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探讨产后抑郁症患者人格特质、应对方式的特点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6—12月间在本院及淄博市某三甲医院住院分娩的初产妇筛查后的产后抑郁症患者38例作为研究组,按1:1的比例选取年龄、职业相匹配的健康初产妇38例作为对照组。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成年版)(Eysenck personality(adult)questionnaire,EPQ)及应付方式问卷(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CSQ)评估两组的人格特征的四个维度及应对方式的六个因子。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相关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研究组EPQ的内-外向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8.07±4.12)、(9.97±3.23)分],神经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13.84±4.71)、(10.18±2.25)分],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的CSQ解决问题、求助两项因子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0.67±0.17)、(0.76±0.13)、(0.52±0.14)、(0.63±0.16)分],而自责、逃避两项因子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0.63±0.15)、(0.49±0.15)、(0.56±0.15)、(0.48±0.16)分],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的内-外向与解决问题、求助呈显著正相关(r=0.334、0.412,均P0.05),与自责、逃避呈显著负相关(r=-0.408、-0.382,均P0.05);神经质与自责、逃避、合理化呈显著正相关(r=0.346、0.397、0.397,均P0.05);掩饰性与合理化呈显著正相关(r=0.432,P0.05),与逃避呈显著负相关(r=-0.489,P0.05)。结论产后抑郁症患者的人格特质及应对方式与正常对照存在差异,人格特质与其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可能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生活重大事件应对方式与小学生人格特质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生活重大事件应对方式与小学生人格特质的关系及其性别和年级特点,为小学生人格培训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编小学生生活重大事件调查问卷、应对方式量表和艾森克个性问卷儿童版(EPQ),对乐山市2所小学802名小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小学生常遇到的和影响最严重的生活重大事件是考试失败(94.7%)。小学生总体上趋向于选择“解决问题”、“求助”等成熟型的应对方式,不同年级的小学生在应对方式上存在差异,尤其是三、四年级与六年级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726,P〈0.05)。EPQ某些纬度对应对方式的影响明显,其中神经质和精神质与“解决问题”呈显著负相关(r值分别为-0.205和-0.250,P值均〈0.01),与“自责”和“退避”等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226,0.461,0.335和0.405,P值均〈0.01),“解决问题”与内外向显著正相关(r=0.397,P〈0.01),“幻想”与神经质显著正相关(r=0.343,P〈0.01),“合理化”与EPQ各维度都没有显著性相关(P值均〉0.05)。结论小学生要面对很多重大生活事件,尤其是学习方面的;成熟型应对方式具有外向型人格特点,不成熟型应对方式具有精神质和神经质的人格特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大学生抑郁症状与人格特征及应对方式的关系,分析应对方式在人格特征与抑郁症状间的中介效应。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河北省某高校2015级本科生960名作为本研究的对象,使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艾森克人格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测试抑郁症状、人格特征和应对方式,分析大学生抑郁症状、人格特征、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结果 960名大学生中,SDS评分(42.47±9.85)分,抑郁症状检出率15.83%(152/960);抑郁组学生内外向人格特征、掩饰性人格特征、积极应对方式评分明显低于无抑郁组(8.75±1.24vs10.52±1.36, 7.45±1.24vs9.68±1.54, 20.65±3.25vs23.45±4. 12; t值分别为14. 920、16. 852和7.927, P0.01),神经质人格特征、精神质人格特征、消极应对方式评分明显高于无抑郁组(9.65±1.34 vs 6.78±1. 12, 8.86±1. 15 vs 7.65±1. 12,12. 36±2. 12 vs 8. 96±1.24; t值分别为20. 046、12. 168和27. 168, P 0.01);神经质人格特征、消极应对方式与抑郁症状呈显著正相关性(r值分别为0.68和0.68,均P0.01);消极应对方式在神经质人格特征与抑郁症状间发挥的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20.54%。结论大学生群体抑郁症状发生率较高,与神经质人格特征、消极应对方式显著相关,消极应对方式在神经质与抑郁症状之间发挥一定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青春期精神分裂症首发患者人格特征、父母养育方式及两者的相关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青春期精神分裂症首发患者36例作为研究组,同期另选健康对照者36例作为对照组。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幼年版)(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EPQ)及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gma minnen av bardndomuppforstran,EMBU)评估两组的人格特征及父母养育方式。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人格特征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研究组的精神质、神经质两个维度评分值分别为(8.66±2.89)、(13.22±4.48)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9±2.12)、(10.86±3.10)分;研究组内-外向维度评分为(7.75±3.52)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9.86±3.6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的母亲情感温暖、理解与父亲情感温暖、理解两个因子的评分分别为(49.14±9.24)、(46.67±9.56)分,均低于对照组的(55.25±9.51)、(54.13±9.09)分,研究组父亲惩罚、严厉因子评分为(18.14±3.47)分,高于对照组的(16.50±2.7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精神质与父亲惩罚、严厉因子呈显著正相关,与母亲情感温暖、理解、父亲情感温暖、理解两项因子均呈显著负相关。内-外向与母亲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呈显著正相关。神经质与父亲惩罚、严厉因子呈显著正相关。结论青春期精神分裂症首发患者人格特征与正常对照存在差异,其人格特征与父母不良养育方式可能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田宜禾  吴菁  张蕾  杨婕  燕宏丽  储静 《职业与健康》2023,(11):1479-1483+1490
目的 探讨某批亚丁湾护航舰艇官兵的人格特征和应对方式的相关性。方法 2021年6月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r short scale Chinese,EPQ-RSC)和应对方式评定量表(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CSQ)对刚参加完某批亚丁湾护航任务的某驱逐舰上的157名舰艇官兵进行问卷调查,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应对方式各因子中,舰艇官兵解决问题和求助得分显著高于中国军人常模,自责、幻想、退避和合理化因子得分显著低于中国军人常模(均P<0.01)。人格特征中神经质维度与应对方式各维度得分两两显著相关,外-内倾维度与应对方式中解决问题、求助、自责维度得分两两相关,精神质维度与应对方式中解决问题、求助维度得分两两显著相关,掩饰维度与应对方式中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维度得分两两相关(均P<0.05)。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舰艇官兵人格特征是其应对方式的重要影响因素。官兵精神质水平正向显著预测合理化应对(β=18.050,P<0.01),外-内倾水平正向预测解决问题应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临床医学研究生抑郁与人格特征、应对方式的关系,为临床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对华北理工大学2017级临床医学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根据抑郁-焦虑-压力量表抑郁因子评分结果将临床医学研究生分为抑郁组和非抑郁组,比较两组间一般情况、人格特征及应对方式的差异,分析抑郁与人格特征、应对方式的相关性及消极应对方式在神经质人格特征与抑郁间的中介效应。结果共发放问卷223份,回收有效问卷212份,有效率为95.07%。临床医学研究生抑郁15例,发生率为7.08%;抑郁组与非抑郁组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人格特征及应对方式各因子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组神经质人格特征和消极应对方式得分均高于非抑郁组(P0.05);抑郁组外倾性、开放性、尽责性、宜人性人格特征及积极应对方式得分均低于非抑郁组(P0.05)。抑郁与消极应对方式、神经质人格特征均呈正相关(P0.05);与积极应对方式及外倾性、宜人性、开放性、尽责性人格特征均呈负相关(P0.05)。消极应对方式在神经质人格特征与抑郁间发挥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21.44%。结论临床医学研究生抑郁与人格特征、应对方式有相关性,消极应对方式在神经质人格特征与抑郁间发挥部分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酒驾者心理健康水平、应对方式、人格特征,及其应对方式、人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应对方式问卷(CSQ)、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对60名酒驾者(研究组)和60名无酒驾史的同质驾驶员(对照组)进行调查及统计分析。结果除强迫因子外,酒驾者SCL-90总分及各因子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酒驾者CSQ中自责、幻想、退避因子分高于对照组,EPQ中精神质、神经质因子分高于对照组(P均<0.05)。酒驾者SCL-90结果与CSQ幻想、自责、退避呈正相关(r为0.334~0.556),与EPQ精神质、神经质人格呈正相关(r为0.285~0.515)。结论酒驾者存在较多的心理问题、不成熟的应对方式及神经质、精神质人格。为减少酒驾行为,应根据其心理特征、应对方式和人格特点针对性的干预。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军校新生孤独、焦虑状态及应对方式的特征,探讨军校新生孤独、焦虑状态与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为军校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基础资料。方法整群抽取674名某军校新生进行现况调查,调查问卷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及UCLA孤独量表(UCLAL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应对方式量表(CSQ)等。结果军校新生UCLALS总分32.8±9.4,SAS总分为36.5±8.7,应对方式中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幻想、退避、合理化均分分别为0.85,0.67,0.25,0.73,0.37,0.41和0.34。军校新生的孤独、焦虑状态及应对方式评分与诸多因素有关联,这些因素包括来自部队或从地方高考入学,既往是否担任过学生干部,是否是独生子女,以及自我评价的性格类型。SAS评分与应对方式中的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评分存在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311、0.367、0.309、0.249;UCLALS评分与应对方式中的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评分存在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328、0.397、0.404、0.339。SAS评分与解决问题、求助的积极成熟的应对方式存在显著负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391,-0.302;UCLALS评分与解决问题、求助的积极成熟的应对方式存在显著负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433,-0.413。结论尽管军校新生SAS和UCLALS评分好于一般人群,但是军校新生的SAS、UCLALS评分及应对方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军校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9.
了解5·12汶川地震3 a后灾区教师的焦虑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促进相应人群的心理健康提供依据.方法 使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艾森克简式人格问卷、苦恼表露指数量表及应对方式问卷,对汶川地震灾区145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96名经历过地震的灾区教师均存在中度及以上的焦虑,其中2.1%的教师存在重度焦虑;焦虑症状(状态焦虑、特质焦虑、焦虑总分)与苦恼表露指数、人格的内外倾与神经质维度及应对方式量表的自责存在显著相关(P值均<0.05),且特质焦虑、焦虑总分与应对方式的幻想、合理化存在显著相关(P值均<0.05),焦虑总分和应对方式的退避存在显著相关(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神经质、苦恼表露指数、自责3个因素进入回归方程后对焦虑的预测力达到34.9%.结论 灾区教师需增加其对他人的苦恼表露,同时对地震这一负性生活事件应避免采用消极的应付方式(如自责、退避等),从而逐渐降低焦虑等不良心身反应.  相似文献   

10.
杨青  袁莉华 《中国健康教育》2013,(4):355-357,361
目的了解外来工孤独感现状和应对方式的关系,为提高外来工的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UCLA孤独量表和应对方式量表对深圳204名外来工进行调查研究,用SPSS 16.0对数据进行统计。结果孤独感与解决问题、求助呈显著负相关(P<0.05);孤独感与幻想、退避、合理化呈显著正相关(P<0.05)。高孤独感外来工大多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低孤独感外来工大多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不同年龄的人应对方式的解决问题和合理化差异显著(F=5.142,P=0.001;F=7.429,P=0.000)。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应对方式(求助、自责、退避)对孤独感构成显著回归效应,有预测作用。结论孤独感和个体的应对方式有关,消极的应对方式体验的孤独感更强烈。个体的应对方式能够预测个体孤独感的体验。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中学生药物滥用“认知-技能-应对方式-自我效能”模式的中期干预效果,为预防青少年吸毒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 以百色市城乡4所普通中学学生为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接受该模式的干预方案,对照组开展简单的药物滥用防治知识讲座.干预前与干预后试验组和对照组均采用自填问卷进行测评.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学生人口学特征及干预前各项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干预后即时,试验组有关非法药物认知和一般自我效能的得分较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提高(P值均<0.05),自责得分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随访时间内,干预组认知(海洛因/可卡因和大麻)、求助和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自责得分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认知(冰毒和K粉)、自责、合理化和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有随访时间和分组的交互作用(P值均<0.05).认知各项、解决问题、幻想、一般自我效能感和抵御技能在干预即时处最高(p值均<0.05),合理化得分总体呈下降趋势(P值均<0.05).结论 “认知-技能-应对方式-自我效能”能提升学生拒绝毒品的认知,改善自我效能感和青少年的应对技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男女不育症患者应对方式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129例不育症患者的应对方式、焦虑抑郁评分进行调查分析。结果男女在应对方式的自责、求助、逃避和合理化四个因子间存在差异。其中自责、逃避和合理化因子分男性较女性高,而求助因子分女性较男性高(P0.05)。男女不育症患者都有较高的焦虑抑郁评分。结论男女不育症患者的应对方式、焦虑抑郁评分存在差异,与多种因素有关。在对不育症患者的临床治疗工作中,可以根据患者性别、年龄、不育时间、焦虑抑郁的程度以及其应对方式,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指导和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山东省六地市农村老年人人格特征、应对方式与总体幸福感(GWB)之间的关系。方法 2019年1—2月采用自行设计的人口学调查问卷、艾森克人格量表(EPQ Adult)、应对方式问卷(CSQ)及GWB量表对山东省六地市的283名60岁农村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参加活动、有配偶、文化程度较高、年龄偏低的老年人GWB得分高于不参加活动、无配偶、文化程度较低和年龄偏高的老年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内外向人格与GWB呈正相关(r=0.370,P0.01),神经质、精神质与GWB呈负相关(r=-0.451、-0.304,均P0.01);应对方式中的解决问题、求助与GWB呈正相关(r=0.384、0.254,均P0.01),与自责呈负相关(r=-0.224,P0.05)。中介效应分析显示,解决问题、自责及求助在内外向人格对GWB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大小依次为27.51%、15.51%和12.44%;解决问题在精神质对GWB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为12.47%。结论山东省6地市农村老年人的人格特征对GWB有直接影响,且部分是通过应对方式的中介效应实现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调查了解军校大学生在校期间应付方式,探究其与性别、性格类型、父母接受教育程度等因素的关系。方法整群抽取450名某军校在校大学生,采用自填式问卷开展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应付方式量表(CSQ)及个人性别、年龄、自我评价性格类型、父母受教育程度等基本信息。结果共获得有效问卷395份。应付方式各分量表得分为:解决问题(0.765±0.144)、求助(0.628±0.198)、幻想(0.339±0.205)、合理化(0.355±0.176)、退避(0.382±0.209)、自责(0.269±0.205)。解决问题与求助呈显著正相关(r=0.387),与幻想(r=-0.137)、退避(r=-0.128)、自责(r=-0.181)等消极的应付方式呈显著负相关。合理化与幻想(r=0.590)、退避(r=0.715)、自责(r=0.617)呈显著正相关,与求助(r=-0.126)呈显著负相关。解决问题、求助、幻想与外向型性格呈显著正相关。父亲文化程度与学员的解决问题、退避呈显著正相关,与幻想、求助呈显著负相关。母亲文化程度与解决问题、自责呈显著正相关,与幻想呈显著负相关。父母较高的学历、外向型性格、女性对成熟的应对方式有较强预测作用。结论军校学员应对方式与学员的性别、个性特征及父母受教育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孤独症儿童母亲的心理健康状况、应对方式以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 2014年8至12月随机选择沈阳市某孤独症训练中心31例孤独症儿童母亲及同期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发育儿科的31例正常发育儿童的母亲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及应对方式问卷进行评定,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孤独症儿童母亲症状自评量表的10项各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 =2.20 ~4.55,均P<0.05);应对方式问卷中解决问题及求助因子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3.09、-2.04,P<0.05),自责、幻想因子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2.97、2.70,均P<0.05);研究组应对方式问卷中解决问题因子分与症状自评量表中强迫、焦虑、敌对因子分别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303、-0.332、-0.380,均P<0.05),自责与症状自评量表中除恐怖外的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偏执、精神病性及其它因子分均存在明显的正相关(r值分别为0.271、0.488、0.559、0.492、0.304、0.556、0.352、0.292、0.467,均P<0.05),幻想与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偏执及其他因子分存在正相关(r值分别为0.313、0.369、0.280、0.256、0.295、0.355、0.275,均P<0.05).结论 孤独症患儿母亲存在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且多采取消极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大学生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以便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对临沂师范学院的216名大学生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应对方式问卷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进行调查。结果主观支持与抑郁、焦虑、恐怖及精神病性呈显著负相关(P<0.05),自责与焦虑、抑郁,幻想与强迫、人际关系敏感,合理化与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呈显著相关(P值均<0.05),幻想与焦虑、抑郁、敌对及精神病性,合理化与敌对、焦虑、精神病性呈非常显著正相关(P值均<0.01)。结论大学生存有较多的心理问题,更多使用不成熟或混合型应对方式,其心理健康状况与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了解地震后汶川县中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应对方式现状及两者相关性,为震后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应对方式问卷,对汶川县第一中学的1 500名在校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中学生SCL-90总均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F值分别为-2.525,4.378,P值均<0.05).积极应对方式得分与SCL-90得分呈负相关,消极应对方式得分与SCL-90得分呈正相关(P值均<0.05);退避和合理化这两种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水平均有显著预测作用(β值分别为0.157,0.143,P值均<0.05).结论 灾后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必须持续进行学校心理援助,重视学生的应对方式教育,重点关注消极应对方式得分高和有自责心理的学生.  相似文献   

18.
研究生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研究生的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为开展对研究生的人格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应付方式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200名研究生进行团体施测。结果研究生对各种应对方式的使用程度依次是解决问题、幻想、自责、合理化、退避和求助。研究生解决问题和求助的应对方式与SCL-90的各因子均呈现负相关,而自责、幻想、退避和合理化与SCL-90的各因子均呈现显著正相关。结论研究生的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护理人员的应付方式、效果以及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应采用应付方式问卷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对96名护理人员进行测评分析.结果:解决问题因子与求助因子呈显著性睚相关(P<0.05),而与自责因子显著性负相关(P<0.01);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各因子间呈显著性正相关( P<0.01);解决问题因子与生活质量总分、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及物质生活呈显著性相关(P<0.05);求助因子与生活质量总分、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及物质生活相关无显著性(P>0.05);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因子与生活质量总分、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呈显著性负相关(P<0.05~0.1).结论:解决问题为护理人员应付方式的第一策略,其次为求助,较少采用自责的应付方式;护士群体的应付方式类型由成熟到不成熟的关系序列为:解决问题-求助-合理化-退避-幻想-自责.选用的应付方式成熟与否,与护士的身心健康、生活质量和护理质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临床医学工程》2017,(12):1759-1760
目的探讨理性情绪疗法对多发性硬化患者情绪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70例多发性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理性情绪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抑郁评分、焦虑评分以及应对方式。结果实验组患者干预后的SDS评分及S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干预后的积极解决问题、寻求帮助以及合理化情绪等理性因子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自责、胡思乱想、逃避等非理性因子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理性情绪疗法对多发性硬化患者的情绪及非理性的应对方式均具有良好的改善效果,可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