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开颅手术和脑外伤后用浅低温行脑保护 ,已日益为临床广泛应用 ,我们在浅低温脑保护的研究中 ,对此做了临床观察。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临床资料 选择颞区占位性病变开颅手术病人 18例 ,其中男 12例 ,女 6例 ,年龄 2 6~ 6 9(4 1 7± 11 0 )岁 ,ASAⅠ~Ⅱ级。术前均无出凝血疾病史 ,肝肾功能、血常规及凝血功能无异常。术前无血管活性药 ,抗凝药 ,促凝药使用史。随机分为降温组 (n =10 )和常温组 (n =8)。麻醉方法 术前常规禁食、禁饮 6~ 8h ,手术前 30min肌注苯巴比妥钠0 1g和阿托品 0 5mg。麻醉诱导用药依次静注咪唑安…  相似文献   

2.
曲马多治疗椎管内麻醉病人寒战反应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我院自 1999年 1月以来将曲马多用于制止椎管内麻醉病人的寒战反应 ,效果良好 ,并与哌替啶进行了对比观察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椎管内麻醉期间发生寒战反应的病人 15 0例 (麻醉前已有寒战或已用阿片类药物以后出现者除外 ) ,ASAⅠ~Ⅱ级 ,男 6 8例 ,女 82例 ,年龄 15~ 5 8岁 ,体重 42~76kg。腰麻 41例 ,硬膜外麻醉 10 9例。病人进入手术室前30分钟常规肌肉注射苯巴比妥钠 0 1g、阿托品 0 5mg。病人进入手术室后室温调节在 2 0~ 2 6℃。分组及用药 根据随机原则将病人分为三组 ,每组 5 0例。在寒战反应发生后分…  相似文献   

3.
麻醉复合浅低温对脑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主要观察了神经外科麻醉复合浅低温对脑氧代谢的影响,旨在探讨浅低温作为一种脑保护措施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和方法一、临床资料 神经外科椎管内占位择期手术患者20例,随机分为浅低温组(组)和对照组(组),各组情况见表1。两组患者一般统计学资料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前均无代谢性和甲状腺类疾病、无癌性发热,无其他重要器官功能障碍。二、麻醉方法 术前30分肌注苯巴比妥钠0.2g、阿托品0.5mg。麻醉诱导依次静注芬太尼4μg/kg、氟哌利多0.1mg/kg、异丙酚2mg/kg、琥珀胆碱2mg/kg,气管插管,控制呼吸,保持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  相似文献   

4.
不同麻醉诱导药对血钾浓度变化及肌颤和肌痛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硫喷妥钠、咪唑安定、依托咪酯以及异丙酚麻醉诱导对琥珀胆碱引起的血钾升高、肌颤和肌痛的影响。方法 ASAⅠ~Ⅱ级病人60例,随机分为四组,分别采用硫喷妥钠、咪唑安定、依托咪酯或异丙酚静脉诱导,静注琥珀胆碱后行气管插管。于诱导前、气管插管前和插管后测定血清钾浓度,并观察诱导期病人肌颤及术后病人肌痛的发生率。结果 各组病人诱导前及气管插管前的血钾浓度组间及组内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5.
颅脑手术全麻应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术毕能及早清醒恢复意识,及时观察神经系统状况。全麻患者在苏醒期常因疼痛引起躁动不安。氟比洛芬酯是非甾体抗炎药,有抗炎,止痛及解热作用,用于颅脑手术术后镇痛具有优势。曲马多是人工合成的中枢性镇痛药,镇痛效果良好。本文观察颅脑手术全麻苏醒期使用氟比洛芬酯、曲马多对躁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7.
预先肌注曲马多对硬膜外麻醉后病人寒战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目的 探讨肌肉注射曲马多对硬膜外麻醉后寒战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择80例准备在硬膜外麻醉下行下腹、下肢或脊柱手术的成年患者,随机分为四组(每组20例):肌注曲马多和氟哌利多组(TD组);单纯曲马多组(T组)或氟哌利多组(D组);对照组(C组)。于硬膜外注药前30分钟,TD组肌注曲马多1.5mg/kg和氟哌利多5mg;T组肌注曲马多1.5mg/kg;D组肌注氟哌利多5mg;C组不用药。观察麻醉及手术过程中寒战的发生率、寒战的严重程度及寒战发生前后体温变化。结果 寒战发生率TD组和T组均为5%,D组和C组分别为25%和35%,TD组和T组与C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TD组哮睡发生率、T组恶心发生率较高。结论 肌注曲马多有助于预防低位硬膜外麻醉后寒战,应用时复合氟哌利多可减少曲马多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8.
浅低温用于神经外科麻醉的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浅低温(33-35℃)用于外科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神经外科手术患者20例,随机分为浅低温组和对照组。麻醉诱导后1组利用降温毯维持脑温于33 ̄35℃,Ⅱ组维持正常脑温。观察两组在手术不同阶段的循环、麻醉用药,颈内静脉血氧度的变化。结果:两组循环均较平稳,麻醉药用量也无明显差异,Ⅰ组降温后SjvO2较降温前及Ⅱ组明显升高,结论;浅低温对循环影响轻微,适用于外科 麻醉。  相似文献   

9.
重度先心病人颅脑手术的麻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例 1 女性 ,35岁 ,体重 5 5kg ,因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及走路不稳 1周 ,诊为右侧小脑半球肿瘤入院。入院查体 ,患者面部潮红 ,口唇发绀 ,心前区二尖瓣、肺动脉瓣可闻及Ⅳ级收缩期杂音。神经系统检查 :右侧共济失调。ECG示 :各导联终末波增宽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超声心动图诊断 :三尖瓣隔瓣下移畸形。手术前肌注苯巴比妥钠 0 2 g、东莨菪碱 0 3mg ,入室后常规监测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心电图。麻醉诱导用芬太尼 0 6mg、咪唑安定5mg、维库溴铵 8mg、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 ,经桡动脉、右锁骨下静…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亚低温治疗颅脑损伤后血清C反应蛋白 (CRP)水平的变化。方法 通过对 40例颅脑损伤动物模型亚低温与非亚低温治疗后血清CRP水平的变化 ,比较其治疗效果。结果 常温组脑组织含水量为 ( 80 .3 6± 0 .86) % ,血清CRP水平为 ( 4 2 .3 5± 6.40 )mg/L ;亚低温治疗组脑组织含水量为 ( 77.43± 0 .3 9) % ,血清CRP水平为 ( 3 8.46± 8.43 )mg/L ,差异存在显著性 (P <0 .0 1)。结论 提示亚低温对治疗颅脑损伤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患者术中控制性浅低温对炎性细胞因子平衡的影响。方法择期脑肿瘤切除术患者30例,ASAⅡ或Ⅲ级,年龄18~60岁,随机分为2组(n=15),常温组在术中控制中心温度为36.5℃,低温组在术中控制中心温度为34℃。分别在麻醉诱导前、术毕、术后24h时采集前臂静脉血5ml,测定血浆IL-1β、IL-6、TNF—α和IL-10的浓度和血常规,观察术后感染情况。结果与麻醉诱导前比较,2组术毕、术后24h时血浆IL-1β和IL-6浓度升高,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的计数均升高,术后24h时血浆IL-10浓度升高(P〈0.01);与常温组相比,低温组术毕、术后24h时血浆IL-1β和IL-6浓度降低(P〈0.05),血浆TNF-α、IL-10浓度和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的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术后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外科患者术中控制性浅低温抑制促炎细胞因子的生成,对抗炎细胞因子无影响,导致炎性细胞因子失衡。  相似文献   

12.
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探讨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诊断,治疗方法和手术时机的选择,以提高手术疗效,减少残废率和病死率,方法:对410例颅内动脉瘤进行手术治疗,其中172例行直视手术夹闭,238例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结果:疗效优298例,良852例,差12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4例,结论:CT、MRI,MRA可为诊断颅内动脉瘤提供重要住处,多普勒(TCD)可作为无创性筛选,DSA是必不可少的决定性检查,直视显微手术夹闭术和血管内栓塞治疗是颅内动脉瘤的主要治疗方法,二者有机结合使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日趋完善,动脉瘤裂出血,主张早期或超早期手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于蛛网膜下腔阻滞后剖宫产术围术期体温变化和寒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8—12月急诊或择期行剖宫产手术的足月单胎妊娠孕妇80例,年龄23~45岁,妊娠38~40周,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40例。胎儿娩出断脐后,D组给予右美托咪定0.5μg·kg~(-1)·h~(-1)至缝皮结束,C组则给予生理盐水0.125 ml·kg~(-1)·h~(-1)作为对照。记录产妇麻醉前(T_1)、断脐后(T_2)、术毕(T_3)及返回病房(T_4)时的膀胱温,并于以上时点采用Wrench寒颤分级法评估寒颤强度分级。术后采用状态焦虑量表对产妇进行焦虑评分。结果与T_1时比较,T_2—T_4时两组膀胱温明显降低(P0.05)。两组不同时点膀胱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_3、T_4时D组寒颤强度分级明显低于C组(P0.05)。D组术后焦虑评分明显低于C组[(41.1±10.6)分vs (51.6±13.1)分,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对预防蛛网膜下腔阻滞后剖宫产患者围术期寒颤和焦虑具有显著效果,但并不能改变患者围术期的低体温率。  相似文献   

14.
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后患者视力障碍恶化的原因及防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Tong H  Wei S  Zhou D  Zhu R  Pan L  Jiang J 《中华外科杂志》2002,40(10):746-748
目的:探讨经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后视力障碍恶化的原因和防治方法。方法:对采用经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术后出现视力障碍恶化的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病史、临床表现、影像学结果及手术所见)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出现视力障碍恶化的原因,5例为临床填放物过多、3例为残瘤卒中、2例可能为血管痉挛、2例为颅内压增高、1例为视神经管内视神经受损、1例原因不明。结论:经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术后患者视力障碍恶化是垂体腺瘤手术的严重并发症,及时发现和早期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视力。  相似文献   

15.
背景 围手术期意外低体温是手术患者常见的并发症,预保温作为一项行之有效的保温方式,已经成为国外体温保护的推荐措施,然而在国内的临床研究和工作中并没有引起重视. 目的 对预保温在防治围手术期低体温中的作用及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围手术期体温保护提供参考. 内容 概述预保温的理论基础及由来,总结预保温在当前临床研究中的应用及其效果,阐述包括预保温的设备、温度设置、保温时间等在内的研究进展. 趋向 预保温应在临床中得到更多应用,其策略的规范化和最优化需更多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支持.  相似文献   

16.
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 with circulatory arrest and deep hypothermia in surgery on certain giant intracranial arterial aneurysms or on aneurysms difficult to access is described. The series includes a giant left carotid aneurysm, an aneurysm of the basilar artery bifurcation, a patient with two aneurysms, one on the right middle cerebral artery and the other at the end of the basilar artery, and a fourth patient with two aneurysms, one on the right middle cerebral and the other on the right carotid. Closed-thorax 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 with femoral cannulation was performed on all the patients. Surgical procedure is described and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discussed. Results are encouraging. The authors suggest that the technique be used during surgical treatment of certain intracranial aneurysms that are in awkward positions or are very large in size. They emphasize that the procedure should be confined to exceptional cases.  相似文献   

17.
腹部手术患者吸入七氟醚与异氟醚麻醉恢复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腹部手术患者吸入七氟醚与异氟醚麻醉恢复的情况。方法全麻下行开腹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n=20):七氟醚组(S组)及异氟醚组(Ⅰ组)。麻醉诱导后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诱导后吸入纯氧,氧流量2 L/min,30min后调整为1 L/min。手术开始前,调整吸入麻醉药的呼气末浓度为1.0 MAC。麻醉维持:吸入七氟醚或异氟醚,间断静脉注射罗库溴铵和芬太尼,维持血压和心率波动幅度不超过基础值30%。缝皮结束时,停止吸入七氟醚或异氟醚,纯氧流量调整为5 L/min。记录睁眼时间(停止吸入麻醉药到睁眼的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停止吸入麻醉药到拔除气管导管的时间)、Aldrete评分达到9分时间(从停止吸入麻醉药计时)及麻醉后恢复室(PACU)停留时间。记录吸入麻醉药用量。结果与Ⅰ组比较,S组睁眼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Aldrete评分达到9分时间及PACU停留时间缩短(P〈0.05),吸入麻醉药的总用量和单位时间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异氟醚比较,吸入七氟醚患者麻醉恢复较快,且麻醉恢复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神经心理测验观察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前、术后患者认知功能的变化,比较不同统计学指标评价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择期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患者47例,ASAⅡ或Ⅲ级,年龄15~45岁。分别在术前第1天和术后第7天行神经心理测验。另选取健康志愿者40名,间隔7d行神经心理测验2次,作为对照,采用标准差指数(SDI)、可信改变指数(RCI)和改良可信改变指数(MRCI)评价各项测验中认知功能损害的发生率及总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结果 采用SDI、RCI和MRCI判断的总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分别为14.9%、8.5%、1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SDI比较,视觉再生测验中RCI和MRCI评价的认知功能损害发生率降低,数字符号测验中MRCI评价的认知功能损害发生率升高(P〈0.05);与MRCI比较,数字符号测验中SDI、RCI评价的认知功能损害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 对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患者,MRCI是分析术后早期认知功能较合理的统计学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头部选择性浅低温对犬心脏停跳复苏后脑组织内源性抗损伤机制的影响。方法 15只健康杂种犬随机分为3组:手术对照组(A组,n=4),常规治疗组(B组,n=5),浅低温治疗组(C组,n=6)。A组动物完成麻醉和手术后心脏不停跳观察8h。B组和C组动物心脏停跳18min,心脏复苏成功后治疗8h。B组动物接受常规脑复苏治疗,C组动物接受常规脑复苏治疗和浅低温[(34± 0.5)℃]治疗。实验结束时开颅取右顶叶脑皮质供测 SOD、MDA、GSH、GSH-PX、FFA和LA用。结果 B组动物脑内FFA、LA明显高于A组(P<0.05),GSH、GSH-Px、T-SOD、Mn-SOD、Cu-ZnSOD明显低于A组(P<0.05或0.01)。C组动物脑内GSH、T-SOD、Cu-ZnSOD明显高于B组(P<0.05或0.01),B(两组MDA、FFA、LA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浅低温作为一种物理治疗方法,可通过增强脑组织内源性抗损伤机制发挥脑复苏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