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对一类种群动力学传染病模型,运用定性分析方法,分析了奇点的拓扑结构,论证了正平衡点是全局稳定的,并得出该系统不存在板限环的结论.为研究该传染病的发生、流行、传播机制,及控制消灭该传染病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一类种群动力学传染病模型的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对一类种群动力学传染病模型,运用定性分析方法,分析了奇点和拓扑结构,论证了正平衡点是全局稳定的,并得出该系统不存在极限环的结论,为研究该传染病的发生、流行、传播机制,及控制消灭该传染病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一系列变换,将一类非二次微分食饵—捕食系统化为二次微分系统Ⅲ类方程的标准形式,进而研究了该系统极限环的存在唯一性,并运用Liapunov第二方法论证了正平衡点的稳定性,进而又得出相应极限环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对一类连接矩阵为对角稳定的非线性连续神经网络系统,基于Lyapunov函数法,我们分别研究具有固定和扰动平衡点的扰动系统的渐近稳定性,对于这类系统,我们具体给出了保持该系统稳定的各优动项的界,此外,在扰动系统平衡点存在的分析中还首次引入Newton-Kantorovich方法,给出扰动系统平衡点的迭代解法及其与名义系统平衡点的误差估计,这里的结果对具体网络的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讨论了非线性差分方程xn+1=xn/1-a-bxn-k+cx^2n-k平衡点的稳定性,并获得了此方程在条件a∈(1,∞),b∈(-∞,+∞)=R,c∈(0,∞)下其正解的渐近性质及其关于正平衡点振动的充分条件,且当K=0时建立了正平衡点渐近稳定的充分必要性准则。’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Liapunov第二方法,研究了食饵-捕食者系统{x^·=f(x)-φ(x)τ(y)y^·=-eh(y) kh(y)φ(z)正平衡点的稳定性,并利用Poincare-Bendixon环域定理及张芷芬唯一性定理,论证了在R2^ ={(x,y):x>0,y>0}内极限环的存在唯一性及其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以一类新的单时滞Rucklidge系统为分析对象,通过计算时滞系统的平衡点,分析该系统在各平衡点的稳定性和Hopf分岔的存在性,得到其发生Hopf分岔的条件。Matlab多组数值仿真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基于此设计了一种可切换时滞与非时滞的混沌电路,并运用Multisim14.0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电路可行且有效。  相似文献   

8.
以一类新的单时滞Rucklidge系统为分析对象,通过计算时滞系统的平衡点,分析该系统在各平衡点的稳定性和Hopf分岔的存在性,得到其发生Hopf分岔的条件。Matlab多组数值仿真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基于此设计了一种可切换时滞与非时滞的混沌电路,并运用Multisim14.0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电路可行且有效。  相似文献   

9.
李銮  徐鉴 《力学季刊》2015,36(3):370-380
研究了一个自由端附加小磁铁的悬臂梁在磁力作用下的双稳态动力学行为.首先,利用Hamilton原理和Euler-Bernoulli梁的基本方程建立了系统在非零平衡点处做微幅振动的动力学方程.其次,利用多尺度法对建立的模型进行理论分析,得到悬臂梁在非零平衡点处振动的幅频方程和位移解,并对解进行了稳定性分析.最后,通过建立实验装置,得到悬臂梁不同运动形式下的参数平面分类和悬臂梁在非零平衡点处振动的幅频关系,通过观察系统在非零平衡点处振动的理论预测,实验结果验证了非零平衡点处振动的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对照理论、实验和数值结果得到:在不同的外激励幅值和频率作用下,悬臂梁有三种不同的运动形式:在非零平衡点处的微幅振动;大范围往返运动;在两个非零平衡点之间的无规律运动.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先讨论了一类食饵一捕食系统的稳定性,并运用Dulac函数法,给出该系统不存在极限环的充分条件.然后运用Hopf分支问题的Liapunov第二方法研究了雌寄生蜂一寄主生态系统存在稳定的极限环的条件。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一个基于位移的、分析平面尖劈尖端奇性应力场和位移场问题的非协调FE特征分析法.该方法与过去原有求解裂纹尖端近似场的有限元特征分析方法导出公式的出发点不同,并且采用的单元形式为非协调元,尖劈尖端邻域内的位移场假定没有采用奇异变换技术,运用该方法处理了若干尖劈和接头的算例,所有的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较原有方法使用的单元少而且精度高,具有应用广泛性。  相似文献   

12.
非线性模态的分类和新的求解方法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引入不可分偶数维不变流形的概念来定义非线性模态.在此基础上,揭示出了一种新的模态——耦合非线性模态,并对实际系统中各种可能的模态进行了分类.这种分类可能是新的构筑非线性模态理论的框架.用此方法构造非线性模态,得到的模态振子具有范式的形式,形式最简、却能反映原系统在平衡点附近的主要动力学行为,且易于得到非线性频率及非线性稳定性等方面的信息.不仅适用于分析一般的多自由度系统,还可用于分析奇数维系统;不仅可构造内共振系统的非耦合模态,还可用于构造内共振耦合模态.从掌握的资料看,以前的方法还不能解决上述所有问题  相似文献   

13.
研究处于均布磁场中的理想导体的二维电磁热弹性耦合问题,引入势函数使控制方程转化为3个偏微分方程.运用Laplace变换和Fourier变换得到该问题在变换域内的精确表达式,再通过级数展开和Laplace逆变换法求得在时间较短时的逆变换,得到时间-空间域内问题的解.运用此方法研究了表面受到热冲击的半无限空间问题.给出了电磁热弹性波、膨胀波和横向波传播的速度,并通过数值计算,给出了各个场量的分布图.所得结论与已有的结论一致.  相似文献   

14.
对挤压油膜阻尼器-滑动轴承-转子系统的稳定性及分岔行为进行了研究,由于该动力系统为一强非线性系统,具有复杂的非线性现象。本文采用Floquet理论对其周期解的稳定性进行了计算分析:随着系统参数的变化,该系统将出现稳态周期解、准周期分岔、倍周期分岔。文中也对系统平衡点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讨论了Hopf分岔行为。  相似文献   

15.
对挤压油膜阻尼器-滑动轴承-转子系统的稳定性及分岔行为进行了研究,由于该动力系统为一强非线性系统,具有复杂的非线性现象。本文采用Floquet理论对其周期解的稳定性进行了计算分析:随着系统参数的变化,该系统将出现稳态周期解、准周期分岔、倍周期分岔。文中也对系统平衡点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讨论了其Hopf分岔行为  相似文献   

16.
利用流体动能能量发电为微电子器件供电已逐渐成为非线性振动领域的研究热点。利用永磁铁产生非线性回复力,将非线性回复力引入到悬臂梁压电能量捕获装置中,提出了一种三稳态尾流驰振能量压电发电装置,获得力学模型及系统控制方程,获得了三稳态系统的稳定和不稳定平衡点表达式,给出了发电系统存在三稳态运动时的结构参数的取值范围。重点研究了等平衡点不同势阱深度、等势阱深度不同平衡点位置对系统的动力学响应及发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等平衡点条件下浅阱系统的起振折合流速更低、发电性能更好。  相似文献   

17.
在反馈联接的联想神经网络中,学习过程是通过神经元联拉突触及其状态的彝实现的,而学习的模式则必须由神经元稳定的状态亚在而网络的全局稳定就涉在触动态系统和神经元活化的联合平衡。本文首先分析学习反馈联想神经网络可以当作时不变系统处理的条件,指出基于平衡点特性化的联想网络的学习速率约束,导出了慢突触变化联想网络平衡点稳定的约束条件,并给出网络在结构扰动情况下网络平衡点运动轨这界的估计。  相似文献   

18.
弹性板振动的多模态主动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多对压电片对板振动的多阶模态进行主动控制。为了改善结构振动控制的效果,本文对选用结构振动能量和控制信号能量作为控制目标函数的LQR控制算法作了初步研究。首先,按能量准则推导了控制目标函数中权系数矩阵(Q矩阵和R矩阵)的理论计算公式,为权系数矩阵的选取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然后,运用该算法,在研究了单对压电片进行振动主动控制的基础上.本文深入分析了压电层合板振动的多阶模态控制的问题,用Matlab进行系统仿真,得到了压电层合板受到初始位移激励下板中心点的位移和控制电压大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数值模拟的结果表明,该方法能达到更有效控制结构振动和减小控制能量消耗的目的.进一步验证了该方法能达到有效控制结构振动和减小控制能量消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灰色相关性分析在结构静力损伤识别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基于灰色理论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首次提出了灰色曲率关联系数的概念并将其应用到结构的静力损伤识别中,提出了对局部损伤十分敏感的静态位移曲率置信因子SDCACi,通过该因子的大小对各节点所连接的单元是否会发生损伤进行精确的判断,然后运用最小二乘法对损伤区域的损伤程度进行识别.并将该方法应用于两端固支梁的损伤识别中,由识别结果可以证明:不论测量数据(用有限元仿真计算并考虑了测量误差)的多少,该方法对结构中的单损伤和多损伤都能进行准确的定位,因此该方法在大型结构及复杂结构的损伤识别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参数激励耦合系统的复杂动力学行为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耦合van der Pol振子参数共振条件下的复杂动力学行为.基于平均方程,得到了参数平面上的转迁集,这些转迁集将参数平面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在各个不同的区域对应于系统不同的解.随着参数的变化,从平衡点分岔出两类不同的周期解,根据不同的分岔特性,这两类周期解失稳后,将产生概周期解或3—D环面解,它们都会随参数的变化进一步导致混吨.发现在系统的混沌区域中,其混吨吸引子随参数的变化会突然发生变化,分解为两个对称的混吨吸引子.值得注意的是,系统首先是由于2—D环面解破裂产生混吨,该混吨吸引子破裂后演变为新的混吨吸引子,却由倒倍周期分岔走向3—D环面解,也即存在两条通向混沌的道路:倍周期分岔和环面破裂,而这两种道路产生的混吨吸引子在一定参数条件下会相互转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