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临床输血病历管理与临床输血医疗纠纷的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临床输血工作管理中,通过对临床输血病历的管理,达到提高临床输血安全性,防范因输血导致的医疗纠纷。方法: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及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为依据,制定医院临床输血病历的管理办法。对我院2005年1月~2006年9月临床住院患者输血病历进行检查分析。结果:2005年1月~2006年9月住院患者输血病历为2650例,检查了输血病历2321例,占总输血病历的87.6%,合格输血病历2109例,占检查输血病历90.9%,不合格输血病历212例,占检查输血病历9.1%。结论:通过对临床输血病历的检查,医护人员对临床输血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认识,风险意识有所增加,提高了临床输血的安全性,起到了防范临床用血管理不善及输血传播病毒性疾病引起的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护理文书书写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方法 随机抽取相关临床科室出院病历2160份,根据《病历书写规范》对护理文书进行终末质量评价.结果 2160份病历中出现缺陷的有189份,不合格率9%,其中有体温单缺陷112份(6%),医嘱单缺陷68份(4%),护理记录单缺陷29份(2%).结论 高质量的护理文书,将减少医疗纠纷产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陈登翠 《内科》2013,8(4):434-435
目的分析死亡病历电子护理文书存在的缺陷并提出相应管理对策,以提高护理文书书写水平及抗医疗风险的能力。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我院近两年来296份死亡患者病历的电子护理文书质量,对存在问题进行总结、分析。结果体温单、医嘱单、护理记录单等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有潜在的安全隐患。结论应加强死亡患者病历的检查,督促管理,及时检查补充完善,避免医疗纠纷中的责任,达到提高护理质量及防范医疗风险意识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统计分析临床输血病历检查数据,探讨输血病历检查在节约临床用血方面的作用。方法:2022年每天随机抽取前1日10%的输血病历,全年共抽取814份,就输血病历合理情况进行检查,并通过2012年全年的输血病历检查工作,回顾统计比较分析2011年、2012年各个季度临床用血情况。结果:2012年4个季度合格输血病历分别为55%、58.75%、72.96%、82.14%。人均输血量2012年与2011年相比:第一季度增长0.82U,第二季度降低0.90U,第三季度降低2.46U,第四季度降低3.03U。2011年人均输血量为11.39u,2012年人均输血量为10.05U。结论:通过加强输血病历检查力度,对临床用血进行科学、规范管理,使临床血量不断降低,为节约宝贵的血液资源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输血病历是临床医师对患者输血治疗过程的原始记录,从记录的内容可以反映输血是否合理有效,是安全输血的重要管理手段之一,也是医疗纠纷举证倒置的重要依据。规范输血病历是杜绝因受血者输血病历记录缺陷时引发医疗纠纷的关键。因此,规范的输血病历是保证临床输血安全、防范医疗纠纷的重要措施。我院将输血科设定为环节科室,负责临床输血病历的监管,通过2年来的管理,取得非常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输血前血型和抗体筛检工作的重要性及其与医疗风险的相关性。方法:对2814例备血患者,特别是外科患者ABO血型、Rh血型、不规则抗体检查结果和用血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814例备血患者中A型895例(31.81%),B型736例(26.15%),O型881例(31.31%),AB型302例(10.73%);Rh阴性17例(0.60%),其中2例因手术前未备血而引发了医疗纠纷,5例患者因备血不及时而延期手术;检出不规则抗阳性者6例(0.21%),其中2例患者未能及时找到相合的血液,不能及时进行输血治疗而引起患者不满;外科备血2092例,有1097例(52.44%)只进行了检查而没有输血。结论:对外科手术患者术前常规进行血型鉴定和抗体筛检是安全输血的重要保证,它关系到能否及时为患者提供合适的血液制品进行输血治疗,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避免潜在的医疗风险和由此引发的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7.
2002年,我们在年终质量考核中抽查了本地区16所医疗机构的196份病历,对照《护理病案书写标准要求及评分细则》,对体温单、住院护理记录单、临时医嘱单、长期医嘱单以及各种患者用药执行单或执行本、执行卡等进行核对检查,发现29份病历存在112处护理记录缺陷,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分析临床输血申请单填写缺陷的程度、种类,了解临床医生执行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情况,达到提高临床输血合理性及安全性。方法:对我院2008年1-12月送交输血科的临床输血申请单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为依据,检查其填写质量。结果:通过对我院1年间临床输血申请单12780份进行检查,合格申请单占82.2%;不合格的占17.8%,其中概念性错误的申请单占63.8%;非概念性错误申请单占36.2%。结论:我院绝大多数临床医生能够严格按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要求申请用血;但也有少数临床医生缺少临床输血知识的学习,未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及传染系列检查要求;有的临床医生未认真填写输血申请单。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拟输血患者输血前传染病感染状况,减少因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并探讨有关检查项目设置的必要性。方法:对4600例拟输血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其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4项常见传染病指标。结果:在4600例患者中,HBsAg阳性348例(7.57%)、抗-HCV阳性116例(2.52%)、抗-HIV阳性(经省CDC确诊)1例(O.0002%)、TP阳性77例(1.67%)。检测阳性总数为542例,总阳性率为11.78%。结论:对受血者进行输血前检测,可以减少医院感染,降低职业暴露的危险,加强医护人员的自我保护,减少因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10.
朱灵 《内科》2007,2(2):165-166
目的 探讨外科患者输血和手术前传染病感染情况。方法 选择本院2004年2月至2005年2月4825例外科输血和手术患者,输血和手术前进行乙肝五项、抗-HCV、艾滋病抗体(抗-HIV)和梅毒抗体检测分析。结果 乙肝五项皆阴性者2475份,占51.30%;1项或多项阳性者2350份,阳性率为48.70%。结论 外科患者输血和手术前,传染病有一定的感染率,尤其是乙肝感染率。因此,外科患者输血和手术前进行传染病检测很有必要,可减少或避免医院感染和医疗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96例临床输血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临床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资料回顾分析,探讨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措施。方法:按《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要求,对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2008—2009年各类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19865人次输血中,发生输血不良反应96人次,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48%,主要表现为过敏及发热反应,其中过敏反应57人次,占59.38%,以输注血浆引起为主,发热反应34人次,占35.4%,以输注红细胞引起为主,负荷过重1人次,占1.04%,其他反应4人次,占4.17%。结论:提高科学合理用血水平及输血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有助于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对患者输血前4项感染性指标进行常规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06年1月-2007年12月7892例患者输血前进行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肝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梅毒抗体检测分析。所有检测项目均严格按照试剂盒操作说明书进行,同时进行质量控制。结果:7892例患者中,HBSAg阳性率为12.8%;抗-HCV阳性率为0.78%;抗-HIV阳性率0.07%;梅毒抗体阳性率1.52%。结论:对患者输血前进行4项感染性指标检测,对于规范医疗行为、预防血液传播性疾病、减少因输血后感染引起医疗纠纷的发生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患者、医院及供血单位均具有保护意义。  相似文献   

13.
沈健 《临床血液学杂志》2011,(2):222-223,226
目的:分析近8个月内输血申请单质量缺陷的种类以及比例,探讨输血申请单质量缺陷的发生因素以及提高方案。方法:分析统计近8个月内输血申请单中3大类,共20个小类质量缺陷。结果:经整理统计分析:输血同意书未填、配备血用途填写混淆、缺少输血前4项占输血申请单前3位。相对于其他17类质量缺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是输血申请单整体信息中20小类质量缺陷仍需要同等重视。结论:有效提高输血申请单填写质量,规范临床用血行为,增强医护人员责任心和自我保护意识,才能够真正提高临床用血安全,避免因输血产生的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辖区内医院护理人员对输血质量管理知识的认知程度。方法:通过开展输血质量管理及输血资质评审督导,派专家针对性辅导培训,分别对评审辅导前/后考核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评审辅导前医院护理人员掌握输血质量管理相关知识平均正确率74.03%,与医院级别无关(P0.05),与参与辅导培训有关,评审辅导后,医院护理人员输血质量管理相关知识有很大幅度提高,平均正确率为96.29%,与辅导前比较,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培训辅导前/后合格人数比较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护理人员对输血质量管理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深浅与所在医院级别无关,与培训辅导有关;输血质量管理及资质评审督导对医院护理人员输血质量管理相关知识的掌握有促进作用,对输血技术水平的提高有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受血者输血前不同人群梅毒抗体流行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受血者梅毒感染率流行情况及其危险因素,为安全输血提供保障,减少因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方法:选择2005—2007年34209例需输血及术前备血的患者,进行梅毒螺旋体血凝实验(TPPA)已确诊。结果:梅毒抗体阳性率0.57%(196/34209),其中女性梅毒抗体阳性率0.48%(94/19527),男性梅毒抗体阳性率0.69%(102/146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阳性率分别为0.46%、0.51%、0.73%,采用2005年与2006年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06年与2007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小于20岁、20~50岁、50岁以上不同年龄段阳性率构成比分别为2.04%、70.92%、27.04%。结论:受血者梅毒感染率逐年升高,男性患者明显高于女性,通过对受血者梅毒抗体检测,可明确患者健康状况,杜绝医源性经血液传播疾病而引起的医疗纠纷,保护医患双方的的利益。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贮存式自体输血在Rh(D)阴性孕妇分娩中的实际应用情况。方法:产前1~3周采集并贮存孕妇自身血液,分娩时或分娩后回输给产妇。结果:产前45例贮存自体血的Rh(D)阴性孕妇中,有10例在分娩中或分娩后回输了自体血(未输异体血),未见不良输血反应发生,母婴状况良好,Apgar评分多为10分。另外有7例产妇除了回输自体血外,又输注了一定量的异体血。比较采血前后、回输前后、回输与未回输组以及回输自体血与回输自异体血四组血液指标变化情况,均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贮存式自体输血在Rh(D)阴性孕妇分娩中是行之有效的输血方式,既解决了血源紧张的问题,尤其是对稀有血型患者,减少异体血的输注,又提高了输血的安全性和合理性,对母婴不会造成危险,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输血患者临床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07-01-2013-06各种血液制品输注患者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在4 559例输血患者中发生不良反应76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7%,其中发生发热反应31例,占40.79%,发生过敏反应45例,占59.21%,没有发生溶血性输血反应。②在各种血液制品中,以冰冻血浆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为3.83%,以滤白细胞悬浮红细胞不良反应发生率最低,为0.72%。各种血液制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71,P0.01)。③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随输血次数的增加而升高(χ2=22.16,P0.01)。结论:提高对血液制品的认识、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以及应用滤除白细胞的技术等是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输血安全性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对献血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的临床意义及其对保证输血安全的价值。方法:用盐水介质法对153 009例漳州地区献血人群的血浆标本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用抗人球蛋白法做进一步鉴定。结果:153 009例标本不规则抗体筛选阳性92例(0.06%)。通过性别分组以及抗人球蛋白法进一步鉴定发现,58 440例女性献血者中检出不规则抗体为61例(0.104%),94 569例男性献血者中检出不规则抗体为31例(0.033%),女性组不规则抗体检出率高于男性组的不规则抗体检出率(P0.01)。同时,检出的不规则抗体中IgM抗体65例(0.042%),IgG抗体27例(0.018%),IgM抗体检出率高于IgG抗体(P0.01)。结论:对献血者进行不规则抗体检测能减少不规则抗体进入受血者体内的可能性,从而有效提高输血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