼发生不均匀沉降是导致主体结构与隔墙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提出采用坑式静压桩用于该建筑物不均匀沉降加固,对坑式静压桩用于地基基础加固的设计及施工方法进行详细介绍.该工程加固后效果良好,研究结果可为同类型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加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以山西某中心城区房屋建筑深基坑开挖工程为例,对周围房屋建筑墙面裂缝以及基础沉降进行了调查,然后对建筑结构发生沉降以及开裂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基坑开挖引起地下水位降低、土压力大小和方向发生变化,造成结构基础产生不均匀沉降使建筑物发生倾斜,进而由于结构内部应力重分布使得结构产生裂缝。  相似文献   

5.
混凝土裂缝一般都发生在早期,所产生的裂缝主要是塑性收缩裂缝、沉降裂缝及收缩裂缝,而在后期所产生的裂缝与结构设计及材料的应用有关.大部分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原因是由于变形作用引起的,其变形作用包括温度、湿度及不均匀沉降等.  相似文献   

6.
在民用建筑中,砖混结构应用相当广泛,由于不均匀下沉、温度应力、收缩、冻冰、湿陷等引起墙体裂缝现象则亦为常见。裂缝产生的基本原因可以大体分为不均匀沉降和温度应力两种。本文仅就不均匀沉降引起墙体裂缝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的建筑形式中 ,居民住房多采用多层砖混结构 ,由于该形式的广泛运用 ,其所常见的各种不同的裂缝不仅影响感观和使用功能 ,甚至会危及到结构的安全 ,因此 ,这更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砖混结构的裂缝都是由于应力作用的结果 ,而这应力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温度差 ,不均匀沉降及其它原因。1 不均匀沉降裂缝当基础不足以抵抗不均匀沉降而产生的应力 ,建筑物整体刚度较差时 ,在建筑物的某些砌体部位 ,因材料的抗拉、抗剪应力不足 ,便会产生裂缝。如发生在建筑物底层的八字缝、斜裂缝。因为地基所在场地 ,有暗沟、坑、杂填土时采用措施不当 ,…  相似文献   

8.
在建筑的建设工程中,由于自然因素和设计施工问题会导致建筑物产生不均匀的沉降现象。地基的不均匀沉降严重影响了房屋建筑的结构,使底部产生裂缝和出现倾斜。如果长时间的不加以治理,就会引起裂缝的扩大,对房屋的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本文阐述了地基不均匀沉降现象会对建筑物产生的危害,同时对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预防治理的措施,降低地基不均匀沉降发生的几率保障建筑物的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9.
1混凝土结构非受力裂缝的概述当外界对混凝土内部的影响作用超过它的抗拉强度应力时,它就可能出现裂缝。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的原因很多,概括起来有二种,受力裂缝和非受力裂缝。受力裂缝主要是在外界荷载的作用下,混凝土产生的拉应变超过它自身的极限拉应变时就可能出现裂缝,一般裂缝与混凝土的主拉应力相垂直。非荷载裂缝是由于不均匀沉降、温度变化、混凝土收缩徐变、钢筋锈蚀等引起的裂缝。其实它的最终破坏机理类似于受力裂缝机理,主要是混凝土的外部或内部非荷载因素引起混凝土内部的附加应力,导致混凝土产生拉应变而出现裂缝。由于非受力荷载发生的随机性和突然性,我们无法准确判断非荷载因素的类型、作用大小和影响程度,而且很多裂缝往往是几种因素不同组合和叠加的结果。2几种产生裂缝的原因2·1不均匀沉降而产生的裂缝不均匀沉降产生的裂缝常发生在大面积或长型基础的整体结构中。由于同一基础下面的各处地基组成成分不同,导致地基沉降不均,使上部混凝土结构内部发生错拉而开裂。裂缝特点是:竖向长裂缝并伴随着许多细短裂缝的出现。例如,在混凝土砌块墙结构中,当窗间尺寸较大时,沉降差引起的窗间墙与窗下墙的应力差异使窗间墙反弯受拉(相当于反梁),当拉应力超过墙体的弯曲...  相似文献   

10.
1 裂缝的直接原因 砼结构裂缝产生的原因复杂,概括为两类:一种由外荷载引起,因结构承载力不足发生变形。另一种是结构因收缩变形、不均匀沉降等因素引起。实践中,由后者引起的裂缝约占80~85%。  相似文献   

11.
长周期地震动是由长周期面波叠加放大所形成的长持时地面运动,其孕育条件为大型沉积盆地和远距离大震级地震。长周期地震动作用下的超高层建筑震害明显。简要介绍长周期地震动的震害特点以及国内地震带、大型沉积盆地的分布特点。梳理国内外长周期地震动研究成果和关注热点。给出适用于国内的长周期地震动应对思路。探讨校验长周期地震动的形成、应用,以及超高层建筑响应控制流程。结果表明:国内较多城市有长周期地震动的孕育条件;国内工程界对长周期地震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地震动的长周期分量,而不是长周期地震动本身;对按照现行规范设计后的超高层建筑补充长周期地震动的校验分析是较为可行的思路;国内部分区域的超高层建筑有针对长周期地震动进行校验的必要。  相似文献   

12.
基于地层损失的盾构隧道地面沉降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盾构推进各阶段特征,分析了盾构推进引发地面沉降的机理。基于地层损失,建立了盾构隧道地面沉降控制体系。该体系综合了土层特性和盾构隧道设计参数,通过设定地层损失率,利用经验公式对隧道纵横两个方向的地面沉降做出预测,基于沉降控制指标反算需要控制的地层损失率,用于控制沉降;利用数值模拟分析隧道施工过程,基于地面沉降三维曲面,分析地层损失及施工控制参数对地面沉降的影响。对比分析设定地层损失率计算结果与现场监测数据,建立地面沉降—地层损失率—施工参数之间的联系,通过施工参数控制实现地面沉降的控制。  相似文献   

13.
基于武汉地铁四号线某区间隧道盾构开挖引起的地表沉降数据分析,考虑地表沉降的时空关系,将地表沉降划分为无影响阶段、前期沉降阶段、通过阶段、盾尾空隙沉降阶段、工后沉降阶段,并给出了各个阶段的大致范围及其地表沉降占总沉降的比值。通过对Mindlin解引入时间参数,针对不同阶段地表沉降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在前影响距离范围内,盾构机与土体的摩擦力和地层损失对地表沉降的影响占优,在后影响距离范围内,地层损失对地表沉降起到了绝对的控制作用,前期沉降阶段的土层隆起与正面附加推力、摩擦力有关,而正面附加推力、摩擦力和注浆压力导致了工后沉降阶段的土体回弹,由此获得了实时地表沉降预测的理论公式。研究结果表明:理论预测值与实测值能较好的吻合,该公式能够较为准确地实时预测地表沉降。  相似文献   

14.
吴昌胜  朱志铎 《岩土工程学报》2018,40(12):2257-2265
地层损失率是引起地面沉降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因此,收集了国内盾构隧道地面最大沉降实测数据,利用Peck公式反推得到地层损失率的取值,研究大直径(D10m)与中小直径盾构隧道地层损失率的分布规律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中小直径、大直径盾构隧道施工引起的地层损失率分别有93.19%在0%~2.0%、近70%在0%~0.5%之间,大直径盾构隧道施工引起的地层损失率数值更小,分布更集中;(2)中小直径、大直径盾构隧道引起的地层损失率分别随着地层条件变好、地层渗透性的变小而减小;(3)两种直径盾构隧道的地面最大沉降与地层损失率均具有一定的线性相关性;(4)隧道覆土深度比与地层损失率的相关性较弱;(5)中小直径盾构隧道引起的地层损失率随着地层黏聚力、内摩擦角以及弹性模量的增大而逐渐减小。研究成果可为今后相关地区类似隧道工程施工诱发的地面沉降预测和施工控制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5.
隧道开挖问题的水力耦合计算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隧道工程中的地下水问题是富水地层中普遍存在的重要问题,地下水流动对隧道围岩稳定性有重要影响。本文利用解析法给出了饱和孔隙介质地层中考虑地下水渗流力作用下的应力。位移表达式;提出了隧道水力耦合数值分析中的耦合计算模型的建立方法并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在考虑渗流影响条件下,隧道周边位移最大增加17.0%,最大剪应力最大增加10.3%。在不考虑衬砌条件下,由于渗流引起的渗流力增加了围岩的应力、位移,从围岩-支护结构共同作用原理考虑,进行隧道支护结构设计时是应该考虑渗流效应的。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跨地裂缝结构地震作用下的损伤机理与评估方法,通过缩尺比例为1/15的五层跨地裂缝框架结构模拟振动台试验,获得了不同地震波作用下该结构的自振频率变化和裂缝发展规律;采用加权系数法对模型结构进行损伤评估分析,并验证了该评估方法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同时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结构跨越地裂缝和处于无地裂缝场地两种分析模型,进行了在高烈度地震作用下跨地裂缝结构构件和整体损伤分布规律的研究,以确定跨地裂缝结构损伤位置和损伤程度的内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跨地裂缝结构构件损伤分布表现出明显的上、下盘规律,即距地裂缝相同位置处,地裂缝上盘的梁柱构件损伤指数均大于下盘构件;跨地裂缝结构底层损伤指数远大于其他楼层,底层是该类结构的薄弱层;在相同峰值加速度地震作用下,处于非地裂缝场地结构整体损伤指数小于跨地裂缝结构,地裂缝的存在加剧了上部结构的损伤破坏。  相似文献   

17.
In seismic response analysis of building structures, the input ground motions have considerable effect on the nonlinear seismic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of structur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and the locality of the site where those ground motions were recorded affect the contents of ground motion time histories. This study describes a generation of synthetic ground motion time histories compatible with seismic design spectrum, and also evaluates the seismic response results of multi‐story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s by the simulated ground motions. The simulated ground motion time histories have identical phase angles to the recorded ground motions, and their overall response spectra are compatible with seismic design spectrum with 5% critical viscous damping. The input ground motions applied to this study have identical elastic acceleration response spectra, but have different phase angle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ir validity as input ground motion for nonlinear seismic response analysis of building structures. As expected, the response quantities by simulated ground motions presented better stability than those by real recorded ground motions. It was concluded that the simulated earthquake waves generated in this paper are applicable as input ground motions for a seismic response analysis of building structures. Copyright © 2010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8.
目前,由于长周期地震动的缺乏,国内外对于长周期地震动特性及在长周期地震动作用下的超高层结构地震响应的研究尚不成熟。该文选取长周期地震动Tom波、地表反应波LS-R波、普通地震动El Centro波作为输入,对在不同类型地震波作用下的超高层结构进行了模型振动台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通过对三条不同类型地震波作用下超高层结构的动力响应分析,以时频分析的角度分析了超高层结构地震反应与输入地震动特性之间的关系及超高层结构在长周期地震动作用下与普通地震动作用下的地震反应差异等。  相似文献   

19.
地震和地裂缝耦合作用严重威胁着地铁工程的安全.通过开展地裂缝场地(穿越地裂缝)地铁车站结构模型的振动台试验,分析了地震作用下地裂缝场地土的加速度反应、裂缝发展和车站的加速度、应变等动力反应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模型土在临近地裂缝的一定范围内地震响应较大,且距地裂缝相同距离处,上盘的加速度响应整体上大于下盘;地裂缝场地地铁...  相似文献   

20.
 采用基于小波变换的多向地震动速度脉冲特性鉴定方法,从NGA(next generation attenuation)数据库及汶川地震动记录中选取196条速度脉冲地震动;基于Newmark非耦合滑动模型,考虑土体动力非线性,通过对比近断层脉冲及非脉冲地震动引起的不同参数边坡的滑移特征,分析近断层地震动速度脉冲特性及边坡本身参数对滑动位移值的影响;同时对近断层速度脉冲地震动参数与边坡滑移量的相关性做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 近断层速度脉冲地震动引起的边坡滑动位移值远大于近断层非脉冲地震动,对长周期边坡影响尤为明显;(2) 相比非脉冲地震动,脉冲地震动引起的边坡滑动时间较短,且主要发生在地震动起始阶段的较短时间内(速度脉冲段),滑移的坡体具有更大的滑移速度,携带更高的能量,从而对周边环境产生更强的破坏作用;(3) 近断层速度脉冲地震动引起的边坡滑移特征与其速度脉冲特性(持时短、周期长、速度峰值大)密切相关,且峰值地震动速度PGV与边坡滑移量具有高度相关性。最后,通过比较原始速度脉冲地震动及相应的等效脉冲作用下不同参数边坡的滑动位移值,对提取出的等效脉冲预测原始地震动引起的滑动位移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并基于此建立脉冲参数–滑动位移曲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