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了用新型化学杀雄剂WP喷施油菜叶片对油菜体内乙烯释放量和内源激素的影响.气相色谱测定乙烯释放量表明,经化学杀雄剂WP处理后的油菜样品明显比对照样品高;经高效液相色谱测定GA3、IAA、ABA三种激素含量表明,经化学杀雄剂WP处理后的不育系样品明显比对照样品高.这几种激素的研究结果说明激素水平的显著 变化导致了雄性不育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测定了果树组织中内源激素3-吲哚乙酸、赤霉酸、脱落酸、玉米素、二氢玉米素的含量,结果表明,样品的前处理方法及液相色谱条件均能满足内源激素测定的要求。3-吲哚乙酸、赤霉酸、脱落酸、玉米素、二氢玉米素的收率分别为79.79%,66.55%,77.47%,74.78%,77.58%。变异系数分别为4.70,5.43,4.16,5.25,3.20。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1-甲基环丙烯对番茄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用1-甲基环丙烯密闭熏蒸处理绿熟期番茄果实12h后,室温条件下贮藏,可使番茄的保存时间延长10d左右。和清水对照相比,药剂处理的番茄晚15d完全变红,硬度、酸度降低速度减慢,维生素C含量下降速度变快,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变化速度不大。药剂处理后番茄的腐烂率降低,药剂处理剂量35、70mg/m3贮藏后30d,番茄的腐烂率在30%以下,并且能够保持较好的风味和品质。  相似文献   

4.
通过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品种及用量的硅钙镁磷钾肥对番茄产量、品质及土壤pH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硅钙镁磷钾肥较习惯施肥能够有效提高番茄产量,灰粉处理、黄粉处理和颗粒处理3者之间无显著差异;施用硅钙镁磷钾肥提高了番茄产量、Vc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总酸、糖酸比及土壤pH,总体上表现为灰粉颗粒黄粉;硅钙镁磷钾肥以灰粉1 125 kg/hm2在番茄上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加工番茄上施用腐植酸肥料,增产效果明显,比对照增产12.56%~27.47%,其中:等成本处理〉60%常规养分处理〉等成本优化配比处理。施用腐植酸肥料可以增加加工番茄的还原糖、总酸度、VC、可溶性固形物和茄红素的含量,并降低硝酸盐含量。其中:以等成本处理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含解磷菌螯合微量元素肥在番茄上的施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螯合微量元素肥为对照,研究了含解磷菌螯合微量元素肥在番茄上的施用效果。结果表明,施用含解磷菌螯合微量元素肥的番茄茎粗、叶厚以及叶绿素含量均较对照处理稍高,但差异性未达到显著性水平(P0.05);5次糖度值数据跟踪显示,施用含解磷菌螯合微量元素肥的番茄糖度均高于对照处理,糖度较对照处理提高了3.50%~7.72%;施用含解磷菌螯合微量元素肥的番茄单果质量略高于对照处理,且与对照相比,施用含解磷菌螯合微量元素肥处理的番茄增产率达到22.12%。  相似文献   

7.
为考察普通有机肥、灭菌生物有机肥、加菌生物有机肥对作物生长及设施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以番茄为试验对象,开展了盆栽试验。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处理(CK)相比,施用有机肥处理(T1~T3)均提高了番茄的产量和含糖量,T3处理的番茄产量较T2处理的提高了22.60%,且差异显著;与CK处理相比,T2、T3处理均改变了番茄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其中T3处理的番茄根际土壤细菌数量显著提高,真菌和放线菌数量显著降低;与CK处理相比,T1~T3处理均降低了盆栽土壤的容重,降低幅度为5.5%~9.5%;T1~T3处理均提高了土壤中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的含量,T3处理的土壤中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较T1处理的分别提高了10.9%、26.0%、15.1%。  相似文献   

8.
《腐植酸》2020,(2)
为探究黄腐酸钾作为水稻拌种剂的应用效果,通过试验研究了黄腐酸钾拌种后的水稻秧苗生长指标及生理指标。结果表明:当黄腐酸钾用量为拌种量的1%时,可有效提高水稻种子发芽率;黄腐酸钾配合常规拌种剂使用,可显著提高水稻秧苗根长、茎基宽、鲜重、干重等指标,降低秧苗可溶性糖含量,提高秧苗可溶性蛋白含量,从而提高秧苗生理活性和素质,进而提高秧苗抗逆性。  相似文献   

9.
在农业生产上,常常应用某一种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就能达到应用的目的,但有时仅用一种生长调节物质,不能达到完满的要求,而添加另一种甚至两种以上的生长调节物质的混合使用时,才能达到应用的目的。这是因为植物生长发育的许多过程并非受某一种内源激素的作用,通常受多种内源激素同时或交错地相互作用的结果。另外,植物体内某一内源激素的水准,常常受温度、湿度、光照及肥水等栽培条件的影响。因此,在植物上使用某种生长调节物质时,其效果有时不够稳定,故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垦区农药安全使用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王险峰 《农药》2002,41(3):5-8
黑龙江垦区农药使用水平较高 ,特别是化学除草技术全国领先 ,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 ,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以及自然条件变化 ,在农药使用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如药效不佳 ,局部药害 ,影响了质量效益农业的发展 ,这些问题亟待解决。1 植物生长调节剂危害严重植物生长调节剂是指所有用来调节植物生命过程的内源植物生长物质。这些物质能影响植物的大小、形态特征、开花结果和产量 ,干燥、落叶以及除草 ,人们习惯上称这些物质叫植物激素 ,把植物体内产物叫内源激素 ,把人工合成的叫外源激素。目前生产应用的内源激素有益微增产菌 (Bacillusc…  相似文献   

11.
生长调节物质在热带地区有着广阔的应用前途。国外的报导甚多,国内也做了不少应用研究工作。人们所以对生长调节物质有着极大的兴趣,就是因为它们与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极为密切的关系。一、生长调节物质的作用机理植物激素,也称为内源激素,是指植物体内具有的有机的、微量的、非营养的化合物。它们在植物体内某一部位合成,然后运转到那些起作用的部位,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如植物休眠的长短,生长的高矮,开花的  相似文献   

12.
生长调节物质所以能保鲜,在于它们能抑制乙烯和脱落酸的生物合成,或提高促进型内源激素的含量,或抑制呼吸作用,或防治腐烂病菌。目前有保鲜作用的药可分为几大类数十种。由于两种以上的药剂按一定原理进行混用有增效作用,所以生产上有实用价值的保鲜剂大多数是混合制剂。  相似文献   

13.
植物内源激素HPLC分析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一种同时分析了5种植物内源激素的HPLC分析方法。该方法操作简单,快速方便 ,灵敏度高。  相似文献   

14.
试验选择具有10年棚龄的北方大棚,在不同施肥条件下,分别对土壤养分、盐分及番茄产量和品质等进行了研究,具体对因处理不同而引起的土壤养分与水溶性盐分含量、盐基离子组成的变化以及番茄的维生素C(Vc)含量和含糖量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腐植酸含有多种物质,它的施用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并且能增加土壤速效态P、K的含量,降低土壤电导率。施用复混肥的土壤电导率增加37%,而施用腐植酸可以使土壤电导率降低10.4%。土壤盐基离子含量的增加,主要是由水溶性NH4^+、K^+、Ca^2+、Mg^2+含量的增加引起的。腐植酸由于含有各种官能团,可以有效抑制土壤中水溶性K^+、Ca^2+、Mg^2+等盐基离子的增加,进而降低土壤的电导率。腐植酸对番茄的产量和品质也都有显著的影响,能使番茄增产36.5%,并明显提高番茄的VC含量和含糖量。  相似文献   

15.
油菜素内酯(brassinolide,BR),是本世纪70年代发现的第六类植物内源激素,它具有广谱的促进生长作用和用量极低的特点。作物吸收后,能促进根系发育,使植株对水、肥等营养成分的吸收利用率提高;增加叶绿素含量,增强光合作用;协调植物体内对其它内...  相似文献   

16.
在施用大量元素水溶肥的基础上,设置5个处理,分别为CK(对照),不添加矿源黄腐酸钾和鱼蛋白;T1:矿源黄腐酸钾10%+鱼蛋白40%;T2:矿源黄腐酸钾10%+鱼蛋白20%;T3:矿源黄腐酸钾10%+鱼蛋白10%;T4:矿源黄腐酸钾10%。研究各处理对番茄农艺性状和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番茄的生长指标,T1~T4处理的茎粗与CK相比分别显著增加17.07%、15.15%、11.53%和5.03%;各处理番茄SPAD值与CK相比差异不显著;T1~T4处理的单果重与CK相比分别显著增加24.62%、18.63%、14.62%和8.53%。T1~T4处理的产量与CK相比分别显著增加8.2%、6.6%、5.6%和3.8%。番茄的品质指标,可溶性固形物与总糖度表现相一致,与总酸度表现相反。T1~T4处理番茄糖酸比与CK之间有显著性差异,以T1处理最佳。T1~T4处理的番茄Vc含量与CK相比分别显著提高22.5%、18.1%、14.8%和12.4%。综上,矿源黄腐酸钾和鱼蛋白都有利于促进番茄的生长发育和品质改善,且以处理T1添加10%矿源黄腐酸钾+40%鱼蛋白表现最好。  相似文献   

17.
通过腐殖酸专用肥在番茄上的效果试验,及不同肥料用量对番茄产量的影响得出,施腐殖酸专用肥分别较对照增产3.2%~8.2%,且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得到明显提高,2个处理的有机质分别较对照增加0.4g/kg和0.7g/kg。  相似文献   

18.
双光水稻壮秧膜采用聚乙烯共混改性,利用光转换机理,通过添加光转换剂来改善薄膜的透光特征,提高蓝紫光、红光的透过率及紫外光的吸收率,使其更适合水稻秧苗生长的需要。研究表明,双光膜培育的秧苗的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根系活力、碳水化合物含量及淀粉酶活性均高于普通膜培育的秧苗。  相似文献   

19.
《腐植酸》2017,(1)
<正>为了研究叶面喷施黄腐酸对番茄生长、果实质量、产量的作用效果,分别在番茄定植后10、20、30天将黄腐酸(20mL)以浓度为0、0.8、1.1、1.6 g/L喷施于叶面,0.8 g/L处理的植物株高、鲜重、干重均显著增加,1.6 g/L处理则显著下降。在0.8 g/L和1.1 g/L处理中,P和Ca的元素含量均增加,其他元素多未发生变化。研究结果显示,在番茄的生产中叶面喷施浓度为0.8 g/L  相似文献   

20.
正以加工番茄"石红303"为试验材料,采用穴盘育苗栽培,利用光照栽培的方法,底肥施用8种不同配方的腐植酸复混肥,测定了苗期加工番茄的生物量,氮、磷、钾的含量以及各处理土壤中有机质和速效养分含量,并收集根部进行扫描。试验结果表明:配方为N-P-K(7-18-13)、腐植酸8%、有机质2%的腐植酸复混肥(硫酸钾)和配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