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了提高恒排量往复泵凸轮副的使用可靠性,以现场试验为基础,用ANSYS有限元系统对凸轮副的接触应力进行了数值仿真计算。数值仿真结果表明,凸轮曲线曲率的突变可造成接触压应力增大,使凸轮整体寿命降低42%以上;凸轮副的摩擦使接触面产生大切向拉应力和剪应力,促使表层和亚表层同时产生初始裂纹。文中还对凸轮副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恒排量往复泵凸轮副的使用可靠性 ,以现场试验为基础 ,用ANSYS有限元系统对凸轮副的接触应力进行了数值仿真计算。数值仿真结果表明 ,凸轮曲线曲率的突变可造成接触压应力增大 ,使凸轮整体寿命降低4 2 %以上 ;凸轮副的摩擦使接触面产生大切向拉应力和剪应力 ,促使表层和亚表层同时产生初始裂纹。文中还对凸轮副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3.
用有限元法解热水驱油数值模拟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热水驱油中,地下油藏的温度场,油、水的压力场以及它们的饱和度场均随时 间变化,并相互影响。为有效的对场变量进行数值计算。具体地建立了热水驱油的数 学模型并进行了数学处理,提出了适于迭代计算的泛函,并作了有限元离散和构造了 算法,编制了计算程序。通过一定的数值计算,说明有限元法能很好的解决油藏数值 模拟问题。  相似文献   

4.
从疏松砂岩的岩石特性以及施工工艺角度分析了影响高压挤压砾石充填效果的各种可能因素。在此基础上,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针对射孔井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显示射孔沿着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有助于裂缝的产生。在数值模拟的基础上分析了高压挤压过程中疏松砂岩的启裂机理,认为压密砂层的破裂压力即为高压挤压砾石充填的启裂压力,其裂缝形态,直接影响着近井地带的裂缝形态。  相似文献   

5.
储层构造裂缝数值模拟技术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数值模拟技术是对储层构造裂缝进行定量预测确定构造裂缝空间分布的一种有效方法。文中给出了构造裂缝定量预测的数值模拟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实施方法。该项技术是根据构造变形反演研究区域的边界条件及地质模型用有限元方法进行正演计算,确定出研究区的应力场,再结合岩石破裂准则确定裂缝的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6.
梁接触问题的数值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梁接触问题的有限元数值算法分别计算了考虑剪切和不考虑剪切时梁与刚性基础接触问题的某些参数,给出了梁接触段上接触力的精确数值解。算例表明,该方法具有精度高、计算时间少的特点,可以应用于海洋管线安装、钻井等工程领域中。  相似文献   

7.
用梁接触问题的有限元数值算法分别计算了考虑剪切和不考虑剪切时梁与刚性基础接触问题的某些参数,给出了梁接触段上接触力的精确数值解.算例表明,该方法具有精度高、计算时间少的特点,可以应用于海洋管线安装、钻井等工程领域中  相似文献   

8.
三维锚杆的数值模拟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现有几种锚杆数值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对考虑了灌浆切向受力性态的三维锚杆单元理论及其应用进行了研究,编制了三维锚杆有限元计算程序,并结合例子对灌浆锚杆的变形应力规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基于粘性压力胀形工艺,建立了薄板粘性压力成形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对薄板粘性压力胀形成形过程中的厚向应变分布进行了模拟,研究了薄板粘性压力胀形的成形性能,与实验结果的比较证实了该模型的有效性.对不同粘度、不同加载速率以及摩擦系数情况下的粘性压力胀形成形分别进行了计算,讨论了这几种因素对成形性能的影响,为有限元方法在薄板粘性压力成形的应用奠定了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热疲劳过程力学行为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运动强化模型和热弹塑性理论对轴对称问题的热疲劳过程进行了有限元数值模拟。计算中,采用增量理论模拟热疲劳的循环加载过程,采用初应力法对每一增量步下进入塑性单元的应力应变进行迭代计算,同时考虑了温度对材料性能、蠕变及应变速率的影响。还对45号中碳钢圆柱形试件进行了同相和异相热疲劳试验。试验与计算表明:利用本文的数值模拟程序计算得出的滞后环与试验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11.
液气射流泵内部流场的数值计算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通过闪频仪观测,泵内部流动可分为分层流、液滴流和泡状流.为了简化模拟和计算,将计算区域分为部分喉管和扩散管两块.对液气射流泵喉管内部射流流动,建立抛物型流动方程组,采用控制容积法将方程组离散,并用TDMA法求解;对扩散管内部泡状流,采用双流体模型建立液气两相流方程组,混合有限分析法离散,压力耦合半隐式方法(SIMPLE)求解.数值模拟获得液气射流泵内部流速分布.计算预测的射流碎裂位置与试验观测结果一致;壁面压力分布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较好,趋势相近.计算结果能够较好地反映液气射流泵外部水力性能,为液气射流泵的优化设计与运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高压往复动密封柱塞微扰摆动的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高压往复单元中 ,滑动副之间经常会出现滑动不灵或卡死的现象。为了探讨问题的本质 ,本文针对柱塞、缸筒滑动副推导了非定常工况下的 Reynolds方程 ,并用数值法进行了求解 ,得到了柱塞受微扰摆动时描述油膜动态特征的刚性力矩及阻尼力矩的关系曲线 ,分析了系统的稳定性。结果表明 :柱塞受微扰摆动时系统是极不稳定的 ,油膜侧向力随柱塞表角的增大而增大 ,滑动副之间会因摩擦、磨损最终导致密封失效。在高压密封结构设计中 ,系统的对中性能和扶正能力仍然是优先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以LD端面泵浦的固体激光器为例,讨论了泵浦光源在激光晶体中的分布模型,计算了泵浦速率分布函数的归一化,并对分布函数进行了数值模拟。  相似文献   

14.
利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技术对油气田深部储层构造裂缝进行仿真和预测分析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办法。传统的仿真方法中,由于控制条件多来源于实验室实测结果,虽然结果较为准确,但是存在以点代面、成本过高等缺陷。选择大庆油田一个深部油气层作为研究目标,探索在地质构造裂缝的仿真预测中边界控制条件的选择问题。首先利用实验室实测力学参数建立初始模型,然后通过反演18条地震剖面的伸展情况获得该地层变形情况,并将反演结果作为仿真构造应力场的边界控制条件,进而在开源的有限元软件FEPG上进行仿真,从而避免了传统方法中因单纯以岩石实验结果作为控制条件而导致的以点代面和成本过高等不利因素,仿真结果与钻井数据统计结果基本一致。仿真结果表明,预测的构造裂缝发育主要集中在构造高位置以及断层附近,裂缝方向有较明显的规律性,优势方向与本区断层带走向基本一致,在相邻的断层之间,裂缝发育方向变化较大。仿真也为明确裂缝分布规律及油气勘探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高雷诺数情况下钝体绕流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雷诺数 (Re=1× 1 0 4)情况下 ,利用流函数———涡量法在二维空间对半圆半椭圆的拼接体 (新月形覆冰导线的截面 )绕流流场的流动结构、涡的变化及气动力特性进行数值模拟 .将模拟过程用于圆柱体和半圆半椭圆拼接体 ,结果与前人的研究结果及试验值相吻合 ,验证了此数值模拟过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高压往复轴动密封柱塞偏心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偏心柱塞的液体漏耗及受力特点 ,对准二维Reynolds方程进行数值求解 ,获得柱塞受力分布的三维曲面及漏耗特征曲线 ,分析了偏心率对柱塞自扶正能力的影响 ,讨论了极限偏心位置对密封性能及设备磨损的影响 ,结果表明 :柱塞偏心位置是造成内漏耗不可忽视的因素 ;在适当的偏心率下 ,柱塞保持一定的自扶正能力 ;处于极限偏心位置的柱塞会丧失自扶正能力 ,这是高压轴密封极为危险的位置 ,是制约更高压力生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运用 K-ε紊流模型对 K2 5型空调列车 (硬座车 )室内气流组织 ,主要是速度场进行了数值模拟 .采用有限单元法和交错网格 ,将送风气流与车厢形状及障碍物作为一体考虑 ,研究了送风方式和送风速度对空调列车室内流场的影响 .结果表明 ,送风方式对空调列车室内流场影响较大 ,而送风速度在 2~ 3m/ s范围内 ,对空调列车室内流场影响较小 .研究结果对空调列车室内气流组织优化设计及舒适性评价提供了依据 .图 9,表 1,参 8  相似文献   

18.
以1200S56型双吸离心泵为研究对象,通过Fluent软件,运用雷诺时均方程和RNGk-ε湍流模型,结合SIMPLEC算法,对其8个转速下的5组相似工况进行三维全流道数值模拟.由模拟结果分析相似工况点上泵内部流场的变化情况,发现在相似工况下泵内部流场高度相似,符合泵的相似理论.由数值模拟结果计算各工况的性能参数,得出数值模拟预测值相对于比例定律计算值的误差.结果显示,转速变化时,泵的效率下降很小,而扬程、功率的相对误差多数都在1%以内,说明比例定律能较好地反映泵的性能参数随转速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9.
To simulate numerically the flow past a cylinder, the authors use a mixing method of FEM and FDM for solving the non-steady Navier-Stokes equations in two-dimension. The mesh of computing domain which includes a cylinder with complicated section is generated by composite technique. The results about the flow pattern around the cylinder, pressure distribution on the surface of cylinder and the coefficient of lift and drag agree well with experiment dat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