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安全工作流管理系统体系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多种技术集成的方法进行安全工作流管理系统体系结构研究。以工作流管理联盟提出的工作流参考模型为基础,建立一种安全工作流管理系统体系结构。引入基于数字签名的工作流安全认证机制,提出扩展的工作流访问控制模型,并定义了多级安全工作流授权规则。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TAgent技术在工作流管理系统中的运用,并根据工作流管理系统中agent的运用范围将运用agent的工作流管理系统分为两类:agent增强的工作流系统和基于agent的工作流系统。agent增强的工作流系统是对Agent技术的初步运用,基于agent的工作流系统是Agent在工作流系统的各个环节都得到应用,是集成Agent到工作流系统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3.
文章基于J2EE技术对工作流管理系统的进行了分析,主要对工作流管理系统的组成、应用J2EE实现的工作流管理系统的功能以及系统设计完成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将工作流引擎Activiti技术引入到电力行业信息化系统中,设计了业务流程管理系统框架,并以一个电力行业管理系统实例来展示如何利用Activiti工作流技术实现业务流程管理。采用Activiti工作流技术的管理系统具有减小企业运行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增强各部门协同办公能力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对WebService技术和传统工作流工作方式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给出了基于WebService的混合式工作流引擎,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WebService的工作流管理系统的体系结构设计,从而把WebService技术应用到工作流系统中,解决了工作流系统跨异质、异构网络平台工作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黄秀国  王戟 《电子学报》2005,33(B12):2498-2502
工作流是实现企业业务过程建模、优化、管理、集成和自动化的核心技术.作为分布式的应用平台,工作流管理系统任务处理能力即吞吐能力是一个重要的性能指标.目前,已有的工作流管理系统在这方面存在较大的不足,成为工作流管理系统广泛应用的严重障碍.本文研究了工作流系统的协作方式和负载平衡技术,定义了工作流系统的负载因子,给出了一个分布式协作工作流系统模型,并结合业务流程逻辑,提出了分布式协作工作流系统负载平衡调度算法.实验表明该分布式协作工作流系统有效地扩展了单个工作流系统的吞吐能力。  相似文献   

7.
工作流技术是业务流程自动化的核心技术,对于提高企业的生产管理水平和业务处理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工作流技术的起源与发展,然后对工作流技术做出综述,主要包括了工作流的定义,工作流参考模型以及工作流管理系统这三个方面.同时概括了当前工作流产品的特点,分析了其所存在的问题.在文章最后探讨了工作流技术的未来研究热点以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工作流技术是实现业务过程建模、优化、过程管理与集成的核心技术。基于工作流技术,本文对高校科研管理系统的功能框架和用例模型进行了分析,对系统工作流引擎和总体架构进行了设计。将工作流技术应用于高校科研管理系统中,将增加该系统的可用性和灵活性,最终提高高校科研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相似文献   

9.
基于模糊决策的工作流互操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现有工作流管理系统对模糊信息处理的不足之处,分析了分布、异构工作流管理系统对决策最优工作流的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决策的择优工作流实现方法,研究了模糊决策法在不同工作流互操作中的实现.最后开发了一个原型工作流系统,实现了基于模糊决策法的不同工作流中的信息交互.  相似文献   

10.
蔺杨  戚国强  孙培昕 《信息技术》2007,31(9):118-120
工作流技术是工作流管理系统(WFMS)的核心技术,它是提高业务过程效率和生产率的关键技术。现从业务流转角度来描述了工作流平台的设计方案,并重点介绍了工作流引擎以及工作流建模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一种以过程为中心的基于工作流的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文章从软件开发方法方面对信息系统中如何利用工作流技术来弥补传统信息系统对业务流程控制逻辑缺乏支持的缺陷,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一种以过程为中心的信息系统概念,强调以组织的经营过程为主线来构筑信息系统,而不只是单纯从信息处理角度来考虑.对过程的支持主要利用工作流技术,它可以将过程与实现过程的功能和数据之间进行分离,从而提高信息系统对过程改变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12.
工作流技术是解决诸多传统办公难题的关键技术,它的应用明显提高了企业的运营效率和核心竞争力。本文介绍了工作流的原理和工作流管理系统的结构,并重点描述了信息管理平台中工作流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3.
基于家态的多事务工作流完整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庞善臣  闫春钢  蒋昌俊 《电子学报》2006,34(6):1163-1168
工作流技术是计算机应用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而行之有效的建模方法和分析工具是工作流系统的关键,也是研究人员的研究重点.基于工作流的Petri网结构化建模方法,研究了同一品质多事务工作流的Petri网模型,分析了模型处理多种事务的能力,对以往研究中的不足和错误进行了补充和更正,给出了基于家态的模型结构完整性验证的一个充要条件.所得结果为工作流模型分析和验证提供了理论基础和依据,对于分析工作流系统处理事务的能力,提高事务处理效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王霓虹  于海浩 《信息技术》2007,31(6):67-69,72
工作流技术是计算机技术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并行工程实施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技术。介绍了工作流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工作流技术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主要技术。  相似文献   

15.
Workflow management, which is concerned with the coordination and control of business processes us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s grown from its origins in document routing to include the automation of process logic in 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 Workflow also has a strong temporal aspect; activity sequencing, deadlines, routing conditions, and scheduling all involve the element of time. Temporal expert systems, which use knowledge-based constructs to represent and reason about time, can be used to enhance the capabilities of workflow software. This paper presents a temporal expert system workflow component for tracking engineering design changes. The authors use Allen's theory of temporal intervals in their model to enhance the decision-making, timing, and routing activities in a workflow application. They test the model using information from a “real-world” engineering design situation and suggest further research opportunities  相似文献   

16.
针对水利行业对高效能计算力的需求,以工作流作为桥梁,将网格技术引入水利计算中,形成了水利网格工作流管理系统。介绍了水利网格工作流管理系统所应用的关键技术和设计过程,重点阐述了工作流引擎的设计思路,介绍了一种"基于关键路径的学习型工作流调度算法",并以松花江石油污染为假设对系统进行了实验,最后提出了几点改进要求。  相似文献   

17.
工作流引擎工作流管理系统的核心部件,它的结构是否合理对整个系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首先分析工作流管理系统的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基于Web Service的工作流引擎,同时提出采用这种体系结构的微内核的工作流引擎,最后给出核心相应Java实现.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工作流、SVG及相关技术的特点并分析了SVG在工作流图形监控中应用的优缺点。在工作流定制工具以及工作流引擎提供的接口的基础上,设计并实现了具有交互功能的工作流图形监控子系统。  相似文献   

19.
Providing Transactional Properties for Migrating Workflows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Current workflow management systems have several limitations that need to be addressed by the research community. This paper deals with two of them: the lack of flexibility necessary in a changing business environment, and the lack of transactional guarantees for workflow applications.To handle the dynamic character of current business environments and processes, we have proposed the Migrating Workflow Model. A migrating workflow transfers its code (specification) and its execution state to a site, negotiates a service to be executed on its behalf, receives the results, and moves on. The next place visited by the workflow, and the next service requested, is determined by both the objectives of the process and the results of the current requests.The transactional properties are addressed by merging of the Migrating Workflow Model with a Transactional Workflow Model, in which the workflow designer has the ability of specifying, independently, the task coordination requirements, the failure atomicity requirements, and the execution atomicity requirements. The result, described in this paper, is a migrating workflow model endowed with transactional properties that guarantee the correct execution of workflow applications in the presence of failures and in the presence of concurrent access to shared dat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