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长城"安全政策的扩充研究及其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庆松  孙玉芳  梁洪亮  张相锋  孙波 《电子学报》2002,30(11):1658-1662
"长城"安全政策(Chinese Wall Security Policy,CWSP)是商业信息领域中重要的安全政策之一.但是Brewer-Nash提出的CWSP并不能很好地满足实际的需要.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ole-Based Access Control,RBAC)模型是一种"政策中性(Policy Neutral)"的模型,被看作是最有可能替代传统的自主和强制访问控制模型的一种全新的模型,正越来越被信息安全领域所重视.本文首先介绍了RBAC和"长城"安全政策,然后根据实际应用对CWSP作了系统的扩充,最后本文系统地论述了基于RBAC的扩充CWSP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ole-Based Access Control,RBAC)2001的权限管理模型,针对该模型中存在的问题,在传统权限模型中引入对象组(object_group)的概念,构建出基于对象组的权限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对象组的RBAC(GB-RBAC)模型,简化了管理员的操作,实现了权限的及时动态管理。  相似文献   

3.
RBAC(Role Based Access Control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模型作为访问控制系统中的理想选择。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研究。本文针对规模较大的访问系统的特点。提出一种改进的基于XACML的访问控制模型,使得RBAC模型具有了良好的灵活性、扩展性、以及跨平台性,并将该模型在大型互动网络游戏开发平台中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4.
RBAC与MAC在多级关系数据库中的综合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斓  冯登国  徐震 《电子学报》2004,32(10):1635-1639
多级安全数据库的安全策略需要各种模型来表达,访问控制模型是其中之一.强制访问控制(MAC)模型保证多级数据库中的信息流动符合系统的安全策略.利用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BAC)来实现MAC能方便多级安全数据库的权限管理.提出了一种MAC与RBAC的综合模型,定义了多级角色与内部角色的概念,并给出了综合模型中经过修改后的操作,使得系统能自动地完成符合强制访问控制策略的用户权限的管理.该模型方便了管理员的权限管理,适合用户较多,安全层次比较复杂的多级关系数据库系统.最后给出了模型的部分实现机制.  相似文献   

5.
刘智敏  顾韵华 《信息技术》2012,(4):152-155,158
针对网络环境下多自治域之间互操作安全需求,提出了一个基于角色和映射规则的跨域使用控制模型CD_UCON(Cross-Domain UCON)。该模型结合了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BAC)模型的权限机制和使用控制模型(UCON)的框架。为实现属性易变性和访问控制连续性,CD_UCON对UCON模型中的属性和授权规则进行扩展;通过映射规则实现跨域交互。以CD_UCON模型在物资采购管理系统中的应用分析说明了该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行燕  高荣芳 《现代电子技术》2007,30(16):157-159
基于角色访问控制(RBAC)是一种方便、安全、高效的访问控制机制和重要的信息安全技术,他在满足企业信息系统安全需求方面显示了极大的优势。对RBAC模型——NRBAC模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针对Web信息系统的结构特征及其对安全访问控制的要求,提出NRBAC模型的实现方案,从而利用基于角色访问控制技术实现系统的权限管理功能。  相似文献   

7.
一种基于扩展角色的访问控制模型和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传统的基于角色访问控制(RBAC)模型的不足,在基于角色的权限访问控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扩展角色访问控制模型,新模型对角色和权限的概念进行了扩展,使得RBAC模型能够更灵活、高效地对系统进行权限访问控制,增强了访问控制安全。  相似文献   

8.
RBAC (Role Based Access Control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模型作为访问控制系统中的理想选择,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研究.本文针对规模较大的访问系统的特点,提出一种改进的基于XACML的访问控制模型,使得RBAC模型具有了良好的灵活性、扩展性、以及跨平台性,并将该模型在大型互动网络游戏开发平台中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9.
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模型在LDAP服务中的研究与设计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分布式系统中,不同的计算机系统之间经常要进行资源的互相访问,由此而带来的安全性问题与通常环境下的安全问题有比较大的不同。文章首先分析用角色访问控制方法来实现分布式资源互访特点,然后讨论了如何在LDAP(Lightweight Directory Access Pmtocol)服务中实现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BAC)型,从而达到保证分布式系统中的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10.
基于映射机制的细粒度RBAC委托授权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蔡伟鸿  韦岗  肖水 《电子学报》2010,38(8):1753-1758
针对现有RBAC(Role-Based Access Control)委托授权模型存在的不足:其一,没有有效地实现细致委托粒度;其二,权限传播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给出一种基于映射机制的细粒度角色委托模型RDBMPM(Fine-Grained Role Delegation Model Based Permission Mapping Mechanism),该模型基于向量化与度量化算子的复合运算,提出了度量角色的概念,并以其为授权粒度对委托约束机制进行讨论,增强了权限传播的可控性.最后,通过三个典型的支持细粒度委托的模型在映射机制下的具体实现,验证了RDBMPM模型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1.
较为详细地分析了安全数据库实现的模型和技术,重点论述了多级安全数据库中的强制访问控制和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模块的实现方案及其关键技术;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出了一种安全级别至少为Bl的安全数据库体系结构。  相似文献   

12.
针对网格复杂的访问控制需求,对现有访问控制模型进行功能上的扩展,建立了基于环境-角色的网格访问控制模型,可为网格安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划分安全域是保护资产的一项重要措施。面向安全域划分的需要,提出了网络访问控制的层次模型,把网络访问控制划分为网络边界访问控制、安全域边界访问控制、主机网络访问控制3个层次,并探讨了网络组织、非军事区、地址转换、访问控制策略等关键问题。网络访问控制的层次模型有效地做到了纵深保护信息资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企业网格是建立在Internet的基础之上,必然会面临网络中各种各样的安全问题.针对企业网格分布式、多层、多用户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企业网格的网格安全模型.该模型对用户采用混合式账户管理方式,具有高效、安全的特点;通过基于PKI体系的数字证书进行用户认证,根据网格用户种类的区别提供不同的单点登录方案;综合使用RBAC与ACL的访问控制机制,既能保证用户访问资源的安全,又能简化用户授权的管理.  相似文献   

15.
肖锋 《现代电子技术》2010,33(18):104-105,109
在研究传统RBAC访问控制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应用于图纸管理系统的RBAC模型,详细讨论了安全控制中的资源对象、权限划分与角色定义等概念,对RABC基本模型进行扩展。根据用户的需求,建立了图纸管理系统的权限划分方法,并设计出数据库的逻辑结构且对数据库的设计过程和思路进行了详细的论述。系统的实际应用结果表明:采用RABC模型的图纸管理系统避免了用户和权限的直接联系,很好地实现数据库的安全访问。  相似文献   

16.
基于角色的轻量级多粒度访问控制框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为理论依据,提出了一种轻量级的通用访问控制框架,应用.Net平台的代码访问安全及对象关系映射技术实现了Web页面及Web服务资源的访问控制,以及不同层次的访问控制粒度,并将该框架应用于某市软件信息网的开发.  相似文献   

17.
授权模块是SSL VPN系统的基础模块,主要是对系统内的用户进行访问控制。动态授权模型是在RBAC的基础之上,为了满足SSL VPN系统的访问控制需求,引入了客户端的安全状态值,根据用户的角色和安全状态值来判定用户的最终访问权限,用于控制不同安全状态客户端的访问请求,进一步提高了SSL VPN系统的安全性能。  相似文献   

18.
The access control model is a core aspect of trusted information systems. Based on the role based access control (RBAC) model, we put forward the concept of the homonymous role, which extends the role control categories in RBAC, balances the control granularity and the storage space requirements, and executes the fine‐grained access control. Instead of the traditional global access control policies (GACP), we propose the homonymous control domain (HCD) mechanism to enable the coexistence of multiple types of access control policies in a single system, thereby improving the control granularity and flexibility. The HCD mechanism facilitates the discretionary supporting of independent access control policies for its homonymous user. The HCD mechanism and the traditional access control mechanism can be linked to construct a two‐layer access control policy mechanism for a system. Notably, we also consider the temporal characteristic in HCD, which is a critical feature of modern access control models. Furthermore, we analyze the conflicts between the HCD and GACP mechanisms. Finally, we design and implement our HCD on FreeBSD to demonstrate the advantages of the two‐layer access control mechanism. Copyright © 2008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