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钱瑛  邵杨 《中国实用医药》2013,(31):250-251
目的为了降低手术室医护人员医源性感染的发生,探讨手术室职业暴露发生因素及控制措施。方法分析手术室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管理对策。结果严格执行职业暴露防护处置标准规程,加强手术室医护人员职业安全防护的基本知识、服务流程、无菌操作、各种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锐器伤后的应急处理等,争取最大限度的降低职业暴露的风险。结论通过加强手术室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各环节的管理,有效地降低了医源性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狂犬病暴露门诊医护人员的职业风险及防护措施。方法通过分析狂犬病暴露门诊医护人员在操作过程中面临的种种危险因素,探索并制定出有效的防护措施。结果通过制定并落实可行的职业防护管理办法和措施,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狂犬病暴露门诊医护人员的职业风险。结论制定狂犬病暴露门诊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的防护措施和方案是预防狂犬病和其他传播疾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加强口腔科医护人员的自身防护,降低职业危害。方法:分析原因,加强口腔科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宣教,规范操作,配备专用防护用品,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结果:口腔科医护人员在工作中防护意识增强,防护措施落实到位,无职业伤害事件发生。结论:在口腔门诊工作中切实做好医护人员的职业防范,有效避免职业性伤害。  相似文献   

4.
口腔科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及防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口腔科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并制定防护措施。方法对口腔科医护人员的工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职业暴露危险因素提出相应的职业防护及对策。结果加强生物性、物理性、化学性危害的预防,提高防护对策可更有效的降低职业暴露危险。  相似文献   

5.
<正>医院的医护人员通过职业接触感染,这些一直是威胁医护人员自身健康的严重问题。探讨医护人员职业危害发生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为临床医护人员正确执行防护措施提供依据,以减少职业  相似文献   

6.
目的减少职业危害因素对工作人员的身体损害。方法分析口腔门诊消毒室工作人员在职业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制定出相应的防护措施。结果通过加强职业安全防护培训和认真落实防范措施,可减少职业伤害。结论分析口腔消毒室职业危害的因素,提出职业防护对策,减少职业伤害。  相似文献   

7.
董莉 《中国医药研究》2004,2(6):109-109
目的 加强职业安全防护,确保医护人员的身体健康。方法 查找在医院存在的多种潜在危险,找出原因,采取安全措施,并及时整改和总结;措施:医务人员要严格执行操作常规。结果 医院的特殊环境可使医护人员因工作而面临发生医院感染的职业危害。结论 做好防护工作,首先要提高医护人员自身的素质,加强防护知识教育,注意职业防护,加强安全管理,确保医护人员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8.
分析产科医护人员职业安全的危险因素,建立全面的防护措施,减少职业暴露危害,保护医护人员的安全。  相似文献   

9.
随着现代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和对医院感染认识的提高,医护人员的自我防护问题越来越被国内外同行所重视。口腔科与一般科室不同,患者多、周转快、病情隐蔽,约有300多种病原体都可能在口腔治疗中传播。医护人员与患者面对面近距离操作,医护人员的手与患者的血液、唾液、完整或非完整的口腔黏膜直接接触,成为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另外,口腔科医护人员在工作中经常接触一些有毒的化学物质,加上口腔科特殊器械的使用,增加了危害医护人员健康的因素。因此,口腔科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显得尤为重要。做好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不仅可保证医护人员的自身安全,同时也保障了患者的就医安全。  相似文献   

10.
丛林萍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3):134-135
探讨手术室威胁医护人员健康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充分地重视和做好手术室护士的职业防护,提高护士职业生命质量,科学规避护理职业风险,营造轻松和谐工作氛围,保护护理人员的自身安全。  相似文献   

11.
医院的工作环境存在潜在的职业危险,医护人员常常暴露于多种职业危险因素中,特别是急诊室医护人员,常在患者未完全明确诊断前即投入对患者的处置和抢救,因此,急诊护士职业性损伤的潜在危险性大。急诊护士的自身防护问题应引起重视[1]。1职业危险因素1.1机械性损伤:最常见为针刺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中山市口腔科医护人员在工作中个人防护及教育依从性,为完善职业防护策略及教育平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口腔科工作性质、血源性疾病的传播方式和自身防护的要求,设计了调查表,对中山市28所医疗机构口腔科140名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个人资料,工作情况,过去一年中锐器伤及报告、预防用药情况,教育情况等,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40名口腔医护人员中,戴口罩、穿工作服、接诊前后洗手及干手后戴手套等个人防护措施已经普及;但正确洗手、干手、治疗每个病人使用新防护口罩等防护措施,各级口腔医疗机构存在差异,民营及一级医院口腔医护人员个人防护行为及教育依从性比二级、三级医院低。结论各级口腔医疗机构要重视感染控制及继续教育问题,每一级别人员都应进行继续教育。  相似文献   

13.
口腔科医护人员是一种特殊的职业,面临着严峻的职业暴露危险,口腔科医护人员是易受感染的高危人群。长期以来口腔科医护人员缺乏系统的职业防护知识,医护人员只是在发现有传染病和明显的分泌物和血液污染时才进行防护,多数医护人员意识淡莫,是造成医护人员忽视自身防护的主要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口腔手术室的职业暴露的原因及对策。方法结合广东省口腔医院实际及相关文献,总结口腔手术室职业暴露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选取30例医护人员为研究对象,对其HBV血源性疾病的感染情况,锐器损伤率及损伤后正确处理的比率进行调查,并与防护对策实施前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职业暴露的原因主要有医护人员防护意识薄弱、操作不规范以及生物、物理、化学因素等。防护措施实施后医护人员锐器损伤率及损伤后正确处理的比率显著优于实施前,P<0.05。结论有效的防护措施,有利于防止职业暴露的发生,确保工作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医院消毒室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方法通过调查,了解医院消毒室职业暴露有哪些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总结。结果针对医院消毒室职业暴露所存在的危险因素:生理和心理、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因素,采取防护措施,具体问题具体应对。结论对医院消毒室职业暴露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护措施,不但降低了职业危害而且确保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戊二醛的职业危害及防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涂勤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4):502-502
目的:探讨医护人员接触戊二醛后有尤职业危害发生以及采取何种防护措施能降低戊二醛职业危害的发生。方法:调查接触2%戊二醛的53名医护人员,了解有无职业危害发生以及采取过何种防护措施。结果:19名医护人员在接触2%戊二醛后发生不同程度的职业危害。31名医护人员在使用2%戊二醛时从未采取过防护措施。结论:部分医护人员对戊二醛的职业危害认识不足,防护意识淡薄,造成接触戊二醛后发生职业损伤。正确的配带口罩、手套、防护眼镜能降低戊二醛的职业危害。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微生物实验室目前可能存在的潜在生物安全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生物安全防护措施。实验室存在潜在生物安全危险因素,要增强生物安全防护意识,重视生物安全管理,采取有效的职业安全防护措施,以保证检测人员工作及人身安全。微生物检测人员在长期实验工作中存在潜在的生物危险性,有关部门要采取相应生物防护措施,确保实验室的生物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HIV阳性孕产妇母婴阻断工作中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探讨预防措施,增强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意识尽可能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推进和提高母婴阻断工作的深度和质量。方法依据龙陵县人民医院2005年至2009年开展母婴阻断工作以来,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统计数,暴露后采取的处理措施。研讨采取的方案,修改完善安全防护规程。结果阻断37例医务人员无HIV感染。结论增强防止职业暴露的意识,良好的防护措施对推进HIV阳性孕产妇母婴阻断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为监测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不断完善预防措施,增强自我防护意识,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0—2011年我院发生且上报的《职业暴露调查表》,统计分析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本次医护人员发生狂犬病职业暴露的相关因素,探讨有效干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调查分析本次医护人员发生狂犬病职业暴露的具体情况。结果共有12名医护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其中8名护士,4名医生,暴露后均能够正确处理暴露部位,未出现医护人员感染现象。结论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使医护人员时刻保持自我防护意识,日常工作中要积极采取标准预防措施,有效减少和降低医护人员发生职业暴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