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体骨髓干细胞动员治疗脑创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干细胞(BMSCs)动员治疗脑创伤(TBI)的疗效、机制及治疗时机。方法SD大鼠参照Feeney方法制作TBI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自体BMSCs动员TBI急性期治疗组(B组)和亚急性期治疗组(C组)。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SS)和电迷宫试验检测大鼠脑功能,脑组织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Nestin和Ⅷ因子抗原,TUNEL检测细胞凋亡。结果B、C两组大鼠NSS评分、电迷宫试验错误反应次数均较A组显著降低(P〈0.05)。B、C组创伤早期脑组织水肿和坏死面积及晚期神经瘢痕形成均少于A组;B、C组BrdU+GFAP荧光双标阳性、BDNF表达和微血管计数均较A组显著增多(P〈0.05),B组较C组增多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Nestin表达显著高于A、C组(P〈0.05),而细胞凋亡数较A、C组显著减少(P〈0.05)。结论动员的自体BMSCs向脑创伤组织区聚集、增殖、分化,分泌神经营养因子、促进血管生成、减少细胞凋亡,促进神经再生与TBI修复,改善大鼠脑功能;自体BMSCs动员治疗急性期和亚急性期TBI均有效,急性期疗效优于亚急性期。  相似文献   

2.
颞肌贴敷术联合自体骨髓干细胞动员治疗大鼠脑缺血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颞肌贴敷术联合自体骨髓干细胞动员治疗脑缺血的疗效及机制。方法选取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线栓法制作脑缺血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颞肌贴敷术组、自体骨髓干细胞动员组、颞肌贴敷术联合自体骨髓干细胞动员组。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检测大鼠神经系统功能,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组织缺血、BrdU和Ⅷ因子抗原,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颞肌贴敷术联合自体骨髓干细胞动员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颞肌贴敷术组和自体骨髓干细胞动员组(P〈0.01),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组织病理显示颞肌贴敷术联合自体骨髓干细胞动员组缺血坏死面积、细胞凋亡数较颞肌贴敷术组和自体骨髓干细胞动员组明显减少(P〈0.05),后两组细胞凋亡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颞肌贴敷术联合自体骨髓干细胞动员组BrdU阳性细胞数、微血管数较颞肌贴敷术组和自体骨髓干细胞动员组均明显增多(P〈0.05),后两组BrdU阳性细胞数、微血管数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多(P〈0.05)。结论颞肌贴敷术联合白体干细胞动员可通过减少梗死面积,促进血管生成,改善微循环,减少缺血灶周围细胞凋亡,增进神经的再生与修复,改善脑功能。  相似文献   

3.
背景:研究表明干细胞治疗能够促进脑功能恢复,联合外科干预能更有效地改善预后。目的:分析外科手术联合自体骨髓干细胞动员治疗脑缺血的疗效和机制。方法:用线栓法制作SD大鼠脑缺血模型后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不干预,其他3组分别行外科手术、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自体骨髓干细胞治疗或联合治疗。结果与结论:外科手术联合自体骨髓干细胞动员组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缺血坏死面积和细胞凋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外科手术组和自体骨髓干细胞动员组(P〈0.01);BrdU、BDNF阳性细胞数、微血管数较其他组明显增多(P〈0.05)。结果显示外科手术联合自体骨髓干细胞动员可减少大鼠脑梗死面积,抗细胞凋亡,促进神经再生和修复,改善脑功能。  相似文献   

4.
背景:研究表明干细胞治疗能够促进脑功能恢复,联合外科干预能更有效地改善预后。目的:分析外科手术联合自体骨髓干细胞动员治疗脑缺血的疗效和机制。方法:用线栓法制作SD大鼠脑缺血模型后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不干预,其他3组分别行外科手术、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自体骨髓干细胞治疗或联合治疗。结果与结论:外科手术联合自体骨髓干细胞动员组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缺血坏死面积和细胞凋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外科手术组和自体骨髓干细胞动员组(P<0.01);BrdU、BDNF阳性细胞数、微血管数较其他组明显增多(P<0.05)。结果显示外科手术联合自体骨髓干细胞动员可减少大鼠脑梗死面积,抗细胞凋亡,促进神经再生和修复,改善脑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脑出血大鼠微创术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动员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5只大鼠建立脑出血模型后,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20,行微创引流手术)和治疗组(n=25,微创引流手术后35 d开始BMSCs动员)。术前当天及术后2、4、8周行Garcia神经功能量表评分,术前当天、术后2周测定外周血CD133+、CD34+细胞数,术前及术后2、4、8周行肝肾功能检查。结果两组术后Garcia量表分值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治疗组术后各时间点Garcia神经功能量表分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周,治疗组外周血CD133+、CD34+细胞在单核细胞(MNCs)中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BMSCs动员后肝肾功能检查指标均正常。结论大鼠脑出血微创术后早期进行BMSCs动员,没有肝肾功能损伤,并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联合自体骨髓干细胞动员及辛伐他汀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依治疗方案不同分为4组:A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15例;B组,显微外科手术及辛伐他汀治疗15例;C组,显微外科手术联合自体骨髓千细胞动员治疗15例;D组,显微外科手术联合自体骨髓干细胞动员及辛伐他汀治疗15例.采用流式细胞仪于术前以及手术后3周测定各组外周血CD133+CD34+细胞数.分别于术前以及术后1,3,6个月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定(Barthel指数),观察有无不良反应.结果:C,D组术后3周外周血CD133+CD34+细胞数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分别高于A,B组(P<0.05).术前4组患者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4组患者NIHSS评分均依次降低,Barthel指数均依次升高,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时间点C,D组与A,B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时C,D组NIHSS评分及Barthal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显微外科手术联合自体骨髓干细胞动员及辛伐他汀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骨髓基质细胞(BMSCs)枕大池注射治疗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过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其趋化性作用。方法:从2月龄大鼠的后肢骨骨髓中取原代BMSCs,经体外扩增培养、鉴定,5-溴脱氧尿苷(BrdU)体外标记细胞。线栓法制作大鼠MCAO模型24 h后,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0),枕大池注射生理盐水;BMSCs治疗组(n=10),枕大池注射BMSCs(1×106个);BMSCs+VEGF治疗组(n=10),枕大池注射BMSCs(1×106个)后48 h、72 h、96 h,分3次枕大池注射VEGF 20 ng。各组分别在治疗1周和4周时各处死5只大鼠,HE染色和BrdU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各组大鼠HE染色后均能在左侧大脑半球发现梗死灶。对照组各时间点未见明显BrdU阳性细胞;2个治疗组在治疗1周时梗死灶周围的BrdU阳性细胞数目均显著多于4周时(P0.01);治疗1周和4周时,BMSCs+VEGF治疗组梗死灶周围的BrdU阳性细胞数目均显著多于BMSCs治疗组(P0.01)。结论:BMSCs枕大池注射治疗大鼠MCAO时,移植细胞向缺血部位迁移,加用外源性VEGF对BMSCs向梗死灶周围迁移有趋化性作用。  相似文献   

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0):3602-3603
目的研究α-硫辛酸联合常规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并分析其对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地特胰岛素注射液皮下注射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α-硫辛酸静脉滴注或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治疗4周后的疗效及治疗前后两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PG2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结果治疗4周后,联合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42);联合组FPG、PG2h和MD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2.347、2.677、3.993,P=0.023、0.011、0.000),SO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5.871,P=0.000),而GSH-PX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55,P=0.517)。结论α-硫辛酸联合常规胰岛素治疗能有效降低患者血糖水平,改善氧化应激指标,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 HD02对新生大鼠体外培养神经干细胞( neural stem cell,NSC)增殖、分化和凋亡的影响. 方法分离、培养新生大鼠海马 NSC,采用免疫荧光双标技术检测 NSC增殖分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变化. 结果 HD02的中低剂量组 BrdU阳性细胞数、 BrdU+ Nestin,BrdU+ NeuroD,BrdU+ NF200,BrdU+ GFAP,BrdU+ Oli阳性细胞数和 S期细胞比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和 EGB761组 (P< 0.01), G0/G1期比率 (51.12± 3.66)%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68.23± 3.30)%;细胞凋亡率 (5.18± 0.80)%与 EGB761(4.98± 0.40)%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05),但却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6.43± 0.55)% (P< 0.01). 结论HD02能显著促进 NSC增殖分化.其机制可能与缩短 G0/G1期、减少凋亡、促进 S期比率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cells, BMSCs)治疗大鼠脑梗死及其减轻半暗带神经元的凋亡作用。  方法  采集成人志愿者骨髓, 分离培养BMSCs; 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MCAO)2h再灌注脑梗死模型; 建模后第3天分别立体定向脑内移植5×105BMSCs和等量生理盐水, 改良神经功能损害评分(modified 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s, mNSS)观察神经功能恢复; 建模后第14天TUNEL法检测梗死周边神经细胞凋亡; 建模后第28天免疫荧光染色检测梗死周边神经元的存活; 采用依红-苏木素染色评估梗死体积。  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 梗死周边TUNEL阳性细胞显著减少(P=0.017), 而神经元核抗原(neuronal nuclei antigen, NeuN)阳性细胞显著增多(P=0.015);同时, BMSCs可显著降低MCAO大鼠的相对梗死体积(P=0.041);mNSS评分显示, 从MCAO后第14天开始, 治疗组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  结论  脑梗死急性期移植BMSCs可显著减少半暗带神经元凋亡, 缩小梗死范围, 有效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