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应用非同位素PCR-SSCP方法检测乳腺癌p53基因点突变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组织中p53基因点突变。方法应用非同位素PCR -SSCP技术检测 4 8例石蜡包埋乳癌组织中p53基因点突变。结果  4 8例乳腺癌中 2 0例出现异常电泳 ,表明这些病例相应DNA片段中发生了点突变 ,其中 8例位于第 5- 6外显子 ,9例位于第 7外显子 ,3例位于第 8外显子。免疫组化检测突变p53蛋白的表达 2 5例为阳性 ( 52 % ) ,其中 5例SSCP未发现基因突变 ,突变可能发生在所检测的基因片点以外。结论 非同位素PCR -SSCP是一简便、快速、有效的检测基因点突变的方法 ,特别适用于大量标本基因点突变的筛选 ;p53基因点突变与突变型蛋白表达呈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组织中p53基因点突变。方法 应用非同位素PCR-SSCP技术检测48例石蜡包埋乳癌组织中,p53基因点突变。结果 48例乳腺癌中20例出现异常电泳,表明这些病例相应DNA片段中发生了点突变,其中8例位于第5-6外显子,9例位于第7外显子,3例位于第8外显子。免疫组化检测突变p53蛋白的表达25例为阳性(52%),其中5例SSCP未发现基因突变,突变可能发生在所检测的基因片点以外。结论 非同位素PCR-SSCP是一简便、快速、有效的检测基因点突点的方法,特别适用于大量标本基因点突变的筛选;p53基因点突变与突变型蛋白表达呈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用PCR-SSCP及DNA测序法研究胃癌p53基因突变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徐珊  单祥年 《医学争鸣》2001,22(14):1330-1333
目的 探讨p53基因突变与人类胃癌发生的关系。方法 运用PCR、PCR-SSCP结合银染法对25例胃癌组织p53基因第4、第5-6和第7外显子进行突变检测;运用双脱氧链终止法对第7外显子阳性突变标本进行DNA测序。结果 在25例胃癌组织中检出突变5例,突变率为20%;在第7外显子阳性突变标本中发现了18bp的大片段缺失。结论 p53基因突变与人类胃癌的发生具有明显相关性,并且这种突变可能不仅仅局限于点突变,大片段缺失也是p53基因突变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甲状腺癌组织中p53基因点突变。方法 应用非同位素PCR-SSCP技术检测39例不同类型甲状腺癌石蜡包埋组织中p53基因点突变。结果 10例分化甲状腺癌中4例(40%)、9例未分化甲状腺癌中6例(67%)出现异常电泳,表明这些病例相应DNA片段中发生了点突变,而5例乳头状癌和5例滤泡型癌均未见该基因的突变。10例出现异常电泳的甲状腺癌中9例(90%)同时呈现p53蛋白的表达。结论 非同位素PCR-SSCP是一简便、快速、有效的检测基因点突变的方法,p53基因点突变率与蛋白表达率基本相一致,p53基因的突变是分化型癌向间变型癌转化的关键性遗传改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用寡核苷酸基因芯片方法检测肺癌患者痰标本中p53基因的热点突变,为肺癌的诊断探索快速、准确的基因检测途径。方法:收集肺癌患者痰标本并提取基因组DNA,用荧光标记的引物对DNA进行p53基因Exon5、Exon7PCR扩增,然后用PCR扩增产物与基因芯片进行杂交,通过对杂交信号的检测,判断是否发生点突变,并用测序方法对部分阳性结果进行验证。结果:在27例肺癌患者痰标本中,p53基因突变的检出率为25.92%,其中小细胞肺癌的突变率为40%(2/5)、肺鳞癌的突变率为26.6%(4/15)、肺腺癌的突变率为14.28%(1/7),检测到的突变位点有175(2)、248(1)、249(2),对2例阳性标本的测序证实了基因芯片的结果。结论:寡核苷酸基因芯片法可以快速、准确检测出肺癌患者痰标本中p53基因的点突变,今后可用该法对肺癌患者和高危人群的痰标本进行大规模筛选,提高肺癌的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p53基因突变高发区第4~8外显子的突变及其意义。方法:取手术切除的瘢痕疙瘩和非增生瘢痕各12例,分别采用相应正常皮肤对照,体外培养成纤维细胞,采用聚合酶链反应一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技术检测p53基因的突变情况。结果:12例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标本中有9例p53基因外显子4、5、6、7出现突变,非增生瘢痕标本和正常皮肤标本均未检出突变。结论:p53基因突变是瘢痕疙瘩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银染PCR—SSCP法检测52例白血病患者p53基因点突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范红  阮励冰等 《铁道医学》2001,29(3):157-158
目的 通过检测白血病患者p53基因点突变,了解其与白血病的发展、治疗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用银染PCR-SSCP法检测52例不同类型白血病p53基因第5、6、7、8外显子的点突变。结果 在45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中有5例发生p53基因突变,其中3例对化疗不敏感;6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中1例有p53基因突变,此例患者在住院1个月内死亡,1例毛细胞白血病发生p53基因点突变。结论 p53基因点突变的检测对指导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8.
用银染PCR-SSCP方法检测人9种恶性淋巴瘤细胞系P53基因第5、6、7外显子的突变。检出SU-DHL-1,SU-DHL-4,SU-DHL-6,SU-DHL-8,SU-DHL-10,8392等6种细胞系中有P53基因的点突变。表明在恶性淋巴瘤细胞系中p53基因的突变发生率较高,是其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且非同位素银染PCR-SSCP方法用于检测p53基因点突变,具有灵敏性高,重复性好,无放射性,周期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食管上皮癌前期病变细胞p53基因的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p53基因的突变在食管癌前期病变和正常食管上皮中的差异,了解癌前期病变细胞中p53基因的突变与癌变的关系。方法 应用PCR-SSCP方法和PCR-RFLP方法对四川盐亭县1982年施行食管癌普查的食管拉网脱落细胞,进行p53基因第5外显子及第7外显子的突变检测。结果 48例标本p53基因检测均得成功;食管上皮重度不典型增生细胞中发现有5例突变发生均为p53基因第7外显子,而第5外显子未发现突变。检测到的5例突变中,有3例分别在为查后10年,12年和14年后转变为食管癌。正常食管上皮拉网脱落细胞中均未发现突变。结论 p53基因保持正常状态是食管上皮维持正常的前提条件;p53基因的突变歙良管上皮癌前期病变细胞具有了癌变趋势。  相似文献   

10.
用人肝癌细胞系PLC/PRF/5 DNA作阳性对照,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单链构象多态分析(PCR-SSCP分析),检测五种人肝癌细胞系及6例原发性肝癌组织中p53基因点突变。在被检标本中未检出PLC/PRF/5中存在的肝癌特异性p53基因点突变,即249位密码子第3碱基G→T颠换。因此,这种特异性p53基因点突变并不是肝癌中的普遍现象。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喉癌组织 p5 3基因点突变的频率、特征。方法 选用 P5 3蛋白表达阳性的喉癌标本2 2例 ,正常喉组织 2例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 RFL P)、单链构象多态性 (SSCP)及 DNA直接测序法分析 p5 3基因第 7外显子第 2 49位密码子的点突变。结果 在 2 2例喉癌中有 3例发生突变 ,分别位于 2 48、2 5 0及 2 5 4密码子 ,表现为碱基 C的丢失和 A→ T颠换 ,但无 2 49密码子突变。结论 在喉癌中 p5 3基因第 7外显子的第 2 49位密码子的突变可能并不常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 p5 3基因在肝癌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纯系 F344大鼠经 0 .0 6% 3′-甲基 -4-二甲胺基偶氮苯饲喂 6、1 2和 2 4周致癌。激光显微切取肝脏癌前病变和癌灶 ( LCM样品 ) ,进行p5 3基因的 PCR- SSCP分析和直接测序。结果 :2 5 %癌前病变 LCM样品及 45 .8%癌 LCM样品分别在外显子 6/7或 (和 ) 8呈现 PCR- SSCP电泳带移动率改变 ( P>0 .0 5 )。 2 0 .5 %癌前病变 LCM样品在外显子 6/7或 (和 ) 8发生了错义突变 ,显著低于癌灶样品 ( 62 .5 % ,P<0 .0 1 )。在较晚的癌前病变和癌灶细胞核中发现变异的 p5 3蛋白。结论 :p5 3基因突变始发于肝脏化学性癌发生早期的癌前病变 ,提示突变导致 p5 3基因的失活是肝癌发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p53基因在涎腺多形性腺瘤发生中的基因序列突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洁  董福生 《中华医学杂志》1999,79(10):777-779
目的 检测腺多形性腺瘤p53基因第7、8外显子的碱基突变,探讨该瘤的发生及生物学特征。方法 从手术标本中选择涎腺多形性腺瘤14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技术及DNA核酸序列测定方法对涎腺多形性腺瘤7例第7外显子异常者。3例第8外显子阳性者。5例第7外显子SSCP(其中3例第8外显子SSCP也呈阳性)的肿瘤进行核酸序列测定。结果 发现SSCP阳性的肿瘤相应的外显子碱基序列已发生变化。第  相似文献   

14.
为观察p53基因和Rb基因与鼻咽癌发生的关系,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型多态分析技术(PCR-SSCP技术),检测33例鼻咽癌组织、4例鼻咽部炎性组织及3例正常鼻咽部组织中p53基因第7,8外显子的突变。结果显示,在33例鼻咽癌中有7例存在p53基因第8外显子的突变,突变率为21.2%。在第7外显子中未检测出突变发生。应用Southern印迹杂交,对Rb基因在鼻咽癌中存在状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13例鼻咽癌组织中有11例鼻咽癌组织有Rb基因的缺失或明显减弱,提示p53基因突变及Rb基因的缺失而导致的基因失活与鼻咽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并建立一套适用于临床检测的p53基因突变的分析方法,探讨肺癌发生发展与p53基因突变的关系,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分子依据。方法:采用PCR-SSCP银染法对22例肺癌患者p53基因的第6、第7外显子进行分析。结果:全部患者组织标本经PCR扩增,均获得特异的p53基因扩增产物,进一步对第6第7外显子应用SSCP进行突变分析,不同组织类型肺癌的p53基因突变率各不相同,第7外显子的突变率(27.3%)高于第6外显子(9.1%)。结论:PCR-SSCP银染法是适于肺癌患者p53基因突变分析的简捷、快速而可靠的检测方法,通过进一步研究,将为肺癌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和预后判断提供有价值的分子指标。  相似文献   

16.
G Zhou  X Zhang  S Lui  D Lin  C Liang  X Yang 《华西医科大学学报》2001,32(3):359-60, 434
OBJECTIVE: To determine the characteristic and frequency of the point mutation of p53 gene. METHODS: 22 cases of laryn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LSCC) with positive expression of mutant p53 protein and 2 cases of normal laryngeal epithelium as control were examined by means of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PCR-RFLP), 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 (SSCP) and DNA sequencing analyses. RESULTS: 3 cases of LSCC had the point mutation on codons 248, 250 and 254 of exon 7 in p53 gene. None of the cases had the point mutation on codon 249. CONCLUSION: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 point mutation on codon 249 of exon 7 in p53 gene may be uncommon in LSCC. SSCP and DNA sequencing analyses are sensitive and rapid methods for detecting p53 gene mutation.  相似文献   

17.
30例新鲜胃癌标本,采用多聚酶链反应技术检测人类乳头瘤病毒16、18感染、并采用多聚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技术对p53基因突变进行检测。结果:HPV15阳性率为40.0%,未发现HPV18感染:P53基因突变率为50.0%,HPV16感染和P53基因突变同时存在者为16.7%。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抑癌基因p53在人食管癌及其癌旁组织中的突变,尤其是p53外显子4的变异。方法:采用PCR-SSCP和DNA测序等方法对24例人食管鳞状细胞癌术后标本进行了p53基因外显子4-8的突变分析。结果:在食管癌组织及癌旁组织幸免被检测的15列标本中,分别有40.0%(6/15)和46.7%(7/15)发生了突变,两者差异无显著性,食管癌组织标本中有50%(9/18)的突变发生在外显子4。另外,有4例在食管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同时检测出p53基因突变,年龄,性别,术前治疗(放射治疗,化学药物治疗),肿瘤的部位等对癌组织的突变率并不产生影响。结论:在人食管癌及其癌旁组织中,p53基因的突变几率差异无显著性,年龄,性子4的突变可能产生了尤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用显微切割-PCR检测石蜡标本微小病灶DNA异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在石蜡切片中行显微切割 PCR检测微小病灶基因突变和微卫星不稳定的方法及意义。方法 :选取本室实验性大鼠肺鳞癌浸润癌伴有支气管粘膜上皮增生、鳞状化生和 或不典型增生的蜡块标本 19例 ,分别切割各病变阶段组织并提取DNA用作PCR模板 ;SSCP检测P5 3基因第 5~ 8外显子突变及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微卫星点ADRB2 的不稳定现象。结果 :7例支气管粘膜上皮增生 ,1例鳞状化生 ,12例不典型增生 ,19例浸润癌组织都分别成功地显微切割并提取DNA。除 1例上皮增生及 2例不典型增生组织PCR扩增失败外 ,其余切割组织P5 3外显子及微卫星点PCR扩增均获成功。 19例浸润癌组织 10例有P5 3基因突变 ,增生及鳞状化生组织未发现P5 3基因突变 ,10例不典型增生组织有 3例P5 3基因突变 ,这 3例标本中的浸润癌组织也都有相同外显子的突变。所有扩增成功微卫星点均未发现不稳定现象。结论 :在石蜡标本中进行显微切割 PCR检测DNA异常可获得较满意结果。联合应用连续切片 HE染色 显微切割 PCR 银染技术使定点对位分析肿瘤发生发展各阶段微小病灶中基因异常得以实现 ,对于研究癌前病变、不典型增生组织中DNA分子变化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