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针对工作面液压支架初撑力不足的问题,深入研究液压支架自动增压系统的原理,设计了一种能够自动工作的增压阀,建立了初撑系统的AMESim仿真模型,给出了自动增压阀的增压效率与增压比及增压行程的内在联系,为实现增压阀的优化设计提供必要的理论数据与支持,仿真结果表明该自动增压阀兼有低压大流量升柱和高压小流量自动增压功能,能有效地提高液压支架初撑力,解决工作面液压支架初撑力的不足,为煤矿安全高效生产带来一定的便利条件.  相似文献   

2.
两级相继增压技术结合了两级增压技术和相继增压技术,在提高原机单级增压比的同时,拓宽了工作流量的匹配范围,本文基于GTPOWER软件搭建一维模型并与SIMULINK软件进行耦合,以一台船用高速柴油机作为研究对象,将原机单级增压系统改装为两级相继增压系统,对其推进特性与万有特性进行稳态仿真计算,并与原机的实验结果进行限制条件的对比。结果表明,两级相继增压在推进与万有特性模式下,相对于原机时,燃油消耗率均有所下降,最高爆发压力均有所提高,NOX排放量增加,Soot排放量降低。除此之外,本文还对该柴油机进行了瞬态仿真计算,对1TC与2TC切换时空气阀与燃气阀之间的开关时刻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得到了较为合理的开关延迟时刻。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柴油机高海拔工作特性,搭建了两级涡轮旁通阀可调增压柴油机稳态仿真模型,并进行了校核,校核结果表明模型较为准确,各项参数误差均在5%以内,为下一步仿真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针对两栖车辆在水陆工况下的功率需求,开展车辆在两种工况下的动力系统增压匹配及控制策略研究。建立了车用发动机在两种工况条件下的一维仿真模型,对增压器、放气阀等关键部件进行了标定,并对整机仿真模型进行了实验验证。以此模型为基础完成了两种工况条件下的增压系统匹配,研究两栖工况下的增压发动机输出特性,制定两种工况下的废气旁通阀开度控制策略。结果表明,计算匹配的增压器和控制策略满足两栖车辆在不同工况下的功率需求。  相似文献   

5.
对气动增压阀各腔室建立数学模型,利用Simulink建立仿真模块。通过仿真得到压力特性曲线,为利用计算机选型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涡轮增压系统在改善汽车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噪声问题。为控制汽车涡轮增压系统泄压噪声,综合运用计算气动声学方法和动网格技术,分析泄压工况下泄压阀的准稳态响应和涡轮增压系统的瞬态响应,并结合宽带噪声源模型和声类比方法获取涡轮增压系统泄压噪声特性,揭示汽车涡轮增压器连续瞬变工况下泄压噪声的产生原因,明确泄压噪声强度与进气质量流量的关联。泄压噪声主要由壁面涡脱效应引起,呈现宽频特征,且声源强度随质量流量减小而降低。鉴于此,提出通过改进泄压阀结构进行进气质量流量控制进而实现泄压噪声控制,并对泄压阀结构进行改进设计。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改进后强声源区域明显减少,总声压级平均降低约24dB,泄压噪声得到有效控制。改进样件装车试验亦验证控制措施的有效性。该研究为涡轮增压系统泄压噪声分析与控制这一行业难题的解决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7.
详细介绍了利用MATLAB语言的SIMULINK软件包对液压增压单井增注系统的动态特性仿真 ,进一步说明了SIMULINK软件包的特点 ,并以阀控液压缸为例建立了液压系统的动态模型 ,并给出仿真模型。结果表明 ,SIMULINK方法是对液压系统的动态特性进行仿真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往复泵自生增压系统是一种新型的轨姿控发动机增压系统,根据系统的工作原理,建立了考虑传热过程的自由活塞往复泵模型以及增压系统仿真模型。针对该系统进行了动态特性仿真,获得了增压系统启动特性以及往复泵的热特性。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增压输送过程,为系统和组件设计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对于国IV阶段的EGR和SCR两种排放方案,其中EGR方案要求增压器涡端流量偏小一些,以得到较高的涡前压力来驱动EGR阀;但基本上,放气阀式增压器都能满足EGR和SCR两种排放方案。而在国V或国VI阶段,需要有较高的压比和EGR率,普通的放气阀式增压器很难达到。基于以上要求,博格华纳中国也正在积极地引入国外成熟的新技术,如非对称流道增压器、可变截面增压器VTG、两级增压增压器R2S和变流道增压器VTV等先进增压器技术。博格华纳可变截面涡轮增压器可变截面涡轮增压器在柴油发动机中应用的较多。涡轮增压系统的心脏是可调涡流截面的导流叶片。这些  相似文献   

10.
气动增压阀常用于气压传动系统中局部增压,其效率是系统设计选型时的重要参考因素。本文给出了增压阀的效率公式,利用气罐的充填过程设计了效率测试回路,针对不同的输入压力、输出压力、输出流量进行效率实验,分析了效率与压力、流量的关系,并提出了增压阀高效利用的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