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诗意地栖居"是人类永久的梦想,也是根植于现实的追求。西方"诗意"的历史内涵在天地神人四重体结构之中,神性是本真生存的尺度;中国"诗意"的历史内蕴则体现在天地人和仁、道、佛的四重体结构之中。"诗意"的传统内涵在现代社会发生了转化,传统的超越尺度被"物"所取代,生存陷入非本真状态。在娱乐审美泛化的现时代,将诗意与审美进行区分,并致力于现代诗意的重建,是迫切而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19世纪美国著名作家梭罗以自己在当时荒凉的瓦尔登湖畔26个月的独居经历勾勒出了一道自然与心灵对话的风景,也渗透着人与自己心灵对话的深层含义。从自然与生活两方面入手,阐释作家如何从物质的外部世界转移到灵魂的内部世界当中召唤自我的生命启迪。  相似文献   

3.
19世纪美国著名作家梭罗以自己在当时荒凉的瓦尔登湖畔26个月的独居经历勾勒出了一道自然与心灵对话的风景,也渗透着人与自己心灵对话的深层含义.从自然与生活两方面入手,阐释作家如何从物质的外部世界转移到灵魂的内部世界当中召唤自我的生命启迪.  相似文献   

4.
去人性化、表演化与平庸化已经成为了当下建筑的典型特征,这也是现代性视域中建筑的必然表现。它所引发的直接后果就是建筑的家园性的丧失。海德格尔诗意栖居的建筑伦理思想实现了对现代性建筑的本体论反思,他从天、地、神、人这四重整体的宇宙情境出发,为当下建筑的家园性重建提供了本体论意义上的价值旨向,也为我国新时代建筑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本体论意义上的价值指引。  相似文献   

5.
本文拟从“诗意栖居”这一生态诗学命题入手,运用生态批评理论解读美国现代经典小说《蜜蜂的秘密生活》。主要分析了作品的以下几方面:过度工业化和科技竞赛给自然和人类带来的灾难;诗意栖居是人类重返精神绿洲的希望寄托;大自然是人类的精神家园以及作者对实现“回归自然、融入自然”这一美好理想的呼吁。  相似文献   

6.
《夜色温柔》是一部带有自传体色彩的小说,其从与小说主人公关系密切的两位重要女性人物着手分析,通过对两位女性由原来的纯洁、明净走向沉沦的过程及原因的探索,指出所谓的美国梦不仅是美国社会的沉沦,其实也是女性诗意栖居的幻灭。  相似文献   

7.
在全球性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和日益深化的生态危机的“语境”中,2008年11月8日至10日,“文学与环境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华中师范大学隆重召开。本次学术会议由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美国内华达州立大学、美国《文学与环境跨学科研究》杂志、江汉大学、天津工业大学等单位共同主办,《外国文学研究》杂志社承办。  相似文献   

8.
陶渊明和谢灵运在中国文学史上被并称为"陶谢",他们一位是田园诗派的开创者,一位是山水诗歌的奠基人。陶渊明田园诗歌作品能够把自我融入到对景物的描写当中,情感平淡自然,达到了物我合一。而谢灵运常常把自己置身山水诗外而对自然山水进行客观的描绘,很难做到情景交融。从二者的生活经历、哲学思想、诗的意境、语言等方面分析其诗歌创作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在《筑.居.思》中,海德格尔将建筑的本质理解为栖居,而栖居就是"终有一死者"与"天"、"地"、"神"的统一,建筑就是保护这种统一,让"天地人神四方"保存在其本质之中。海德格尔指出了建筑技艺的手段异化乃至人存在的"无根"状况,这一异化嵌在对"存在的意义"的遗忘史之中。然而,海氏建筑之思的起点与主题是"终有一死者之诗意栖居",这就意味着,作为起点的"终有一死者"锁闭了开放的交往向度。甚至,其"诗意栖居"与和"他人"的共在是相互冲突的。如果说,筑造标志着人存在的方式,那么,如果它在指向诗意栖居的同时,遗忘了建筑活动发生于其中的城市—历史背景,这作为"大地"的历史背景就在对意义的追寻中被遗忘,从而,对建筑意义的追求依然从根底上就断裂了。  相似文献   

10.
本文比较了生活在不同国度和时代的中西两位杰出的田园诗人陶渊明和华滋华斯的诗歌创作,从他们各自的自然观与语言观上阐述两位诗人诗歌创作的异同之处,探讨形成这种异同的外在和内在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山水与田园诗在题材上差别很大,在审美本质方面也存在极鲜明的差异,在意象的选取、意境的营造、意蕴的生成方面,都会有所不同,又会有内在联系与相通之处。陶渊明、谢灵运、王维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三家山水田园诗人,并且在各自的创作中都绽放夺目的光彩。本文从山水与田园最初题材与审美趣味的差异,从意象、意境等方面,阐述在山水田园诗方面的创作特点,以期用比较的方法对三者诗歌的诗风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2.
林黛玉是《红楼梦》里最富有诗意的女子。生活里,她以诗书为伴,写作为乐,诗词充盈了她的生活,她的生活满是诗情画意。爱情里,她追求心灵的契合、灵魂的相依,她和贾宝玉之间的感情感动了无数人。她爱得纯洁无暇而又真挚感人,她是大观园里不可多得的女子,她的存在无疑为大观园增添了不少光辉。  相似文献   

13.
海德格尔在阐释荷尔德林诗歌的某一顷刻写道:人应该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之上。后来它一度成为美学领域的流行话语而被无数次地重复。这至少寄寓了三重的象征意义:一是这句话昭示出深刻的美学真理——人对于世界的本能性和必然性的依恋,因为“大地”隐喻着人的生命存在的还乡性和回归母体的深厚情感;其二是,人永远是自然中的一个可能性结构,他在山水之中充分展示自我生命活动中的无限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林黛玉是《红楼梦》里最富有诗意的女子。生活里,她以诗书为伴,写作为乐,诗词充盈了她的生活,她的生活满是诗情画意。爱情里,她追求心灵的契合、灵魂的相依,她和贾宝玉之间的感情感动了无数人。她爱得纯洁无暇而又真挚感人,她是大观园里不可多得的女子,她的存在无疑为大观园增添了不少光辉。  相似文献   

15.
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的思想和诗歌对后世影响深远.尤其在晚唐这样一个社会动荡,日趋衰落的时代,对晚唐诗人和他们的诗歌创作产生多方面的影响.晚唐诗人接受了陶氏的隐逸避世思想,追求淡泊,与释道相互唱和,同时也模仿陶诗,讲求冲淡自然的诗风.  相似文献   

16.
陶渊明和威廉@华兹华斯是两位杰出的田园诗人,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使得他们的诗歌在思想性、题材和意象选择上各不相同,并折射出他们不同的自然观.  相似文献   

17.
从诗歌的主题、所吟咏的历史人物、诗歌的艺术形式、表现方法、诗歌的风格和诗人的创作情感等方面,联系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和诗人的遭遇,比较分析了左思的《咏史》和陶渊明的《咏贫士》。认为左思的诗是一个孤独者奋然的怒吼,陶渊明的诗则是一个孤独者平和的自白。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葫芦岛蒙脱土的某些特征与催化活性。该蒙脱石的离子交换能力与层间距分别是75meq/100g和1.529nm,对偏三甲苯的歧化、异构化以及偏四甲苯的脱甲基、异构化都具有催化活性。这些数据表明葫芦岛蒙脱土是一种有用的催化材料。  相似文献   

19.
采用插层聚合方法,用苯乙烯(ST)、丙烯酰胺(AM)、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等单体,对蒙脱土进行了层间改性,并与聚合物共混挤出制备了纳米复合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仪、转矩流变仪、红外光谱仪等仪器,对改性蒙脱土的层间结构进行的表征可知,随着单体插层、层间聚合、熔融共混的进行,蒙脱土的层间距从1.470 nm逐渐增大至2.643 nm,最终消失,表明蒙脱土发生了层间剥离,与子聚合物形成了纳米复合材料;改性前后蒙脱土的红外谱图在1465~1440 cm-1和2910~2830 cm-1处的特征峰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从分子结构上证明了蒙脱土的改性。同时比较了添加不同改性蒙脱土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扭矩变化,3种单体改性的蒙脱土均能有效降低聚合物扭矩,其中苯乙烯单体插层聚合改性的蒙脱土对聚合物体系扭矩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20.
陶渊明和华兹华斯分别是中国和英国著名的田园诗人.本文从诗歌产生的背景、诗歌的描写对象、作者抒发感情的方式和语言风格等方面,对两者的田园诗进行比较,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学习和研究这两位诗人的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