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苟志勇  袁淼  翟安林 《现代医药卫生》2013,29(11):1686-1687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性脑室出血的手术方法。方法采用脑室钻孔外引流术伴腰池脑脊液外引流治疗33例原发性高血压性脑室出血,观察术后3个月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GOS评分Ⅴ级9例,Ⅳ级7例,Ⅲ级9例,Ⅱ级4例,Ⅰ级4例。结论脑室外引流伴腰池脑脊液外引流是治疗高血压脑室出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临床医药实践》2017,(8):625-627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钻孔引流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6年6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泌尿感染、发热、消化道出血、颅内感染、颅内再出血、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高血压脑出血钻孔引流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YL-1型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中重度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观察与护理要点。方法通过对65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采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保持引流通畅,加强基础护理,控制血压,做好心理护理,早期介入康复护理等措施。结果 65例患者中,61例均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结论术后对患者实施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可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病死率、致残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血肿置管引流溶解术的临床护理。方法对37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手术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手术前后的护理,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372例高血压壳核、丘脑、脑干出血等经CT定位及钻孔冲洗引流术后患者,置管注入尿激酶10000U+5ml生理盐水于血肿腔,3h后开放引流,每天3次。并注意引流管及术后并发症护理。其中死亡90例(病死率为24.2%),282例存活者中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2以上者占67.0%。结论尿激酶是目前国内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溶解的最佳药物。加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外科手术前后的护理是提高引流溶解血肿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陈翠萍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4):2161-2162
目的:探讨侧脑室引流术治疗重症脑出血的护理方法。方法:术前备皮及做好病人家属解释工作,术后严密观察T、P、R、BP瞳孔变化,整套引流装置通畅无菌,记录引流液情况,加强基础心理护理。结果:35例患者复查脑CT脑室积血均消失.术后全部存活。结论:术前、术后全程认真护理及细心观察,是保证脑室引流成功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苌菊 《安徽医药》2013,34(9):1413-1414
目的通过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术前与术后进行密切观察和精心护理,积极预防各种并发症,分析手术疗效。方法对于微创碎吸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82例的患者,术前做好患者或家属心理护理,术后重点做好引流装置的位置固定,引流液的密切观察,积极预防并发症。结果 82例患者,治愈65例,占79.3%,死亡12例,占14.6%,因各种原因放弃治疗5例。结论经过扎实的基础护理、科学严谨术后引流护理和积极的各种并发症预防,明显降低了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7.
钻孔引流尿激酶溶解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3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钻孔引流尿激酶溶解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钻孔引流尿激酶溶解术治疗3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3个月按ADL分级Ⅰ级6例,Ⅱ级12例,Ⅲ级7例,Ⅳ级6例,Ⅴ级4例,死亡1例.结论 钻孔引流尿激酶溶解术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有效方法 .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侧脑室穿刺引流治疗脑出血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侧脑室穿刺引流治疗脑出血45例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护理措施有术前护理、术后病情观察、术后一般护理、引流管护理、引流液观察等方面。结论在做好一般护理的同时,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警惕脑疝的形成。术后护理应做好引流管的护理,认真观察引流液的变化,使治疗顺利进行,患者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室内出血微创钻孔穿刺置管尿激酶灌洗外引流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高血压性脑室内出血患者52例,根据不同的尿激酶水平和治疗时间,并设立对照组(采用单纯双额骨微创钻孔穿刺置管外引流手术),记录评估颅内血肿的变化情况、血肿变化与尿激酶灌洗的时间关系、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分级评估、灌洗手术前后GOS评分状况等。结果本组共纳入52例患者,术后3个月,GOS评分5分14例,4分23例,3分15例;ADL分级Ⅰ级14例,Ⅱ级23例,Ⅲ级14例,Ⅳ级1例。与对照组相比,尿激酶脑室内灌洗组在术后颅内压监测、ADL评分、GOS评分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出血情况稳定后,早期应用尿激酶治疗组预后相对较好,适当的尿激酶时间剂量组合有助于脑室内出血患者的恢复,颅内压监测下尿激酶脑室内灌洗对高血压脑出血脑室内血肿的治疗效果明显,操作简便、创伤小、安全有效、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影响高血压脑室内出血患者微创钻孔穿刺尿激酶外引流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高血压脑室内出血的临床资料,均通过双额微创颅骨钻孔脑室置管外引流及尿激酶脑室内灌注,辅以腰椎穿刺术置换脑脊液治疗,分析疗效。结果本组病例存活17例,病死率10.5%(17/19),17例存活病例术后3个月随诊,根据日常生活能力(ADL)标准,Ⅰ级(完全恢复日常生活)8例,Ⅱ级(部分恢复日常生活或可独立生活)5例,Ⅲ级(日常生活需人帮助,扶拐可走)2例,Ⅳ级(卧床,但保持意识)1例,Ⅴ级(植物生存状态)1例。结论高血压脑室内出血病情危重,早期行微创颅骨钻孔脑室外引流尿激酶灌洗,并辅以腰椎穿刺术置换脑脊液疗效显著,方法简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预防脑出血手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方法。方法分析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2011~2013年期间的手术治疗脑出血病例60例临床资料。结果脑内血肿清除28例,小骨窗引流20例,单侧脑室引流10例,双侧脑室引流2例,手术成功率99%,术后伤口感染2例,肺部感染10例,脑脊液漏2例,尿路感染1例。手术并发症发生率25.00%,死亡4例,死亡率6.67%。结论在临床护理工作工程当中,熟练掌握脑出血并发症的预防护理措施,加强术后护理观察,对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临床治愈率,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及康复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钻孔引流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护理干预对其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采用钻孔引流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记录并分析2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试验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3.33%(4/3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33%(7/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组有显著的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护理满意度93.33%(28/30)高于对照组的80.00%(2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减少钻孔引流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治疗,对患者的预后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脑室出血铸型是重度脑室出血中最凶险的一种类型 有报道死亡率高达99%.传统内科治疗以及外科手术效果差 本科自1997年2月~2001年2月应用尿激酶行脑室持续外引流加腰穿脑脊液灌洗治疗8例 脑室出血铸型患者 结合常规治疗 护理上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重点注意瞳孔、意识以及生命体征的变化.术前做好备皮及普鲁卡因皮试等工作;术后注意保持引流通畅 引流管防脱落、扭曲、受压或堵塞 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性质;做好语言及肢体功能锻炼神志转清后加强心理护理 保持病人情绪稳定 积极配合治疗;同时做好饮食、皮肤及大小便等护理工作.结果死亡2例 存活6例 死亡率占25% 术后均无发生颅内感染 再次脑出血以及脑疝、褥疮等并发症.存活6例经随访5~20个月 生活能力(ADL)ADL14例 ADL31例;ADL41例.  相似文献   

14.
郑友良  李志豪  赵文生  王海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182+185-182,185
目的:探讨钻孔引流术加尿激酶溶解术治疗脑室出血的疗效。方法:对40例脑室出血患者,采用钻孔引流术及尿激酶溶解术治疗清除血肿,同时在入院和出院后3个月按标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评估。结果:出院37例,按ADL分级,Ⅰ级12例,Ⅱ级16例,Ⅲ级6例,Ⅳ级3例,3例死亡,为术后3个月内死亡。结论:采用钻孔及尿激酶溶解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系统及自发性脑室出血对降低脑出血致死率和致残率有明显效果,且易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5.
曾世萍 《北方药学》2013,(10):183-184
目的:总结高血压脑出血的术后护理经验,探讨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的护理要点。结果:48例患者中术后死亡4例,未愈而自动出院2例,其余患者治愈出院。结论:密切监测血压、观察病情,做好呼吸系统及引流管的护理,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和康复指导等护理措施有利于降低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脑室外联合腰大池引流治疗脑室出血的疗效。方法对23例脑出血破入脑室以及原发脑出血患者给予脑室外引流术后联合腰大池引流。结果经过上述治疗治愈21例,死亡2例。治愈率91.3%。结论脑出血脑室铸型患者脑室外引流联合腰大池引流有效降低了病死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软通道穿刺侧脑室引流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的疗效。方法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88例,其中男48例,女40例,年龄47~77岁,平均年龄62.7岁。所有病例均在入院时行头颅CT监测,在1~24 h急诊全麻下行软通道穿刺侧脑室引流术,根据脑室血肿类型,采用单管或双管脑室穿刺外引流,同时进行有创颅内压监测10例,术后应用尿激酶灌注联合脑脊液置换术,并根据头颅CT检查观察脑室残余血量及置管时间,决定是否拔管。结果本组软通道穿刺侧脑室引流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治疗有效率为84.1%。其中,4 d内意识清醒36例,1周内清醒23例,2周内清醒15例。放弃治疗11例,死亡3例。结论在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的治疗中,根据脑室血肿类型行单管或双侧脑室穿刺外引流、术后尿激酶灌注联合脑脊液置换术治疗效果较好,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开颅血肿清除联合脑室外引流对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实施此次研究,例数为80例,时间为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根据抽签法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分析。结果:观察组死亡率为5.00%,对照组死亡率为10.00%(P﹤0.05)。两组术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降低,且观察组降低程度高于对照组,观察组GO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4周残余血肿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中应用脑室外引流及开颅血肿清除术联合治疗,效果十分显著,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极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钻孔引流引流管注入尿激酶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疗效.方法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钻孔引流术,术后引流管注入尿激酶,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64例患者好转出院,5例因术后加重行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7例死亡.结论 钻孔引流术引流管注入尿激酶治疗脑出血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0.
脑室出血铸型是重度脑室出血中最凶险的一种类型,有报道死亡率高达99% 传统内科治疗以及外科手术效果差,本科自1997年2月~2001年2月应用尿激酶行脑室持续外引流加腰穿脑脊液灌洗治疗8例,脑室出血铸型患者,结合常规治疗、护理上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重点注意瞳孔、意识以及生命体征的变化。术前做好备皮及普鲁卡因皮试等工作;术后注意保持引流通畅,引流管防脱落、扭曲、受压或堵塞,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性质;做好语言及肢体功能锻炼:神志转清后加强心理护理,保持病人情绪稳定,积极配合治疗;同时做好饮食、皮肤及大小便等护理工作。结果死亡2例,存活6例,死亡率占25%,术后均无发生颅内感染,再次脑出血以及脑疝、褥疮等并发症。存活6例经随访5~20个月,生活能力(ADL):ADL14例,ADL31例;ADL41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