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 :探讨低氧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组织缺氧诱导因子 - 1α表达的影响。方法 :SD大鼠 80只随机分为 3组 ,即假手术组 10只 ,缺血再灌注组 35只 ,低氧预处理组 35只。低氧预处理组连续吸入V(O2 ) :V(N2 ) =8:923h作低氧预处理 ,12h后再经插线左大脑中动脉栓塞 (MCAO)作缺血再灌注模型 ,缺血再灌注组不行低氧预处理 ,在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 3h再灌注后 2h ,6h ,12h ,2 4h ,4 8hTTC法测定脑梗死体积 ,同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低氧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缺氧诱导因子 - 1α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与缺血再灌组相比 ,低氧预处理组大鼠的脑梗死体积明显降低 ,缺氧诱导因子 - 1α蛋白的表达增加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低氧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缺氧诱导因子 - 1α表达增加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帕瑞昔布预先给药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及脑组织水通道蛋白4(aquaporim 4,AQP4)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08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假手术组(S组)、脑缺血-再灌注+帕瑞昔布组(P组)和脑缺血-再灌注组(IR组),每组36只。P组、IR组采用线栓法进行大鼠脑缺血2h、再灌注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P组在缺血前15min经尾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10mg·kg-1,IR组在缺血前15min经尾静脉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S组只分离、结扎右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及颈外动脉,不置入线栓。3组大鼠分别于再灌注后2、24h时进行神经功能缺陷评分(NDS评分),并取脑组织,进行脑梗死体积及其百分比率、脑组织含水量和脑组织中AQP4表达水平的测定。结果与S组比较,IR组大鼠再灌注后2、24h时NDS评分、脑梗死体积增大、脑梗死体积百分比率、脑组织含水量及脑组织中AQP4表达水平均升高(均P<0.05);与IR组比较,P组大鼠再灌注后2、24h时NDS评分、脑梗死体积缩小、脑梗死体积百分比率、脑组织含水量及脑组织中AQP4表达水平均降低(均P<0.05)。结论帕瑞昔布预先给药可减轻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下调AQP4表达从而减轻脑水肿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环孢素A对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 10 8只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和环孢素A组 ,参照Zea Longa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 再灌注模型 ,在脑缺血 2h再灌注 2 2h和 70h后 ,分别对各组各时间点大鼠的行为学评分 ,并对脑红四氮唑 (TTC)染色结果、缺血区白介素 1β(IL 1β)含量和髓过氧化物酶 (MPO)活性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 在各时间点环孢素A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 ,前者行为学评分优于后者(均P <0 .0 5 ) ;环孢素A组脑梗死灶体积比生理盐水对照组明显缩小 (均P <0 .0 5 ) ;环孢素A组局灶性缺血 再灌注后脑组织中IL 1β的含量明显降低 (均P <0 .0 1) ;环孢素A可显著抑制MPO的活性 (均P <0 .0 1)。假手术组与上述两组相比 ,各项观察指标无明显改变。结论 炎症反应参与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环孢素A可显著降低缺血 再灌注后脑组织中IL 1β的含量、减轻缺血区内白细胞的浸润 ,对大鼠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甲状腺激素T3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雄性SD大鼠分为假手术+生理盐水组、假手术+T3组、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生理盐水组、MCAO+T3组.应用MCAO法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分别于缺血后1 h及再灌注后6 h给予腹腔注射甲状腺激素10 μg/100 g,生理盐水为安慰剂.再灌注24 h后,观察不同组别大鼠神经功能损伤情况,梗死体积变化,以及缺血侧脑皮质中神经生长因子(NGF)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变化.结果 与MCAO+生理盐水组比较,MCAO+T3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表现减轻,脑梗死体积减小,NGF、BDNF的mRNA和蛋白表达上升(P<0.05).结论 甲状腺激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与增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NGF、BDNF的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5.
I-65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 3,6 [二甲氨基 ] 二苯骈碘杂六环枸橼酸盐 (I 6 5 )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用改良Longa法制作局灶性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缺血 4h再灌注 2h后取脑组织测定梗死体积、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结果 :I 6 5能明显缩小脑梗死体积 (P <0 0 1) ,减少MDA含量 (P <0 0 1) ,提高SOD活性 (P <0 0 1)。结论 :I 6 5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其机制与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提高自由基清除酶的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缺血后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 3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缺血后处理组(IP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脑缺血2h后IP组给予缺血后处理.于脑缺血再灌注后24 h行神经行为学评分进行神经功能测定,TTC染色观察脑梗死体积,应用透射电镜观察神经细胞及髓鞘的超微结构变化,行各组间比较.结果 IP组大鼠行为学结果优于I/R组,IP组脑梗死体积明显小于I/R组,IP组大脑皮层神经元、髓鞘损伤均轻于I/R组.结论 缺血后处理可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功能,减小梗死体积,减轻神经细胞损伤,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丁苯酞注射液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0只)、缺血再灌注组(20只)、丁苯酞注射液组(20只)。制备SD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2 h,再灌注22 h,丁苯酞注射液组于缺血1 h后予丁苯酞注射液腹腔注射,假手术组和缺血再灌注组予等体积生理盐水。应用TTC染色观察脑梗死体积;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方法观察Bcl-2和Bax表达的变化。结果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丁苯酞注射液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减轻,梗死灶体积减小,Bcl表达增多,Bax表达减少。结论丁苯酞注射液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的凋亡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大鼠脑缺血不同时间再灌注脑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了解大鼠脑缺血不同时间再灌注神经细胞坏死情况,进一步探讨溶栓时间窗问题。方法 应用SD大鼠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局灶脑缺血模型,分脑缺血再灌注组(缺血1/2、1、2、3、4、5、6h再灌注2,4、48、72h)、脑梗死组、永久缺血组及假手术组,于再灌注后24、48、72h处死大鼠取脑,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细胞间粘附因子1(ICAM-1)表达、TTC测定脑梗死体积。结果 缺血1/2h,再灌注24h时ICAM-1表达开始增加,随着脑缺血时间的延长,ICAM-1表达呈上升趋势;ICAM-1表达高峰的缺血时间为3h。每个缺血时间点内,ICAM-1表达高峰的再灌注时间是48h。缺血1h再灌注可降低ICAM-1表达,减轻脑梗死面积,但缺血3h后再灌注增加ICAM-1的表达且增加脑梗死面积。结论 ICAM-1参与了脑缺血后的炎症反应,促使缺血后继发脑损伤。一般情况下,血管再通应在缺血3h内进行,否则再灌注损伤带来的副面影响将远远大于恢复血流本身。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高血压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后妥泰对HSP70 表达的影响及其脑保护作用。方法 将大鼠制成高血压模型 ,喂养 2个月。再次手术将大鼠制成大脑中动脉闭塞 (MCAO)模型 ,MCAO时间均为 2h ,并随机分为三组 :妥泰干预组、缺血再灌注组和假手术组。各组再分为测体积组和HSP70 组。再灌注时点 :测体积组为 6h ;HSP70 组为 1d。将测体积组鼠脑经TTC染色 ,用计算机病理图象分析仪测量并计算梗死体积比。测HSP70 组鼠脑经免疫组化染色后用病理图象分析仪测出HSP70阳性细胞数。结果  (1)妥泰干预组脑梗死体积比明显小于缺血再灌注组 (P <0 0 5 ) ;(2 )妥泰干预组HSP70 的表达高于缺血再灌注组 (P <0 0 5 )。结论 妥泰能促进HSP70 的表达 ,使梗死体积减少 ,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脑组织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降纤酶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降纤酶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的作用,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研究。方法:用改良的Longa氏法,在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制备可再灌注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应用降纤酶,观察脑梗死灶体积、脑微血管超微结构。结果:再灌注后1,3,7d降纤酶组脑梗死灶体积较对照组减小,微血管超微结构较对照组完好。结论:降纤酶可通过保护微血管、减小脑梗死灶体积,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1.
ABSTRACT: Hydrogen gas is neuroprotective in cerebral ischemia animal models. In this study, we tested the neuroprotective effects of hydrogen saline, which is safe and easy to use clinically, in a rat model of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MCAO). Sprague-Dawley male rats weighting 250-280 g were divided into sham, MCAO plus hydrogen saline and MCAO groups, and subjected to 90-min ischemia followed by 24 h of reperfusion. Hydrogen saline was injected intraperitoneally at 1 ml/100 g body weight. Infarct volume and brain water content were evaluated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after reperfusion. Oxidative stress, inflammation, and apoptotic cell death markers were measured. Hydrogen saline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e infarct volume and edema and improved the neurological function, when it was administered at 0, 3 and 6 h after reperfusion. Hydrogen saline decreased 8-hydroxyl-2'-deoxyguanosine (8-OHdG), reduced malondidehyde, interleukin-1β, tumor necrosis factor-α, and suppressed caspase 3 activity in the ischemic brain. These findings demonstrated hydrogen saline is neuroprotective when administered within 6 h after ischemia. Because hydrogen saline is safe and easy to use, it has clinical potentials to reduce neurological injuries.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的梗死体积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影响。方法 线栓法复制大鼠左侧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2h,于再灌注开始时经腹腔注入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3000U/kg),再灌注后2h,12h,24h,48h,72h,7d及10d测定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后,断头取脑,用2%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标记梗死体积。结果 对照组缺血再灌注后2h已经出现梗死灶,随着时间的延长,梗死灶体积逐渐增大,24h时梗死体积最大。EPO治疗组与相应时间点对照组相比,梗死灶体积明显缩小(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减少(P〈0.05)。结论 24h时达最大,EPO能使梗死灶体积明显缩小、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减少,对损伤神经元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依达拉奉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依达拉奉对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108只SD大鼠分成生理盐水组和依达拉奉高剂量组(1 mg)及低剂量组(0.5 mg),每组再各分为1 h,6 h及24 h组,每组12只.采用线栓法制造大鼠大脑中动脉再灌注模型,将依达拉奉生理盐水溶液于造模后1,6,24 h注入大鼠股静脉中,1周后断头取脑,组织做病理切片并计算梗死体积.结果:依达拉奉高剂量组(1 mg)、依达拉奉低剂量组(0.5 mg)、对照组坏死体积依次明显减少.结论:依达拉奉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组织有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有效治疗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新药物。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再灌注模型。将必存溶于生理盐水,在建立模型后1h,6h或24h注入大鼠股静脉中,1星期后分别断头取大鼠脑组织作病理切片并计算梗死体积。结果对照组,0.5mg必存治疗组,1mg必存治疗组,坏死体积依次明显减少。结论必存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组织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中一氧化氮(NO)和S100β水平的影响,探讨姜黄素对缺血性脑损伤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姜黄素处理组,每组24只。采用线栓法阻断大脑中动脉(MCAO)2 h诱导建立暂时性局部脑缺血模型,姜黄素处理组大鼠术前连续3 d给予腹腔注射姜黄素溶液,于脑缺血再灌注后24和72 h采用TTC染色观察脑梗死体积,硝酸还原酶法和ELISA法分别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中NO和 S100β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姜黄素处理组大鼠脑缺血再灌流24和72 h时脑梗死体积明显减小(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24和72 h时脑组织中NO和S100β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姜黄素处理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24和72 h时脑组织中NO水平明显降低(P<0.05),脑缺血再灌注72 h时脑组织S100β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姜黄素能明显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程度,降低脑组织中NO和S100β水平,提示脑组织中NO和S100β水平降低可能与姜黄素的神经保护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6.
李玲玲  唐兴江  牛智领 《西部医学》2012,24(10):1858-1862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Aspirin,ASA)预处理后,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CI/RP)缺血脑组织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将雄性健康SD大鼠9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对照组、小剂量ASA组(10mg/kg)、大剂量ASA组(150mg/kg)。采用改良线栓法制作大鼠CI/RP。术后分别在6、12、24、72h和7d时间点进行神经功能评分,白细胞介素6(IL-6)、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SOCS-3mRNA)含量检测,用术后24h的大鼠进行TTC染色计算脑梗死体积。结果阿司匹林预处理后,小、大剂量ASA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24h梗死病灶体积与对照组比较分别减少54.48%和30.90%,病灶侧脑组织IL-6含量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SOCS-3mRNA含量较对照组明显上升(P〈0.05),在术后12h~3d与对照组相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ASA药物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可能机制与抑制IL-6的产生和上调SOCS-mRNA表达有关,小剂量ASA作用优于大剂量的ASA。  相似文献   

17.
靳凌  张晓雷  李继民 《医学综述》2007,13(23):1902-1903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对实验性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再灌注模型,采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分别对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神经节苷脂组、银杏叶提取物组大鼠脑组织缺血、水肿等变化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在缺血90min再灌注1h、3h、6h神经节苷脂组高信号区的体积显著小于缺血再灌注组,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与银杏叶提取物组相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神经节苷脂具有显著的脑保护作用,磁共振成像技术可为缺血再灌注后神经脑保护剂作用机制的研究提供精确的神经影像学信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大鼠大脑中动脉永久性阻塞模型和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差异,寻找一种制作简单,成功率高的脑缺血模型。方法:将15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阻塞60只,线栓阻塞大脑中动脉4h、8h、24h后生理盐水灌注后取脑;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60只,线栓阻塞大脑中动脉100min后,拔出线栓形成再灌注,分别在再灌注4h、8h、24h后灌注取脑;对照组30只。比较模型制作的成功率、术后存活率、神经功能缺失评分、脑梗死体积及模型稳定性。结果:脑缺血再灌注组模型成功率高于永久性脑缺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永久性脑缺血模型组死亡率较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死亡率有升高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TTC染色: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阻塞梗死灶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逐渐扩大,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梗死灶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无明显变化;结论: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手术方式简单、结果稳定、缺血时间可控,是一种较理想的模拟脑梗死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