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予利巴韦林10~15mg/(kg·d),每天2次静脉滴注.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中药行气止痛汤口服,每天1剂,水煎分早、晚2次服用.7d为1个疗程.[结果]观察组体温、腹痛、呕吐、腹腔淋巴结恢复至正常的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显著缩短(P<0.05或P<0.01).2组近期疗效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2组复发率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具有临床疗效确切,复发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于成山 《山东医药》2007,47(10):28-28
2005年3月~2006年9月,我们采用黄连汤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96例患儿中,男50例、女46例,年龄2~12岁、平均6.4岁,病程半个月~1.5a。均符合下列诊断标准:1腹部彩超检查显示中腹部有大小不等的肿大淋巴结;2腹痛时发时止,痛绕脐周,轻则隐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MVT)的价值。[方法]对8例急性MVT患者在手术后应用加味大承气汤灌肠,并与常规手术组10例进行对比,观察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中药组肠功能恢复时间明显提前,且无死亡病例;常规手术组死亡2例,死因为中毒性休克和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MVT疗效明显,大承气汤灌肠可明显改善术后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对急性肠系膜动脉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本院2001年4月-2013年2月诊治的90例急性肠系膜动脉缺血的患者按照人为加随机的分组原则分为中西医结合组和西药组,均进行手术的情况下予以静脉注射血塞通,中西医结合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坚持治疗两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中西医结合组显效14、有效20、总有效率[n(%)]75.6%显著高于西医组10、17、60.0%,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肠系膜动脉缺血有较良好的效果。结论中西医结合较常规西药治疗急性肠系膜动脉缺血创伤小,预后更好,风险低,疗效肯定,对于不进行手术的患者可予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在小儿腹痛中,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常见原因之一。现回顾性分析58例临床诊断肠系膜淋巴结炎病人的临床及超声诊断资料,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小儿腹痛常见病因。2004年8月~2006年10月,我们对85例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行超声检查.旨在探讨高频超声在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断与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丹参粉针剂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丹参粉针剂对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60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急性期予常规禁食,静脉输液及抗生素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粉针剂,10d为1个疗程.结果 10d后治疗组淋巴结恢复正常大小,数目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状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参粉针剂可增强人体免疫力,改善微循环,对肠系膜淋巴结炎有一定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72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理想方法。方法:对72例FD患者应用加味柴胡汤和吗丁啉治疗,并与对照组疗效进行了比较。结果;中西医结合组总有效率为90.28%,总体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清热散结片联合板蓝根口服液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临床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2012年3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抗感染、抗病毒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清热散结片和板蓝根口服液,比较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5天总有效率为76.67%,治愈率25%;对照组5天总有效率为60%,治愈率为15%;治疗组10天总有效率为95 %,治愈率71.67%;对照组10天总有效率为83.33%,治愈率为53.33%;2组疗效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散结片联合板蓝根口服液辅助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效果确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大黄为主药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急性细菌性痢疾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以大黄为主药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急性细菌性痢疾(菌痢)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临床观察法,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小儿急性菌痢86例,与52例对照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中西医结合组总有效率为96.5%,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69.2%),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以大黄为主药的中西医结合方法对小儿急性菌痢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并可防止或减少中毒型菌痢的发生,是广大农村、基层地  相似文献   

11.
宋相勤 《山东医药》2005,45(20):87-87
2000年10月~2004年10月,我院采取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48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急性重型胆管炎(ASCT)是外科一种急危重症,救治的基本措施是及时手术解除胆道梗阻。急诊手术的原则是简单有效,对一些全身情况较差或病情较复杂的病人,不可能进行彻底、全面的治疗。我们试图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解决这一问题。通过综合处理,使患者病情得以控制、稳定,再选择  相似文献   

13.
赵德峰  张承莲 《山东医药》2001,41(15):42-43
近 3年来 ,我院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 90例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文急性脑梗死患者 13 0例 ,均符合 1986年全国第二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 ,均经颅脑CT检查确诊。随机分两组。治疗组 90例 ,男 5 4例、女 3 7例 ,平均年龄 5 7.6岁 ;均于发病 4 8小时内就诊 ;意识障碍 13例 ,失语 11例 ,语言障碍 7例 ,完全瘫痪 2 3例 ,不完全瘫痪 61例 ,半身感觉障碍 17例 ,巴氏征阳性 5 3例。对照组 4 0例 ,男2 6例、女 14例 ,平均年龄 5 6.9岁 ;均于发病 4 8小时内就诊 ;意识障碍 7例 ,失语 5例 ,语言障碍 4…  相似文献   

14.
15.
2006年1月至2006年12月间,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过敏体质小儿腹泻病,疗效显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钱玉萍 《山东医药》2006,46(20):29-29
2002年2月-2004年6月,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麻疹合并肺炎62例,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小儿脑瘫 (cerebralpalsy ,CP)是指小儿因多种原因 (如感染、出血、外伤等 )引起的脑实质损害 ,出现非进行性、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祖国医学称其为“五软”、“五迟”、“五硬” ,临床分为 8型[1] :痉挛型、手足徐动型、强直型、共济失调型、震颤型、肌张力低下型、混合型、无法分类型。笔者从 1997年 1月—2 0 0 2年 12月对 2 0 0例手足徐动型小儿脑瘫进行了中医分型辨证治疗 ,采用针刺、贴耳穴和配合作业治疗 (OT )、物理治疗(PT)取得一定效果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 2 0 0例 ,男 15 0例 ,女 5 0例 ,年…  相似文献   

18.
笔者于 1995年 6月至 1999年 6月 ,采用益气活血法治疗 6 0例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 ,效果较理想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共 90例病人 ,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 50例 ,其中男性 2 8例 ,女性 2 2例 ,平均年龄 58岁 ,病程 10个月至 10年。对照组 4 0例 ,其中男性 2 4例 ,女性 16例 ,平均年龄 56岁 ,病程 10个月至 10年。1.2 方法两组患者采取完全相同的临床监护及常规综合治疗 (祛痰、镇咳、解痉、平喘、控制感染、纠正心衰、吸氧等 )。治疗组在应用上述疗法基础上加服益气活血方剂 ,其方药组成为 :红参 10 g、黄芪 2 5g、…  相似文献   

19.
彩超检查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系膜淋巴结炎常继发于感冒、腹泻,是引起小儿腹痛的常见病.2004年1月~2005年1月,我们对78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以评价其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诊断价值.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唐兵 《内科》2010,5(5):481-482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胆囊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00例急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应用西医抗炎利胆解痉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龙胆泻肝汤加减,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症状、体征及B超。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胆囊炎疗效好、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