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过分析测试吉林省中部农业土壤中α-HCH、β-HCH、γ-HCH、δ-HCH 4种异构体和HCB的含量,对该地区HCH和HCB的残留情况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在吉林省中部农业土壤中HCH4种异构体均有不同程度的检出,其中β-HCH和γ-HCH为主要的残留物。ΣHCH残留量介于0.42~44.96 ng/g之间,平均值为5.09 ng/g;ΣHCH残留量在不同类型土壤和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中差异不明显。农业土壤中α-HCH/γ-HCH比值均接近于1,指示该地区土壤环境已经发生变化,也可能有新的污染源存在。土壤中HCB平均值为5.51 ng/g,总体残留水平比较低,且在水田中的残留量高于在旱田中的残留量。  相似文献   

2.
吉林省中部土壤有机氯农药的含量及组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用气相色谱法对吉林省中部土壤样品中有机氯农药的分析结果表明,吉林省中部土壤中有机氯农药以六六六(HCH)和滴滴涕(DDT)为主,艾氏剂、氯丹、狄氏剂、异狄氏剂和七氯等也有不同程度的检出。总DDT含量为0.02~69.35μg/kg,平均含量为3.01μg/kg;总HCH含量为0.47~13.47μg/kg,平均含量为2.00μg/kg。p,p′-DDE和p,p′-DDD为DDT的主要存在形式,主要为过去输入的DDT的降解产物,但近期仍有少量DDT的输入;HCH的4种异构体中以β-HCH为主,α-HCH与γ-HCH的比值较低,表明HCH在土壤中残留的时间很长。  相似文献   

3.
鲁西南地区土壤中有机氯农药的残留及其分布特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鲁西南地区1.08×104km2的范围内以1点/36km2的采样密度采集表层土壤299件,测试六六六(HCH)、滴滴涕(DDT)等10项指标。研究这些指标的含量变化,发现区内土壤中停用20多年的六六六(HCH)、滴滴涕(DDT)仍有较高的检出率。土壤中六六六(HCH)4种异构体β-HCH含量最高, P,P′-DDE和P,P′-DDD为滴滴涕(DDT)的主要存在形式;进一步研究α-HCH/γ-HCH、β-HCH/γ-HCH和(P,P′-DDE+P,P′-DDD)/P, P′-DDT值的变化规律,得出调查区内仅滴滴涕(DDT)在局部可能存在新的污染源输入,而大部分地段六六六(HCH)、滴滴涕(DDT)农药使用时间较长,其组分已经通过物理、化学等作用发生了很大变化,污染是过去形成的。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结果表明区内土壤质量能保障农业生产、维护人体健康。  相似文献   

4.
吉林省中部农业土壤中PAHs的分布及风险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探明吉林省中部农业土壤中PAHs的污染现状,系统地测试了该区土壤中PAHs的含量,对土壤中16 种PAHs的分布特征及其生态风险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吉林省中部农业土壤中PAHs的质量分数为144.5~2 355.0 μg/kg,且水田土壤中PAHs的含量高于旱田土壤中的含量;土壤PAHs的来源既有燃烧源,又有石油类污染源;目前土壤PAHs以轻微污染水平为主,生态风险评价表明土壤PAHs的生态风险较小.  相似文献   

5.
针对植物-土壤系统中滴滴涕及其代谢产物的动态情况及影响因素,开展了野外与室内相结合的研究工作。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其他环境介质,农田土壤对以油菜和玉米为代表的作物中滴滴涕类化合物(DDTs)的富集起主要作用;油菜和玉米农作物根系和根际土中滴滴涕的浓度分别呈现增加和降低的动态。提高根表面积可以增加作物根系对DDTs的富集,并且在相同暴露条件下,根表面积的作用要大于土壤有机碳含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北京郊区土壤中DDT(滴滴涕)残留调查及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北京郊区农田表层土壤中DDT(滴滴涕)有不同程度的检出,∑DDTs含量介于2.7008~292.4021μg/kg之间,平均值为41.6227μg/kg。总体而言,DDT及其代谢物的残留量处于较低水平。样品中p,p′DDE和p,p′-DDT是DDT的主要残留物,p,p′-DDD/p,p′-DDE质量比为0-1.2730,大部分小于1,说明DDT主要降解为DDE类化合物,由此推断北京郊区的土地利用较多处于好氧环境中。(DDE+DDD)/DDT的比值在0.1044~1.4688之间,均值之比为0.3557,母体DDT含量占优势,DDT农药施用时间很短。经初步分析,北京郊区土壤中DDT的风险较低,但从食物链角度的风险评价结果来看,土壤中的DDT仍有一定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气相色谱法测定土壤中六六六和滴滴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丙酮~石油醚提取,以浓硫酸净化,用带电子捕荻检测器的气相色谱仪测定。方法的检出限分别为α-六六六1.6ng/g,β-六六六3.2ng/g,γ-六六六1.7ng/g,δ-六六六2.0ng/g,P,P’-DDE3.1ng/g,P,P’-DDD3.2ng/g,o.P’-DDT3.4ng/g,P,p’-DDT、4.1ng/g。测得精密度RSD(n=6)≤9.0,回收率89.0%~99.9%。  相似文献   

8.
吉林省中部红帘石硅质岩的特征及意义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吉林省中部磐石县境内烟筒山地区的红帘石硅质岩存在于古生代地层之中。地球化学研究发现,该硅质岩具有较低的SiO2(80%左右)和较高的Al2O3(10%左右)。微量元素中V的含量也较低,稀土元素中不出现明显的Ce负异常,表明其形成于与陆源物质关系密切的大陆边缘环境。岩石的强烈变形和无层序特点暗示该区的古生代地层可能大多为构造混杂岩,不具备传统的地层划分和对比意义。矿物温压计算结果显示,该硅质岩经历了约430℃、大于6.OGPa的中压相系变质作用。不存在其他高压变质作用矿物,可能反映了本区为兴蒙造山带中古亚洲洋最后闭合的地点所在,并推测其最后闭合的时间应在古生代末一中生代初期。  相似文献   

9.
吉林省中部地区花岗质岩石风化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吉林省中部地区花岗质岩石及上覆残积土壤进行系统采样分析,研究表生环境中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含量变化,确定了花岗质岩石的风化特征及元素活动性规律:土壤中Ti、Mn、Co、Cu、Mo、V和Zr的平均含量高于岩石,而Al2O3、CaO、Na2O、K2O、Sr、Th和U的平均含量低于岩石,其余元素含量差别不明显;在垂直剖面上,SiO2、Ti、V、Y和Zr的含量变化不明显,Al2O3、Ba、Th、U在土壤B层中有明显的富集趋势,U含量在表层明显下降;Mo的含量在土壤C层明显升高,在表层含量有所下降;MgO、K2O、Na2O、CaO在土壤O层和A层中含量明显降低;TFe和Mn含量在垂向剖面上没有明显变化。总体上,亲石元素在风化过程中表现出较强的活动性;亲氧元素则相对较为稳定,在表生环境中元素活动性较弱;亲硫元素活动性介于两者之间。  相似文献   

10.
本文总结了舒兰市福安堡、舒兰市季德屯、永吉县大黑山、磐石市后倒木等中型规模以上的斑岩型钼矿床的区域地球化学特征.对在吉林省中东部晚三叠世以来花岗岩分布区寻找同类型矿床具有指导意叉.  相似文献   

11.
吉林省冻土的统计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相似文献   

12.
吉林西部盐碱化土壤碳酸盐的碳稳定同位素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吉林西部盐碱化土壤的物理性状进行了实地调查,并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碳酸盐碳稳定同位素作了系统的测定。结果表明,研究区内盐碱地土壤碳酸盐的δ13C值的变化趋势可以反映本区土壤盐碱化的进程。盐碱化土地在0~50 cm的深度范围内,土壤碳酸盐的δ13C值变化规律为:0~30 cm深度内,土壤碳酸盐的δ13C值随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在30~50 cm范围内,如果有盐积层或碱积层的存在,则土壤碳酸盐的δ13C值迅速增加。  相似文献   

13.
在GIS支持下,应用TM遥感影像提取土地利用和土壤侵蚀的相关信息,采用叠加分析法研究了吉林省中部不同土地利用状况的土壤侵蚀规律。结果表明:吉林省中部土壤侵蚀整体呈减弱趋势,主要为占吉林省中部面积比例大的耕地侵蚀面积减少所致。但其他土地利用类型则表现为随着土地利用强度的增大,土壤侵蚀速度和侵蚀强度加剧。侵蚀类型由水蚀向风蚀转化,表明中部气候向干旱气候转化的趋势。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是导致土壤侵蚀强度增大和气候向干旱转化的根本原因,进而又导致吉林省中部土地进一步退化,形成恶性循环。因此,进行水土资源优化利用和合理开发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4.
针对土壤有机碳影响因素多且复杂而造成碳储量模拟模型中参数难以确定的问题,利用吉林西部167个典型土壤样点资料,通过统计分析对吉林西部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元素地球化学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吉林西部土壤有机碳含量整体水平偏低,并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分布特点,不同工作区的分异性不同;吉林西部土壤有机碳含量与Si含量、硅铝率、硅铝铁率和K含量之间存在着极显著的负相关,而与P、Al、Fe、Ca、Mg含量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不同元素变异特征值可以解释土壤有机碳含量总变异的能力也不相同。通过研究土壤有机碳与元素含量的关系来定量研究土壤有机碳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是可行的,将二者量化关系与土壤有机碳储量模拟模型相结合,使得对土壤碳储量的认识更加科学。  相似文献   

15.
在温度场、湿度场和人工水渠等多场耦合作用下,土体与外界环境的热交换条件和水热输运过程的改变极易引起土体成分和结构的变异,从而引发区域的生态失衡和次生盐渍化。本文选择吉林西部的农安、大安、乾安和镇赉4个典型盐渍化地区作为长期观测和研究评价的地点,对多场(水、热、盐)循环条件下不同盖层盐渍土进行现场调查取样,对室外内的工程地质性质、物理化学性质和物质组成进行了长期观测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吉林西部盐渍土属于碳酸型盐渍土,水分迁移量为3.5%4.6%;易溶盐质量分数总体随深度增加而降低,并且盐水在剖面上的分布明显受到季节影响,旱季蒸发作用和冬季土体冻结作用促使盐分随水分向上运移,浅表土体盐分大量集聚;随深度增加,阳离子交换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与易溶盐质量分数变化的趋势相同。  相似文献   

16.
李彬  王志春 《地下水》2008,30(5):25-27
运用模糊数学方法,从农业灌溉角度,分别对该地区旱季、雨季的地下水质进行模糊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无论是旱季还是雨季,该区30m深度以内的浅层地下水质均普遍较差,利用其灌溉会产生中等及较高程度的盐碱化危害;而60m深度以下地下水质较优,作为灌溉水源产生盐碱化的程度较低。浅层地下水受地表盐碱性水体和苏打碱化土壤影响,致使水质盐碱性较强;深层地下水由于埋藏较深,不受地表土壤和水体影响,因而水质稳定。  相似文献   

17.
吉林南部地区老岭群变质矿物较为发育,本文通过对其中发育的变质矿物进行详细鉴定和大量探针分析,将老岭群下亚群主要变质矿物划分为两个世代,分别代表两期变质作用M1和M2.结合研究区老岭群变质矿物组合、分布特征以及变质相带的研究,认为M1为中-低温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可以划分为低绿片岩相和高绿片岩相,而M2为局部热变质作用...  相似文献   

18.
王磊  章光新 《水文》2006,26(6):76-79
吉林省中部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东北重要的经济区,水资源的短缺和不合理利用严重制约了该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根据水资源时空分布特征和开发利用现状,认为本区总体上为水资源脆弱区。从水资源需求趋势和供给能力两方面,综合判断水资源利用高峰将出现在2020年左右,用水量约为55~60亿m~3。水资源利用结构将有显著的变化,到2030年时,居民用水、工业用水、农业用水三者需水量之比达到1∶2∶2的水平。提出建设节水农业是实现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战略性措施;合理利用雨洪资源是提高供水体系稳定性的关键手段;实施水源置换工程是改善供水系统的重要举措;建立合理的水价体系是实现水资源合理配置的基础性工程;加强水资源的综合管理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体制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