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头皮撕脱伤的早期处理与晚期修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伴颅骨外露的头皮撕脱伤的治疗方法。方法:早期清创,将撕脱头皮修复剪成全厚皮片移植于创面,待肉芽组织覆盖创面后,清除干性坯 煞费苦心的头皮,创面用大张中厚皮片修复;对有足够残留发区者,则于术后6个月采用扩张术治疗秃发畸形。结果:自1994年4月以来治疗8例,肉芽组织完全覆盖创面时间平均为51天,移植中厚皮片均100%成活;5例接受头皮扩张术治疗秃发畸形,效果满意。结论:早期创面修复结合晚期秃发畸形整复是治疗伴颅骨外露的头皮撕脱伤的适宜方法。  相似文献   

2.
联合应用负压封闭引流装置治疗特大面积头皮撕脱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方泓  杜晓扬  水庆付  钟晓红 《安徽医学》2014,(12):1687-1689
目的分期联合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特大面积头皮撕脱伤。方法早期应用中厚植皮的方法修复颅骨膜或软组织存在的创面;颅骨外露部行颅骨皮质密集钻孔去外板至板障层,应用VSD敷料将整个植皮区及颅骨钻孔区创面完全覆盖并持续负压封闭引流。7~10 d后去除VSD敷料,观察植皮片存活情况并换药至颅骨钻孔区肉芽均匀覆盖,后期中厚大张网状植皮联合VSD修复残余创面。结果 5例早期移植中厚皮片基本全部存活,后期中厚植皮成活90%以上。平均住院天数约为52 d。结论特大面积头皮撕脱伤患者在急诊或经治疗生命体征平稳后,行创面中厚皮片移植、颅骨外露区去外板至板障层,联合应用负压封闭引流装置进行治疗,能够提高植皮片成活率以及植皮片存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在骨膜上用中厚皮移植修复头皮撕脱伤的意义。方法:对13例头皮撕脱伤患者,早期修补骨膜后用大张中厚皮移植修复治疗;对合并颅骨外露患者凿除裸露颅骨皮质颅骨外板以整张中厚皮移植。结果:7例痊愈,6例出现皮片部分坏死,经扩创和植刃厚皮片后痊愈。结论:早期在骨膜上用中厚皮移植修复全头皮撕脱伤具有明显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头皮撕脱伤及头皮烧伤后头皮缺损治疗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本院1994年8月—2007年12月对97例头皮撕脱伤及头皮烧伤后头皮缺损的治疗情况,对颅骨外露、颅骨全层烧伤等采用颅骨钻孔、培育肉芽组织、中厚皮片移植,皮管带蒂皮瓣移植,局部转移皮瓣移植,皮肤扩张器应用后皮瓣转移等消灭头皮缺损。结果颅骨外露宜采用颅骨钻孔、肉芽生长后再行中厚皮片移植,孔径1~2mm,孔间距1~1.5mm;颅骨坏死宜采用局部皮瓣移植或皮管带蒂皮瓣移植;颅骨外有帽状腱膜等软组织存在,可直接用中厚自体皮移植,但无头发。皮肤扩张器扩张正常头皮后再转移皮瓣移植消灭颅骨外露,虽然治疗疗程长,但毛发正常生长,外观好。结论头皮撕脱伤的不同病例,应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才能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正> 患者女性,30岁,住院号26948。1988年7月28日发辫被卷入水轮机,全头皮及额部皮肤撕脱,全唇及上睑部分撕脱,枕骨部分外露。伤后2天转入我院。常规清创包扎,用抗生素和支持疗法,更换伤面敷料,2周后,撕脱头皮创面无灰滞之坏死组织,浓液分泌减少,肉芽底面结实,无水肿现象,色泽鲜红,创口四周已有上皮细胞复生现象,在肉芽创面行大张中厚皮片移植,颅骨外露部分作外板钻孔引髓,然后用大张中厚皮片移植,全头加压包扎,8天拆线,90%以上皮片成活,仅左侧额部和后发际皮片边缘小创面失活,经换药和邮票状植皮而痊愈。(照片见封三)  相似文献   

6.
目的回顾受伤超过15h以上的全头皮撕脱伤的手术治疗,总结其再植要点及临床意义.方法7例全头皮撕脱在15h以上,面积达8cm×8cm~18cm×25cm,同时伴有休克和颅脑外伤者,通过将撕脱的头皮制成中厚皮片原位回植,覆盖头部创面.结果术后6例回植头皮片100%成活,1例回植头皮片80%以上成活,颅骨裸露区行外板钻孔,二期自体中厚皮片植皮后成活.结论治疗只要处理适当,注意再植要点,可以放宽中厚皮片回植的条件,延长撕脱头皮的利用时间.中厚皮片超时原位植皮是治疗全头皮撕脱伤的适宜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在头皮回植治疗头皮撕脱伤中的效果。方法对12例头皮完全撕脱,不能进行血管吻合再植者采用中厚皮片反取皮原位移植,皮片表面用VSD泡沫敷料覆盖封闭,持续负压吸引,维持负压大小在20~30kPa。结果经负压封闭引流10~12d后,11例皮片全部存活,创面愈合;1例颅骨外露局部皮片坏死,经颅骨密集钻孔凿除外板及VSD后,Ⅱ期植皮愈合。结论VSD引流充分,可减少创面感染机会,改善局部微循环,促进皮片与创面良好贴附,有利于皮片存活。  相似文献   

8.
报告5例全头皮撕脱伤并颅骨外露患者,早期应用凿除颅骨外板的骨质层后用大张中厚皮移植覆盖治疗。效果满意。介绍了伤口处理和凿骨的方法。特别对基层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修复头皮电烧伤颅骨外露创面的四种手术方法进行评价.方法:1994年4月-2004年12月,分别采用板障层皮片移植术、肉芽创面皮片移植术、局部头皮瓣+皮片移植术和头皮扩张术等四种术式,修复27例头皮电烧伤颅骨外露创面.结果:所移植的皮片除板障层移植皮片成活率约为90%外,其余皮片均100%成活;3个皮瓣和15个扩张皮瓣均成活,伤口一期愈合,无任何并发症发生,随访显示毛发生长良好,外形满意.结论:四种修复头皮电烧伤颅骨外露创面的手术方法具有各自的适应证与优缺点,其中头皮扩张术是较为理想的方法,其它三种术式在特定条件下也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修复头皮电烧伤颅骨外露创面的四种手术方法进行评价。方法:1994年4月-2004年12月,分别采用板障层皮片移植术、肉芽创面皮片移植术、局部头皮瓣+皮片移植术和头皮扩张术等四种术式,修复27例头皮电烧伤颅骨外露创面。结果:所移植的皮片除板障层移植皮片成活率约为90%外,其余皮片均100%成活:3个皮瓣和15个扩张皮瓣均成活,伤口一期愈合,无任何并发症发生,随访显示毛发生长良好,外形满意。结论:四种修复头皮电烧伤颅骨外露创面的手术方法具有各自的适应证与优缺点,其中头皮扩张术是较为理想的方法,其它三种术式在特定条件下也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本组采用网状植皮术对27例烧伤患者进行治疗,成功率达88.89%。指出:网状植皮以中厚皮片为最常用;功能部位可采用全厚皮片;严重感染的创面则以选用刃厚皮片为宜。皮片扩张比例在暴露部位和功能部位以1.5~2:1为宜;隐蔽与非功能部位则以3:1为宜。网状植皮具有引流良好,存活率高;节约自体皮;愈合迅速,缩短疗程;疤痕挛缩少,一般无需后期整形等优点,值得推广。并对引起植皮的失败因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烧伤病人关节功能部位并发感染肉芽创面的皮片移植。方法:对感染创面清创,控制感染,移植大张中厚皮片封闭创面。结果:该方法操作简单,皮片易成活,成活后的皮片弹性好,皮色变化少。结论:感染的关节功能部位肉芽创面移植中厚皮片能恢复关节功能,避免或减少后期整形。  相似文献   

13.
儿童头颈部深度烧伤的临床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儿童头颈部深度烧伤的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创面采用暴露疗法。头皮Ⅲ度创面去痂后行局部皮瓣转移修复或行游离皮片移植。伤后3周,颜面部创面剥痂削痂或刮除肉芽组织后分区行自体中厚皮移植术,颈部Ⅲ度同样移植自体中厚皮。创面愈合后行康复治疗。结果所有皮片移植手术均获得成功。颜面部外观丰满、皮肤富有弹性,缝接处有增生性瘢痕,全颜面深度烧伤者有不同程度的眼睑外翻、小口畸形、鼻翼畸形等。颜面部自愈创面压迫治疗区域瘢痕增生轻微。颈部深Ⅱ度创面后有不同程度瘢痕增生;植皮区无明显瘢痕增生,活动自如。结论儿童头颈部的深度烧伤创面移植中厚皮可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创面愈合后康复治疗同样至关重要,遗留的畸形或功能障碍可行整形手术解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5· 12汶川地震所致皮肤软组织缺损伤的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 2008年5月12口至6月7日,收治地震所致皮肤软组织缺损伤员37例43处创面.其中男20例,女17例;年龄2~85岁,平均40岁;部位:头部2处,躯干3处,上臂5处,前臂5处,大腿13处,小腿15处;范围:5 cm ×4 cm ~27 cm ×20 cm.19例(51.3%)伤员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创面经彻底清创后,对症治疗并湿敷换药,待感染控制、新鲜肉芽组织生长良好后,41处行皮片、2处行局部皮瓣移植修复.观察皮片或皮瓣存活率,评估手术治疗效果.结果 所有伤员分别于入院6~15d后行皮片或局部皮瓣移植术修复创面,术后皮片存活好,皮瓣血供佳,其中皮瓣完全存活2处,95%以上面积皮片存活33处,90%以上面积皮片存活8处.伤员住院时间12 ~23 d,无严重全身性感染及死亡病例.结论 地震伤所致皮肤软组织缺损多见于肢体及头部,污染重,局部感染发生率高.早期清创及对症治疗,适时行皮片、皮瓣修复术,有助于其及早愈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使用反取皮回植法治疗皮肤撕脱伤的方法。方法应用鼓式取皮机反取中厚皮回植治疗92例,反取全厚皮回植治疗147例,对两组病例的回植成活情况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在撕脱面积不大时两组间成功率差异不明显,在撕脱皮肤面积较大时,反取中厚皮回植组成功率显著高于全厚皮回植组(P<0.05)。结论小面积皮肤撕脱伤时,全厚皮回植治疗效果较好;在撕脱皮肤面积较大时,采用反取中厚皮回植是一种更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持续封闭负压引流在修复高压电击伤后皮肤及软组织缺损中的疗效。方法32例高压电击伤创面早期清创,一期行持续封闭负压引流,运用其专用敷料覆盖,生物半透膜封闭,视创面情况定期更换敷料,待创面培养出新鲜肉芽组织,二期采用皮辩移植或游离皮片移植封闭创面,观察术后皮瓣及皮片的成活情况。结果16例使用1次持续封闭负压引流后,创面新鲜、肉芽组织生长良好;10例使用2次(更换一次敷料)后创面新鲜、肉芽组织丰富,二期行刃厚皮片或中厚皮片移植,皮片均存活良好;16例创面伴有骨外露,行邻位或随意皮瓣转移,皮瓣存活良好。结论持续封闭负压引流能提高皮片或皮瓣移植成活率,减少创面植皮次数,缩短病程,减轻患者痛苦,便于操作和护理,在治疗电击伤后皮肤及软组织缺损中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人工真皮应用于骨、肌腱外露创面中的可行性及真实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1月至2014年11月我院骨科应用皮能快愈敷料治疗的外伤后骨、肌腱外露创面患者23例,先进行人工真皮植入,再按常规创面进行自体游离植皮修复。一期清创,移植人工真皮(坏死多污染大的创面先行VSD封闭负压吸引,后再移植人工真皮),2~3周外露的骨、肌腱被类真皮组织生长覆盖后,再行二期移植自体游离皮片手术。结果22例得到3~14个月的随访,1例失访;21例类真皮组织生长良好,骨、肌腱外露处均得到良好覆盖,植皮存活,植皮颜色稍深,弹性好,无慢性溃疡,其周围关节活动功能保持良好,供皮区未见瘢痕形成。1例掌指挫裂伤者指背骨关节及伸指肌腱外露,行一期清创及皮能快愈敷料植入。术后掌背创面愈合良好;手指创面出现创缘皮肤进一步坏死感染,最终行皮瓣移植修复。结论人工真皮应用于骨、肌腱外露创面简便可靠,其不但能有效消除骨、肌腱外露创面,而且保持局部皮肤弹性,能较好地保存小关节活动功能及肌腱滑动功能,是骨、肌腱外露创面修复的较好的选择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负压闭式引流(VCD)技术在断肢再植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用VCD对13例肢体离断伤患者进行治疗。术后用50-60kPa中心负压吸引5-7d后全部行二期中厚皮片植皮。结果:用VCD5-7d后,本组创面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其肉芽组织新鲜,呈粉红色颗粒状,触之易出血,无局部及全身并发症发生,行二期中厚皮片植皮后创面愈合。离断肢体全部存活。结论:VCD可刺激肉芽组织生长,减轻组织水肿,降低感染率,不影响再植肢体的远端血供,用于断肢再植中效果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