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影响农村老年人选择养老方式的关联因素.方法 采用课题组编制的农村老年人照护现状与需求问卷进行调查,所有数据使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四川农村老年人的子女个数、家庭规模、经济来源以及对养老照护现状的满意度等是农村老年人养老方式选择的主要关联因素.结论 四川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提高需要关注其家庭规模、养老经济来源以及对照护现状的满意度等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贵州省养老现状及对机构养老需求。方法:采用自设问卷在全省九个地区选择43个县,对60岁以上老人进行问卷调查,数据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受调查的2004名老人中,与家人同住者67%,独居25.5%,社区养老4.8%,机构养老2.6%。老年人中愿意入住养老院者37.27%,不愿意者40.22%。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影响老年人养老方式的主要因素有健康状况、子女数、对家人赡养满意度及有无医保。影响入住养老院意愿的主要因素有年龄、子女数、收入、职业、有无医保、对家人赡养满意度等。结论:贵州省老年人养老方式以家庭养老为主,社区养老及机构养老程度低,应加强社会养老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广东省深圳市75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养老需求的现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深圳市某区抽取共924名75岁及以上的高龄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以入户方式进行面对面访谈。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调查对象中男女性别比为0.991 4∶1,受调查的924名75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中,首选家庭养老者76.62%,首选非家庭养老者23.38%。经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影响老年人养老方式选择的主要因素有文化程度、生活现状满意度、健康状况等。结论深圳市某区75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的首选养老方式以家庭养老为主,对非家庭养老需求的程度较低,应加强除家庭养老方式外的其他养老体系的建设及宣传。  相似文献   

4.
王影  谈学灵 《四川医学》2017,38(9):989-993
目的了解成都市老年人的养老现状。方法采用德尔菲法设计调查问卷,横断面调查法,对成都市1110名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老年人最主要的养老方式是养老院养老(35.6%);最理想的养老方式是家庭养老;73%以上的老年人对自己目前的养老方式感到比较满意或非常满意;老年人目前最担心的问题是疾病;老年人对养老社会化服务的需求居于前四位的分别为定期体检、生病时的护理、生活照料及健康咨询。结论成都市多样化养老格局已形成;医养结合模式是未来养老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长春市社区老年人自我养老能力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一般人口学资料调查表、老年人自我养老能力问卷对长春市社区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长春市社区老年人自我养老能力平均得分为(168.11±27.32)分,年龄、是否有躯体活动障碍、同城有无子女是老年人自我养老能力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长春市社区老年人自我养老能力处于中等水平,应提高对年龄较大、伴有躯体活动障碍、同城无子女老年人的关注度,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其自我养老能力,促进老年人健康养老和积极老龄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深圳市某社区老年人的基本情况及养老需求状况,分析老年人机构养老需求及选择养老地点的影响因素,为开展养老护理服务及制定相关养老政策提供依据。方法于2015年8至9月,对社区2109位60岁及以上老年人的一般资料、基本健康状况、养老需求状况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该社区老年人以低龄、女性为主,72%的老年人罹患慢性疾病。绝大部分老年人选择家庭养老,机构养老的总体需求率为41.1%,其中不同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子女个数以及自感健康状况对老年人机构养老需求的影响不同(P<0.05),而文化程度、子女个数、居住情况、自感健康状况以及是否患慢性疾病对老年人选择养老地点有不同的影响(P<0.05)。结论关注社区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充分考虑影响老年人机构养老需求及选择养老方式的各方面因素的基础上,满足不同特征老年人的全方位养老需求,完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保证优质护理服务,探索适宜的养老模式,提高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城市老年人养老方式选择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影响城市老年人选择养老方式的主要因素,为卫生决策者采取相应的策略或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应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河北省石家庄、保定两城市60岁及以上老年398人进行抽样调查;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进行结果分析。结果经济状况、社会支持系统和年龄层次与城市老年人选择不同的养老方式有密切关系。结论家庭养老目前仍是老年人养老方式的首选,社区养老理念和服务模式亟待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南通市老年人的养老意愿,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政府及相关部门制定应对老龄化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方法,对南通市区6个街道12个居委会中729名65岁及以上老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29.8%的老年人选择机构养老;年龄、子女数、收入、自评健康状况、与子女一起生活意愿程度、机构养老的接受程度对老人的养老意愿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居家养老仍是大部分老年人的养老方式,而随着老龄人口比例不断攀升及家庭规模小型化的发展趋势,机构养老的需求量随之增加,政府应加大投入,调整床位结构,解决养老床位供需失衡问题。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遵义市城区老年人养老及投资观念,为制定养老政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制问卷对遵义市城区294名老年人进行调查并分析。结果 294名老年人中,180名(61.2%)老年人认为最理想的养老方式为居家养老,156名(53.1%)认为最理想的居住方式为与子女同住,273名(92.9%)老年人选择公办机构养老,影响老年人选择养老机构的主要因素有医疗保健、绿化环境、服务价格、服务质量、交通便利、服务态度等。在养老投资观念上,计划每月投入养老的金额在2 000元以下者占65.3%,完全不投入者占28.9%;计划将月收入的1/5用于养老者占27.9%,2/5者占32.0%,3/5者占19.7%,4/5者占12.6%,7.8%的老年人计划将全部月收入用于养老。结论在经济欠发达的遵义地区,老年人养老观念较为传统,家庭养老依然是养老方式的主流,与子女同住依然是老年人最理想的居住方式。在选择养老机构时,医疗保健条件好、收费在2 000元/月以内的公办机构是老年人的首选。在今后的养老方式改革与发展中应注重医疗保健设置及亲情关怀,给老年人以健康保障及家的温馨感觉。在大力发展公办养老机构的同时,结合老年人的经济情况,建设一些优质的民营养老机构,以品牌效应带动养老产业的发展,满足养老需求。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影响城市老年人选择养老方式的主要因素,为卫生决策者采取相应的策略或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应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河北省石家庄、保定两城市60岁及以上老年398人进行抽样调查;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进行结果分析。结果:经济状况、社会支持系统和年龄层次与城市老年人选择不同的养老方式有密切关系。结论:家庭养老目前仍是老年人养老方式的首选,社区养老理念和服务模式亟待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王丽英 《中国医院》2011,15(3):66-67
针对老年患者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自身工作体会,通过采取为老年患者提供舒适的环境和安全设施、帮助老年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加强护患沟通、做好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培养优秀的老年护理工作者等措施,做好老年患者护理工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儿童羞怯感与社交焦虑和父母养育方式的相关性,为更好地预防儿童的羞怯和社交焦虑问题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羞怯量表,儿童社交焦虑量表和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对沈阳市某小学262名10~11岁儿童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上述测评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入组儿童的羞怯量表评分与儿童社交焦虑量表评分男女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羞怯量表评分与儿童社交焦虑量表评分呈显著正相关(P<0.01);羞怯量表评分与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中父、母亲的"惩罚严厉""过度保护"相关(P<0.05),与父、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与关心"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父、母亲的"拒绝否认"呈显著相关(P<0.01)。结论:儿童羞怯感与社交焦虑和父母养育方式密切相关,良好的父母养育方式是预防儿童羞怯和社交焦虑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广东佛山市民对养老护理的认知与需求情况,为开展养老服务和老年人福利事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制调查表,调查939名市民对养老服务的认知及养老服务指导的需求情况。结果80.1%的市民对养老服务有所了解,76.1%的市民需要养老服务指导。不同性别、年龄、职业、婚姻状态、文化程度、居住方式的市民养老服务知晓率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不同职业、医疗付款方式、经济收入、居住方式的市民对养老服务指导的需求率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佛山市民对养老的知晓率较高,更多人选择居家养老。应采取正确的措施来帮助市民增强养老意识,满足养老需求。  相似文献   

14.
在审视我国老年人的家庭生活和养护劳务提供的现状下,阐述了社会化养护劳务提供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应加强家庭老年养护的劳务提供,兴办有偿的服务行业.还应激励老年群体互利共济,开展相互提供养护劳务活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城市社区30~70岁居民血脂水平及血脂异常的患病率,分析其流行病学分布特征,为采取有效的干预对策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现况调查方法,用分层整群抽样抽取年龄在30岁以上的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城市社区30~70岁居民的血脂异常患病率较高。趋势χ2检验表明,除男性低HDLC血症外,男女高TC血症、高TG血症、高LDLC血症的患病率有随年龄而增加的趋势;而女性低HDLC血症出现明显低龄化的趋势。TC、TG、LDLC水平随年龄增加而增加,50岁以前,男性TC、TG和LDLC的水平高于女性;50岁以后,女性则高于男性。结论:城市居民血脂异常的防治工作十分迫切,通过对行为生活方式干预,加强重点人群的监测,开展以社区为基础的健康教育,引导人们建立健康生活方式,科学合理饮食、加强体育锻炼、控制体重、提高居民健康知识水平,是控制血脂异常的关键性措施。  相似文献   

16.
阐述国内外养老模式及医养结合存在的问题,提出采用“大物移云”技术,根据老年人健康情况和需求构建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介绍总体框架和主要内容,建设老年人电子健康档案和信息平台,实现疾病监测、医疗诊断、康复及护理功能。  相似文献   

17.
1 087例脑梗塞病例特点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总结脑梗塞的临床发病特点及危险因素。对1990年1月 ̄2000年1月住院的脑梗塞患者1087例发病特点及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50岁发病者,1998年1月 ̄2000年1月比1990年1月 ̄1992年1月增长1.5倍,其中≤40岁者增长3.0倍;发病的危险因素:〉50岁组以高血压为主,≤50岁组以高脂血症,吸烟及饮酒为主。结论:脑梗塞有明显年轻化趋势,高脂血症及不良嗜好正逐渐成为中青年人发病的主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考察3~5岁幼儿心理韧性的发展特点并探讨气质、父母教养方式与幼儿心理韧性之间的关系,检验父母教养方式的中介作用。 方法 选取杭州市570名幼儿为被试对象,由幼儿教师完成Devereux幼儿心理韧性量表评定,由幼儿父母完成气质问卷和教养方式问卷的评定。采用AMOS 17.0对幼儿气质、父母教养方式与心理韧性之间的关系进行结构方程模型检验,并采用非参数百分位Bootstrap方法对模型的中介效应进行检验。 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432份,回收率为75.79%。5岁幼儿心理韧性的主动性和自我调节两个维度高于3岁和4岁幼儿(均P<0.01),依恋/关系维度高于4岁幼儿(P<0.01);女生的主动性和自我调节维度高于男生(P<0.05或P<0.01)。气质的负性情绪维度与心理韧性三个维度均呈负相关(均P<0.05),而努力控制维度和权威型教养方式则与心理韧性三个维度均呈正相关(均P<0.05)。负性情绪和努力控制均部分通过权威型教养方式预测幼儿心理韧性(中介效应分别为 -0.0143和0.0363)。 结论 3~5岁幼儿心理韧性存在年龄、性别差异,且父母教养方式在气质与心理韧性之间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9.
病人个人特征对门诊服务满意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病人个人特征对门诊服务满意度的影响,为改善门诊服务管理,为患者提供个性化服务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方差分析法分析门诊病人自身特征对门诊服务满意度的影响。结果:19-24岁年龄组对知情选择的期望最高,25-39岁年龄组对等待时间的满意度低于其他年龄组;大专以上学历的患者对良好医疗服务的期望高于其他人群;门诊自费患者对诊疗环境及费用的满意度低于其他付费方式患者。结论:医院应根据病人不同情况提供个性化服务,提高不同顾客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中山市社区中老年人个体化健康管理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以2005年8月-2007年8月到我院健康管理中心体检的所有中老人为研究对象,通过健康管理中心这个平台,利用综合手段,如健康教育宣传、电话咨询、电视和电台健康节目互动,互联网、健康评估、心理治疗.社会生活方式指导等,对中老年人群进行个体化的健康管理,以探索一条对中老年人进行个体化健康管理的模式,以便更早、更全面地控制慢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达到减少管理对象罹患慢性病的危险性,从而减少医疗费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