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甲基丙烯酸酯嵌段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MMA和C7~9MA的阴离子共聚合,得到了A-B型嵌段共聚物。讨论了嵌段顺序、温度、引发剂及PC7~9MA-活性链长对MMA嵌段共聚的影响,认为,当第一嵌段单体为C7~9MA,T=-20℃,[I]=5.0~5.4×10-2mol/L,Mn(PC7~9MA-)<1.6×104时,有利于PC7~9MA-b-PMMA嵌段共聚物的合成;采用GPC、IR、NMR对所得嵌段共聚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2.
合成了以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为硬段,聚四氢呋喃醚(PTMO,分子量1000g/mol)为软段的可生物降解嵌段共聚物。采用核磁共振氢谱(1H-NMR)、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偏光显微镜(PO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对嵌段共聚物的结构、耐热性能、结晶形态和表面形貌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合成的目标产物为PBS/PTMO嵌段共聚物,随软段PTMO含量的增加,PBS硬段结晶温度和熔融温度降低,晶体尺寸变小;当PTMO质量分数低于50%,PTMO以非晶态形式存在时,PBS硬段晶体与PBS均聚物一样呈现环带球晶特征;当PTMO质量分数超过50%时,PBS晶体细小,无明显的环带球晶特征,且分散在非晶相中。  相似文献   

3.
采用分步法合成了两嵌段共聚物聚甲基丙烯酸甲酯-b-聚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首先以AIBN为引发剂,FeCl<,3>/PPh<,为>催化体系,通过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反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得到端基含Cl的聚合物PMMA-Cl,其分子量分布为1.36;然后以此为大分子引发剂,FeCl<,2>/PPh<,3>为催化...  相似文献   

4.
聚丙二醇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聚苯乙烯(PPGUA/PST)交联嵌段共聚物是多相体系。其中含有10.1—36.3%的溶胶,溶胶含量随PPGUA/ST配比而改变。溶胶主要通过增塑硬段改善相间互容性。  相似文献   

5.
可生物降解PCL/PEG嵌段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以辛酸亚锡为催化剂的ε-己内酯与聚乙二醇在110℃的熔体开环聚合制备PCL/PEG嵌段共聚物,分频加入ε-己内酯对嵌段聚合物的分子量有大幅度提高,研究了催化剂量、反应时间及PEG分子量对PCL/PEG嵌段共聚物合成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黄宁红 《包装工程》2007,28(5):43-45
以L-丙交酯(LLA)为原料,在催化剂辛酸锡酯Sn(Oct)2的作用下,利用聚(γ-谷氨酸苄酯)的活性端氨基引发LLA进行开环聚合,合成了聚L-丙交酯 (PLLA)与聚(γ-谷氨酸苄酯)(PBLG)的共聚物,对反应条件的各项因素进行了讨论,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是:m(催化剂):m(PBLG)=1:1;反应温度120℃;反应时间6h.并利用红外、核磁和凝胶渗透色谱方法对产物的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共聚物为PLLA/PBLG/PLLA三嵌段共聚物.  相似文献   

7.
利用基团转移聚合(GTP)技术,在室温下使用单官能团引发剂,通过对单体加料顺序与时机的控制,合成了一系不同组成比,不同分子量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丙烯酸正丁酯(或乙酯)-聚丙烯腈嵌段共聚物,用FT-I,H-NMR,GPC等方法对共聚物进行表征,共聚过程活性中心的转移机理。  相似文献   

8.
以双端羧基尼龙1212和双端氨基聚乙二醇制备了尼龙1212(PA1212)-b-聚乙二醇(PEG)嵌段共聚物,用红外分析(FT-IR)和核磁共振(1H-NMR)确定了PA1212-b-PEG的结构,用1H-NMR确定了产物的分子量,并测试了材料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PA1212-b-PEG的断裂伸长率比尼龙1212有了明显提高。与以羟基封端的聚醚作为软段制备的嵌段共聚物相比,聚合反应可以在较低的真空度下进行,聚合温度和时间有所降低和缩短,聚合过程无需使用催化剂,得到的嵌段共聚物分子量有所提高,且具有较高的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  相似文献   

9.
采用聚二甲基硅氧烷大分子(Br-PDMS-Br)为引发剂,CuCl为催化剂,2,2’-联吡啶(bpy)为配体,甲基丙烯酸丁酯(BMA)和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为单体,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法,合成含有反应性环氧基的多嵌段共聚物PGMA-PBMA-PDMS-PBMA-PGMA。利用凝胶渗透色谱(GPC)、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1H-NMR)、原子力显微镜(AFM)和热重分析(TG)方法对其分子量、分子结构、相形态及热稳定性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多嵌段共聚物分子量可控,多分散性低(PDI=1.14~1.40);在微观相上形成有序纳米结构,粒径大小100 nm~2μm;多嵌段聚合物低分解温度为270℃,高分解温度为480℃,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由于引入反应性基团环氧基,大大扩大了其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0.
采用三乙基铝(ALEt3)引发ε-己内酯开环聚合成为大分子引发剂,然后加入不同量的对二氧环己酮(PDO)合成出具有不同共聚物组成和分子量的聚己内酯/对二氧环己酮二嵌段共聚物(P(CL-bPDO))。采用。H-NMR、DSC、GPC、TG测试等分析手段表征了共聚物的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共聚物保留各自均聚物的一些性能。从共聚物的DSC曲线上可以看到两个分别与PCL链段和PPDO链段对应的熔融峰,热重分析表明,共聚物分两个阶段分解,第一阶段为PPDO的分解,第二阶段为PCL的分解。  相似文献   

11.
采用末端功能化的聚(二甲基硅氧烷)大分子(Br-PDMS-Br)为引发剂,CuCl为催化荆,2,2'-联吡啶(bpy)为配体,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法,合成出结构明确的多嵌段共聚物聚甲基丙烯酸丁酯-b-聚二甲基硅氧烷-b-聚甲基丙烯酸丁酯和聚苯乙烯-b-聚甲基丙烯酸丁酯-b-聚二甲基硅氧烷-b-聚甲基丙烯酸...  相似文献   

12.
以乳酸为原料,通过缩合聚合合成了齐聚乳酸(OLA);以1,6-己二异氰酸酯为扩链剂,扩链OLA和聚丙二醇(PPG)得到多嵌段共聚物(OLA-b-PPG)。采用核磁共振氢谱(1 H-NMR)、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表征嵌段共聚物的结构;由凝胶渗透色谱(GPC)测定嵌段共聚物的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采用热重分析法(TGA)和示差扫描量热法(DSC)对聚合物的热性能进行了表征;通过拉伸实验测试了聚合物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OLA和PPG能够通过1,6-己二异氰酸酯扩链制得多嵌段共聚物OLA-b-PPG。OLA-b-PPG的重均分子量为33463g/mol,分子量分布为1.93。与OLA相比,OLA-b-PPG熔点降低,为126℃。OLA-b-PPG的断裂强度为12.2±0.3MPa,断裂延伸率为(3.5±0.5)%。  相似文献   

13.
以不同臂数和分子量的星型聚乙二醇(sPEG)和L-丙交酯为原料,采用开环聚合法合成了以星型聚乙二醇为内部嵌段、聚L-乳酸为外部嵌段的多臂星形聚乙二醇-聚乳酸嵌段共聚物(sPEG-b-PLLA)。研究了sPEG的臂数、分子量及L-丙交酯/sPEG投料比等参数对产物结构与性能的影响。并分别用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1H-NMR)、凝胶渗透色谱(GPC)、差示扫描量热(DSC)对产物进行了表征,证实所合成的嵌段共聚物具有预期的结构。结果表明,sPEG-b-PLLA为结晶性聚合物,且表现出与PLLA相似的晶型,随着PLLA链段的增加,产物的结晶度也呈增大的趋势;与PLLA相比,sPEG-b-PLLA的接触角随着PEG链段的增多而增大,表明其亲水性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4.
新型聚乳酸-聚酰亚胺嵌段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氨基封端的PEG-800(ATPEG)与均苯四甲酸酐(PMDA)共聚得到一种新型的氨基封端的可溶性聚酰亚胺(PI)。氨基封端的PI在辛酸亚锡(Sn(Oct)2)的催化作用下引发丙交酯开环共聚,形成聚乳酸-聚酰亚胺(PLA-PI-PLA)嵌段共聚物。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核磁氢谱(1H NMR)、凝胶渗透色谱(GPC)、水接触角等对PI和PLA-PI-PLA进行了表征。FT-IR、1H NMR、GPC的结果表明成功合成了PI及PLA-PI-PLA。水接触角结果显示PLA-PI-PLA相对于聚乳酸亲疏水性明显改善,同时PI主链上的酰亚胺环能在一定的条件下发生开环反应,可提供修饰聚乳酸材料的活性位点。  相似文献   

15.
以PEDB(二硫代苯甲酸苯乙基酯)为链转移剂,进行AA(丙烯酸)、BA(丙烯酸丁酯)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自由基聚合,得到数均相对分子质量可控、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窄的聚合物P(AA-BA).以得到的聚合物为大分子RAFT自由基聚合剂,进行舍氟丙烯酸酯的扩链反应,制得稳定的含氟嵌段共聚物P(AA-BA)-b-PTFEA(甲基丙烯酸三氟乙酯)乳液.为了克服RAFT链转移剂在水中迁移慢的缺点,引入了自发相倒置的实验过程,即先进行AA、BA的本体聚合,然后在温和搅拌条件下滴加NaOH溶液,体系发生自发相倒置,产生稳定的亚微型聚合物颗粒,DLS测量乳液颗粒平均大小为4nm.乳液经TEM、DLS观测,粒径为50~60nm,颗粒分布均匀.  相似文献   

16.
以蔗渣木聚糖(BX)为主要原料,过硫酸铵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M)为交联剂,在水溶液中与丙烯酰胺(AM)、甲基丙烯酸甲酯(MMA)接枝共聚,合成了AM/MMA-BX交联型接枝共聚物。考察了BX与混合单体(AM-MMA)质量比、单体配比、引发剂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反应体系溶剂用量、交联剂MBAM用量等对单体转化率(C)、接枝率(G)和接枝效率(GE)的影响。实验确定的较佳反应条件为:m(BX)∶m(AM-MMA)=1∶1,单体配比n(AM)∶n(MMA)=2∶1,引发剂浓度0.043mol·L-1,反应温度55℃,反应时间8.0h,m(BX)∶V(溶剂)=3∶25(g/mL),m(BX)∶m(MBAM)=3∶0.07。采用IR,SEM,XRD对蔗渣木聚糖和接枝共聚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IR在1668cm-1、1737cm-1处出现特征峰;SEM显示颗粒表面结构比改性前光滑,没有粗糙和较大的沟壑;XRD说明分子排列的规整性提高,结晶度增加,结晶区域变大。  相似文献   

17.
金属钾和聚乙二醇1000在THF中反应生成醇钠,再加入环氧氯丙烷得到环氧基端基的聚乙二醇,经水解,重复以上步骤,分别得到了具有4和8羟基端基的聚乙二醇中间体。将不同数目羟基端基聚乙二醇和KOH、D4在100℃~140℃条件下进行开环聚合,即得具有线性-树状结构的聚乙二醇-聚硅氧烷哑铃形共聚物。用核磁共振、凝胶渗透色谱和原子力扫描电镜对所得共聚物的结构、性能及其在亲水表面的排列方式作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4和8羟基端基聚乙二醇的羟基官能度分别为3.96和7.70;共聚物的绝对数均分子量分别为4300g/mol、4700g/mol和5900g/mol;哑铃形共聚物在亲水介质表面可形成形态学不均一、表面较为粗糙的硅膜。  相似文献   

18.
用一步溶液共缩聚法合成了α,ω-二甲胺基二甲基硅氧烷低聚物与对羟基苯乙烯。α,ω-酚羟基芳砜低聚物的三元交联嵌段共缩聚物(CBGC);初步探讨了CBGC的化学修饰反应;考察了CBGC及其化学修饰物的结构形态和性能。发现CBGC和其化学修饰物均为结晶度很低的聚合物,存在明显的微观相分离结构,膜表面层形成有机硅链段富集,具备非离子型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功能结构,拥有优异的成膜工艺性和良好的氧氮选择透过性,CBGC经4,4'-二异氰酸酯二笨甲烷和端二异氰酸酯聚氧化丙烯氨酯化学修饰后,塑性增大,拉伸模量提高一个数量级以上。  相似文献   

19.
稳定自由基存在下嵌段共聚物的合成及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成了一系列不同分子量,分子链末端带有稳定自由基(2,2,6,6-四甲基-1-哌啶氧化物,TEMPO)的聚苯乙烯大分子引发剂,分别引发甲基丙烯酸丁酯(BMA),甲基丙烯酸乙酯(EM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甲基丙烯酸辛酯(OMA),醋酸乙烯酯(VAc),二甲基丙烯酰胺(DMA),丙烯酸二甲胺基乙酯(DAEA)等7种极性单体形成两嵌段共聚物,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酯嵌段共聚物的分子量可控,分子量分布较窄,单体转化率较高,醋酸乙烯酯和丙烯酸二甲胺基乙酯在相同条件下的嵌段共聚难以达到高转化率,嵌段共聚物经GPC和1H0NMR表征。  相似文献   

20.
BAMO-AMMO三嵌段共聚物的间接法合成及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3′-双溴甲基环氧丁烷(BBMO)和3-溴甲基-3’-甲基环氧丁烷(BrMMO)为单体,通过活性顺序聚合法合成了BBMO-BrMMO三嵌段共聚物,并采用相转移催化法实现了3,3′-双叠氮甲基环氧丁烷-3-叠氮甲基-3′-甲基环氧丁烷(BAMO-AMMO)三嵌段共聚物的间接法合成。探讨了溶剂的选择及叠氮化反应时间的影响:选用极性和溶度参数接近的异亚丙基丙酮为溶剂,24 h后叠氮化率为99.97%。通过核磁共振(13C-NMR)和凝胶渗透色谱(GPC)对所得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共聚物组成接近于1∶1,分子量7053,分子量分布1.4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