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西安市为研究对象,构建了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由居住条件、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经济因素、社会文化5个层次组成。通过熵值法得到人居环境和城市化的指标权重,运用协调度模型求得人居环境与城市化的协调度,结果反映西安市20022012年人居环境与城市化的协调度呈现增长趋势,基本处于高度协调期。  相似文献   

2.
何春霞  高敏华  邓路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9):125-128,148
通过对乌鲁木齐市在1999-2009年的实证资料,分别建立了城市化和人居环境的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层次分析法共同求出各指标权重后,根据加权求和确定城市化和人居环境的综合评价值。通过建立协调发展度模型分别求出1999-2009年的城市化和人居环境协调度,并在已给出的各指标标准下对乌鲁木齐城市化与人居环境的协调发展度及其类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乌鲁木齐市城市化和人居环境的协调发展度在不断增强。(2)在1999-2001年,城市化水平落后于人居环境水平的中度失调到勉强协调的过渡阶段。(3)在2001年后处在人居环境水平落后于城市化水平的勉强协调到良好协调发展过渡阶段。最后根据已有研究,结合乌鲁木齐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西安城市化与产业生态化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西安市2000~2010年的统计数据为基础,通过构建指标体系,运用改进的熵值法和协调度评价模型对西安市近11年城市化与产业生态化的协调发展程度进行了定量测度和分析,得出:城市化与产业生态化水平均得到了提高,产业生态化指数提升了0.60,而城市化指数提升了0.79;从协调度发展指数来看,西安市城市化与产业生态化的协调程度持续提升,大致经历了失调衰退类型、勉强协调发展类型、协调发展类型3个阶段。  相似文献   

4.
西安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构建了西安市城市化水平综合指标体系和生态环境综合指标体系,并运用变异系数法对1996年以来西安市城市化系统和生态环境系统进行了综合测度,同时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及其耦合协调度模型从时间维度对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两者演变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96~2009年,西安市城市化综合水平随时间的推移而不断提高;西安市生态环境综合水平呈现波动发展,但总体上向良性方向发展;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生态环境压力是影响西安市城市化的最主要因素,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城市人口的增多等是胁迫生态环境的主要原因;西安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度的时序变化表现出明显的波动性,耦合度以颉抗阶段为主,耦合协调度基本处于中高度协调水平。  相似文献   

5.
选取反映城市人居环境和城市经济发展的指标,采用协调发展度模型,定量评判重庆市城市人居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程度.结果显示:1997-2004年,重庆都市区的城市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城市经济持续发展,城市人居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度不断增强.比较同一时段城市人居环境效益指数和城市经济发展效益指数的变化可以看出,重庆都市区城市人居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程度由初级协调经济滞后型向中级协调城市人居环境滞后型转变,经济发展与城市人居环境之间的差距呈现扩大的趋势,而且两个函数效益指数均较小.  相似文献   

6.
选取反映城市人居环境和城市经济发展的指标,采用协调发展度模型,定量评判重庆市城市人居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程度.结果显示:1997-2004年,重庆都市区的城市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城市经济持续发展,城市人居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度不断增强.比较同一时段城市人居环境效益指数和城市经济发展效益指数的变化可以看出,重庆都市区城市人居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程度由初级协调经济滞后型向中级协调城市人居环境滞后型转变,经济发展与城市人居环境之间的差距呈现扩大的趋势,而且两个函数效益指数均较小.  相似文献   

7.
海峡西岸城市群人居环境质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城市群人居环境质量,构筑良好人居环境,选取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等28个指标,采用熵值法对海峡西岸城市群人居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利用城市协调度模型分析人居环境协调度水平。研究表明:厦门为高质量人居环境地区,福州为较高质量人居环境地区,三明、温州、泉州为中等质量人居环境地区,丽水、漳州、龙岩等城市为较低质量人居环境地区;厦门、福州各系统建设良好,三明、南平、衢州、丽水建设一般,莆田、温州、汕头等城市系统建设勉强,抚州、上饶等城市系统建设失调;城市间人居环境勉强协调、生态环境一般协调、经济和社会环境勉强协调。  相似文献   

8.
梳理了国内外关于农村人居环境的研究成果,从经济环境、生态居住环境、文教科技环境、卫生环境4个方面构建农村人居环境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对指标进行赋权。选取我国2018年31个省市的截面数据,运用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农村人居环境水平与经济环境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18年,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呈大致正相关关系,但呈现拮抗态,两者关系不稳定;大多数省市农村人居环境水平系统耦合协调度处于低水平阶段,且经济环境发展滞后。建议从政策宣传、增加投入、引导消费、完善法律等方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以西安市为研究区域,构建反映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和城市化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通过SPSS17.0进行因子分析,综合评价两体系的发展水平;然后利用耦合协调发展度模型和相对发展度模型对2000-2010年西安市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和城市化两体系耦合协调状况进行实例分析。结果表明:11年来,西安市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和城市化综合发展水平稳步提升;两体系耦合互动效应明显,耦合协调度和相对发展度也在逐年提升,表现为拮抗阶段、磨合阶段和协调阶段三个阶段逐步演化以及两体系由不协调模式逐渐过渡到协调发展模式的发展轨迹,不断优化,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中部6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与农村经济、自然资源的相互作用,构建经济-资源-环境系统,采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各系统的综合得分和耦合协调度进行测算。结果表明,中部6省农村经济综合得分逐年上升,自然资源综合得分一直趋于稳定,农村人居环境综合得分有较小幅度的增长,且山西省的综合得分明显低于其他5省。总体上,各省份农村经济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逐年上升,但耦合协调度小于耦合度。由此得出中部6省农村人居环境需与农村经济、自然资源相辅相成,共同推动美丽乡村的建设。  相似文献   

11.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9):256-258
人居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衡量人类社会进步与文化发展的重要标识。在分析了人居环境宜居度内涵的基础上,从自然、经济、人文社会三个层面构造评价二级指标,综合运用熵权法和多目标线性加权函数法对2014年江苏省13个城市的城市宜居度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显示,苏州市在城市人居环境总宜居度、自然环境宜居度、经济环境宜居度上得分均最高,在人文社会环境宜居度上得分也接近最高水平;南京市在人文社会宜居度上得分最高,在城市人居环境总宜居度和经济环境宜居度上得分居于第二位,但苏州和南京在人居环境协调度上得分均不高。此外,协调度得分较高的城市大多存在总体宜居度和各项宜居度水平较低的现象,这主要是由于其各项指标水平都处于均衡的低水平。  相似文献   

12.
为精准把脉长江经济带中心城市的发展状态及成因,构建了城市人居环境和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分析"九五"至"十二五"期间上海、武汉、重庆3座中心城市人居环境与经济发展两系统协调性程度的变化趋势及差异性.研究表明:①"九五"至"十二五"期间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中心城市人居环境系统与经济系统的协调程度存在较大差异.上海的整体协调度相对优于武汉和重庆,除"十五"期间外,整体处于相对平稳状态.武汉和重庆在研究期间都存在人居环境和经济发展不协调的状况,"九五""十五"期间2座城市协调度都存在波动."十二五"期间,武汉的协调度整体低于重庆和上海.②通过对协调性程度差异影响因素地理探测分析可知,城市的经济发展指标中产业结构、经济实力、居民收入消费水平对协调度表现出不同的影响力.其中,上海、重庆的经济发展指标对其协调度具有正相关,而武汉的经济发展状况对其协调度影响力较弱.  相似文献   

13.
王雨  许云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4):2373-2375
基于1979~2008年邯郸市30年的城市化水平与耕地面积变化统计数据,构建了城市化水平与耕地面积的回归模型,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并借鉴经济与环境协调度模型,计算了邯郸市城市化水平与耕地资源的协调度。结果表明:邯郸市城市化水平与耕地面积变化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城市化水平与耕地资源的协调度呈阶段性分布,总体呈现出"调和与不协调相互交错→调和基本调和→基本协调"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通过借鉴经济与环境协调度模型,对1980—2010年芜湖市城市化水平与耕地面积、粮食产量及人均粮食产量进行协调度分析.结果表明:城市化—耕地面积协调度水平最低,协调度平均值为0.202,出现不协调类型频率最高;城市化—粮食产量协调度和城市化—人均粮食产量协调度总体状态较理想,出现调和以上状态次数居多,协调度平均值在0.45以上.表明芜湖市城市化进程中耕地面积大多时候难以保持在承载力阈值内,处于衰退状态;粮食产量及人均粮食产量变化保持在承载力阈值内;城市化进程中的耕地衰退趋势显著削弱了粮食安全的资源基础.因此,要维持城市化与耕地保护及粮食安全的高协调度关系,就要综合耕地面积与耕地利用及人口增长等多方面考虑,从而合理评估城市化进程中的耕地保护及粮食安全压力.  相似文献   

15.
为开展山西省乡村人居环境健康发展评价与区域规划分类,以山西11个地级市为评价单元,从经济发展环境、生产生活环境、生态宜居环境、社会保障环境、文化旅游环境视角构建乡村人居环境健康发展评价体系,采用熵值法、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分别确定指标权重和功能分值,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系统协调度指数评价子系统间的协调发展程度,采用K-means聚类分析获取乡村人居环境健康发展水平的集聚情况,并进行规划分类与管理。研究表明:2006—2021年山西省乡村人居环境健康发展水平先上升后略微下降,功能分值由2006年的0.286 2上升至2018年的0.696 5,再下降至2021年的0.611 3,但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2015—2021年,太原市、晋中市和长治市乡村人居环境发展水平变化趋稳,大同市总体向好;运城市略有回落;其他6市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以2018年为转折点,2006—2021年山西省乡村人居环境系统协调度指数先升后降,由2006年的1.708 7上升至2018年的2.126 8,再下降至2021年的1.950 2。经济发展环境与生产生活环境子系统、经济发展环境与生态宜居环境子系统、生产生活环...  相似文献   

16.
陕西省城市化与资源环境的耦合演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陕西省为例,构建了城市化与城市资源环境综合指标体系,应用熵值法和协调发展度模型研究了其城市化水平与资源环境耦合关系的演变趋势,结果表明:①1990-2009年,陕西省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②1990-2009年,陕西省城市化水平与资源环境之间的耦合协调度经历了低度协调耦合、中度协调耦合和高度协调耦合3个状态;③陕西省各地市的耦合协调发展类型存在着明显的地域差异,关中地区的耦合协调程度高于陕北和陕南地区;④陕西省各地市的耦合协调度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一定的空间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7.
西安市城市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西安市为研究区域,通过对1985~2005年间有关工业和人口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在实证基础上定量化研究了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进程,并根据城市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的理论,选取多个工业化进程中的发展因子,综合分析了西安市工业化水平和城市化水平的协调问题。研究结果表明,西安市城市化水平和非农产业就业、第三产业就业、第三产业产值、人均GDP、非农产业产值相关性较大。在此基础上,结合西安市的地域及社会经济特点提出四点对策,以期实现西安市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唐山市耕地资源与城市化进程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唐山市1978-2007年的耕地面积数据,分析唐山市耕地面积变化及城市化发展过程,构建了耕地资源与城市化水平的回归模型。并借鉴经济与环境协调度模型,计算了耕地资源与城市化水平的协调度。结果表明,唐山市耕地资源与城市化水平之间存在极强的负相关关系,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耕地面积逐年减少;多数年份耕地资源与城市化水平协调度呈调和状态,耕地资源总体保持在承载力范围内,短期内尚能接受。  相似文献   

19.
借助熵值法和耦合协调模型,计算2011—2017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港澳台除外)旅游产业系统和人居环境系统综合发展指数,得出二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并探究其演化规律。实证研究发现,中国旅游产业与人居环境耦合协调度空间分异明显,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格局,研究期内,大部分省域耦合协调等级基本保持不变,部分省域有所提高,少数省城有所降低。最后依据旅游产业与人居环境系统的综合发展指数排名,将31个省(市、自治区)划分为高协调型、重旅游型、低协调型和重宜居型4种,并提出了相关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0.
刘德良 《安徽农业科学》2012,(6):3675-3676,3679
在阐述梅州市城市化进程和人居环境概况的基础上,开展了人居环境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003年以来,梅州城市化进程和城乡人居环境建设有了较大幅度的同时提升,即随着城市化率从35.85%上升到46.20%,人居环境综合指数从0.68上升到0.96,人居环境大为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