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永久人工心脏起搏器应用于临床40多年来,其适应证从最初治疗心电衰竭(如病窦、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发展到纠正心电紊乱,从治疗心电疾病发展到治疗非心电疾病(如晕厥、心力衰竭、肥厚性心肌病)[1].起搏器及其适应证的发展为临床护理工作提出了挑战,同时,在长期的起搏器安置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广大临床护士也研究探讨了一些新的术后护理方法.本文就术后护理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安置永久人工心脏起搏器患者的术后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永久人工心脏起搏器应用于临床40多年来,其适应证从最初治疗心电衰竭(如病窦、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发展到纠正心电紊乱,从治疗心电疾病发展到治疗非心电疾病(如晕厥、心力衰竭、肥厚性心肌病。起搏器及其适应证的发展为临床护理工作提出了挑战,同时,在长期的起搏器安置患的护理过程中,广大临床护士也研究探讨了一些新的术后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分析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的临床应用效果和短期随访结果 。方法 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12月在该院植入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的8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安置人工心脏起搏器类型分为双腔起搏器组(DDD型组)40例和单腔心室按需型起搏器组(VVI型组)46例,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的临床效果并对患者进行短期跟踪调查。结果 植入起搏器前后DDD型组患者头晕、胸闷、乏力、黑蒙、晕厥发生情况与VVI型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植入起搏器后两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EDVI)、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ESVI)、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均高于植入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DDD型组患者EDVI、ESVI、LVEF等均高于VVI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182、3.744、4.330,P<0.01);DDD型组植入后3个月并发症发生率[30.00%(12/40)]低于VVI型组[54.35%(25/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74,P<0.05)。结论 2种类型的起搏器均可以改善患者症状,但DDD型在提高EDVI、ESVI、LVEF等方面优于VVI型,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VVI型。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一系列高科技成果应用于心脏起搏工程,起搏器不断更新,越来越多的患者接受了这一治疗手段。随着我国心律失常介入治疗的迅速发展,心脏起搏器的临床应用日益广泛,而患者一旦安置了心脏起搏器,起搏器就成了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重要武器。它将终年的陪伴患者,使患者能过正常的生活,而在安置起搏器以后的漫长岁月里,如和保证患者术后安全生活,了解和满足人们健康需求,已成为人工心脏起搏器治疗非常重要的课题。良好的健康指导可使患者如常人一样生活。  相似文献   

5.
缓慢性心律失常(TBM)指窦性缓慢性心律失常、房室交界性心率、心室自主心律、传导阻滞等,以心率减慢为特征,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类心律失常,多由于传导系统病变或因缺血、感染、水肿、充血等外源性因素导致临时或永久性的自律性和传导功能障碍.本病的早期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但疗效欠佳,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6.
缓慢性心律失常(TBM)指窦性缓慢性心律失常、房室交界性心率、心室自主心律、传导阻滞等,以心率减慢为特征,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类心律失常,多由于传导系统病变或因缺血、  相似文献   

7.
20例人工心脏起搏术病人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低能量电脉冲,暂时刺激心脏,使之发生激动,以治疗严重心动过缓,防止在缓慢心率基础上发生或反复发生快速心律失常,特别是危险的室性快速心律失常,这就是临床上现已逐渐广泛应用的人工心脏临时起搏技术,我院自1998-01~1999-12,为20例病人安置临时起搏器,挽救病人的生命,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1一般资料本组病人共20例,男12倒,女8例,年龄15-83岁,急性心肌梗塞合并Ⅲ°AVB6例,病窦12例,大动脉炎合并Ⅲ°AVB1例,病毒性心肌炎合并Ⅲ°AVB1例,其中8例病人安置了永久起搏器,1例死亡。起搏时间为3~28天.2术前护理术前…  相似文献   

8.
9.
起搏器安装术后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一系列高科技成果应用于心脏起搏工程,起搏器不断更新,现在越来越多的患者接受了这一治疗手段。与此同时,手术后的临床护理也更显重要。为了使患者早日康复,在患者出院前针对起搏器的特性及患者自身情况等向患者传授有关医学、护理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人工心脏起搏器安装术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心脏起搏器是通过人工心脏起搏器或程序刺激器发放人造脉冲,电流刺激心脏以带动起搏的治疗方法。主要用于治疗缓慢心律失常的病人,也用于快速心律失常的诊断。本文是通过对7例缓慢心律失常病人安装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的临床观察;探讨一下手术前后的护理问题。1一般资料 接受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安装术的病入为7例,病人情况如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病人为2例,Ⅱ度Ⅱ型和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的病人为5例;这些病人多数伴有阿-斯综合征的发生,随时有晕厥的现象,病人很痛苦,通过手术后,病人症状均消失,7例手术成功,定期…  相似文献   

11.
人工心脏起搏术是用有规律的脉冲电流刺激心脏带动其搏动的治疗方法[1]。全埋式人工心脏起搏器在临床上应用日益广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现将我院收治的30例安置全埋式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患者的围术期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院2009年8月至2011年8月收治30例安置全埋式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患者。其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34~76岁,平均59岁。Ⅲ度房室传导阻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告81例埋藏式经静脉心脏起搏经验,对有关的并发症和故障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3.
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是治疗某些心律失常所致心脏功能障碍有效而重要的手段。起搏器现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置入技术也越来越成熟。由于病人对自我护理的方法、起搏器的性能及注意事项等相关知识了解不足,担心出院后发生意外,因此正确完整的护理,能明显提高起搏器置入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和宝兰 《医药论坛杂志》2004,25(9):76-76,79
经皮穿刺心内膜起搏,是急救心跳、呼吸骤停病人的一种有效方法。2002年12月~2003年12月,我院采用经皮穿刺心内膜起搏,救治20例心跳、呼吸骤停病人获得成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我科自1999年10月至2001年12月为心率极其缓慢、伴有反复胸闷、心悸、头晕等症状的高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30例和Ⅱ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15例患者植入人工心脏起搏器。现将我们护理工作的做法及体会报告如下:1 对象 本组45例患者中,男43例,女2例;年龄73~86岁,平均年龄(78±2.7)岁;病态窦房结综合征30例,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10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5例;有胸闷、心悸、头昏、心脏功能不全等症状,伴有昏厥史10例、黑朦史5例;植入心脏起搏器类型:双脏起搏Vi-  相似文献   

16.
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的应用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脏起搏技术应用于临床,己有30多年的历史.我院自开展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以来,成功地为62例病人安装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左束支区域起搏(LBBaP)在三度房室传导阻滞(AVB)患者中应用的可行性、安全性,以及与右室间隔起搏(RVSP)相比较的具体优势。方法 该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病例分析。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1月因三度AVB于该院住院并具备永久起搏治疗适应证的患者56例,26例行LBBaP,30例行RVSP,比较2组患者术前、术后心电图QRS波宽度;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2组患者术前,术后3、6个月左心房前后径(LAAD)、左心室舒张末期前后径(LVED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程控仪测定2组患者术中,术后3、6个月心室电极参数;比较2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1、3、6个月的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值;统计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LBBaP组患者QRS波宽度窄于RVS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组患者阈值、感知、阻抗均在正常范围内,LBBaP组术后无阈值增高现象。LBBaP组患者术后6个月LAAD和LVEDD低于RVSP组,LBBaP组患者术后6个月LVEF高于RVS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  相似文献   

18.
人工心脏起搏器安装患者术后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8年以来,我院心内科成功安装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12例。通过特殊的术后护理,减轻和消除了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提高了手术成功率,收到了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9.
20.
金美华 《蚌埠医药》1994,12(4):34-34
我院1992年~1993年共安置10余例永久性起搏器。现就其中10例的护理体会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