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由于线驱动机器人采用绳索传动,而绳索具有一定的弹性,增加了控制的难度。为了提高线驱动机器人的控制精度,提出了一种P-PID控制算法,弥补了电机回程时由于绳索弹性产生的误差。基于六自由度线驱动机器人进行实验证明该算法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的PID控制算法,该算法有效地降低了绳索传动时的回程误差,提高了机器人的末端控制精度。  相似文献   

2.
模具多路温度控制器的研制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模具温控装置的现状分析,设计了基于80C552单片机为核心的32路的温度控制系统,介绍了该系统的硬件结构、抗干扰设计、控制算法,并对控制精度进行了探讨,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操作简单、控制精度高,应用范围广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目前的仿人形机器人研究多以刚性材料为主,仿形精度不高且无法真实模拟人的体态特征。针对这一问题,设计了一种仿人形气动柔性机器人。设计了一种IBP-PID的稳压控制方法,实现了柔性机器人气动元件内的精密气压控制,进而提高了柔性机器人的尺寸控制精度;设计了空间视觉尺寸测量实验,检验该控制算法的准确性。结果表明:该稳压控制算法在微气压环境下的控制效果良好,兼顾了动态特性和稳定性;柔性机器人的关键部位尺寸控制精度在0.5%以内,验证了控制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结合灰色预测控制和传统PID控制的优点.设计了灰色预测变参数PID控制,并利用迭代学习控制的学习能力来增加控制算法对于周期运动系统的控制精度.该方法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鲁棒性.通过注塑机机械手位置伺服对象的仿真实验表明,该方法具有很高的控制精度和抗干扰能力.  相似文献   

5.
针对目前我国区域供热控制系统的不足,提出将TMS320F2812应用到该控制系统中,采用现代微机控制技术与先进控制算法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区域供热控制系统;系统设计克服了传统控制系统在灵活性、体积、运行速度、控制精度等方面的不足;变积分型模糊PID控制算法的引用,增强了控制系统的鲁棒性、自适应能力,提高了系统的控制精度;对于提高区域供热系统的供热质量,降低供热控制系统投入,促进传统供热控制系统升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陈巧  鲁仁全 《机电工程》2009,26(12):45-49
为了对当前炉温的发展做出正确的预测,充分考虑了实际高炉炉温控制系统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和预测控制算法需要进行复杂矩阵运算的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不确定阶梯式动态矩阵的预测控制算法,并应用于高炉炉温控制系统。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预测控制算法能对当前炉温的发展做出正确的预测,控制稳定性好,是一种提高高炉炉温控制精度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基于NI-LabVIEW的Fuzzy-PID控制器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设计一种Fuzzy PID控制算法 ,在LabVIEW平台上进行仿真研究 ,结果表明 ,该控制器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和鲁棒性 ,有较好的动、静态控制精度  相似文献   

8.
该文设计了模糊BP神经网络PID控制器,用于提高VEHSLS控制精度和响应速度。该控制器把模糊逻辑、BP神经网络和PID控制的优点相结合,充分利用了模糊逻辑的抽象能力、神经网络的自学习功能和HD控制算法简单的特点,使系统可以通过模糊神经网络在线调整PID控制器的参数,进而提高了VEHSLS控制精度和系统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对强耦合多变量温度控制系统进行了研究,系统是以中央温度和均匀温度作为输入,以加热元件和热风速度作为输出,形成了双输入-双输出温度控制系统,采用具有解耦功能的模糊控制。介绍了控制算法的步骤,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分段控制算法。实践表明该系统切实可行,达到了所要求的控制精度和目的。  相似文献   

10.
针对目前组态软件ForceControl缺乏先进控制算法的情况,提出了一种为组态软件扩充先进控制算法的方法。用Matlab Deploytool生成先进控制算法的COM组件并在系统中注册该组件,在Visual C++ 6.0中开发调用算法组件的ActiveX控件。将控件嵌入到组态软件ForceControi中,为其扩展模糊自适应PID控制器功能。仿真实验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且过程简单、成本低,充分利用了VC++6.0和Matlab的优点,提高了工业过程的控制精度。  相似文献   

11.
张银君 《广西机械》2013,(12):27-28,37
针对传统的催青室温度PID控制系统存在稳定性差,控制精度效果不佳,无法在线调整PID参数等问题,提出了一种采用达林算法方式来设计催青室温度控制器方案,并介绍了此系统的控制器算法设计步骤,实验结果仿真,并在进行实地实验.仿真、实践结果表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法超调量小,调节时间大幅缩短,并可以有效提高系统响应速度及控制精度.  相似文献   

12.
由于强非线性和强耦合作用严重影响双缸同步系统的控制精度,同步误差加剧试件变形内力,具有较强的破坏能力,因此研究具有优良性能的同步控制算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建立考虑系统安装误差、测量误差、负载刚度和伺服阀零偏等因素在内的双液压缸同步控制系统数学模型;分析上述各误差因素对双缸同步控制精度的影响机理;提出了基于内力补偿和位...  相似文献   

13.
唐艳凤  贾立锋  李宁 《现代仪器》2012,18(3):63-65,70
针对目前显微镜载物台自动温控系统的不足,设计开发一种基于C8051F021的显微镜载物台温度自动控制系统。该系统采用高精度PT100作为测温传感器,运用模糊自整定PID(Fuzzy-PID)算法,控温范围为-10.0-40.0℃,温度控制精度为±0.3℃。实际应用表明,该温控系统响应快、超调量较小、运行稳定可靠,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随着工业的发展,以及对系统通用性和可靠性要求的提高,研究用多个电机共同完成流水线生产已经越来越具有实际工程意义。本文以行列式制瓶机中的同步控制为背景,针对接近开关检测装置不能实时提供相位信息,提出了一种基于卡尔曼滤波的虚拟采样同步控制算法,实现供料机、分料机、拨瓶机和输送机等的同步控制,同步控制精度可达1度以内。  相似文献   

15.
科氏质量流量计数字闭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并实现了一种科氏质量流量计的新型数字闭环系统。其闭环幅度控制基于数字信号处理方法和数字控制律,改善了系统的动态品质、稳态精度和抗干扰能力;系统设计综合了模拟技术和数字技术优势,降低了硬件成本和算法复杂度。  相似文献   

16.
在直流力矩电机驱动的伺服系统中,由于存在诸多非线性因素和随机性因素,所以致使模型难以准确建立,各类影响因素不能被准确补偿,从而降低了系统仿真分析的有效性和实际应用的控制精度。针对此,引入自抗扰算法,即根据直流力矩电机伺服系统的特性设计自抗扰控制器,综合在线估计,补偿影响因素,即将所有影响因素归结为一个总扰动进行在线观测和补偿,以期进一步提高伺服精度。通过对系统施加苛刻的干扰条件进行仿真研究,根据分析仿真结果整定出控制器参数。为了验证控制算法的有效性,将整定好参数的控制器应用于直流力矩电机驱动的转台内框上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基于自抗扰算法控制的转台内框获得了很高的动态跟踪性能,且鲁棒性强,从而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以研制的飞行模拟器操纵负荷系统原理样机为研究平台,对驾驶机构施加力加载的液压力控制系统进行了试验研究。为解决稳态精度和稳定性之间的矛盾,提高力加载控制系统的加载精度,构造了一种前馈补偿和PID反馈调节相结合的复合控制算法。试验结果验证了该复合控制算法的有效性,同时也验证了由前馈控制和PID控制构成的复合控制是实现操纵负荷力加载高精度跟踪控制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针对传统PID配料控制系统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蚁群算法PID参数优化控制方法,将蚁群算法能快速稳定找到最优参数解的特点与PID精确调节的特点有机结合起来。在简要介绍蚁群算法原理的基础上,描述了蚁群算法PID参数优化方法,并给出了新算法的具体实现步骤。仿真应用研究表明,该方法比传统的PID控制有更强的灵活性、适应性和鲁棒性,能有效提高系统配料精度,进而验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针对绕线机对张力和速度较高的控制要求,提出了一种高精度张力解耦控制算法。在详细分析系统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将系统解耦为开卷辊恒张力控制和复卷辊恒速度控制。该算法将参考速度预测算法、前馈扰动补偿算法、张力反馈控制算法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了对张力和速度的高性能控制。通过构建以绕线机为对象的实验平台,对传统的张力反馈控制算法和所提出的控制算法分别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能有效地抑制卷径变化对张力和速度的影响,实现张力和速度的稳定控制。
  相似文献   

20.
为了克服自适应光学系统中倾斜镜的迟滞响应,提高响应的线性度,改善倾斜镜的控制精度,研究了倾斜镜的迟滞非线性效应。提出了一个基于频率相关的Mutified-Prandtl-Ishlinskii(MPI)模型的补偿方法来在线自适应逆补偿倾斜镜的迟滞非线性。结合反馈PID控制构成了自适应逆前馈复合控制方案,其中自适应逆前馈克服了由于频率等因素引起的迟滞曲线变化,反馈PID则改善了整体的控制性能。建立了倾斜镜二阶系统模型来估计倾斜镜系统的输出,解决了MPI模型参考信号的问题,避免了增加额外前馈传感器,保证了光能量的利用率。实验结果表明,倾斜镜系统15 Hz非线性迟滞率由原来的24.28%降为1.17%,线性度提高了约95%,控制精度较传统PID方法提高了约60%。该方法能够有效补偿倾斜镜的迟滞非线性,提高了自适应光学系统中倾斜镜的校正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