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注射乙肝高效免疫球蛋白(HB IG)在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阻断中的作用。方法2004年1~12月我院妇产科70例(其中肌注HB IG 32例,未肌注HB IG 38例)表面抗原阳性及其新生儿的HBV血清标志物。结果孕28周、32周、36周使用HB IG建立被动免疫,行产前阻断治疗后,HBsAg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宫内感染率分别为6.25%和84.2%。结论孕妇使用HB IG能有效阻断HBV宫内感染。  相似文献   

2.
随着乙肝免疫球蛋白及乙肝疫苗在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妊娠妇女分娩婴儿中的普及,乙肝母婴垂直传播率已明显下降,但仍有部分婴儿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目前认为高病毒栽量患者在妊娠晚期行抗病毒治疗及新生儿出生后及时完成主被动联合免疫可有效提高联合免疫阻断成功率.分娩方式及母乳喂养不增加联合免疫失败的风险.故针对联合免疫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影响HBV母婴阻断效果的因素。方法在单因素分析基础上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探索影响HBV母婴阻断效果的因素。结果123例婴儿血清表面抗体阳性率为95.1%(117/12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母亲年龄( t =3.989, P =0.003)、婴儿出生时血清 HBsAg状态(χ2=10.763, P =0.001)和乙肝疫苗剂量( t =2.318, P =0.022)影响HBV母婴阻断的效果;对单因素分析确定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只有乙肝疫苗的剂量进入模型。结论适当提高乙肝疫苗接种剂量可显著增强乙肝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4.
母婴垂直传播乙型肝炎病毒的阻断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华  吴良霞 《淮海医药》2000,18(4):251-252
目的 探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和乙肝疫苗接种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垂直传播对新生儿的保护作用。方法 对母亲为大三阳的新生儿肌注HBIg和乙肝疫苗(Ⅰ组),母亲为小三阳的新生儿仅肌注乙肝疫苗(Ⅱ组),出生后6、9、12个月检测HBsAg和HBsAb。结果 Ⅰ组新徨儿在生后12个月HBsAg、HBsAb阳性率分别为14.29%和71.42%,Ⅱ组HBsAg、HBsAb阳性率分别为0.0%和86.67%。结论 宫内感染是乙肝疫苗接种失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孕期多次注射免疫球蛋白(HBJG)阻断乙型肝炎母耍垂直感染效果.方法对40例HBsAg阳性孕妇从产前6个月开始,注射免疫球蛋白,每月一次,连续三次;对照组产前3个月开始,每月注射免疫球蛋白,每月一次,连续三次,分娩后6小时内新生儿先注射HBIG 100IU,然后在1.2.7月龄再接种乙型肝炎疫苗5μg,两组婴儿于12月龄时测定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结果治疗组新生儿HBsAg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5.8%、23.5%)P<0.05.出生后耍儿12个月随访,治疗组新生儿单用疫苗和对照组的新生儿单用疫苗血清抗-HBs阳性率两组比较有显著意义(P<0.05).治疗组血清抗-HBs 阳性(71.4%)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抗-HBs阳性率(64%)P<0.05.结论免疫球蛋白可有效阻断乙型肝为母婴的垂直传播.  相似文献   

6.
李丽雅  史丽利  张翠丽  杨灿 《河北医药》2013,35(10):1534-1535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全球性传染病,具有发病率高,病毒携带时间长,对人体危害重的特点。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全世界有20亿人曾感染过HBV,其中亚洲占2/3,中国占1/3。中国是乙肝感染高发区。3岁以上人群中HBSAg阳性率约占9.09%,慢性HBV携带者高达1.2亿,每年因为乙肝死亡人数达到75万人。HBV感染给国家、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1]。因此,防治HBV感染是极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母婴传播HBV是乙肝  相似文献   

7.
<正>乙型肝炎病毒(HBV)的传播途径有多种,而母婴垂直传播是HBV感染的重要途径,也是人群中大量HBV慢性携带者形成的重要原因[1]。无症状HBV慢性携带者状态(chronic asymptomatic HBV carrier,AsC)是最为常见的HBV感染结局,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球有AsC患者近4亿人,其中1/3以上多在我国。现在全国HBV平均感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孕妇为 HBsAg 阳性的乙型肝炎患者通过孕期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和对新生儿注射乙型肝炎疫苗和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主、被动联合免疫)阻断母婴传播的免疫效果。方法对医院2001年1月-2011年12月门诊产前检查、分娩并定期随访的 HBsAg 阳性孕产妇382例进行母婴传播阻断干预措施后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382例的孕妇在孕7、8、9月注射了 HBIG,胎儿出生后接受主、被动联合免疫;新生儿7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失败率为2%,其余375例新生儿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均为阴性,阻断率达98%。结论孕妇 HBIG 注射和新生儿主、被动联合免疫是阻断乙型肝炎母婴传播的有效措施。故应对母亲为 HBsAg 阳性的婴儿加强出生后的联合免疫,对合并 HBeAg 阳性孕产妇及其婴儿应加强系统管理。  相似文献   

9.
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是一种全身性病毒感染疾病.一旦患病治疗十分困难.在我国,乙肝病毒(HBV)母婴垂直传播又是引起慢性乙肝病毒感染的主要原因.目前降低母婴垂直传播的最有效措施是"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乙肝疫苗"对传播进行阻断[1].尤其是对婴儿在分娩过程和分娩后密切接触中被动感染的预防有决定性的作用,对宫内感染也有相当的阻断作用,但总有一部分新生儿因阻断失败在宫内被感染.2002年10月至2004年3月间我们对患慢性HBV感染的孕妇进行免疫预防性治疗,对其所生婴儿进行监测,现将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我国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乙肝)感染率和发病率都较高,已成为我国公共卫生的一个重要问题。据测算,我国现有乙肝病毒(HBV)携带者1.2亿左右,约占世界HBV携带者的1/3,因此,乙肝是目前重点防治的传染病之一。母婴垂直传播乙肝占乙肝感染的50%以上,是感染HBV的主要途径。所以,阻断HBV母婴传播是预防乙肝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孕产妇所生婴儿联合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及乙肝疫苗阻断母婴传播的免疫效果。方法对378例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产妇所生婴儿,于出生后24h内肌注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100U及重组酵母乙肝疫苗10μg,按0、1、6方案接种,7月龄及以后开始检测HBsAg和乙肝表面抗体(HBsAb)。结果 HBV携带孕产妇所生婴儿应用联合免疫后HBV的感染率为1.1%。378例婴儿中感染HBV4例(1.1%),而产生保护性抗体(HBsAb阳性)的婴儿为370例(97.9%),8例(2.1%)婴儿免疫失败。HBeAg阳性母亲所生婴儿的HBV感染率高于HBeAg阴性母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乙肝联合免疫后婴儿产生抗体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婴儿的生长发育均未受到明显影响。结论对HBV感染产妇所生婴儿采取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疫苗预防乙肝病毒母婴传播,阻断效果好。  相似文献   

12.
13.
1 孕妇豳生期感染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病毒临床类型HBsAg阳性母亲,其临床表现有以下两种类型:一是母亲在孕期后3个月患急性乙肝,尤其是怀孕晚期发病,其婴儿HBsAg阳性率可高达60%;二是母亲为慢性无症状HBsAg携带者。  相似文献   

14.
赵兴 《河北医药》1989,11(5):289-289
近来,对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及阻断方法的研究有了很大进展。据报道: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母亲生的婴儿,生后6个月30~40%出现HBsAg血症;HBeAg阳性母亲生的婴儿,生后6个月约80%出现HBsAg血症,其中80%成为H(?)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表面抗原(HBsAg)阳性,同时血HBV-DNA阳性的母亲经乙肝高效价免疫球蛋白(HBIG)和乙肝疫苗联合免疫后所产婴幼儿的免疫效果。方法 214例双阳性孕妇分为孕期阻断组(A组)(126例),孕妇于孕28周始每4周肌内注射高效免疫球蛋白HBIG200U,共3次;孕期未阻断组(B组)(88例),孕期未进行任何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干预。所有分娩的新生儿于出生6h内注射HBIG100U,并按照0、1、6免疫程序接种乙肝疫苗,5μg/次。随访至12个月,检测婴儿血清乙肝标志物。另外,根据孕妇HBV-DNA载量不同分为:HBV-DNA>1E+5copies/ml组(C组)和HBV-DNA<1E+5copies/ml(D组),分析其婴儿免疫阻断效果。结果 A组孕妇所分娩婴儿12月龄时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为5.56%,HBV阻断率为94.66%,HBsAb阳性率89.68%;B组88例婴儿中,婴儿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为11.36%,阻断率为88.64%,HBsAb阳性率为78.41%;2组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HBsAb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χ2=2.39,P=0.132;χ2=5.178,P=0.023)。然而,孕妇组婴儿12月龄时乙肝感染率为14.29%,HBV阻断率为85.71%,显著低于C组的94.7%(χ2=4.91,P=0.027)。结论 HBsAg伴HBV-DNA双阳性孕妇HBV母婴阻断成功与否与孕妇HBV-DNA高病毒载量有关,而与母亲孕期应用HBIG阻断是否有关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母婴传播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之一。本文就HBV母婴传播的途径、可能机制及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方法、HBV母婴传播免疫失败的原因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替诺福韦对高病毒载量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孕妇母婴传播的阻断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2月就诊于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宁德市医院收治高病毒载量HBV感染孕妇8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孕妇进行妊娠期健康指导,研究组孕妇于妊娠24周时,予以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治疗直至生产。待2组孕妇分娩后,在新生儿娩出12 h内及出生后1、6个月分别注射1次乙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乙肝疫苗。比较2组孕妇治疗前后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e抗原(HBeAg)水平及HBV-DNA载量,新生儿出生时、出生后8个月HBsAg阳性率、HBV-DNA阳性率及出生后8个月母婴传播阻断成功率,新生儿头围、身长、体质量及出生1 min时阿氏(Apgar)评分,围生期不良事件及不良反应。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2组孕妇HBsAg水平、HBV-DNA载量及研究组孕妇HBeAg水平均降低(P<0.05),且研究组孕妇均较对照组低(P<0.01)。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新生儿出生时、出生后8个月HBsAg阳性率、HBV-DNA阳性率更低(P&l...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并评价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对孕期乙型肝炎宫内感染的预防效果,评价孕期采用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在控制乙型肝炎母婴传播方面的可行性。方法对我院自2009年7月至2010年12月期间进行乙型肝炎母婴阻断,在产科定期行产检并分娩的HBsAg阳性,同时HBV-DNA也为阳性的母亲和新生儿共198例,按照孕期肌内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前后母血HBV-DNA变化情况进行分组:一组为HBV-DNA转阴者;二组为HBV-DNA下降者(不包括转阴组);三组为HBV-DNA升高者。对三组新生儿免疫效果进行评价。结果经多次肌内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后,82%(162/198)的孕妇静脉血HBV-DNA含量总体出现下降,其中有4.95%(10/198)的孕妇HBV-DNA出现转阴,有18%(36/198)孕妇HBV-DNA含量上升。一组10例与二组152例的新生儿免疫失败率均为0,而三组36例新生儿免疫失败率为25.00%,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1),具统计学意义。结论参考孕期肌内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前后母血HBV-DNA拷贝数变化情况能够有效预测新生儿免疫失败的概率。  相似文献   

19.
替比夫定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疗效和安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妊娠晚期应用替比夫定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HBsAg和HBeAg阳性,HBVDNA≥1×10^6copies/mL的孕妇120例,分为2组:替比夫定组(年龄23~36岁)和对照组(年龄24~37岁),每组60例。替比夫定组受试者自孕28周开始口服替比夫定600mg,1次/d,至分娩后1个月,对照组不服用替比夫定。观察替比夫定组受试者服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检测2组受试者在孕28周、分娩时和产后6个月时血清HBVDNA水平;2组婴儿在出生后即刻和1月龄时肌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各200U;在出生即刻、1月龄和6月龄时肌内注射乙型肝炎疫苗各10μg。检测2组婴儿出生后24h、6月龄和1岁时血清HBsAg及HBVDNA阳性率。结果:孕28周时,替比夫定组受试者血清HBVDNA水平[6.62±0.90)×10^6copies/mL]与对照组[(7.22±1.27)×10^6copies/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娩即刻替比夫定组[(0.49±0.54)×10^3copies/mL]较对照组[(7.46±1.06)×10^6copies/mL]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6个月时替比夫定组[(6.23±0.85)×10^6copies/mL]与对照组[(7.55±1.88)×10^6copies/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替比夫定组有13例受试者在孕28~36周出现血清肌酸激酶轻度升高,停药2周后恢复正常。替比夫定组孕妇所生婴儿6月龄时血清HBsAg和HBVDNA阳性例数(1例)显著低于对照组(1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替比夫定组和对照组孕妇所生婴儿12月龄时HBV母婴传播阻断率分别为98.3%和8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婴儿均未出现发育不良。结论:用替比夫定可以较安全有效地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且不影响婴儿发育。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孕妇在早孕期开始使用HBV高效免疫球蛋白(HB IG)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早孕时血清HBV-DNA(+)的孕妇20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0例,研究组于孕12周起,对照组于孕28周起,每月1次肌注HB IG 400 IU至分娩。于孕12周和分娩时定量检测孕妇血清HBV-DNA,定性检测脐带血HBV-DNA和抗-HB s的阳性率。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孕妇在孕12周和分娩时血清HBV-DNA的含量、新生儿的脐血HBV-DNA和抗-HB s的阳性率对比分别为6.73±2.15 V S 6.49±1.87(P>0.05),3.62±2.75 V S 5.01±1.79(P<0.05);9%V S 19%(P<0.05);25%V S 13%(P<0.05)。早使用HB IG的研究组孕妇血HBV-DNA的含量及其新生儿的宫内感染率较对照组显著低。两组孕妇及其新生儿未发现有不良反应。结论:孕期尽早使用HB IG安全有效,可进一步减少孕妇血清HBV-DNA的含量和HBV的宫内传播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