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马朗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储层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朗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以湖相沉积为主,岩石类型多,主要为碎屑岩、碳酸盐岩和火山岩.粘土矿物类型有伊/蒙混层、伊利石、高岭石、绿泥石和绿/蒙混层,以伊/蒙混层为主,缺乏蒙皂石.粘土矿物分布模式为不正常转化型.储层物性差,平均孔隙度为 2.1%~9.7%,渗透率一般小于 0.05×10-3μm2.孔隙类型有原生孔隙、溶蚀孔隙和裂缝,以溶蚀孔隙、晶间溶孔为主.芦草沟组具有强水敏、强速敏、强土酸敏、中等盐酸敏和中等盐敏特征.储层敏感性空间分布主要受沉积相控制.  相似文献   

2.
通过场发射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背散射电子衍射,X射线能谱,X衍射等分析手段对马朗凹陷芦草沟组源岩油储层储集空间类型及其特征与成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区源岩层的储集空间可分为5大类:原生孔,包括粒间孔、晶间孔;次生溶蚀孔隙,包括粒间溶蚀孔、粒内溶蚀孔、溶蚀缝和基质型溶蚀孔隙;有机质热演化生烃残留孔;裂缝,包括构造缝和非构造缝;纹层间由于岩石物理性质差异形成滑脱缝和破裂缝。从微观孔隙结构分析,各类微孔隙、微裂缝是源岩中烃类的主要储集空间,裂缝、微裂缝起主要的输导作用,改善储层渗透性。  相似文献   

3.
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页岩是我国典型的湖相液态烃页岩之一,具有丰富的页岩油资源.为研究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页岩含油性及控制因素,以吉174井钻井岩心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相邻井的岩心分析资料,通过页岩地球化学分析和物性分析评价芦草沟组页岩含油性,指出吉174井"甜点段"并分析其控制因素.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4.
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电子探针观测,结合野外剖面及测井和地震等资料,分析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致密油 储层岩性与孔隙特征。结果表明致密储层段由呈韵律互层产出的白云岩类/粉砂岩类与泥岩类构成,一般由3~5 个韵律组成, 具有一定的非均质性。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白云质粉砂岩/粉砂质白云岩、砂屑白云岩以及泥晶白云岩。其中白云质粉砂岩 / 粉砂质白云岩分布最广,为芦草沟组上、下储层段(“甜点”)最主要储集岩,砂屑白云岩只分布于上储层段,泥晶白云岩 以薄的夹层形式分布于上、下储层段。电子探针微区观测表明,储集空间以溶蚀型孔隙为主,孔径大小从几μm 到30 μm, 可分为粒间/ 晶间溶孔、粒内溶孔以及部分裂缝型孔隙,发生溶蚀作用的矿物以钠长石为主,白云石次之。定量分析表明, 白云质粉砂岩/ 粉砂质白云岩主要由钠长石、白云石以及少量钾长石等矿物组成,砂屑白云岩主要由微晶白云石和少量钠长 石等矿物组成,泥晶白云岩主要由微晶白云石和少量石英、钠长石等矿物组成。  相似文献   

5.
针对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页岩油储集层岩性岩相复杂且相应物性特征不明,对研究区多口钻井岩芯样品的岩石学、孔隙特征与储集物性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芦草沟组是典型的混积岩地层,以泥级碎屑与云质混积岩为主,矿物以白云石、石英与斜长石为主.甜点位层属于浅湖-半深湖亚相湖泥微相与滩坝微相,以及少量前三角洲亚相地层,在垂向剖面频...  相似文献   

6.
为深化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页岩储层孔隙及含油性认识,通过氩离子抛光、场发射扫描电镜、核磁共振、微纳米CT及激光共聚焦实验技术,对芦草沟组微纳米孔隙类型、成因及含油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微纳米级孔隙按照成因分为无机矿物晶间孔和有机质生烃孔两大类.微纳米孔隙中重质组分附着于颗粒表面或充填于纳米级小孔中,轻质组分主要赋存于...  相似文献   

7.
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致密油储层沉积相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利用岩芯、薄片、录井和测井等资料,在识别各级次基面旋回界面类型及特征的基础上,将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划分为1个长期旋回,6个中期旋回,44个短期旋回,建立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比格架。在总结地球化学、岩性、沉积构造、电性特征的基础上,综合分析古生物化石、测井等资料,以识别沉积相标志为主,进行单井、连井及平面沉积相分析。研究结果认为,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为咸化湖泊-三角洲沉积体系,岩性复杂多变,在机械、化学、生物等沉积作用共同影响下,形成由细粒碎屑岩、泥岩、碳酸盐岩构成的混积岩层。芦草沟组发育上、下两个致密油甜点体,上甜点体(SSC37-SSC42)为咸化湖相沉积,微相类型以滩坝为主;下甜点体(SSC6-SSC17)以三角洲前缘沉积为主,微相类型为席状砂、远砂坝等。利用开发试验区及水平井部署区的井多、井密的有利条件,对沉积相边界进行控制,从而实现平面微相的精细刻画,研究表明芦草沟组优质甜点以滩坝主体微相为主,主要集中发育在凹陷中心低隆起处。  相似文献   

8.
宋永  周路  郭旭光  常秋生  王霞田 《岩石学报》2017,33(4):1159-1170
准噶尔盆地东南缘吉木萨尔凹陷中二叠统芦草沟组新近发现了独特的湖相云质混积岩致密油储层,不同于传统的海/湖相硅质/灰质致密油储层,展示出重要的学科研究意义。本文报道了这类储层的基本特征与分布规律。结果表明,这类储层岩性主要由砂屑白云岩、粉砂质白云岩/白云质粉砂岩和微晶白云岩组成,见少量粉砂岩和凝灰岩;储集空间以次生粒间溶蚀孔隙和部分剩余粒间孔隙为主,微裂缝仅在少数样品中发育。储层含油性与物性呈正相关,据此将储层分为三类:一类储层孔隙度12%,渗透率0.1m D;二类储层孔隙度7%~12%,渗透率0.01m D;三类储层孔隙度以4%~7%,渗透率0.001m D。前两类是相对优质储层,分布特征表现为南厚北薄,物性南好北差。这种特点受控于沉积相及其物源,南部是主物源区。据此预测了有利储层分布区,其中芦草沟组上甜点段优质储层主要分布在吉32-吉171-吉31井区,下甜点段优质储层主要分布在吉174-吉251-吉36井区。这些认识还可供区域油气勘探参考。  相似文献   

9.
研究区芦草沟组云质岩主要包含泥晶白云岩、凝灰质白云岩和白云质凝灰岩等类型,对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广泛发育的云质岩进行详细的地球化学研究,分析了芦草沟组云质岩的物质来源和沉积环境。云质岩的c(Mg)/c(Ca)比值0.03~1.44,磷含量262×10-6~17283×10-6,Th/U比值0.58~2.00,V/(V+Ni)比值0.60~0.89,V/Cr比值1.25~6.38,Sr/Ba比值0.55~8.25,反映了云质岩形成于生物繁盛的还原性咸水湖泊环境,Mg离子主要来源于深部岩浆热液。碳、氧同位素研究反映芦草沟组主要形成于温度较高的咸水环境中,且由早至晚芦草沟组沉积期具有温度升高而盐度降低的趋势。温度的升高引起的蒸发量增大并没有带来湖水盐度的增加,这种碳酸盐碳、氧同位素反向变化关系可能由于芦草沟组沉积后期不断有外源淡水的输入造成。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挖掘沙湾凹陷风城组油气勘探开发潜力,需要针对储层基本特征以及物性控制因素进行详细研究。通过岩心观察、薄片分析等多种研究手段,分析储层特征以及物性控制因素,为优质储层的预测奠定基础。结果表明,风城组储集岩性以砂砾岩为主,储集空间以微裂缝为主,普遍见片状片弯状喉道,孔隙结构较差,属于特低孔特低渗储层。构造、沉积和成岩作用为储层物性主要控制因素,断裂的发育以及异常压力的形成为微裂缝的发育提供基础条件,古地貌对沉积水动力条件起到重要控制作用,岩石成分和结构差异加剧储层物性平面的非均质性。成岩作用控制储层最终物性,压实和胶结作用造成储层物性变差,溶蚀作用的发育极大改善储层的物性。研究区北部凹槽内断裂带附近的风城组砂岩类储层为下一步勘探的重点目标。  相似文献   

11.
陆相断陷盆地岩性油气藏的形成和分布受到多种因素的控制(包括多项宏观地质因素和微观地质因素),很难用一个统一的模式来解释,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特征。岩性油气藏形成并分布在沉积盆地中,它必然首先要受盆地中宏观石油地质条件的影响,如:1)构造带类型的影响,2)沉积体系域类型的控制,3)储集相类型的控制,4)烃源岩的控制以及5)盆地温—压系统的控制等。根据岩性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和岩性圈闭成藏控制因素的分析,认为岩性圈闭能否成藏主要受4大主控因素制约:1)油气运移通道因素,2)流体动力因素,3)储层临界物性因素,和4)砂体封闭因素。本文力图用“多元控油—主元成藏”规律来概括这一特征,以期在石油地质理论和岩性油气藏勘探方面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成藏动力学系统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向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成藏动力学系统是含油气系统理论的新发展,是一门刚刚起步的新学科。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调研,对成藏动力学系统的产生、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作了较为详细的评述。成藏动力学系统研究的是沉积盆地中流体运动的一个客观存在的天然系统,是通过对成藏最基本条件和连通体系的深入研究,搞清油气成藏的动力学机制进而认识油气成藏模式和富集规律。成藏动力学系统目前在地层压力、流体动力学机制、类型划分、系统叠置的地球化学效应及成藏作用等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一些进展,但在不同构造背景下的形成与演化研究、各动力学之间相互作用的机制研究、异常地层压力形成和消散的机制研究以及定量化模拟研究等方面仍将是今后成藏动力学系统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塔河油田勘探表明,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是潜在勘探层位.通过岩心、测井、薄片、物性、钻井和生产测试等资料综合分析,认为良里塔格组具两套岩性组合,顶部和底部为浅水高能沉积,中间为深水低能沉积,物性比中下奥陶统差,渗透率非均质性较强,主要受泥质条带和裂缝影响.储集空间主要包括溶蚀孔隙、溶蚀孔洞和裂缝3类.储层类型有孔隙-裂缝型和孔洞-裂缝型两类,后者是主要储层类型.储集空间形成主要受同生期和表生期岩溶作用、埋藏溶蚀作用和断裂作用4个因素控制,其中断裂作用是良里塔格组储层形成和分布的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14.
云南省鲁甸县地质灾害特征与成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甸县地质灾害类型众多,主要有滑坡、泥石流、崩塌、地裂缝等.鲁甸县境内现有地质灾害86处,其中滑坡60处、泥石流13处、崩塌10处、地裂缝3处.地质灾害规模以小型为主,占62.79%,其次为中型和大型,有少量巨型地质灾害.在资料收集与野外调查的基础上,从地形地貌条件、地层岩性条件、地质构造条件、降雨、人类工程活动、地震活动等方面探讨了地质灾害的形成因素,找出成灾规律,并提出了防灾、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15.
商州盆地第四纪新构造活动特征及对盆地形成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白垩纪和第三纪构造盘地基础上形成的商州第四纪盆地内,新构造断裂活动可分为早更新世末期平缓褶皱及与之相伴的压性断裂和中更新世末期张性断裂。该盆地属一北浅南深的掀斜断块,除北界外,南、西和东界均具断裂特点,其形成经历了挤压和引张两个阶段。  相似文献   

16.
三峡库区巴东组地层的发育特征及其空间变化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大量的野外实际观察、室内岩石标本的薄片鉴定及化学成分分析结果,作者详细论述了三峡库区巴东组地层(T2b)的发育特征及其空间变化的规律性。巴东组地层在秭归、巴东、巫山、奉节等4个地区的总厚度最小约为830m,最大约为1420m,自东而西地层总厚度具有逐渐增大的趋势。红色与灰色是巴东组地层的两大基本色调,红色系列的岩层(第二、四段),多见为碎屑或砂泥质岩类,而灰色系列的岩层(第一、三、五段),多见为碳酸盐岩类。由其发育特征可知,巴东组为典型的易滑岩组。  相似文献   

17.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长6-长8段储层特征及其主控因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6-长8段储层以长石砂岩为主,结构、成分成熟度均较低,属典型低孔低渗储层.利用岩心、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及物性分析等资料,分析长6-长8储层特征,指出影响砂岩储集性能的主控因素为沉积环境、骨架颗粒物理化学性质、填隙物成分和含量、成岩改造程度.沉积环境是造成储层渗透性偏差、产能低的基本原因,而储层储集性能后期的改变受成岩作用控制,骨架颗粒和填隙物则为成岩改造作用提供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8.
塔中40油田东河砂岩储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东河砂岩是塔中40油田的主要产层,根据岩性不同,由上至下可分含砾砂岩段和均质砂岩段,两段储层的储集物性相差很大,其中均质砂岩较好,通过岩心观察储层岩石学戚岩作用和孔隙演化等多种特征研究,认为含砾砂岩段为临滨亚相的产物,均质砂岩段为前滨亚相的产物,这是两段储层物性相差大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岩石组份上,含砾砂岩中碳酸盐胶结物的含量比均质砂岩高得多,通过细致的微观特征分析,认为这种碳酸盐胶结物可能是埋藏过程中粘土矿物蒙脱石向伊利石转化,析出的钙、镁、铁等离子与碳酸根离子反应所产生;这些碳酸盐胶结物后被溶蚀形成现今的储层.含砾砂岩段储层较差可能是由于其沉积于临滨环境,源始孔隙度较低,成岩改造后相对更致密,在溶蚀过程中,溶蚀流体通过少,胶结物被溶蚀的少所形成.沉积相和成岩作用中的胶结作用、溶蚀作用是东河砂岩储层发育的主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19.
民和盆地储怪物性较差,普遍具有低孔、低渗或低孔、特低渗的物性特征,通过对上侏罗—下白垩统储集层的沉积相特征、砂体展布、岩石结构类型、物性特征及期影响因素的系统分析,发现高地温场、成岩过程中的压实与胶结作用是造成盆地物性差的主要原因.古埋藏浅、次生孔隙发育、易形成裂缝的环凹陷周缘斜坡带及凹中继承性隆起带储层物性相对有利,为盆地下步勘探目标优选的有利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